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後,80後,90後:這個夏天,有人喊你回到小時候!

2021-01-16 早教育兒資訊

我們的童年,

兒時的夏天。

●●●

有人說,人不再年輕的標誌,就是愛回憶往事。

如今,奔五的70後、奔四的80後和奔三的90後,都朝著「不再年輕」的路上,躲避不及又堅定不移地向前走去。

夢想和現實的反覆煎烤中,存款和貸款的巨大落差中,堅持和放棄的間歇發作中,在擁擠孤獨的街和對酒當歌的夜,我們都漸漸成了「愛回憶往事」的人。

這也沒有什麼丟人。

因為,生命的本質,就是一本回憶錄。關鍵是,誰陪你一起寫,而你又寫下什麼。

就像,站在這個熱浪滾滾、焦慮陣陣的夏天,我們想起的那些涼風習習、快樂無比的童年。

我們都有鑽在草叢裡,不怕蚊子咬的小時候

01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群猴孩子。

清晨,叫我們骨碌一下從床上爬起來的,不是公雞的打鳴聲,不是牛鈴的叮噹聲,也不是媽媽做早飯的桌球聲,而是村頭巷口的狗剩、鋼蛋、大丫和翠花,站在窗戶下喊的那句「起來出去玩吧」的呼喚聲。

記憶的長河裡,我們忘記了當年有沒有寫完暑假作業,卻永遠記得撒開腳丫子玩到瘋的小細節。

在飽經滄桑也綠傘擎天的大槐樹下,我們玩彈珠、跳方格、摔紙麵包、玩跳皮筋……

在這些簡單重複的遊戲裡,我們輸也輸得認命,贏也贏得磊落。

以至於,多年後走出大山走出愚昧,紮根城市混進職場,我們因為不願在背後搞小動作,在輸贏這個問題上還到處碰壁。

在粗糙堅硬也碩大冰涼的碾盤上,我們也玩撲克牌,玩骨牌,用泥巴捏缺胳膊少腿的小人,偷媽媽的洗衣粉,裝在塑料瓶裡吹泡泡……

沒有早教,骨牌紙牌上的圖形和數字,就是最早的蒙氏數學;沒有特長班,我們用泥巴、草葉和樹枝拼湊的圖案,就藏著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夢幻。

太陽越來越大,天氣越來越熱後,我們就下河玩。

河水清澈,魚蝦豐滿,如果拿個網,摸住了魚逮住了蟹,就可以帶回家讓媽媽改善晚餐。

落後的年代,狹隘的視野,猴孩子們根本不知道啥是花樣遊泳,卻拿自己黑黝黝瘦巴巴的身體,變著花樣地摔向河水中,誰動作漂亮誰就是英雄。

現在想想,也挺後怕的。

那時候,我們一天到晚在河裡玩水,也沒有聽說誰被河水吞噬。到底是老家的河水太淺,還是河裡有神庇護,直到現在這仍是個謎。

最舒適的時光,是夕陽西下,彩霞像一幅絢爛流動的畫,掛在村西頭的天空。

牛羊肚子圓圓地從河坡上回來,雞鴨伸長脖子往圈裡鑽,炊煙嫋嫋升起,大樹下牆根旁的飯場裡,坐滿了端著搪瓷大碗的父老鄉親。

媽媽扯著嗓子喚著我們的小名,有時也會生氣地把我們從小夥伴家拽出來,狠狠打上一巴掌。

但屢教不改的我們,狼吞虎咽地扒拉幾口沒有油水的飯菜後,就好了傷疤忘了疼地集結到空場地,在遼闊浩瀚的月色星空下,玩藏貓貓,玩丟手絹。

玩累後,一頭躺在院門前的竹床上,聽著大人們瞎編亂造也津津有味的鬼故事,沉沉進入夢鄉。

02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根老冰棍。

「賣冰棍嘍!」

不管是田間地頭,還是街頭巷尾,只要響起這句話,小孩子們就會從四面八方聚過來,眼巴巴地瞅著賣冰棍的人。

碰到家裡收成好,或者父母心情好,就能端著茶缸子多買幾根。一根冰棍,大概是5分錢或1毛錢。從賣冰棍的人手裡接過來,放進茶缸子裡,「咣當咣當」地端著往家跑。

跑得再快,冰棍也會化。家中孩子一人拿個碗吸溜一根,吃完後,再把碗裡的冰水,一小口一小口地嘬淨。

比冰棍更高級的,是汽水。

上街趕集時,盯著副食店門口的汽水,饞的直流口水,實在看不下去的爸媽,才施捨皺巴巴的一塊錢,讓我們買一瓶。

一小口一小口地喝著冰涼甘甜的汽水,我們暗暗在心底改了志向:

如果當不了教師和解放軍,當個賣汽水的售貨員,也非常不錯,天天守著這麼多汽水,想喝哪一瓶就開哪一瓶……

當然,最省錢最好吃的「解暑好物」,就是自家瓜園子裡產的大西瓜和小香瓜。

把瓜從園子裡摘回來,用網兜套住放到村口的石井裡,或直接用壓井裡的水冰。冰到裡外透涼後,咔嚓一切,甘甜可口,唇齒生香。

進城多年後,再也難吃到小時候那麼甘甜的西瓜。不知道是現在的瓜不甜了,還是吃膩了的我們,味覺早已退化。

女人勤快的人家,每到夏季,都會給孩子熬綠豆茶或酸梅湯。

綠豆茶裡放上冰糖,熬到一顆顆綠豆都開了花;酸梅湯放上甘草、陳皮、冰糖和桂花,那真叫一個開胃啊。

後來,不再年輕的我們,到那些名字大相逕庭、門店大同小異的古鎮老街旅行時,在累得走不動時,總要點份綠豆茶或酸梅湯,其實不過是想在重訪童年中,補充點走下去的能量。

03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部電視劇。

《西遊記》《三國演戲》《水滸傳》《紅樓夢》,每個暑期都要重溫一遍,怎麼看都不嫌煩。

講述善與惡、俠和義《神鵰俠侶》《笑傲江湖》《天龍八部》《雪山飛狐》,也是會背臺詞了,還想再看一遍。

那時候,電視是個稀罕物。所以,有電視的人家門前,一到晚上,那傢伙,用「人山人海,鑼鼓喧天,裡三層外三層」形容,一點也不為過。

不管看啥電視,不管誰出場,孩子最愛問的一個問題是:

「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多年後,長大的我們,見識了太多江湖之外的人性和兇險,參透了太多武俠之外的是非和曲直,終於不得不接受這樣的現實:

好與壞之間,存在的大量不好也不壞的人性,才是生命的底色。黑與白之間,綿延的大量不白也不黑的地帶,才是生活的實相。

但,那些湊在黑白電視機前,學會的一首首主題歌,卻奠基了我們明明五音不全卻喜歡哼唱的迷之自信,也為後來KTV的崛起打牢了廣泛的群眾基礎。

看露天電影,也是小時候夏天的亮色。

條件好的人家,孩子考上了大學,老人過了大壽,或者母牛生了牛娃,都會請人來放場電影。

扳著指頭數數,電影總共不過那幾個:《葫蘆娃》《黑貓警長》《小兵張嘎》《上甘嶺》《鐵道遊擊隊》《太行山上》……

有時候,為了看場電影,要和村上的一群人一起,走五裡路,爬三道坡,趟一條河。

多年後,看露天電影時,歷經的那一個個或蛙蟲鳴唱、或暴雨突降的夜晚,在記憶裡不停閃爍,我們終將明白:

是一晝一夜的遇見,累積成我們無法重返的童年;是一片一幀的畫面,疊加成我們不可替代的情感。

還有,如今為人父母的我們,控制不住自己的壞脾氣,對不願寫作業只想看漫畫書的孩子發脾氣時,能否想到小時候,不想寫暑假作業的自己,在陣陣蟬鳴的斑駁樹影下,抱著掉了皮散了頁的連環畫,看得忘記了吃午飯;或聽著聲音刺刺拉拉的收音機,等著單田芳的評書,等著小喇叭的開播……

我們都曾是孩子,我們終將為父母。人世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當了父母之後,我們就忘記了自己也曾是孩子。

曾是孩子的我們,還特別愛在瘋玩到很晚的夏夜,拿著席片睡到露天場地裡,或平房房頂。

那時候,夏風是自然的空調,星河是夜空的驕傲,貧困又單純的我們,揮霍著溢滿童年的快樂和歡笑。

04

小時候的夏天,是一串牛鈴聲。

窮人家的孩子,暑假的時候,不會只想著玩。對貧困的認命,對父母的愧疚,會讓我們主動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計。

