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狗」的香港是如何煉成的?

2020-12-05 虎嗅APP


從粵地前往香港的大陸人,往往會驚異於兩地時而接近時而迥異的民風。


比如,在兩粵大部分地區,狗肉是餐桌上的美味佳餚;然而在香港,食狗被法律明文禁止,大部分香港人也對「吃狗肉」感到震驚。


元朗某小炒店被疑賣狗肉(後經查證實為羊肉),店主遭居民及網友攻擊,生意幾乎做不下去


香港人緣何不吃狗?


文明古國的吃狗傳統


曾經和廣東一樣,香港也是吃狗肉的「重災區」。


十九世紀,英國殖民者們漂洋過海來到香港,立刻為「文明古國」對待動物的野蠻態度感到震驚。


肉貓,華人的「天賜美味」


英國人對動物福利的關懷歷史悠久。1630年代,英格蘭的託馬斯·溫特沃斯爵士擔任愛爾蘭副總督,他將愛爾蘭人民對待牲畜的態度稱為「粗暴」:他們對牲畜「強行擠奶」,將羊毛從活羊身上直接「拉下來」,還把犁綁在馬的尾巴上耕地。


為了讓動物免遭愛爾蘭人的虐待,議會立法禁止了「活羊扯毛」和「馬尾綁犁」的民俗。


寵物貓狗在英國社會裡更是受到特別的優待。英國人認為,寵物作為家庭一員,不僅不該被虐待,甚至不應承擔工作任務。


早在1839年,就有法案「禁止狗拉車」。


愛狗人士託馬斯·溫特沃斯爵士,肖像畫上有一隻寵物狗


然而,雖然豢養觀賞犬和護衛犬的習俗在中華地區都源遠流長,卻並不妨礙狗肉在神州大地上被當作一種「食材」。


在粵地,狗肉被稱為「香肉」「地羊」,食之可以滋補祛毒;廣州人甚至有「狗肉滾三滾,神仙企唔穩」的說法。


狗肉也是一味中藥。中醫認為狗肉「味鹹性溫,可補中益氣,溫腎助陽」。因其溫熱壯陽功效,狗肉成為一種冬令補品。


粵西名菜「狗肉煲」


不過,狗類權益最初並非英國人關心的重點,最先被整治的是菜市場上泛濫的「虐畜」行為。


《香港日報》曾刊文痛斥文明古國的屠宰風俗:「十幾隻鴨子被緊緊綁在一起……打斷腿後倒掛在鉤子上,喉嚨上開一個小縫。十分鐘或更長的時間後它們才死去。」


1935年的《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禁止了「倒掛家禽」,但殖民當局的良苦用心並不為普通市民們所理解。


曾經有一名香港男子因為「虐鼠」被捕:他捉住老鼠後,將其釘在木板上「殺雞儆猴」。審判過程中,裁判官認為更合適的做法是直接將老鼠殺死,而不是對其施加多餘的折磨。


最後,這名男子不得不依法繳納了罰款,但他卻私下嘟囔,不讓他「懲罰」老鼠,似乎並不能彰顯法律的正義。



相較於處理「虐鼠」事件時的果斷堅決,港英政府在維護狗類權益方面可謂小心謹慎。


長期以來,一直不斷有英國人抗議港人對狗的虐待,在他們眼中,無論「吃狗肉」本身,還是吃之前對狗的處理方式,都是一種赤裸裸的殘酷。


相關的立法動議不斷被提出,然而港英政府不為所動。


究其原因,是港英政府一直同意「吃狗肉是一種中國傳統」。當局不願意為了保護動物權益而激化殖民地矛盾,造成不可估量的結果。


最早開始為狗類權益發聲的,是香港本土的愛狗人士。


另一種獅子山精神


愛狗精神,肇始於純種犬的流行。


在歐洲,飼養純種犬的歷史源於好幾個世紀之前,從貴族到新資產階級,「擁有純種寵物」都是他們證明社會階層的最佳標誌之一。


19世紀中期,犬舍在優生學的基礎上紛紛成立,專門培育純種犬,制定犬類的審美規範。為純種犬設立的犬展也開始流行,上層階級們爭先恐後的把狗帶去參展,以證明自己的寵物血統純正,符合上層的審美標準。


