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擁有中華白海豚多久

2021-01-11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中華白海豚生命記錄

    圖解

    珠海的珠江口海域。

    這裡是中華白海豚的家。這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被稱為「水上大熊貓」,數量逐年減少,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紅色目錄」中屬近危物種。它們在此地棲息的規模之大全球再無別處可比,於是中國在這裡建立了「珠江口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

    這裡也是人類的海域,海上交通全國最繁忙:每天的船舶流量超過4000艘次,將於2016年正式通車的港珠澳大橋徑直穿過整個白海豚保護區,桂山海上風力發電廠也成為白海豚棲息地最大的「對手」。

    兩者相遇,會有什麼後果?研究者指出,珠江口的白海豚數十年後數量會減少74%,也就是不到500頭——— 該數字意味著絕種。都說白海豚的滅亡是人類的損失,是何種損失呢?即使從最功利的角度看,這也是有答案的:據香港動物保護組織估算,未來10年香港通過保護海豚和觀豚項目而獲得的經濟效益將達361億元,如果珠江口的城市都來發展這種經濟,數字更可觀。

    我們的城市,該如何給海豚留一片海?保護海豚,普通人又可以怎麼做?

    保護區內:存活率超過95%

    白海豚的進化史、生活史、生理和生態特徵都具有很高的科究價值。目前,保護區聯合中山大學、香港大學、香港海洋公園等單位組建研究團隊,對保護區內白海豚資源量、白海豚種群健康狀況、漁業資源量等進行研究。

    「海洋生態的研究難度大、成本高,國內研究經驗和人員也比較少,我們正在做的都是最基礎的研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古錫純說,從2011年起,研究採用國際上通用的個體識別方法,目前數據顯示,珠江口海域白海豚數量約為1600頭,其中保護區內,即內伶仃洋有800-900頭。2012、2013兩年的數據顯示,白海豚的存活率超過95%。

    古錫純說,目前數據還不能得出出生率、死亡率等。受制於白海豚的樣品數量和實驗條件,也還沒有進行白海豚體內重金屬含量的分析和統計。「今後,保護區還將建立信息資料庫,包括鯨豚遺傳資料庫、疾病與病原體感染資料庫、死因分析資料庫、中華白海豚樣品組織庫等。」

    保護區外:工程多「協調不下來」

    「白海豚遊動、遷移,沒有明確周邊保護地帶,給保護區的工作帶來很大難度。」管理局局長古錫純說,周邊的海洋工程必定對保護區內的動植物產生影響。「工程在立項階段就該詳細論證,拿出切實的保護和緩解措施,並給予生態補償。」

    古錫純說,「珠江口海洋經濟高度發達、海域交叉利用最多,很多航道直接穿過保護區,且無限速。」保護區管理局曾提出制定限速法規,但與其他部門「協調不下來」,只能聯合執法。「遇到三無船隻也很難當場處罰,海上執法很容易引發安全事故。」

    目前,保護區正在推動建設視頻監控系統,希望在海上設監控點,「監控到有船隻超速,我們的執法人員再出海。」古錫純說,管理局的船舶設備相對落後,5級以上的風就很難抵抗,船員聘用也成問題,「沒有財政上的保障、沒有編制、看不到上升空間,很難留住人。」

    按照一船一艇的配置,管理局滿員需要10個船員,但現在只有5個人,因此出海進行監管非常不易。

    兩個重點工程

    港珠澳大橋

    施工同時保護白海豚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人士透露,大橋曾在主體工程初步設計階段,針對白海豚保護出具專項論證,增加施工成本和工程難度,對施工方案進行優化。其中,青洲航道橋原定採用鋼管柱主塔樁基49根,後減少為鋼管複合柱主塔樁基36根,減少27%以上。深水區非通航孔橋跨徑也從原來的70米擴大為110米,海中橋墩數量因此減少了270個,其中保護區內210個。另外,隧道基槽縱斷面優化後,減少了基槽開挖量,減少了施工噪音。隧道東、西2個人工島長度也由原來的950米和980米縮短為625米,減少了海床的開挖量,減少海豚食物魚類的損失量。