放牛放羊,割草看瓜,是小時候夏天不變的勞作。

▲當年的放牛娃,如今在哪兒啊

把牛羊趕到河裡吃草,我們就能跳進河裡洗澡,牛羊吃飽了,我們也玩美了,就在清脆牛鈴聲中,踩著夕陽跑回家。

躲在狹小悶熱的瓜棚裡看瓜,我們就能約小夥伴一起玩,渴了摘個瓜,用小拳頭捶開,把頭埋進鮮紅的瓜瓤裡,大口大口地啃起來。

那時候沒人覺得苦,甚至忙得不亦樂乎。

窮人家的孩子長大後,為什麼更能忍,更耐操,更容易滿足,更能接受命運?

那不過因為,自小起,他們就不曾被善待過。

05

童年的夏天,是一手紅指甲。

再粗糲的生活,也掩蓋不住人們對美的渴望。

小時候的涼鞋,是塑料鞋,鞋上還會有一個刷上金粉、明亮亮的鐵質裝飾扣;

小時候的裙子,是的確良,裙子上也會繡上山河歲月和花果芬芳;

小時候的交通工具,是二八自行車,爸爸騎著車子,媽媽抱著弟弟坐在後面,大梁上還坐著姐姐和妹妹,一家人駛在林蔭道裡的歡聲笑語,被夏風吹得老遠,幸福感絕不亞於今天那些一臉焦慮的人們,穿著名牌開著寶馬車……

小時候的紅指甲,是每家每戶院門前栽的那一株株開得擁擠又嬌豔的鳳仙花。

太陽落山,吃罷晚飯,媽媽就會用白礬或食鹽,和摘來的指甲花一起,放到石臼裡搗碎,然後在燈光下,用麻葉和繩子,給我們染指甲。

一覺醒來,我們的手指甲和腳趾甲,都變得鮮紅鮮紅的,一起被染紅的,還有半截手指和腳趾……

如今,村口又開滿鳳仙花,誰還回家染指甲?

