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賦能住宅設計創新 塑造城市時代特色風貌

2021-01-09 中國建設新聞網

環境可持續性、設計質量以及創新需求是當今建築領域談論最廣泛的話題。隨著新的建築以越來越快的速度改變中國城市的容貌,環保、創新並對社會負責的,能為城市結構帶來附加價值,並最終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質量的建築模式,成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日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王蒙徽在撰寫的《實施城市更新行動》解讀文章中指出,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全面開展城市設計工作,加強建築設計管理,優化城市空間和建築布局,加強新建高層建築管控,治理「貪大、媚洋、求怪」的建築亂象,塑造城市時代特色風貌。

聚焦房地產領域,居住是人類生存與生活的最基本需求,居住建築的創作與建造、使用過程,鮮明地體現出其時代性和地域文化特徵。

但現實情況是,我國的住房商品化進程發展至今,「商品化」三個字更多意味著它的金融證券屬性和品控標準屬性,其本該蘊含的文化內核、地域性和時代性日漸式微,生活方式的差異化追求讓位於空間產品的同質化與千城一面。那麼,在「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的時代要求下,如何在快速城鎮化中通過住宅設計創新來化解這些矛盾,做到一套住宅的百年傳承,成為需要直面的時代命題。

探求:是什麼導致了「千城一面」

我們習慣稱呼居住空間為住宅,但它另一個更為真實的稱謂——民居,卻越來越少的被提起,似乎只與那些傳統意識緊密聯繫的空間符號關聯,而不具有與時俱進的先進性。

事實上,居所不僅僅是「居住的機器」,更應包含著文化、藝術與人情,居住建築營造更應是深厚的人本主義哲學呈現與營造技術集成。「民居」一詞恰恰充分表徵了這一內涵:民者,民心、民俗;居者,居其所也。民居一詞,更加超越了住所的功能屬性,再其上賦予更為厚重的人本主義關懷。那麼,又是什麼將這兩個近義詞完全割裂開,甚至在一個時代的潛意識裡形成了普遍認知?

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當代背景下的住宅設計,和在設計行業中瀰漫著的「設計標準化」的思維方式。在資本的喧譁與全球化的腳步聲中,當代居住建築已將功能從千變萬化的生活形態與地域特徵中剝離開來,就像一份快餐,不講「鍋氣」,只有標準的「健康搭配」,一如維生素片的成分表,精明地以毫克計算著「居住所需」。一番勇猛的標準化設計操作之後,在鋼筋混凝土的海浪裡快速凝固、封存,成為缺乏獨立性的、缺乏自主性的、沒有生命力的「金融工具」或者居住機器。居住建築的風格化「標籤」看似變化多端,實則千篇一律,對文化和地域性特徵的刻意忽視,最終導致「千城一面」的情況。

破題:文化如何賦能城市發展

40年的住宅商品化歷程,成功解決了城市人口人均居住面積不足的問題,標準化營造所要應對的剛需時代已經過去。面對改善性市場,或者說真正的生活與住居需求,越發需要讓當地文化在居住建築中重新回歸,做住宅準確的說就是做民居,而民居在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地方獨特性。顯然當代民居設計,需要從挖掘地方文化特徵入手,為當代民居賦能、賦魂,探索出這種文化特徵所孕育的建築形式又是什麼。

基於這種反思,瓏翠園項目應運而生,成為合城設計在當代民居創作實踐中嘗試去標準化思路的一次重要探討。

該項目所處的河南省固始縣,是中原地區向閩臺一帶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自古文風昌盛,歷史文化積澱深厚,為「河南省十大文化強縣」之一。

相較河南本身特徵鮮明的中原文化而言,固始縣既傳承溯源於斯,自身特徵又十分鮮明,別具一格。這些固始當地獨有的自然、人文和鄉土文化特徵,都在瓏翠園項目的創作之初有所體現,其建築風格、小區環境,甚至包括戶型被賦予了當地生活的一種傳統習慣。

一方面,項目在規劃總平面布置時,拋棄了在常規項目上的中軸對稱與大廣場、大景觀,將建築與景觀環境主動「打碎」、化整為零,因地制宜地解決朝向、對景和步行交通網絡問題,也是對移民文化中對於在地適應性的某種致敬。

另一方面,固始當地山河相間、植被茂盛,項目通過坡頂起伏的天際線營造山巒疊嶂的住區形象輪廓,北側高層頂部結合電梯間衝高與機房,設置「峨冠」,進一步強化山形起伏的印象。

提到固始的人文基因,其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根親孝道」。對此,項目圍繞孝道入手的兩個切入點成為設計中的具體靈感。

其一是對於固始特有家庭生活方式的剖析。固始作為根親文化之鄉,首重孝道與家族團圓和睦。因此,在客廳打造上,項目通過優化結構受力體系和框架支撐位置,在端部向景客廳創造出7.9米超面寬尺度的無柱空間;另一種南向客廳的戶型,南向面寬也達到了7.5米,且南側陽臺有條件升級為7.5米雙開間陽臺,滿足節日團圓期間的多重家庭活動需要。