1903年的犬展海報


英國人們將源自母國的習慣帶到了殖民地。養犬之風迅速被本地上流人士所效仿。


香港犬展於1913年5月舉行之時還沒有中國人的參與,規模和消息都寥寥;然而到了1930年代,中國社會名流就開始抱著自己的狗出入犬展,中文報紙也開始報導相關消息。


「住洋樓,養番狗」,成為上流人士的生活標準。


愛狗人士的代表人物,是鼎鼎有名的「香江大老」周壽臣。他曾是晚清留美幼童之一,後在香港投身商界、創辦東亞銀行,也是香港殖民地第一名華人議政局成員、港英政府和民間華人的溝通橋梁。


周壽臣和港督葛量洪爵士夫婦茶聚


「獅子山狗場」針對華人開放,提供狗的訓練和療養服務,其成立時間(1949年)遠遠早於獅子山精神的萌發


愛狗人士們對社會上的食狗風氣並不滿意。然而,在全民吃狗的風氣中,以「狗是人類的好朋友」為名提倡禁止吃狗,並不算一個好的做法。


1949年,港島狂犬病泛濫,共有20人及40隻狗死亡,社會各界紛紛呼籲港府下重錘治理狂犬病。


以周壽臣為代表的一眾愛狗名流抓住了這個機會,向港府呈遞了「禁止屠狗」請願書。


請願書認為,華人傳統的屠狗方式非常殘忍;狗肉買賣滋生出的偷狗行為,造成了以狗為寵物的家庭的普遍恐慌。而狗販為了獲利,大量從內地進口缺乏免疫和檢查的狗只,這些狗很多都染有狂犬病,造成香港地區的公共衛生隱患。


所以,不僅應該將食用狗肉視為觸犯刑法,還應該制定辦法,收容無人飼養的狗只。


1949年,香江名流聯署請禁屠狗


愛狗人士首先遭到了同胞們的無情嘲笑。請願書甫一發出,就被不少華文報紙抨擊為是「愛狗名流的噱頭」和「對中國人的抨擊和指摘」。


《大公報》刊登了屠宰場工人的批評:對愛狗人士們的提議,「我們不知道這是幽默還是無聊」。



不過,港府顯然不認為請願書屬於「幽默」或者「無聊」中的任何一種。


英國人高興的意識到,原來不僅僅他們將華人屠狗視為殘忍。曾經於1946年和1947年兩度提請又兩度擱置的「禁食狗肉」法案建議很快進入議事流程,並通過了立法會的審議。


1950年,立法局通過了《貓狗條例》,規定「禁止貓狗屠宰和貓狗肉售賣」,並將狗類的輸入、管有、畜養、繁育或移動都監管起來。


吃狗肉在香港成為非法,但香港卻並未如同愛狗人士們想像的那般成為狗類天堂。


香港人,不吃狗


《貓狗條例》從防治狂犬病的角度出發,論證不吃狗肉的合理性,是港島防治狂犬病運動的組成部分。


早在1920年代,港府就開始用「防疫」和「撲殺」相結合的方式整治狂犬病。有主犬只的防疫責任由狗主人負擔,流浪犬就只能被「撲殺」,警察可以射殺規定時間之外在街上遊蕩的任何犬類。


實踐中,警察濫用權力、甚至傷害到無辜群眾的案例也屢見不鮮。


        警員開槍打狗,誤傷割草婦人


就連周壽臣等人所在的「香港防止虐待禽畜會」,都並不反對用撲殺的方式處理無主犬只。


出於「減輕動物痛苦」的考慮,防止虐畜會提供了犬類專用的二氧化碳「死刑室」,然而大部分流浪狗依然死於槍口和棍棒之下。


「防止虐畜會」並非動物權利倡導組織,而贊同在保護人類權益的基礎上,儘量為動物提供「無痛苦」的死亡


愛狗人士們沒有想到,《貓狗條例》起到了加重狂犬病恐慌的反面效果。


在對狂犬病的一片恐慌之聲中,狗類的生存環境變得更加惡劣。不僅流浪狗被大量撲殺,合格防疫的家養犬在非規定時間內上街,也面臨被帶走的危險。


1926年的犬類管理辦法,規定所有狗類,出門都必須帶嘴套


更何況,執法的困難遠遠大於立法。


雖然政府迅速表明了執行法案的決心,條例通過的當年,就有三十八歲的馮氏婦人被控「私藏狗肉」並被判處罰款二十元或入獄六天。但此後,《貓狗條例》再未見應用,直到2006年,才有元朗男子因「淹死並屠宰狗」而被判刑。