    有媒體報導,據不完全統計,港珠澳大橋自建設以來,用於白海豚保護的投入1.4億元。其中,施工中的保護措施投入5600多萬元,白海豚生態補償計7380萬元。

    海上風電場

    決策尚未考慮各方聲音

    對桂山海上風電場的立項和建設,中山大學保護中華白海豚研究團隊負責人吳玉萍曾指出,環評報告中的影響評價避重就輕,不夠客觀。對此,保護區管理局技術科副科長林文治表示認同,他說,早期的環評的確有避重就輕的問題,但目前公認的噪音影響,可以通過使用氣泡帷幕的方式加以緩解,但必須在施工過程中有嚴謹的操作和監督。

    也有觀點認為,風電場建設有利好因素。「風機樁柱的建設可能起到類似人工魚礁的效果,增加區域的漁業資源,項目也會提升對這片海域的管理需求,也許能更好地控制這裡的漁業活動。」林文治說。

    林文治認為,現在珠江口海域的白海豚處於衰退趨勢,做任何規劃都需要經過謹慎的判斷。「一個合格的環評,要允許不同的利益方發出聲音,並在決策時有平等的權利。」

    遇上海豚擱淺怎麼辦

    請致電漁政或科研機構

    中華白海豚保護區管理局

    0756-2219960

    中山大學白海豚保育熱線

    0756-3668162或13536588605

    政務熱線

    12345

    報警電話

    110

    如果失去白海豚,我們將損失:

    根據明報報導:香港社會整體在未來10年願意為保護白海豚付出186億元,未來10年觀豚活動可帶來175億元潛在經濟效益

    經濟價值

    361億元—甚至無法估量

    社會價值

    我們本可通過白海豚學會在發展城市的同時與其他物種共存

    生態價值

    白海豚生存情況代表整個海洋生態系統的狀態,如果它不存在,也代表海洋失衡了

    科研價值

    仿生,應用於軍事、生物研究等

    如果海豚還活著,你可以

    勿大聲呼喚

    它會焦慮

    勿用水猛衝它鼻孔

    清理呼吸道要輕

    勿靠近尾鰭

    尾鰭擺動會傷人

    勿推拉拖曳

    它可能會受傷

    請給它澆水

    保持身體溼潤

    請替它遮陰

    免曬傷

    為什麼保護白海豚是珠海人的責任?

    珠江口伶仃洋是中華白海豚活動最密集的區域,此處的中華白海豚自然保護區正在珠海市水域範圍內

    為什麼保護白海豚就要保護環境?

    棲息地是動物保護最好的手段。目前保護區的養護條件未達人工圈養的要求。最成功的如新加坡海洋公園,10年才繁殖出1頭。

    數據來源:

    南方日報、南方都市報、廣州日報2002年以來關於珠江口中華白海豚的報導、中新網

    2012年、2013年廣東省海洋環境狀況公報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踐科學發展觀工作研究報告