06

小時候的夏天,是小夥伴們的呼喚。

長大後,我們在這座城市的這頭,小夥伴在那座城市的那頭,好多年也難再碰頭。

小時候的夏天,是老冰棍裡的甘甜。

長大後,我們不再為1毛錢作難,一毛錢也買不到一根冰棍,但再多的錢都買不來記憶的甜。

小時候的夏天,是黑白片裡的懷念。

長大後,我們打開手機都能隨時隨地看電視,卻很難再找到看了一遍還想再看一遍的電視劇。

小時候的夏天,是傻笑容裡的大汗。

長大後,我們每天都提醒自己把微笑帶在臉上,卻很難把它放進心裡,所以背過人群後,我們才總是偷偷哭泣。

小時候的夏天,是鳳仙花裡的企盼。

長大後,我們早已不喜歡染又紅又土的指甲,而給我們染指甲的媽媽,也已老得趕不上我們下次回家的步伐。

小時候的夏天,是午夜夢回,千迴百轉。

是故土和鄉愁,是父母和老屋,是河水和田地,是往事和理解,是終將老去的我們,在夢中緊緊地擁抱著,再也回不去的自己。

相關焦點

  • 70後、80後、90後的QQ聊天特點
    □殷衛 輯    和90後聊天  我:為什麼加我?(我疑心,懷疑是我熟悉的朋友)  90:我一下子加了200多個朋友。你怎麼沒有開通空間,我是加人來偷菜的。  我:哦!我們年齡差距太大,不適合聊天啊。我都三十了。  90:女人到了30歲的年齡是夠大的了。  我:是啊!
  • 80後說90後任性,90後說80後想太多,70後說我想靜靜
    我要奉勸90後,你們條件確實比80後優越,所以你們可以任性點,但是如果你們還是如此任性,80後只比你們大十歲,會永遠壓的你們沒出頭日,80後到40多經濟水平也會反超你們,等80後退休了,你們依然熬不出頭,因為00後來了,00後目前的教育條件比你們就又好了!反正我現在是看好多90後挺愁人的!中國最不缺的就是人,不願意幹都可以辭職唄,反正可以啃老,但是別整天說那些巨大壓力的80後。
  • 什剎海:70後牛莉、80後張齡心、90後關曉彤,誰是演技撐腰的驚喜
    那咱們今天就來說說劇中70後的牛莉、80後的張齡心、90後的關曉彤,看一看她們誰才是演技撐腰的驚喜。1、70後的牛莉—劇中扮演關曉彤的媽,1973年出生,47歲牛莉扮演的陳惠心是劇中張晞臨的前妻,關曉彤的媽媽,因為離婚後心生悔意,所以特別希望和前夫複合。於是,在女兒關曉彤的幫助下,不斷製造機會,上演了一場追夫的大戲。
  • 那些陪伴70、80、90、00後長大的童年回憶
    70後的童年 年代印象:山楂片 踢毽子 跳皮筋 花仙子 黑貓警長 射鵰英雄傳…… 70後的童年非常簡樸,同時也非常調皮。對他們來說,買玩具還不如自己動手做。陪伴70後的除了動手能力極強的自製玩具之外,卡通片也成就了這一代人的兒時美好回憶。
  • 這些80、90後小時候經常吃的東西,00後未必見過
    很多80、90後小時候都是生活在農村的,雖然說經濟條件不好,但是農村的山上長了很多野果,這些都是孩子們小時候最常吃的東西,都是純天然無添加劑的,現在已經很難看到了。最後就是桑葚了,記得小時候家門前就有一顆桑葚,每年夏天的時候就會長滿很多果實,經常跟小夥伴們一起摘去吃。每次吃完手上臉上都是桑葚汁,而且還很難洗掉。這些野果你們還記得嗎?
  • 70、80、90後都愛吃的零食,貓耳朵的做法
    貓耳朵是我小時候的一種零食,包裝袋上有只不咋好看的小貓,但裡面裝的東西好吃,白黃相間,一圈一圈的脆片片,放嘴裡一咬咔嚓脆。在零食貧瘠的童年,貓耳朵就是我幸福的源泉。70、80、90後都愛吃貓耳朵,大家找到了共同之處。
  • 80年代末風靡銀川的美食——70後80後的年代記憶
    當皇帝後,他曾四處尋訪當年給他施捨的人,可真找到當年的農家婦女,人家給她重新做了這道菜,他又吃不進去了。 其實不光朱元璋,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年少經濟困窘時吃到的東西總是格外美味。所以今天我就來寫一寫我們這些70後、80後當年兒童時代吃過的各種銀川美食。
  • 80後和90後小時候最常見的幾種零食,你吃過幾種?
    小時候最常見的零食,吃過這幾種零食的除了80後更多的是90後80後、90後的童年沒有炸雞、沒有冰激凌、沒有現在花樣繁多的零食。小編是90後,小時候能吃到的零食用一雙手就能數過來。棉花糖小時候老家過廟會的時候經常能看到棉花糖的身影。
  • 【致青春▪戰疫情】70、80、90後 戰疫別樣 「年代秀」
    【致青春▪戰疫情】70、80、90後 戰疫別樣 「年代秀」 2020-04-30 04: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快來看,這就是我們80、90後小時候吃過、玩過、用過的東西!
    時光飛逝,轉眼間80、90後早已在社會摸爬滾打許多年,有些人有了家庭和孩子,面對現在的生活壓力有人歡喜有人愁,在這個時候,許多人都會回想起童年,那時候天真無邪,沒有城市的喧囂,生活的壓力,即使玩一些簡單的遊戲,吃一些便宜的零食,也會覺得很快樂。
  • 歌詞「是誰」兩個字開頭的4首歌曲,60後70後80後90後各有一首