《貓狗條例》不僅執行困難,而且只在港島有約束力。在港英政府鞭長莫及、本地勢力甚囂塵上的邊緣地帶,狗肉貿易不絕如縷。


在新界,握有直接治理權的鄉村長老並不吃《貓狗條例》這一套,當地存在著大量地下狗肉市場。


儘管防止虐畜會在新界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禁食條例的執行效果依然不彰。


而在九龍寨城這樣香港政府不敢管、英國政府不想管、中國政府不能管的的「治外之地」,販賣狗肉的「香肉館」更是隨處可見。


1950至60年代,九龍寨城「'黃賭毒'盛行,狗肉食堂滿街巷」。王晶2017年的電影《追龍》,還原了城寨中的「香肉館」


《貓狗條例》實行近三十年後,防止虐畜會居然在年度報告中提出要重新將食用狗肉合法化,以便更好的監控狗類屠宰的過程,避免出現殘忍手段。


這一提議的背後,是無數協會工作人員的悲鳴:幹預地下狗類屠宰,實在太難了。


然而,和三十年前不同,這次的提議遭到了諸多普通市民的批判。


根據1979年12月的《工商日報》,從公務員到學生,許多市民都開始認同「狗是人類的好朋友」,而吃狗則是一種殘酷的做法。



「養寵物狗」作為一種舶來生活方式,和其他西式觀念一樣滲入到大眾生活之中。


香港經濟從70年代初期開始重光,流亡資本家、廉價難民勞工和本地人一起撐起了製造業的春天。


70年代末,中國臺灣、新加坡、韓國等地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工業,加上中國大陸開始改革開放,香港失去了製造業的優勢地位,也藉此機會再次轉型,成為寸土寸金的國際貿易中心。


經濟騰飛的香港,開啟了「藏富於民」的神話。在香港的黃金時代,人均GDP不斷上升,計程車司機、建築工人等普通大眾來到內地「包二奶」甚至三奶四奶,在經濟上都不算吃力。


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任達華主演的李森就是一名香港的建築工人,在東莞包養了打工妹曉玲,並將她娶回香港


另一方面,港英政府在六七暴動後痛定思痛,擯棄了以英國人為中心的政治系統,開始逐步吸納華人進入決策機制;為了平抑階層矛盾,大力興建路網、地鐵、公屋等民生工程。


平民和中下階層,也過上了「有尊嚴」的生活。


八十年代的幹諾道整整齊齊,行人、公交、計程車井然有序


1979年開始運營的香港地鐵,整潔明淨,代表了都市文明的發展方向


「住洋樓,養番狗」,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上流生活,而成為人人皆可能觸及的中產夢想。


華人,在進入主流經濟與政治生活之後,也紛紛開始養起了寵物狗。


根據港府在1983年的社會調查,全港有大約8.5%的家庭養狗,家養犬數量有11萬餘只。


得益於「新市鎮」政策,原本是吃狗重災區的新界,被養寵家庭逐漸「侵蝕」,家庭養狗比例達到了20%以上。


政府統計處1983年的報告


不養狗的人,也逐漸建立起「他人物權不可任意侵犯」的觀念,不再侵擾他人家中的寵物狗。和狗相關的法律政策也不斷完善,寵物狗和主人的行為都得到了有效規制。


1980年,消失20餘年的狂犬病又零星發生,在當局的防疫努力下很快消弭於無形。


「癲狗」、狗患同食狗習俗一起,在香港正式絕跡。


儘管總還有零星的聲音認為吃狗是中華民族傳統,「禁吃狗肉」是殖民政府的統治陰謀,但「吃狗肉不文明」已經成為社會主流觀念,深深烙在大部分香港人心中。


  