    中山大學白海豚保育團隊

    策劃/採寫:南都記者 李瑾 數據梳理:南都記者 李瑾 戴越 南都製圖:何欣

相關焦點

  • 中華白海豚浪漫求偶畫面
    無人機捕捉 #中華白海豚浪漫求偶畫面# 10月31日,北部灣大學和廣西科學院聯合鯨豚研究團隊在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海域進行例行考察時,研究人員用無人機捕捉到中華白海豚求偶的畫面。畫面中,兩頭中青年海豚不斷追逐嬉戲,情意綿綿,姿態優美。記得中華白海豚數量很少,只有幾千頭來著。屬於出海很難遇到那種。要是沒無人機,估計真的很難拍到.....好可愛,但也要好好保護環境喔!
  • 中華白海豚母子海中嬉戲 好有愛…
    跟媽媽行動保持一致  這也是科研人員  今年首次在廈門海域拍到中華白海豚幼仔  咱們來看看母子倆在水中魚躍的身影  自然資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提供  科研人員認出  這頭中華白海豚媽媽  就是廈門保護區的主人——「大白」  身邊就是它剛出生沒多久的寶寶  並且,「大白」還是一名  名副其實的「高齡媽媽」
  •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中華白海豚數量直線下降 廣西北海海域數量最多 2014-06-05 23:36:3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官方的統計表明,北海已成中華白海豚數量最多海域。  廣西北海市合浦儒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官員張宏科5日指出,雖然現在北海從大風江口至南流江入海口中華白海豚總量接近300頭,成為目前全國中華白海豚最多的海域,但是這300頭還是個很危險的數字。  張宏科當天在接受中新社採訪時指出,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數量總體呈直線下降,保護「海上大熊貓」刻不容緩。
  • 廣西北部灣中華白海豚數量穩定上升
    ­  中新社欽州6月18日電 (陳燕)廣西欽州市北部灣中華白海豚研究保護與生命教育中心18日披露,在北部灣海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數量正在上升,截至2016年北部灣白海豚種群現有數量已增至約189隻至214隻。­  有著「海上大熊貓」之稱的中華白海豚,又稱印度太平洋駝背豚,是中國僅存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哺乳動物。
  • 一頭擱淺中華白海豚成功脫困記錄
    一頭中華白海豚的生死七小時  作者:本報記者 周夢爽 王忠耀  近日,本報採訪製作的視頻《泥灘中緊緊依偎7小時,一頭中華白海豚成功脫困》上了熱搜,被經濟日報、中國日報、中國之聲、環球網等上百家媒體和政務號轉發,閱讀量迅速破千萬。
  • 誤入佛山的中華白海豚成功脫困!多圖+視頻回顧→
    昨日上午,一中華白海豚誤入佛山(了解前情,請點擊這裡)。逗留14小時後,在多部門多機構的合力營救下,迷途中華白海豚昨晚得到科學營救,隨即被送往珠海進行下一步看護。它是怎麼脫困的?救援人員為了幫助它都付出了哪些努力?與發布君一起回顧「大白」脫困記吧!
  • 廣西三娘灣中華白海豚浪漫求偶
    11月2日,北部灣大學和廣西科學院聯合鯨豚研究團隊介紹,研究人員近日在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海域進行例行考察時,捕捉到中華白海豚求偶的畫面畫面中,兩頭中青年海豚不斷追逐嬉戲,情意綿綿,姿態優美。北部灣大學供圖據悉,中華白海豚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美人魚」和「水上大熊貓」之稱。
  • 欽州三娘灣中華白海豚浪漫求偶
    10月31日,北部灣大學和廣西科學院聯合鯨豚研究團隊在廣西欽州市三娘灣海域進行例行考察時,研究人員用無人機捕捉到中華白海豚求偶的畫面。畫面中,兩頭中青年海豚不斷追逐嬉戲,情意綿綿,姿態優美。研究人員利用無人機在三娘灣海域拍攝到的中華白海豚交配畫面。
  • 這個女孩給中華白海豚拍了幾萬張照片,拼湊出一個既溫暖又傷感的海豚世界
    今天的分享嘉賓曾千慧,是來自山東大學海洋生物學專業的博士在讀生,也是知乎科普博主,她為大家分享觀察到的海豚,尤其是中華白海豚的故事。隨著不斷變老,斑點慢慢會消失,老年中華白海豚的體色會變成全白。由於白海豚有時候活動得比較劇烈,皮下血管就會擴張,充血狀態下體色就會變成粉色的,所以它們有時候也被叫做粉紅海豚。海豚屬於水生哺乳動物,怎麼哺乳?
  • 市民當街宰殺海豚一幕 如此殘忍!系中華白海豚
    市民當街宰殺白海豚 網友:與殺熊貓同罪&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今天(30日)下午,@珠海同城會 發布微博稱,接到網友爆料在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南水鎮附近發現有人在獵殺海豚,而且是當場宰殺。
