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白海豚生命記錄
圖解
珠海的珠江口海域。
這裡是中華白海豚的家。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水上大熊貓」,數量逐年減少,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中屬近危物種。它們在此地棲息的規模之大全球再無別處可比,於是中國在這裡建立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這裡也是人類的海域,海上交通全國最繁忙:每天的船舶流量超過4000艘次,將於2016年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徑直穿過整個白海豚保護區,桂山海上風力發電廠也成為白海豚棲息地最大的「對手」。
兩者相遇,會有什麼後果?研究者指出,珠江口的白海豚數十年後數量會減少74%,也就是不到500頭——— 該數字意味著絕種。都說白海豚的滅亡是人類的損失,是何種損失呢?即使從最功利的角度看,這也是有答案的:據香港動物保護組織估算,未來10年香港通過保護海豚和觀豚項目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將達361億元,如果珠江口的城市都來發展這種經濟,數字更可觀。
我們的城市,該如何給海豚留一片海?保護海豚,普通人又可以怎麼做?
保護區內:存活率超過95%
白海豚的進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態特徵都具有很高的科究價值。目前,保護區聯合中山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海洋公園等單位組建研究團隊,對保護區內白海豚資源量、白海豚種群健康狀況、漁業資源量等進行研究。
「海洋生態的研究難度大、成本高,國內研究經驗和人員也比較少,我們正在做的都是最基礎的研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說,從2011年起,研究採用國際上通用的個體識別方法,目前數據顯示,珠江口海域白海豚數量約為1600頭,其中保護區內,即內伶仃洋有800-900頭。2012、2013兩年的數據顯示,白海豚的存活率超過95%。
古錫純說,目前數據還不能得出出生率、死亡率等。受制於白海豚的樣品數量和實驗條件,也還沒有進行白海豚體內重金屬含量的分析和統計。「今後,保護區還將建立信息資料庫,包括鯨豚遺傳資料庫、疾病與病原體感染資料庫、死因分析資料庫、中華白海豚樣品組織庫等。」
保護區外:工程多「協調不下來」
「白海豚遊動、遷移,沒有明確周邊保護地帶,給保護區的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管理局局長古錫純說,周邊的海洋工程必定對保護區內的動植物產生影響。「工程在立項階段就該詳細論證,拿出切實的保護和緩解措施,並給予生態補償。」
古錫純說,「珠江口海洋經濟高度發達、海域交叉利用最多,很多航道直接穿過保護區,且無限速。」保護區管理局曾提出制定限速法規,但與其他部門「協調不下來」,只能聯合執法。「遇到三無船隻也很難當場處罰,海上執法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目前,保護區正在推動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希望在海上設監控點,「監控到有船隻超速,我們的執法人員再出海。」古錫純說,管理局的船舶設備相對落後,5級以上的風就很難抵抗,船員聘用也成問題,「沒有財政上的保障、沒有編制、看不到上升空間,很難留住人。」
按照一船一艇的配置,管理局滿員需要10個船員,但現在只有5個人,因此出海進行監管非常不易。
兩個重點工程
港珠澳大橋
施工同時保護白海豚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人士透露,大橋曾在主體工程初步設計階段,針對白海豚保護出具專項論證,增加施工成本和工程難度,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其中,青洲航道橋原定採用鋼管柱主塔樁基49根,後減少為鋼管複合柱主塔樁基36根,減少27%以上。深水區非通航孔橋跨徑也從原來的70米擴大為110米,海中橋墩數量因此減少了270個,其中保護區內210個。另外,隧道基槽縱斷面優化後,減少了基槽開挖量,減少了施工噪音。隧道東、西2個人工島長度也由原來的950米和980米縮短為625米,減少了海床的開挖量,減少海豚食物魚類的損失量。
有媒體報導,據不完全統計,港珠澳大橋自建設以來,用於白海豚保護的投入1.4億元。其中,施工中的保護措施投入5600多萬元,白海豚生態補償計7380萬元。
海上風電場
決策尚未考慮各方聲音
對桂山海上風電場的立項和建設,中山大學保護中華白海豚研究團隊負責人吳玉萍曾指出,環評報告中的影響評價避重就輕,不夠客觀。對此,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科副科長林文治表示認同,他說,早期的環評的確有避重就輕的問題,但目前公認的噪音影響,可以通過使用氣泡帷幕的方式加以緩解,但必須在施工過程中有嚴謹的操作和監督。
也有觀點認為,風電場建設有利好因素。「風機樁柱的建設可能起到類似人工魚礁的效果,增加區域的漁業資源,項目也會提升對這片海域的管理需求,也許能更好地控制這裡的漁業活動。」林文治說。
林文治認為,現在珠江口海域的白海豚處於衰退趨勢,做任何規劃都需要經過謹慎的判斷。「一個合格的環評,要允許不同的利益方發出聲音,並在決策時有平等的權利。」
遇上海豚擱淺怎麼辦
請致電漁政或科研機構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
0756-2219960
中山大學白海豚保育熱線
0756-3668162或13536588605
政務熱線
12345
報警電話
110
如果失去白海豚,我們將損失:
根據明報報導:香港社會整體在未來10年願意為保護白海豚付出186億元,未來10年觀豚活動可帶來175億元潛在經濟效益
經濟價值
361億元—甚至無法估量
社會價值
我們本可通過白海豚學會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與其他物種共存
生態價值
白海豚生存情況代表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狀態,如果它不存在,也代表海洋失衡了
科研價值
仿生,應用於軍事、生物研究等
如果海豚還活著,你可以
勿大聲呼喚
它會焦慮
勿用水猛衝它鼻孔
清理呼吸道要輕
勿靠近尾鰭
尾鰭擺動會傷人
勿推拉拖曳
它可能會受傷
請給它澆水
保持身體溼潤
請替它遮陰
免曬傷
為什麼保護白海豚是珠海人的責任?
珠江口伶仃洋是中華白海豚活動最密集的區域,此處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正在珠海市水域範圍內
為什麼保護白海豚就要保護環境?
棲息地是動物保護最好的手段。目前保護區的養護條件未達人工圈養的要求。最成功的如新加坡海洋公園,10年才繁殖出1頭。
數據來源:
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2002年以來關於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報導、中新網
2012年、2013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研究報告
中山大學白海豚保育團隊
策劃/採寫:南都記者 李瑾 數據梳理:南都記者 李瑾 戴越 南都製圖: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