相關焦點

  • 貓狗條例:不吃狗的香港是如何煉成的?
    元朗某小炒店被疑賣狗肉(後經查證實為羊肉),店主遭居民及網友攻擊,生意幾乎做不下去香港人緣何不吃狗?「文明古國」的吃狗傳統曾經和廣東一樣,香港也是吃狗肉的「重災區」。十九世紀,英國殖民者們漂洋過海來到香港,立刻為「文明古國」對待動物的野蠻態度感到震驚。
  • 愛狗人士大戰吃狗男
    某日上班,不小心踩到一堆狗屎,尷尬!聽保安大哥說,有一犬,每日清晨,必在窗下留屎,從不間斷,多人中招,令保潔大姐甚是厭惡。經此一事,有此下文。[靈光一閃] 一愛狗人士遛狗,路遇一男吃狗肉,大怒! 愛狗人士:你怎麼能吃狗狗呢?狗狗那麼可愛![發怒] 吃狗男:一牲畜罷了,雞鴨牛豬能吃,狗子那麼美味,怎麼不能吃?
  • 吃狗與不吃狗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都存在,在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下,吃不吃狗肉其實是很私人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受到別人的建議甚至強迫。當然,這裡的狗指的是食用性的肉狗 寵物犬與功能犬是不能吃的,前者屬於個人私人財產,後者屬於有功於人類的犬類,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有功之犬吃之於心不忍。
  • 一杯好酸奶是如何煉成的?聖牧,用匠心打造有機新美味
    一杯好酸奶是如何煉成的?聖牧,用匠心打造有機新美味時間:2020-10-21 11: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 一杯好酸奶是如何煉成的?聖牧,用匠心打造有機新美味 在大眾味蕾變得越來越挑剔的今天,美味與營養兼具的酸奶便成了多數人飲品中的心頭好。
  • 大衣哥的「惡鄰」是如何煉成的?
    那麼這些惡鄰是如何煉成的呢?首先理解一下,成名意味著什麼?據報導說2012年,成名前的大衣哥,這位普通的農民,以種地、打零工為生,照顧兩個年幼的孩子,全家年收入僅5000元左右。然而成名後的這九年,前些年為村子捐獻157萬元,前幾年他還借出去一百多萬……可以說名利雙收。然而大衣哥仍然不忘農民本色,仍然自己種地種菜。
  • 為什麼貓咪不能吃狗的飼料?
    人們很容易用類推法去猜測、認為他所不熟悉的事物。有些事物,真的用這樣的道理是貫通的,但對於貓咪則是有天壤之別的差異。  站在寵物營養學家的立場上來看,貓與狗所需的營養是完全不同的,一旦發現貓咪營養不良,通常所造成的後果往往是難以補救的,因此貓與狗的營養需求到底哪裡不同呢?貓吃狗飼料會造成健康上的哪些問題呢?
  • 吉林琿春再現東北虎下山吃狗事件(圖)
    吉林琿春再現東北虎下山吃狗事件(圖) 這是繼12月15日三道溝一牧民家的狗被東北虎吃掉後的第二起東北虎吃狗事件。  12月26日12時許,琿春森林公安局接到報警,琿春市哈達門鄉三道溝一家林蛙承包地的看家狗被野獸吃掉。琿春森林公安局立即就近指派三道溝管護站派出所民警趕往現場調查。  經查看,民警發現,現場的雪地上留有很多動物的腳印,這些腳印和前幾天那個老虎吃狗現場留下的腳印相似。
  • 「肥貓胖狗」是如何煉成的?該如何拯救?
    現在越來越多的寵物有「肥胖」這個問題,「肥貓胖狗」到底是如何練成的?包括各種原因。又該如何拯救它們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肥貓胖狗」是如何煉成的?1. 品種。因為老齡寵物體內新陳代謝慢了,不愛運動等原因都會使得寵物肥胖。3. 犬貓絕育或去勢後會導致犬貓活動下降,機體代謝能量降低,食物攝入增多,從而導致肥胖。4. 內分泌機能紊亂。糖尿病、垂體瘤、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腺皮質技能亢進、下丘腦受損等消耗性疾病均可引起犬貓攝食過量,從而導致肥胖。
  • 救援遊戲 汪汪隊阿奇想到房子裡吃狗餅乾,大門被關上進不去了
    救援遊戲 汪汪隊阿奇想到房子裡吃狗餅乾,大門被關上進不去了 2020-11-23
  • 鱷魚皮革是如何煉成的 鱷魚皮革真假如何鑑別
    鱷魚皮革是如何煉成的 鱷魚皮革真假如何鑑別 2020-09-16 16:24:34 來源:全球紡織網 鱷魚皮革是如何煉成的?鱷魚皮革真假如何鑑別?
  • 巨嬰的人格,沒有煉成的鋼鐵
