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世茂集團與三麗鷗在上海宣布展開合作,就三麗鷗旗下全球知名的Hello Kitty(肖像IP)的授權籤署了合作協議。
迪士尼真的為中國帶來一股巨大的興建主題樂園浪潮。
當米老鼠在上海安了家之後,Hello Kitty(凱蒂貓)也將在上海擁有自己的樂園。2017年10月,世茂集團將會在上海著名的南京路步行街開一家Hello Kitty上海灘樂園,這也是中國唯一一家以Hello Kitty為主題的室內樂園。而除此之外,世茂集團旗下還計劃在上海、武漢和南京再開設三家不同主題的樂園。
事實上,隨著上海迪士尼樂園帶來的投資熱潮,中國的主題樂園正迎來井噴式增長。除了迪士尼、環球影城等國際品牌爭相入駐之外,中國本土的主題樂園投資運營商也不甘示弱,不僅有早已涉足主題樂園市場的華僑城、長隆、海昌等,原本專注於住宅或商業地產項目的房地產企業們也紛紛涉足主題樂園領域。除世茂之外,萬達、恆大、碧桂園、兆佳等房企都已布局中國的主題樂園市場。
但在投資者們逐鹿中國主題樂園市場的同時,主題樂園難以盈利的魔咒卻也遲遲不能破解。在主題樂園僅有一成盈利的當下,房企們仍要爭著投資主題樂園,難道只是因為房企錢多嗎?
預計每年能接待100萬客流
2017年5月10日,世茂集團與三麗鷗在上海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宣布開啟正式合作,就三麗鷗旗下全球知名的Hello Kitty(肖像IP)的授權籤署了合作協議。自此,世茂將使用三麗鷗旗下全球知名的Hello Kitty及她的小夥伴在內的知名肖像明星,在上海打造Hello Kitty上海灘樂園。
上海灘主題的Hello Kitty室內樂園將坐落在著名的南京東路步行街上,位於上海世茂廣場的8、9、10三層約6000平空間內。
世茂集團副總裁、主題樂園公司管理顧問楊濟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在2017年5月,世茂集團收回了世茂廣場這座列於南京南路起點的購物中心的經營權,並計劃斥重金從裡到外進行升級改造。此次將Hello Kitty主題的IP樂園融入到全新升級的購物中心中後,世茂集團也將自持運營。
楊濟華介紹,在目前中國商業地產面臨著千城一面、缺乏創新的困境下,世茂此舉也是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探索新的思路。
他認為,Hello Kitty在全球擁有大量的粉絲,而且年齡層次從2歲至40多歲,而南京路又是上海的核心地標,這兩強結合使他絲毫不擔心樂園未來的人氣。
根據世茂集團的計劃,Hello Kitty上海灘樂園預計2018年10月試營業,每年預計接待客流100萬人次。
只有一成樂園盈利,但房企們卻爭相布局
除了Hello Kitty上海灘樂園之外,世茂集團在中國大陸還有三座主題樂園正在籌建的過程中。
分別是位於上海市佘山國家旅遊度假區的世茂動漫主題樂園、位於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的世茂茂險王主題樂園和位於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的夢工廠主題樂園。這三家樂園也預計將在2018至2019年建成。
加上已經於2016年開業石獅世茂茂險王主題樂園和廈門世茂海峽大廈觀光廳,世茂集團在中國大陸有多達6家主題樂園已經或者即將開業。而楊濟華告訴澎湃新聞記者,除了上述6家樂園之外,世茂集團還在多地考察洽談,擬再增加旗下主題樂園的數量。
大舉進軍中國主題樂園市場的房地產企業遠不止世茂集團一家:截至目前,萬達集團宣布至2020年將開發15個主題樂園;2015年,碧桂園與大連海昌極地海洋集團籤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整合資源,在全國共同關注及擬進入的城市範圍內開發及獲取項目,同時雙方也將針對現有項目進行合作開發;2017年,恆大也開始進軍主題樂園市場,目前已確定在蘇州、鎮江、貴陽、長沙落地……
由此看來,主題樂園成了房地產企業們爭搶的香餑餑,但與此同時,一個不可迴避的現象是,當前中國的主題樂園普遍存在盈利難得痛點。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主題公園行業發展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國內70%的主題公園處於虧損狀態,20%持平,只有10%實現盈利,約有1500億元資金套牢在主題公園投資之中。
樂園帶動交通、商業和房價,房企算的是「總帳」
既然難以盈利卻仍要爭相布局,房地產企業們究竟打的是什麼算盤?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楊濟華一語道破其中「玄機」,他表示,世茂集團算的是一筆「總帳」。
楊濟華形容主題樂園是一個「火車頭」,能夠帶動周邊整體的交通、商業、房價以及各類硬體設施。
「一個商場的需求半徑最多5至8公裡,而一個主題公園的需求半徑在300至3000公裡,也就是說,一個主題公園擁有至少幾千萬人口的潛在消費群體,即使他們一年只來一次兩次,也能帶來巨大的客流量。」楊濟華稱,根據權威機構測算,每400萬人口就需要有一個主題樂園,因而在消費持續升級的當下,他並不擔憂未來主題公園過剩的現象會長期存在。
而對於旗下主題樂園的盈利要求,楊濟華表示,雖然對每個樂園的盈利都設定了目標,但集團仍然會衡量樂園帶來的總體效應,比如對於周邊商業地產與住宅地產項目的促進作用,「會算一個總帳」。
他進一步透露,在消費升級的當下,出於對旅遊文化項目的鼓勵,不少地方政府往往會對包括主題樂園在內的旅遊文化項目在拿地或者配套方面給出一定優惠和保障。因此,集團在對旗下樂園項目選址時,也會衡量地方政府的配套優惠和土地條件,在做出專業性評估後,認為能取得投資回報的才會投入。
也就是說,房企投資主題樂園,醉翁之意不止在酒。
不過,楊濟華強調,「算總帳」並不意味著對旗下樂園項目的盈利就沒有要求,盈利仍是集團對於樂園項目團隊考核的主要指標。
但楊濟華坦言,最近五年,隨著主題樂園建設熱潮的興起,當前中國主題樂園確存在過剩。他認為,過剩的主要原因是消費升級的速度還沒有趕上樂園供應的速度。楊濟華碩,隨著消費者對於文化旅遊需求的增加、要求的提高,市場供需會慢慢轉向平衡,「我們只要度過了這個尷尬的時期,市場就會變好。」
而在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看來,無論是現在還是未來的五年中,中國大眾旅遊、國民休閒將會快速崛起,為主題樂園的發展形成厚實的市場基礎。
但戴斌也強調,各地在審批主題樂園項目時,要防止借主題公園的名義為房地產服務的現象發生,不要讓主題公園就變成了房地產公司的售樓處,「開業的時候是個主題公園,結果很快發現主題公園經營不經營無所謂了。因為它通過周邊的土地開發,已經把這個錢賺回來了。」
(來源:澎湃新聞 記者:陶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