進入四月後,在疫情導致的飼料原料緊缺局面持續嚴峻下,飼料漲價面再度擴大。
據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監測,從4月1日起,在龍頭飼企帶動下,漲價潮在四川、湖南、重慶率先掀起,但隨著時間推移,很多地區原料緊缺局面卻並未得到緩解,漲價覆蓋面擴大至全國,雲南、貴州、河南、江西、上海等地飼企於近日紛紛發布漲價通知。
飼料還在漲!雲南、貴州、江西等多地掀起漲潮,畜禽反芻料齊上漲!
《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 王文強
飼企紛紛掀起漲價潮,畜禽反芻料齊漲
自疫情在全球爆發以來,飼料原料短缺的局面愈發嚴峻,儘管不少消息面看起來供應要及時恢復,但就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採訪眾多飼企實際反饋了解到, 豆粕等原料現貨供應還是非常緊張。
據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監測,近期我國主流油廠豆粕報價區間仍集中在2930-3300元/噸波動,較3月份並無下降多少,一部分原因主要是畜禽飼料剛需支撐現貨價格持續高位,受此壓力,不少飼企近期掀起漲價。
江西某飼料業務員告訴記者, 「江西的飼料廠全價料基本上都漲價了,下一步就是預混料漲價。」 這種現象不止在江西,記者還得知,目前雲南、貴州、河南、上海等地飼企面臨壓力巨大,這些地區飼企已於近日紛紛掀起漲價。
原料到港普遍延遲,供應緊張局面未改
「 漲價歸根結底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某飼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主要是缺豆粕,豆粕到貨不及時,其他輔助原料供應情況還可以。」據Cofeed的數據顯示,3月份大約有6船運往中國的大豆船貨延誤,總計為39.4萬噸,交貨日期延遲到4月份,其中三船大豆來自巴西。同時根據Agroentregas SA公司的數據顯示來看, 3月30日進入阿根廷港口運送大豆的卡車總數比去年同期減少了33.7%。這些信息都表明疫情對供應端的巨大影響。
另一方面,據有關消息,中國買家已經從美國太平洋西北口岸採購了五船近期船期的大豆,但價格高於巴西大豆,旨在彌補近月船期的供應缺口。儘管多舉錯恢復供應,但短期內這種局面短期內恐難有改觀。 據統計,截至3月27日當周,中國沿海地區工廠的進口大豆庫存為250萬噸,較去年同期的350萬噸還下降了29.4%。
另根據Williams船務公司的數據顯示,4月份至少有470萬噸大豆在巴西港口等著運往中國,上年同期巴西向中國出口580萬噸大豆。此外,一位阿根廷貿易商稱, 阿根廷貿易商目前並未與中國買家籤署大筆銷售合同,大部分的大豆銷售合同將在5月份履行,這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供應緊張局面。
有分析師表示,目前南美採取更加嚴格的措施來控制冠狀病毒大流行。儘管迄今為止巴西和阿根廷表示港口運營仍然正常,但是中國貿易商仍擔心南美物流問題,因為港口運營當局採取檢疫措施,造成運輸和裝船時間更長。 若南美港口出現任何中斷,都可能加劇未來幾個月中國買家的供應鏈風險。
以下為企業漲價通知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