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糾正扁平足?離不開這5點小知識,使足弓能支撐,走路不太累

2021-01-08 騰訊網

腳是人的第二心臟 人有腳,就好像樹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

兩位老人攜手散步

大家都知道有足弓的話,可以使腳富有彈性,能好地推動人體活動。如果我們足弓消失之後,正常人走路就會覺得非常累。因為足弓消失之後,就起到了緩衝作用,很容易造成足部的肌肉勞累。

「扁平足」人群走路示意圖

扁平足分先天和後天的,像出生到三歲的年齡段發現有扁平足就屬於先天的,而有些寶媽生完孩子後,足弓消失,出現了扁平足,這就屬於後天的。

關愛足部健康的宣傳圖

本文接下來的主要內容一共由5點小知識組成。

1.何為扁平足

2.扁平足的危害

3.足部的結構

4.扁平足的評估技巧

5.扁平足的康復性訓練方法

何為扁平足

右下方沒有足弓的腳就是扁平足

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指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時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種畸形。

最右邊的示意圖中全腳掌的受力面積最大的就是「扁平足」

由上面的兩張圖,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扁平足有兩個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足弓是平的;第二個就是腳掌的受力面積非常大。

扁平足的危害

一、可能引發足底筋膜炎

扁平足會導致足底變平,足弓本身是有減震和緩衝的功能。出現扁平足之後,足弓便會塌陷,導致減震、緩衝的作用也跟著消失了。此時,人會出現走路容易疲勞的感覺,甚至走路時足底出現疼痛,醫學上叫足底筋膜炎。

二、可能導致拇外翻畸形

扁平足的足弓塌陷之後,會出現前足的外展的情況。因為在足部踩地時內側受力大,會把腳拇指往外擠,所以會導致腳拇指外翻。

三、可能導致後足外翻

扁平足的足弓塌陷之後,還會出現後足外翻的情況。因為在身體重力的作用下,沒有足弓的支撐,後足就會發生外翻。

足部的結構

一、足部的骨骼

腳骨骼結構圖

骨骼的結構負擔腳更強壯與支撐身體重量,腳共有26塊骨組成且分成三大部分;跟部、腰部和前掌部。跟部為7塊骨組成其負責直接承受體重,且大部分身體重量(50%)都落在跟部。腰部為5根長骨組成其負責連接前掌和後跟及傳遞身體部分重量至前掌。腳前掌由14塊小骨組成其具有承受體重和平衡身體及抓著地面不致身體倒斜。為了起到支撐整個體重的作用,腳的底部產生了若干拱形,特別是內弓較為發達,既大又牢固,通過脛骨,由上方筆直加上的體重,為相當於傳遞關節的距骨一度支承後,又被以跟骨底部內側的前端和第一足骨接地點為兩個基點的強韌的內弓完全承受下來。

簡言之,足部骨骼是由26塊骨頭組成,分為跗骨、蹠骨、趾骨三部分。

二、足部的肌肉

足部肌肉解剖圖

足部肌肉分為足背肌和足底肌兩部分。足背肌有伸趾的功能;足底肌有屈趾的功能。整個足肌起支持體重和行走的功能。

三、足弓

足弓示意圖

足弓分為縱弓(內側縱弓、外側縱弓)和橫弓,是足底形成的弓形結構,是人類重要的結構之一。足弓能增加人身體的穩定性,減輕對腦的震蕩,減少對足底神經血管的壓迫,是人類能夠直立行走的一大保障。當足弓缺失或塌陷時,變成了扁平足。

四、足部的筋膜

足底筋膜位置圖

足部筋膜以足底筋膜由為重要,是構成足弓部分。足底筋膜位於腳底蹠面的細長纖維束,從腳後跟一直延伸到腳趾,跨度很大,是由緻密的膠原纖維組成,基本都是豎著排列,垂直方向附著在趾長屈肌和趾短屈肌之上,兩側方向延伸至第一趾骨和第五趾骨之上,其中,中央部分最為厚實、堅韌,起於跟骨結節的內側。

五、腳踝的韌帶

足部韌帶位置圖

踝關節的韌帶有2條:踝關節內側韌帶和踝關節外側韌帶。

踝關節內側韌帶又稱三角韌帶、內踝韌帶,可分為四部分,分別是:內側韌帶脛跟部、內側韌帶脛距前部、內側韌帶脛距後部和內側韌帶脛舟部。

踝關節外側韌帶又分為三束,分別是:距腓前韌帶、距腓後韌帶和跟腓韌帶,三束合稱外側韌帶。

小結一下:

足部的結構之間的關聯:骨骼是構成足弓的第一道防線,韌帶和筋膜是第二道防線,肌肉是第三道防線。

扁平足的評估技巧

扁平足的評估採用足印分析法,它是一種簡單、快速、經濟的測量方法。

足印分析法操作圖

找一張空白的A4紙,用沾有水的腳掌踩足印,然後進行對照即可。

足印對照圖

由圖可見,綠色足印代表的是正常人,黃色足印代表的是扁平足,紅色足印代表的是高弓足。

扁平足的康復性訓練方法

當剛出現扁平足的時候,建議進行如下康復性訓練來進行糾正。

一、進行功能性訓練

動作一:腳趾抓毛巾

動作要求

坐在凳子上,把毛巾鋪在地板上。腳跟著地,靠腳趾彎曲把毛巾收起即可,此動作重複三次。

動作二:單腿站姿提踵

動作要求

前腳掌站在踏板或者臺階邊緣,進行提踵動作,在最高點時,腳掌儘量向外翻。此動作每隻腳練習15次,交替為一組,重複三組。

動作三:抬足弓

動作要求

身體站直,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一腳踩著彈力帶,另一隻腳的腳踝套上彈力帶,通過拇指彎曲拱起腳掌內側。此動作每隻腳練習15次,交替為一組,重複三組。

動作四:踮腳走

動作要求

身體直立,掂起腳跟,用前腳掌走路,以不感到疲勞為度進行練習。

二、進行足底筋膜放鬆

動作五:用筋膜球或高爾夫球放鬆足底筋膜

動作要求

單腿站立,一隻腳適度使力踩著筋膜球前後進行滾動,一邊滾動30秒,然後換另一邊,總共進行兩組。

個人建議

一、扁平足特別嚴重時,建議就醫

當你扁平足的情況比較嚴重時,建議找足踝外科的醫生做專業的評估和診斷。如果需要治療,醫生會給專業的建議,以免耽誤病情。

二、穿矯正鞋墊

矯正鞋墊是根據個人腳部情況定製以用來提供額外的足弓支撐的鞋墊。它可以減緩走路時對於足底的衝擊。

三、穿合適的鞋子

扁平足人群應該特別注意自己的鞋子,尤其是運動鞋,需要穿有額外支撐足弓和提供穩定性的鞋。

四、晚上睡前泡腳

一方面可以放鬆一下腳部,另一方面可以提升睡眠質量。

結語

大家應該都深刻地了解「扁平足」了吧,趕緊按照上述的方法自檢和訓練吧。扁平足如果糾正好了,走起路有足弓支撐,就不會太累哦!注意訓練要適度哦,避免對踝關節造成傷害。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了,如果對其他健身小姿勢感興趣的話,記得關注我哦~

希望大家幫忙轉發、收藏、點讚,也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熱烈討論與交流,我們下期再見!