    我們付出了全部心血,卻換來脆弱的心靈,巨嬰的人格,沒有煉成的鋼鐵。如果這樣,我們是否還要過度保護、過度教育我們的孩子?為什麼中產階級的家長都成了「虎爸虎媽」,作為「直升機式」教育方法的信徒,把孩子們照看得密不透風?
  • 「血狼」勁旅是如何煉成的?
    「血狼」勁旅是如何煉成的? 三月, 《誰是終極英雄》將擂臺搭建在林海雪原。
  • 奢華名車如何煉成【組圖】(四)
    奢華名車如何煉成【組圖】(四) 2012-01-21
  • 為什麼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吃狗?外國網民:韓國人會「包裝」
    在中餐裡有食狗肉這一習俗,一直是很多西方人抱怨的話題,但我們知道吃狗只是一些地方性的習慣,還有很多中國人是不吃狗肉的,當然也並不是只有中國人會吃狗,在韓國也有一些韓國人會吃狗。 曾經就有這麼一個提問「為什麼西方人認為中國人吃狗?」就有外國網民回答:那是因為韓國人會「包裝」。
  • 女大學生「民漢合宿模範宿舍」是如何煉成的
    女大學生「民漢合宿模範宿舍」是如何煉成的 2016-04-13 09:50:23 來源:烏魯木齊晚報   (記者 張文燕)在新疆大學人文學院8號女生宿舍樓,有一間宿舍六個姑娘分屬四個民族
  • 趙麗穎的心態是如何煉成的?面對網絡評價,頭腦非常清醒且大度!
    趙麗穎的心態是如何煉成的?面對網絡評價,頭腦非常清醒且大度!每一個藝人都不能被所有人喜歡,有關對藝人的看法也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藝人認為,讓喜歡自己的人更喜歡自己就好,何必去理會那些不喜歡自己的人!面對外面的流言蜚語,阮玲玉最終決定結束自己的生命,在那個沒有網絡的世界,輿論就能引起這麼大的轟動,如果放在現在,不知道要有多少人選擇結束生命了!阮玲玉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很少有演員這個詞的。她作為中國的第一代電影演員,阮玲玉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輿論給他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阮玲玉如果能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那或許就會是一個不一樣的結局!
  • 山東海水宛如阿凡達世界 螢光海灘如何煉成?
    螢光海灘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網易旅遊帶你一探藍色的背後。第二頁:世界最著名的波多黎各夢幻的螢光海灣第三頁:螢光海灘如何煉成?》》》相關閱讀:波多黎各島賞螢光海之地  |
  • 「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
    如,焦慮、抑鬱和自殺的比率正在上升;大學越來越行政化、公司化;學生和教授們都說他們如履薄冰,不敢講真話,不敢發表不同見解,安全主義盛行,政治立場兩極分化,揭發、抗議文化興起,凡此種種,我們不禁要問,原因何在?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就像一個焦慮鑄就的保護罩。
  • 眾所周知:「滿不吃狗,回不吃豬,藏不吃魚」,那漢族不吃什麼肉?
    眾所周知:「滿不吃狗,回不吃豬,藏不吃魚」,那漢族不吃什麼肉?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的國家,其中每個民族都有它特有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文化。同時每個民族的信仰也不同,因此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禁忌。眾所周知,「滿不吃狗,回不吃豬,藏不吃魚」。
  • 回人不吃豬,滿族不吃狗,漢人不吃什麼?你可能猜不到
    回人不吃豬,滿族不吃狗,漢人不吃什麼?你可能猜不到每一個民族都是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印記,而也正是因為這樣,我們的世界才豐富多彩。說道這裡大家就明白了,回族人是不吃豬肉的。如果大家還不明白,難道信奉宗教,就不讓吃豬肉了?實際上還真是這樣,大家可以翻看一下《古蘭經》,這本書上對於豬肉有著明確的記錄,它們禁止信奉此教的民眾吃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