  • 粉色皮膚的仙女美人魚海豚 海洋裡的大熊貓中華白海豚
    粉色皮膚的仙女美人魚海豚 海洋裡的大熊貓中華白海豚不管是兇猛的野獸還是萌噠噠的寵物和勤勞的家畜,我們都與動物都有著深厚的感情。而動物也會幫助了我們不少事情,建立著和諧美好的大自然法則。海豚作為鯨目海豚科動物,不但記憶力很好,而且有著溫和友善、活潑好動的性格。體型矯健而靈活,擁有很發達的聲吶系統。小時候還經常有故事說,海洋裡的海豚是經常會救起落水的人。
  • 中華白海豚浪漫求偶畫面 姿勢優美像表演水中芭蕾
    欽州三娘灣風景區也開始  免費對外開放  遊客們紛紛打卡  並且連三娘灣海域的海豚也歡呼雀躍起來  這不,就在景區免費開放的前一天  非常罕見地拍到了中華白海豚求偶的珍貴畫面  10月31日,北部灣大學和廣西科學院  聯合鯨豚研究團隊  在三娘灣海域進行例行考察時  研究人員 黃祥麟用無人機 捕捉到  中華白海豚求偶交配的畫面  畫面中,2頭中青年海豚不斷追逐嬉戲  情意綿綿、姿勢優美  就像在表演一場水中芭蕾
  • 中華白海豚
    當地漁民稱這種海豚為「盧亭」、「烏忌白忌」。在廣東俗語中「烏忌白忌」表示壞的預兆。而當時的人們並不會想到,在今天它們成為了香港回歸的吉祥物,並被稱為「海上大熊貓」「海上國寶」,而且還是唯一以「中華」命名的海洋豚類——中華白海豚。
  • 海豚之鄉——可愛欽州
    中華白海豚是駝海豚屬的一種,雖然是海豚,但虎鯨是它的遠房親戚,同時也是長江藍色精靈——江豚的表親。中華白海豚中文學名叫印太駝海豚,屬於鯨目齒鯨亞目海豚科駝海豚屬。漁民喜歡稱它海豬、白牛、鎮海魚或媽祖魚等,素有「海中大熊貓」之稱,沿海漁民還喜歡叫它為「美人魚」。▲中華白海豚躍出水面有「美人魚」之稱的白海豚,不是魚,而是哺乳動物。
  • 珠江口中華白海豚保護區鯨豚救護小組:「海上大熊貓」的守望者
    4月27日~5月27日,呼籲「關愛中華白海豚,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科普宣傳月在珠海舉行。中華白海豚,粵閩等地的漁民稱它為「媽祖魚」「海上大熊貓」。它也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國家一級保護鯨豚動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受人類活動影響,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不斷縮小,種群延續面臨嚴峻挑戰。根據估算,目前全國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約為4000餘頭。
  • 新加坡海域現粉色海豚,網友熱評:是中華白海豚
    新加坡南部海域發現那個討人喜的海豚了!新加坡自然協會海洋保護組主席Stephen Beng星期一(12日)在社交網站推特分享了一張海豚背脊露出水面的照片,帖文寫著:「中華白海豚(Indo-Pacific
  • 訓練員教白海豚表演,它卻朝美女吐口水,網友:沒毛病!
    是憨憨的海豹和海獅,還是聰明活潑的鯨魚和海豚?其實,要說到聰明,海豚可能是海底動物中,智商相對比較的高的生物了。它不僅智商非常高,還是一個天生的表演家,在海洋生物館裡,經常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它們也能很好的將訓練員交給它的動作完成。就有一海洋館的工作人員,在岸邊教白海豚表演。
  • 中華白海豚的守護者,講述人與海豚的故事!(下)
    7月20日,經過專家團隊78天的精心救護,海豚「江江」成功放歸大海。據介紹,鯨豚類動物的擱淺救護,目前在國際上的相關資料少,治癒率低。海豚「江江」的救護和放歸大海工作,既是廣東首例,也是全國乃至世界範圍內極少數能成功救護海豚並放歸大海的案例。
  • 海上船隻減少,可愛的粉紅海豚返回香港水域
    在中國,它有另外一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中華白海豚。不同地區的中華白海豚體色也有差異,棲息於中國海域的族群會隨年齡改變體色:年幼中華白海豚為暗灰色,長大時會漸漸變成白色或粉紅色,個別海豚長大後可能仍留有灰色斑點,因此也有人稱它們為「粉紅海豚」。中華白海豚有固定種群定居香港,主要出沒於香港西面水域和鄰近珠江口一帶的鹹淡水交界。
  • 看見|歡迎你,白邊海豚!
    7日,一對「大熊貓」亮相於重慶巴南區某海洋公園,它們在池中翻騰雀躍,毫不費力,膚色呈黑、白、灰相間。它們愛玩又調皮,被稱作海豚界的「大熊貓」——白邊海豚。它們也是重慶首對白邊海豚。▲兩隻白邊海豚與遊客見面吻短而粗 一雌一雄亮相於巴南區某海洋公園的白邊海豚出生於太平洋,年齡均為一歲半,一雌一雄,目前處於幼年期。成年後,它們的體重,將分別達到200公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