其二是對於狀元吳其濬在固始丁憂守孝八年,修築《植物名實圖考》故事的理解。1821年,吳其濬因父親喪事開始在家丁憂守孝,第二年起在史河邊購買大片田地,「堤上種桃八百株,栽柳三千株」,同時建茅屋數間,命名為「東墅」,「半藏農具半藏書」,「亦種奇花亦種菜」。因此,項目特別注重內部景觀的打造,以及各式植物的豐富搭配,此外,景觀系統營造也充分考慮層次感,園、苑、院三重景觀。

從固始當地的文化特徵,包括自然地理、文化地理、行政地理、交通地理等方面去入手研究。從歷史和地方文化中雕刻出特屬於當地的建築風格、居住環境,包括戶型也被賦予了當地生活的傳統習慣,並對周邊環境對城市做出呼應。更重要的是,通過踐行「文化賦能」理念上,使得項目最終不僅在物質上,更在文化上成為當地城市發展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

相關焦點

  • 創意設計如何賦能酒店民宿業?來聽行業大咖們怎麼說
    酒店民宿文旅商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將有哪些趨勢?今日上午,2020成都酒店民宿文化旅遊商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沙龍在西博城成都創意設計周主會場展開。來自全國酒店民宿行業專家、創意設計師代表、知名酒店民宿創始人匯聚一堂,聚焦創意設計賦能酒店民宿產業發展,共同探索文化創意與成都酒店民宿業的融合發展新路徑。
  • 政協提案 挖掘當地鄉土文化,打造田園風情特色鄉村
    建設宿遷特色的田園風情特色鄉村,要避免盲目跟風,創新不足,生搬硬套。首先要深入挖掘具有宿遷特色的鄉土文化、建築風格、民俗風情,從中提煉精華,去其糟柏,利用現代設計手段加以優化重組,創造外觀符合當地特色,內在科學舒適,經濟實用,真正有宿遷地方特色的鄉村風貌。
  • high fun生活 | 細探自貢華商愛琴海購物公園如何賦能城市價值
    落位「高潛」區域   實現商業與城市的雙向賦能   自貢華商愛琴海購物公園所處的華商國際城,位於目前自貢最為富裕的核心區域之一「南湖新城」,該片區是城市規劃中自貢向南發展的重點城市新區,未來將成為城市新商業中心,也是自貢乃至川南最具商業價值和投資潛力的區域。
  • 關為泓:由工業遺存到城市復興 六工匯探尋城市更新的新未來
    在城市更新過程中應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將特色地產改造運營與城市更新聯繫在一起,連結好商業、物業的運營管理和服務,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以歷史文化與現代潮流相融合,保留原有人文情感交流升級城市互動體驗。城市圍繞住宅、商業、文化、設計四大元素,處處體現出人文精神風貌,是運用資源重組實現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
  • 打造「城市共生體」 滬世博文化公園塑造大疏大密景觀格局
    據悉,未來世博文化公園將以「城市共生體」為設計理念,重新解讀歷史,並將水、地表、人文、自然等這些場地元素進行提煉與整合,打造循環再生、自我更新、開放共享、時代感鮮明的世界級文化公園。這座主打「自然、生態」,由大森林和大草坪塑造出大疏大密大景觀格局的城市公園,將生動地展現在市民面前。
  • 對標先進創新理念 做活文化賦能城市建設大文章 傅明先率隊考察...
    蘇州古城是我國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他們堅持保護傳承、創新利用,把文化遺產打造成國家古城旅遊示範區、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中國旅遊品牌、國家級攝影創作基地,開展以文化創意、科技創新、大眾創業為中心的產業園投資與運營,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人性化服務,文創、科創、眾創全面起航;高標準打造國家文化新經濟開發標準試驗區,歷史文化街區成為姑蘇文化經濟建設的新成果,構建了展示、交流、招商、公共服務四位一體聯動運營的綜合空間
  • 設計管控(一):國外城市設計導則分析
    《北京市城市設計管理辦法(試行)》(2020年12月)將城市設計工作分為管控類、實施類和概念類三類分別管理,旨在通過完善技術支撐、成果集成創新、規範審批銜接以及加強公眾參與、發揮責任規劃師作用等方式,發揮城市設計重要引領作用,服務城市美好人居環境營造。
  • 黔東南州凱裡市以文化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黔東南州凱裡市以文化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發布時間:2020-09-17 14:33:33      來源:黔東南新聞網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符號,也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 《設計》專訪|丁繼軍:思維方式轉換是生態文明時代環境設計應對與...
    這些開放的空間和建築提供了一種「鮮明的可識別的都市環境」(《城市意象》,凱文·林奇),人們能很方便看到維多利亞廣場的高爾夫球場,毗鄰的起伏的市郊以及中心商業區。最後,以人為尺度還體現在環境的包容性和安全性。KGUV 是一個內聚和包容的社區,它通過大學的嵌入、社會多元化住宅等功能構成的方式摒棄了社會區分。
  • 共話文脈傳承 共促文化創新 共創文化興盛——豐富多彩的齊文化節
