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超神經
內容導讀:谷歌地圖對於交通是否擁堵的判斷依據是什麼?它存在缺陷嗎?一位叫 Simon Weckert 的藝術家,通過一個簡單的實驗,成功欺騙了谷歌地圖的路況判斷,在空曠的大馬路上,製造出「堵車」假象。而谷歌對這一行為,給出了出人意料的回應。
關鍵詞:谷歌地圖 實時路況 手機數據
想要騙過谷歌地圖的實時路況,需要怎麼做?最近,有人用一次行為藝術驗證了答案:只需一輛手推車和 99 部手機。
前日,谷歌官方對於這個大膽前衛的行為藝術,卻給出了友好且鼓勵的回應。
近期,為了「破解」谷歌地圖的路況功能,一位叫 Simon Weckert 的藝術家,在柏林的一條街道上,實施了他的「幹擾」計劃。
他依據的原理,是多部手機的定位功能,會對谷歌地圖數據採集的影響。而實驗的目的,則是驗證手機是否能影響地圖提供的路況。
Weckert 在一輛小推車裡,裝了整整 99 部手機,並且將手機全設置為導航模式。
隨後,他就拖著小車在街道上緩慢地行走,觀察地圖的實時路況,並用視頻錄製了整個過程。
Simon Weckert 上傳了行為藝術全程視頻
隨著這項行為的時間拉長,預料中的事情發生了。在他來來回回的移動中,空蕩的街道上,谷歌地圖的路況開始變化,從綠色慢慢變黃,變橙,最後變成深紅,提示為重度堵車。
整個過程中,實際行駛的車輛沒有增加,視頻中也可看到幾乎沒有車輛經過,但在谷歌地圖的顯示中,提示該道路擠滿了車輛,並建議司機繞道行駛。
也就是說,一輛載著 99 部手機來回移動的小推車,讓谷歌地圖誤認為,是近百輛汽車在道路上行駛。
Weckert 的「作案工具」
大多數地圖軟體的路況信息,都會參考用戶上傳的 GPS 數據,當用戶在使用地圖應用時打開 GPS ,設備會將數據匿名打包回傳,並結合此信息來判斷道路的交通情況。
所以在這個案例中,多部手機導航功能的開啟,加上在道路上的緩慢移動,造成了谷歌地圖的誤判。
Weckert 在 Twitter 上炫耀他的成果,引發了大量的關注和討論Weckert 解釋道,這個實驗的想法,來源於他一次遊行示威中的發現。當時有許多人在街道上遊行,雖然沒有車輛,但谷歌地圖顯示此道路已經嚴重堵車。
這個觀察促使他進行了本次的探索。Weckert 在網站上發布了實驗視頻,並闡釋了這個舉動所造成的實際影響,通過這個小把戲,將地圖應用中原本暢通的道路,變成了地圖上嚴重擁堵的路段,從而影響到人們的出行的選擇和方式。
為了這個項目更加引人注目,他選擇了在谷歌地圖發布十五周年來臨之際發布這項結果,並特意在拍攝時路過谷歌柏林總部,給其帶來了紅色「擁堵」。
Weckert 提及谷歌地圖發布 15 周年,並列舉了:地圖不是領地,而是現實的另一種表達Weckert 說「當人們認為數據是『客觀、明確和自由可解釋』時,這種觀念會帶來『盲目性』」,他希望揭示人們過度迷信數據會帶來的弊端。
對於 Weckert 的這個行為,谷歌在 2 月 4 日進行了澄清和回應。
谷歌發言人表示,稱很高興看到這樣有創意的做法,會鼓勵這種行為,並願意接納用戶的意見,讓谷歌地圖變得更好。
他表示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谷歌地圖確實會使用用戶手機的信息,從正在運行谷歌地圖 App 的設備上提取數據,作為交通堵塞的一項依據。
但發言人還開玩笑說,谷歌尚未「完全破解」如何區別來自手推車的交通數據。而 Weckert 的實驗,正是利用了這一罕見而特殊的情況。
另外,谷歌稱會考慮這一結果造成的烏龍,並據此來改善谷歌地圖處理交通數據的方式。
谷歌在媒體 9to5google 採訪時的回應
「無論是通過汽車、馬車還是駱駝,我們很高興看到對谷歌地圖的創造性使用,因為它幫助我們將地圖工作做得更好。谷歌地圖上的交通數據能夠不斷更新,得益於各種來源的信息,包括使用定位服務的用戶的匯總匿名數據,以及谷歌地圖社區的貢獻。雖然我們還沒有完全解決馬車旅行的問題,但是我們已經在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埃及在內的幾個國家,推出了區分汽車和摩託車的功能。」在谷歌官方人員看來,Weckert 所提到的問題,可能將在之後的更新中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