【免責聲明】作者發表的所有文章僅作為科普知識分享,不能取代專業的醫療建議,如有病患不適,請及時就醫

相關焦點

  • 足弓扁平走路難,兒童扁平足及時穿矯正鞋幹預
    每年的5月29日全球愛足日,即取「我愛腳」之意,因此「知足」是有必要的。足部的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是足弓,足弓不是天生形成,它和腰椎、頸椎生理曲度一樣,是在人的生長發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足部除了具有承受體重、緩衝和吸收衝擊力的作用外,還具有走、跑、跳等的推動力以及協調和維持人體的平衡等基本功能。
  • 走路會疼的扁平足,需要及時穿著矯正鞋幹預
    但近年,兒童足部問題越來越嚴重,特別是扁平足,在整個足部問題中所佔比例也越來越大。專家表示,在臨床看診中,扁平足在足部問題的中約佔30%。那麼,扁平足是如何出現的?孩子扁平足該如何進行幹預的呢?扁平足俗稱大腳板,其最大的問題是足弓塌陷。扁平足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造成的。
  • 小孩不愛動走路易疲勞 原來是扁平足惹的禍
    扁平足要不要治療?專家:要!   文/圖 羊城派記者 餘燕紅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些問題:  「我家小孩走路很容易累,最近還說走多了腳疼,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發現我家小孩走路姿勢不對,好像有點八字腳,我很擔憂。」
  • 孩子走路出現不適,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正常的腳,有較強的抗壓能力,只要不是鞋子太蹩腳,或者運動超出負荷,平時走路不會有什麼問題。不過,有些孩子真不是懶散或者沒有毅力不能堅持,他們的腳可能真的更容易覺得累,因為是扁平足。正常足的支撐受力三個點是大拇指,小拇指和足跟,也就是足外側會一起承受壓力,足內側的壓力就被分散了。
  • 扁平足走路易腳疼,矯正鞋墊可緩解疼痛
    生在活中,一些寶媽寶爸們不經意間發現自家的寶寶過了學步期,但身體平衡性和協調性還是很差,走路不穩、容易摔跤。家長顯得驚慌失措,到處諮詢。其實,你家寶寶可能是扁平足了。扁平足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足部畸形,它又被稱作平板腳、平足等,主要是由於足底內側足弓彎曲弧度變小,在直立姿勢下,足弓下降甚至消失呈鴨掌樣的一種現象。扁平足的孩子由於足弓彈性偏低、大腳趾的蹠趾關節背伸活動受限,運動時多發小腿、大腿等肌肉過度代償,肌肉能耗比較大,且長期扁平足多造成足內側、踝內側、膝關節內側承受的壓力過大,產生後續不良影響。
  • 改善扁平足的10個功能訓練動作
    近些年來,缺乏鍛鍊,超重肥胖在人群中廣泛存在,各式注重時尚忽略功能的鞋類在社會中流行,無論成年人還是青少年,扁平足都愈發常見。扁平足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足部畸形,又稱平板腳、平足或者扁平外翻足等,是由於足底內側足弓彎曲弧度變小,在直立姿勢下,足弓下降甚至消失呈鴨掌樣的一種現象。
  • 扁平足,高腳背選鞋難?看完這三點簡單解決!
    對照下面的圖來判定自己的足弓到底是高足弓還是正常足還是低足弓或者是扁平足。再細分還有下面幾種接著我們還要測試我們的足部方向。赤腳直線走路,去觀察腳趾跟後跟的方向。去判定你是內八還是外八或者是正常方向,參照下方的圖片就可以了。最後是腿部軸線的測量站直以後將雙腳併攏看膝蓋之間是否有空隙。
  • 嚴重扁平足怎麼辦?科學幹預還得矯正鞋來幫忙
    你是否有注意到過一些孩子走路搖晃、一瘸一拐的,雖然幅度不誇張,就像企鵝搖搖晃晃走路一樣。而且走路稍微久一點就足底痛,很容易疲勞,走路姿勢不好看,這種「腳踏實地」的腳型就是扁平足。   扁平足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為了適應雙足直立行走,人類足部的內側進化出像一道弧線的足弓。當足縱弓塌陷變平或消失,足部的內側完全或者大部分與地面接觸,這就是扁平足。
  • 嚴重扁平足情況不一樣,配置的矯正鞋和矯正方案也不一樣
    孩子出現嚴重扁平足情況,出門都不太愉快,走多幾步路就喊疼,對於運動那就根本不想參與!家長知道孩子有嚴重扁平足情況,一般都會想到給孩子買矯正鞋。矯正鞋及矯正鞋墊是目前最適合的幹預方式。綜合這些設計,愛矯健的矯正鞋及矯正鞋墊能夠幫助嚴重扁平足的孩子更有效扶正後跟及足踝,拉直足踝、膝蓋、髖關節的生物力線,讓孩子走路時減少關節勞損的機率、舒緩肌肉疲勞及嚴重扁平足後遺症引起的疼痛。
  • 6種走路怪異姿勢是身體有病!