    今日之淄博,正秉承齊文化變革、開放、務實、包容的精神特質,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新時代,融入新世界。近年來,淄博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時尚活力宜居新淄博,不斷提升城市時尚氣質和活力指數。齊文化節作為淄博市重要節慶盛會,已連續舉辦十七屆,逐步成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鮮亮文化特徵的重要城市品牌和靚麗名片。
  • 金瓦獎環球設計思想節在重慶舉行 專家精英齊為「設計賦能」發聲
    來自義大利、美國、日本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北京、深圳、西安、成都等地區2000多位專家、學者、藝術家、地產商、建築師、設計精英匯聚一堂,以「設計賦能」為號,「設計定見未來」為題,共同為設計驅動產業升級、設計驅動創新、設計賦能美好生活給出新方向、新提案、新路徑、新答案。
  • 觀鳥新時尚賦能特色旅遊
    近日,筆者以兩山理念為發展依據,對若干具有地域特色的實踐案例進行剖析;發現不少生態保護區域業已走出一條條發展新路子。其中,觀鳥新時尚賦能特色旅遊就是典型。明溪:發展觀鳥旅遊業水到渠成筆者觀察的第一站,是福建省三明市所轄的明溪縣。該縣有人口居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但設置縣級行政區劃是在明代。
  • 河北文化產業發展新模式與唐山豐南區城市轉型新動能
    隨著網際網路、大交通、平臺型企業的基礎賦能,很多城市和區域都迎來了新的價值重估時代,當一個地區的資源越來越多地被整合和激活,並開始通過更廣泛、更市場化、更國際化的資源配置而實現綜合價值變現的時候,將有可能成為這個地區最具成長性和活力的經濟力量。而豐南區產業轉型的故事和邏輯,不僅是唐山產業轉型的故事和邏輯。
  • 魔鬼貓創始人貓爹雨海:IP賦能時代,如何幫助品牌更時尚?
    而對於時尚,同樣作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卻遠不及北京、上海。深圳雖擁有龐大的時尚產業(數據顯示,深圳高端女裝佔國內市場份額達70%以上,內衣產值佔全國15%),但是常常被外界稱作「服裝工廠」。   在剛公布不久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及,支持深圳引進世界高端創意設計資源,大力發展時尚文化產業。
  • 世茂海峽深度賦能大灣區,奮楫揚帆再起航
    灣區版圖布局之「快」,是戰略執行力的彰顯,而業務布局之廣,則是多元賦能力的體現。世茂將多元業務發展模式命名為「大飛機戰略」,以多元業態經營及核心資源整合的多重優勢,高質高速向上騰飛,在「城市運營者」的基礎上,繼續疊加升級到「為城市賦能」的新角色。
  • 小松鼠、銀杏…… 「文化創意」為雲南大學IP賦能
    雲大冰箱貼、馬克杯、銀杏書籤、松鼠公仔、T恤、銀杏手帳本……8月8日,在創意雲南2019文化產業博覽會的雲南大學品牌文化店展位格外吸睛,以雲南大學特色元素原創設計研發,融合雲南大學及雲南本土文化、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相結合,創作出一個個富有雲南大學特色的文創產品,讓雲南大學的人文氣息在歷史長河中留下印記,更為雲南大學
  • 老四方機廠「變身」中車四方智匯港,住宅、商場、學校、公園等配套...
    > △中車的系列代表產品 兩大主線即將導入工業網際網路產業和科技金融產業,賦能傳統製造產業,服務科技創新,加快區域產業升級。
  • 2017年山西特色商業街名單出爐
    在長治天空之城創業基地內,一批敢打敢拼的青年「創客」用勇敢、勤奮、堅韌、創新,勾勒出一幅時代的創業圖。長治天空之城創業基地是在山西維特衡器有限公司老廠房的基礎上,本著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則,通過合理開發,充分盤活存量資產改造建設而成,旨在建設集文化創意、健身美食、休閒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園區,著力打造長治文化新地標,引領生活新時尚。
  • 順德迎大灣區設計「盛事」!設計賦能,樂從要建全球最具影響力家居...
    活動的舉辦旨在促進藝術與設計、科技與設計、網際網路與設計、生物與設計、自然與設計家居生活的進一步的創新融合,激勵廣大設計師面向社會、貼近產業,發揮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對家居產業升級的引領作用。當晚,2020中國室內設計十強機構、中國室內設計十大人物、中國家居產品創新設計年度人物、陳設中國·晶麒麟獎、「10 」空間再造創新設計大賽等重量級設計賽事獲獎名單一一揭曉。
  • 廣東汕頭·潮州:用潮汕傳統文化滋養新時代城市魂
    以非遺為代表的、極具辨識度的文化標籤,正在成為外界認識和了解潮汕地區的一張亮麗名片。正如汕頭市委書記馬文田所說,歷史文化是城市的記憶,也是城市未來的競爭力。「我們要把潮州文化這一中華文化的重要支脈保護好、傳承好、發展好,鑄造城市發展靈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把潮州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研究好、呵護好、建設好,讓老城市煥發新活力。」潮州市委書記李雅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