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世界工程日來了 讓工程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2021-01-09 中國網
首個世界工程日來了 讓工程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

2020-03-04 10:37:28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李豔

| 字號:

A+

A-

小到電腦晶片,大到三峽大壩;近到衣食住行,遠至探索宇宙,每一件都與工程息息相關。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科技人員和工程師用科學探索世界、通過工程實踐為人類帶來福祉。

2020年3月4日,是首個「促進可持續發展—世界工程日」。業內人士指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這一國際日既是要彰顯工程師對當今世界的貢獻,更是期望「世界工程日」推動工程解決全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縱觀世界近代史,任何國家的強盛都與工業化緊密相關,成功的工業化都是與成功的工程發展分不開的。中國有悠久的工程傳統,都江堰、大運河等都是我國古代工程的輝煌成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程領域更是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中國科協榮譽委員、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龔克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龔克是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成立50多年來出任主席的第一個中國人,亦是設立「世界工程日」的重要提議者和推動者。

龔克表示:「『世界工程日』的意義在於促成兩股推動力,一方面推動全社會認識工程對於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作用,全方位支持工程發展尤其是工程能力提升;另一方面推動工程界增強責任感,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並努力推動工程自身轉型發展,這兩股力量合在一起來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界在推動工程全球化的路上已經做了多年的努力。2016年,中國科協代表中國正式加入《華盛頓協議》,實現了工程專業本科教育的國際互認。中國科協和中國工程院亦是「世界工程日」的重要推動者。「中國科協還將繼續聯合有關部門致力於工程師資格的國際互認,幫助我國工程師『走出去』在海外執業,助力『一帶一路』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中國科協國際聯絡部部長劉陽介紹說。

龔克認為,當下工程發展尚有很多困難與不足,突出表現為:可持續發展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不足,尚未形成相應的「通識」;多學科跨領域合作的意識、知識和能力不足,尚未擺脫專業壁壘和禁錮;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知識、能力不足,不能很好適應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需要;工程技術倫理的教育、規範和管理亟待加強。「這些問題不只困擾中國,也存在於全球工程領域。」

儘管多年推進拓寬專業和學科,中國仍然是世界上工程專業與學科劃分最細的國家。在當前全球化不可逆轉、跨界融合已成大勢,新技術、新學科頻出,特別是信息化席捲全球的態勢下,如何突破專業學科和行業的壁壘,成為中國工程能力提升面臨的突出問題。

龔克強調,工程直接影響生活和環境,工程師的工程實踐對於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工程師不僅要具備科技專業知識,還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人文關懷。

面臨嚴峻的可持續發展挑戰,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首倡設立「世界工程日」,得到中國科協、中國工程院和80多個國家和區域工程組織的積極支持,中國和納米比亞聯合40多個國家在教科文組織執委會上提案,最終在去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0屆全體會議上一致通過將3月4日確定為世界工程日,這一天正是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的生日。