    這樣的步態不僅走起來難受,看的人也覺得奇怪,其實這是足下垂。由於跟腱攣縮,足部自然懸垂,不能主動背屈,足下垂患者雙下肢就變成了一長一短,走路的時候為了保持身體的平衡,就不得不向外畫圈或者抬高腿,但他們的下肢肌力是好的。中風、外周神經損傷、椎間盤突出的都可能出現螃蟹步。  矯正方法:戴足託或者穿矯正鞋支撐腳踝,使患足正常背屈,保持雙腿長度一致,也可以進行牽伸或藥物治療來改善跟腱攣縮。
  • 足外翻能矯正嗎?
    足內側本來是有一個很好的支撐,內側足弓塌陷後,腳外翻,足跟骨、跟腱也向外翻,我們從後面看,是這樣的:從腳內側看,是這樣的:內側腳與地面之間距離很近,或者直接接觸了地面。正常的足弓,與地面距離,應該是一指到一指半的距離。剛才說,足外翻是和扁平足有關係的,所以我們矯正扁平足即可。
  • 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足跟痛是怎麼回事?矯正治療很重要
    足弓塌陷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幼童2~4歲時就開始慢慢形成足弓,足部健康的忽視就會導致足弓異常的發生。足弓異常現象有高足弓和扁平足(足弓塌陷)。高足弓通常是由先天遺傳和後天的一些疾病造成。相比高足弓,後者更為常見。足弓塌陷在足部受力的狀態下表現出足弓的降低或消失,影響足弓的功能。除了遺傳因素外,後天造成扁平足的因素有很多。1.不合適的鞋子。
  • 孩子扁平足可能是穿錯鞋?兒童鞋選擇應先驗腳
    我們經常看見很多年齡稍大的孩子出現扁平足、O型腿、X型腿以及一些腳部上的小毛病,其實出現這些足部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小時候媽媽給寶寶選錯鞋了。調查資料顯示,大約每10孩子中就有一個扁平足。扁平足是指足弓塌陷,造成足部彈性降低或消失,不能較長時間走路或站立,行走、站立時感到不適或疼痛。
  • 足跟不紅不腫,一走路就疼!5大「元兇」需警惕!
    2扁平足扁平足(又稱平足症)是一種常見的足部畸形,指足部正常的內側縱弓消失。由於長期的錯誤走姿,長久穿不合適的鞋子,而導致足弓塌陷,失去緩衝彈性。疼痛位置通常位於足底內側,長期站立或行走後加劇,偶爾疼痛也可位於踝關節外側外踝附近,這是由於足弓塌陷造成後足外翻,繼而腓骨與跟骨相撞擊的結果。正常足印與不同類型扁平足足印比較長期的錯誤走姿,長久穿不合適的鞋子,都可以導致足弓塌陷,失去緩衝彈性,引起疼痛、酸脹等症狀。
  • 一小時問診|走路或運動後腳疼是何原因?鞋子一側磨損是啥問題?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足部畸形分為很多種,包括高弓足、扁平足、拇指外翻等,不僅影響外形美觀,長時間不治療還可能導致我們的踝關節內翻畸形、膝關節外(內)翻、髖關節骨盆傾斜、脊柱側彎等,不僅為治療帶來困難,也會嚴重危害身體健康。這些畸形該如何矯正?哪些可以保守治療?哪些必須手術?手術效果如何?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矯正鞋幹預足部沒有效果,看看是否做好這三點
    原標題:矯正鞋幹預足部沒有效果,看看是否做好這三點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足部處於發育階段,會比較容易出現扁平足、後足外翻等現象,但都屬正常現象!隨著年齡增長,這些足部情況會慢慢恢復正常。不過,在這個過程中,足部也很容易受到內外界的影響,比如孩子走姿、睡姿不良等都可能讓孩子的扁平足、後足外翻變得嚴重,這時候就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了,恢復起來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 大腳趾外翻、扁平足糟不糟心?這樣練習美化腳型,改善腿型
    大腳趾外翻,難道只是毀腳部形象,無福享受高跟鞋,夏天不敢露腳,平時穿不進波冷波冷閃閃亮的尖頭鞋?哦,NO、NO、NO!大腳趾外翻對身體的影響可不簡單哦!大腳趾外翻啥情況大腳趾向外偏斜,大於生理角度15度的畸形變化,常擠壓二腳趾,發生局部疼痛,俗稱大腳骨、腳骨拐。
  • 走路多了腿會變粗嗎?
    我們可以做一個小測試: 站起來模仿一下麥蔻的絕技,從中立位站姿逐漸將重心前移。 (當然不用真的做太到位,摔了我不負責啊) 在這個過程中你應該能感受到你的重心從腳掌中間(足弓處)慢慢移向前腳掌,然後腳趾不得不參與更多抓地發力。
  • 防腳後跟疼四字訣:堅持冰敷 用足弓墊
    12月19日,美國退休人員協會雜誌特邀著名網球運動員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給大家介紹了這種疾病及如何預防和緩解它帶來的不適。  足底筋膜炎是因足底肌肉受到外力衝擊(運動損傷)或長時間走路,如跑步、登山、徒步旅行、逛街等活動,引起局部肌肉勞損,導致筋膜發炎。常見症狀是腳跟疼痛與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