    按照年齡的先後順序,先說60後的人,60後的人見到「是誰」開頭的歌,肯定會想到:是誰在敲打我窗,是誰在撩動琴弦……蔡琴很多60後人都會唱這首歌曲,就算不會唱全乎,至少也能跟著哼哼,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這首歌的名字,這首歌的名字叫做《被遺忘的時光》,演唱者蔡琴,發行於1979年,正是60後接觸新音樂的年紀,這首歌也陪伴了他們大半生,這是一首經得起時間洗禮的經典歌曲
  • 80後小時候看的動畫片,最後一個90後很多都沒聽說過!
    80後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說實話比《熊出沒》要好看,比如這部《葫蘆娃 《巴巴爸爸》這個應該很多90後都沒有聽過!
  • 炎熱夏天到了,那些陪伴80後,90後童年的昆蟲還好嗎?
    可作為80後的一哥,夏天的時候野外的公園草地才是承包了一整個夏天。那時候的男孩子恐怕沒有不捉蟲子的,下面一哥盤點下我們兒時的回憶。天上飛的飛行類的昆蟲,像蝴蝶,蛾子一身的粉末不受待見。所以蜻蜓顯得難能可貴,孩子們看到蜻蜓就好像貓看到老鼠停不下手。清晨或雨後,蜻蜓還在熟睡,悄悄的從其背後用食指和中指夾住其薄翼。
  • 80、90後玩具合集:這些玩具,你小時候可能玩過
    80、90後提起小時候,總免不了一番感慨。在那個年代,物資雖沒有現在豐富,玩具也沒有現在這麼多種類,也正因為可選擇的少,大家反而有了更多的共同回憶。不妨找出幾件令你印象深刻且念念不忘的玩具,反過來,讓孩子陪你玩,重拾當年的那份感動。同時,通過這些復古玩具,讓孩子理解「過去」。
  • 90後小時候吃的零食,這幾種你絕對吃過,沒吃過的不是90後
    回憶小時候的零食,你還能想起來多少,那時的生活充滿了童年的味道,每一天玩的都很快樂。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這些90後的人也在慢慢的長大,生活也在不斷的變化。現在生活變得越來越美好,而離小時候的味道也越來越遠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回味一下小時候吃過的零食,找找當初的的感覺。
  • 80、90後的童年經典!這7部動畫片,帶你重溫兒時的美好!
    在90後這一代,除了各種各樣的玩具,一定少不了童年經典的動畫片。那些給我們歡聲笑語的動畫片,也是如今不代替的經典。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7部經典動畫片,90後的你一定看到!第一部,家喻戶曉的《葫蘆娃》!80後和90後的經典動畫,主題曲一直傳唱至今。幾個葫蘆娃獨具個性,形象生動。2、《西遊記》動畫版,99年播出,這版動畫片的經典程度不亞於真人版。
  • 盤點80、90後小時候吃過的零食,來看看你吃過哪一種
    小黃雖然是九零後,但是對於以前那個時代的東西非常的懷念,特別是小時候吃的零食,那些都是童年,小吃貨,你們覺得呢。下面就來盤點80、90後小時候吃過的零食,來看看你吃過哪一種。介紹的第一個零食叫做AD鈣,記得以前還沒有這種零食,不過這AD鈣是很多小孩子最喜歡吃的東西,它的味道跟現在的酸奶味道差不多,不過它算是童年,一排四瓶。
  • 再次看到這些小時候的包裝 80後大朋友都不淡定了!
    汾煌雪梅,也是80後小時候的必備美味,酸酸甜甜的味道,如今想著想著還能流出口水。健力寶,當時是劉國梁代言的,口號是「中國魔水」。唐僧肉,這個其實和我印象中差別很大,我總記得小時候吃的唐僧肉是梅肉。愛多VCD,80年代末的CD,90年代的VCD,然後是DVD。現在哪還有人專門買DVD機看電影啊?
  • 邯鄲農村怎麼灌溉農田,70後說辛酸,80後說不易,90後說不知
    說起農村怎樣灌溉農田,90後和00後現在基本不下得了。若讓他們現在下地幹活兒,估計得弄一身泥巴回來。對於過去怎麼灌溉農田,他們更是一臉茫然。若問起70後和60後的老農,他們肯定會用粗糙的雙手抹一把臉,然後點上一根煙,開始回憶那艱難的歲月。在這裡就由我這個80後來講述一下,我記憶中的農田灌溉演變史。小時候,經常跟著父親去地裡。
  • 涉縣的80後小時候是這樣玩的,一晃,就到了中年!
    記得小時候寫作文總會寫這麼一句「時光如水,歲月如梭」,那時候的我們只知道這句話是形容時間過得快,直到現在我才明白這句話的真正含義,沒想到時間會過得這麼快,快的讓你不知所措。不知不覺作為80後的我們已經到了中年的情感驛站,沒有了當年的意氣風發,也沒有了當年的朝氣蓬勃,更沒有了當時的那份純真與快樂~現在走在大街上,小朋友都開始喊我叔叔了,已經不是當年那個充滿朝氣的追夢少年了~現如今再次引用「時光如水,歲月如梭」這句話的時候,才真正意義上的體會到了其中的涵義,可以說我們在時間面前都是弱者,此時再想起以前留下的那些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