責任編輯:李海嘯

相關焦點

  • 水與城市:設計助力可持續發展(下)荷蘭經驗及其全球應用
    由深圳設計周主辦、設計互聯出品的「水與城市:設計助力可持續發展」的主題論壇於8月25日在線上拉開帷幕。從8月25日到28日,論壇匯聚了16位中國、荷蘭的水務專家,共同交流治水經驗,以全球可持續發展觀為主要目標,從水資源循環利用與海岸線保護等多角度出發,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問題。
  • 166天之後,全球工程機械進入2021CICEE時間
    湘工普力在招商啟動首日,率先搶佔室外S1廣場大展位,河北恆工從收到CICEE展位圖到確定籤約前後只花了一個半小時,在室內W3館選擇雙展位,直言「來晚了,遺憾沒選到更大的展位」。  02 媒體  構建全球聯盟,40+家國內外行業媒體助力  去年年初,2021CICEE布設了一張涵蓋全球領先工程機械國家和地區的推介會路線圖,在印度、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智利等國舉辦多場推介會和新聞發布會。  2021CICEE的宣傳推介「行進」路線,走的依然是「全球風」,但較2019年的「足跡」更廣闊、更專業,也更精準!
  • 柳工全面助力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海外發展
    「柳工願意與廣大國際工程承包商夥伴建立發展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美好世界。」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黃海波11月25日受邀出席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發展高層論壇時表示。目前柳工業務已遍布全球130多個國家,300多家經銷商,13家子公司和17個配件中心為客戶提供專業、高效、便捷的本地化支持;同時,基於客戶和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研發,圍繞全生命周期提供最優化的施工設備解決方案。
  • 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續棕櫚油發展有利環境保護
    信息 世界自然基金會:可持續棕櫚油發展有利環境保護 2016-07-28 10:50: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一局發展@你!北京環球度假區首個主題景區竣工移交!開始運營籌備
    一局發展@你!北京環球度假區首個主題景區竣工移交!「未來水世界」景區已於10月27日完成竣工驗收備案共計7個單體總建築面積7453平方米>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對該項目進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級打造成全球首個「未來水世界」主題景區
  • 在可持續發展這件事上,寶馬領先了
    到2023年底,寶馬集團將在全球提供25款新能源車型,其中一半為純電動車型。此舉將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動可持續發展。論車企的可持續發展,寶馬走在前列。先做好自己,再要求別人在建立閉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寶馬首先嚴格要求自己,全面打造綠色工廠。自2006年以來,寶馬集團已成功地將生產每輛汽車的資源消耗量和排放量減少了50%以上。2017年,寶馬集團位於歐洲的所有工廠就已經開始100%使用綠色電力。
  • 把握機遇、可持續發展 -- 中國動保企業未來可期
    得利於畜牧業的規模化發展,中國動保行業也經歷了幾十年的飛速成長,已然成為全球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市場。但在環保風暴、食品安全、規範生產,減抗限抗及成本暴增的大環境下,想要緊跟獸藥行業變革速度,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獸藥產品的自主研發、原料創新、工藝改進和質量安全水平尤為重要。
  • 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項目進入工程建設
    12月2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簡稱錦屏大設施)在國投投資建設的雅礱江錦屏水電站正式開工建設,標誌著由雅礱江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建設的世界最深、中國首個極深地下實驗室「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二期)進入工程建設新階段。
  •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驅動力,大眾汽車集團踐行對中國長久承諾
    過去的35年,與中國汽車工業同行的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始終以自己的方式踐行著對中國的承諾——致力於成為中國最可持續和最負責任的汽車企業,並以企業公民之姿力促中國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不僅是該集團對中國市場的承諾,同時也是推動大眾汽車集團全球戰略的核心驅動力。
  • 維他奶攜手高校深入探索可持續發展和營養研究 助力開拓新市場
    來源:時刻頭條如今,可持續發展已成為許多全球領先公司的重要戰略,"環境友好"、"包容性增長"、"社會責任"更是融入不少企業的使命和核心價值。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持續發展不僅僅是植物蛋白飲料和食品品牌的主打賣點,更是企業的經營智慧和價值取向。
  • 可持續包裝:塑料被淘汰後,該用什麼材料來替代呢?
    在全球範圍內,塑料汙染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緊迫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多的飲料製造商和消費者開始採取可持續包裝方案,共同助力環境問題的有效改善。劍橋大學可持續發展領導力研究所(CISL)發布的一份報告曾提出一個願景,即所有瓶裝水和飲料包裝都採用100%可回收或再利用的材料製成,讓不可回收和難以回收的塑料逐步被淘汰。
  • 深南電路: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構建更美好的世界 從萬物感知,到萬物互聯,數字時代正變得越來越清晰,一個面向「全連接」的新世界正在到來,無處不在的連接正在成為重新構築世界的基礎,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也註定離不開可持續的連接。
  • 微眾銀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戰
    微眾銀行構建可持續發展金融扶貧模式 助力脫貧攻堅戰 2021-01-11 10:32:44 來源:財訊界 編輯: 作為國內首家民營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微眾銀行是以「讓金融普惠大眾」為使命的創新型銀行,利用自身的業務特色
  • 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主席Ash Pachauri致信周晉峰:傳承是地球未來的...
    作為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WSDF)主席與POP運動首席導師,Rajendra Pachauri博士曾在2018年到訪綠會,與周博士就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等共同關心議題,以及主辦世界可持續發展論壇暨可持續發展教育論壇等合作事項達成意向。「保護我們的地球」POP運動旨在指導和激勵年輕人應對氣候變化並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 皇家寵物食品助力2019世界盃犬展登陸中國
    皇家將在此次上海世界盃犬展上攜手中愛聯合純種犬文化發展中心,發布國內首個繁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項目 -- 「繁育先行者」,並展示品牌為品種犬量身定製的營養解決方案。通過此項目的開展,皇家希望著眼於優化本土市場的品種犬繁育行業,在中國市場進一步普及科學正規的繁育理念,推動中國繁育行業標準法規的建立和完善,促進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 埃及光伏產業助力經濟發展
    作為北非地區發展可再生能源最為積極的國家之一,埃及正致力於將豐富的太陽能資源轉變為助力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清潔電力。坐擁豐富太陽能資源的北非國家埃及,也將目光聚集在光伏發電領域,持續推動光伏產業快速發展。「埃及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是全球最令人興奮的可再生能源市場之一。」
  • 「透明海洋」被列入聯合國未來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2021—2030)路線圖
    在日前公布的聯合國未來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計劃中,「透明海洋」被列為重要路線圖之一。該計劃明確提出未來十年海洋科學的發展應支撐:一個可持續收穫和生產的海洋、一個安全的海洋、一個可預測的海洋、一個健康的海洋、一個潔淨的海洋,一個透明可訪問的海洋。
  • 大同熊貓電站正式投入運營 多元引領可持續發展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8月10日,熊貓綠色能源集團(以下簡稱「熊貓綠能」,前稱「聯合光伏」)宣布,由熊貓綠能發起建設的全球首個熊貓電站於山西大同正式投入運營,落成儀式在北京聯合國大樓舉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國別主任文靄潔(Agi Veres)、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司長朱明、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長馬安全、熊貓綠能集團執行長李原等到會並發表講話。
  • 京東方A:擬非公開發行募資200億元 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前,各類顯示技術快速發展、共生共存,其中LCD技術仍是未來5-10年的主流應用技術。隨著超高清、大尺寸顯示屏需求不斷增長,顯示屏產品價格逐漸上漲。作為全球半導體顯示龍頭企業,BOE(京東方)的產業規模、技術實力均位居全球領先地位。據了解,京東方武漢10.5代TFT-LCD生產線已於2019年12月底實現量產,隨著LCD產業逐步回暖並步入快速發展通道,京東方武漢10.5代線未來盈利可期。
  • 長三角將成為世界首個"全球區域"
    在他看來,「全球區域」已經開始壯大,未來必將替代「全球城市」在世界上發揮統領作用。我國「區域力量」資源豐富,長三角將成為世界首個「全球區域」,但還有一些條件尚未滿足。為此,長三角要充分發揮上海的國際競爭力、浙江的民營經濟活力和江蘇的大型企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