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老師、同學、校友、朋友們:
「天地風霜盡,乾坤氣象和」。在2020即將來臨之際,我們謹代表南京工業大學,向全校師生員工和離退休老同志,向海內外廣大校友,向長期關心支持學校事業發展的各級領導和各界朋友們致以新年的祝福!祝大家新年快樂、闔家幸福、萬事如意!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潮起潮湧抒寫新時代盛世歡歌,南京工業大學也在時代發展大潮中踏浪而進,踏歌而行。2019年是學校全面啟動創業型大學建設的開局之年,是推進高水平大學建設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化改革年」。學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打好「教育精品」「學科提檔」「協同創新」「資源效益」「安全保障」五大攻堅戰。一年來,學校不斷凝鍊辦學特色,豐富內涵建設,既積蓄了自身發展的強勁勢能,也釋放了社會服務的強大動能,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
初心不改,黨的建設在思想引領下升華。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高站位推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千人訪談」,開設「新時代學習大講堂」,邀請學術大家和英模代表主講,在《新華日報》等主流報刊發表署名文章7篇,在「學習強國」上專題報導4篇,受到上級充分肯定。加強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建設,推進巡學巡聽,在全省高校率先完成「學習強國」平臺三級學習架構的建設,人均學習積分名列全省本科院校前列。基層黨組織組織力顯著提升,新增「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標杆院系」創建單位、「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創建單位各1家,化工學院黨委獲「江蘇省先進基層黨組織」並被央視報導,優質支部比例顯著提升,教師「雙帶頭人」黨支部書記實現了全覆蓋。統一戰線工作全面加強,建成江蘇首個無黨派人士工作室——「喬旭工作室」。將全面從嚴治黨貫穿於事業發展的全過程,一體推進紀檢監察體制和機構改革,馳而不息整治「四風」,深化專項督查,推動工作落實和事業發展。深化第二課堂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機制建設,榮獲全省共青團創新創優工程高校系統唯一一等獎,受到團中央充分肯定。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技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化工報、中國建材報等中央媒體和國家級行業報刊宣傳學校近200次。
使命不移,人才培養在協同融合中推進。聯合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共建「英才班」,夯實拔尖人才培養,18個專業入選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加強「新工科」建設,6個專業獲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累計有20個工科專業通過工程教育等專業評估,位列全球工程教育「第一方陣」。研究生培養工作經驗在省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教育工作動態》宣傳。學校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入選首批省級雙創實踐教育中心。申請或新增「智能製造」「大數據」等專業,紮實推進「長三角高等工程教育聯盟」人才培養系列工作,主動融入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2019屆本科畢業生升學率近30%。學生獲「挑戰杯」「網際網路+」等省部級以上獎勵1312項,其中國際獎32項,國家獎362項。校友塗善東、施劍林、陳忠偉分別當選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陸建新當選「全國道德模範」。
奮鬥不止,學科發展在聚力爭先中擢升。學校ESI綜合排名位列中國內地高校第56位,全球排名較去年上升114位,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分別位列ESI全球前0.14%、0.17%、0.32%、0.79%,進步明顯。在最新自然指數中位列大陸高校第29位、省內高校第3位;位列上海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大陸高校第40-58位;USNEWS世界大學排行榜中國大陸高校第54位。順利通過高水平大學年度績效考核,召開學科建設推進會,學科建設方向進一步明晰,力量進一步聚集。
矢志不渝,科研成果在機制鼎新中迸發。以機制創新引領科技創新,作為江蘇省「科技改革30條」唯一試點高校,修訂近20項改革管理文件。全年科研項目總經費超10億元,同比增長27%,以學校為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1419篇,其中Nature子刊11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110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立項6項,資助額再創新高。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技創新獎1項、趙永鎬科技創新獎1項、中國專利銀獎1項。新增工信部「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
源源不斷,人才隊伍在增智賦能中壯大。著力構建「放、管、服」體系,推進「一院一策」,優化引人用人機制。立足國家、產業所需,舉辦「探智」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引進了劉慶和褚健等高層次人才211人,組建「輕質高性能材料研究院」和「智能製造研究院」,著力打造學科交叉、能力多元的一體化學科團隊。本年度新增各類國家級人才20人次,全國優秀教師1人。江蘇省青藍工程入選教師6人、團隊1個。江蘇特聘教授入選4人,位居全省並列第一。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項目入選29人,創新團隊入選2個,取得歷史最好成績。
豪情不減,協同視野在合作共贏中宏闊。推進校地融合,與江北新區共建高校創新集聚帶「工大智谷」,構建一流的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和產業孵化基地;共建南工大南通研究院,服務地方發展;共建南工大西太湖產業學院,致力於產業關鍵技術和應用技術研究提升;與寧夏科學技術廳開展戰略合作。不斷推進與領軍企業、校友企業合作的深度和廣度,與華潤集團、中建集團、中興通訊、浙江中控、山東京博等企業達成戰略合作;與校友企業南京安元科技共建「校園大安防系統」。加強國際協作,成為全國首批通過來華留學質量認證的22所高校之一;新增中美、中澳雙學位項目,新增劍橋大學等7個交流平臺;和勃艮第大學、都柏林理工大學、薩拉戈薩大學、莫納什大學等一流名校推進研究生聯合培養;約翰尼斯堡大學孔子學院獲評「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鍥而不捨,社會服務在行業振興中發力。學校高度關注化工發展,積極為化工行業振興發聲發力。主動聚焦江蘇化工企業高質量發展亟需,服務企業200餘家,園區10餘個。承辦全國化工高校黨委書記、校(院)長年會,發布《全國化工高校南京宣言》。為加快江蘇石化產業轉型升級,推進「生態江蘇」建設,向省委省政府提出江蘇化工行業集團化、專業化發展以及成立江蘇化工大數據中心等建議,受到重視;主持的「揚子江流域重化工業綠色發展戰略研究」獲南京市立項。
有條不紊,發展保障在以人為本中落地。以效益優先為原則,理順財務、房產等資源分配機制,盤活沉澱資源。建成丁家橋科技創新大樓D樓、學生生活服務中心,推進科技創新大樓C樓、化學學科樓、學生公寓、江浦人才公寓等項目的立項和建設。不斷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規範。入選教育部「能效領跑者計劃」,解決困擾學校發展的水電能源問題。穩步提高公積金、住房補貼和體檢標準,提高職工獲得感。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2020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統籌學校各項改革,做好立德樹人、服務社會兩篇大文章。青山綠水迎來盛世氣象,大江大河唱響奮進歡歌。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昂揚的鬥志、更加創新圖強的思路、更加務實高效的作風,在新的一年裡朝著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創業型大學的目標奮進!
衷心祝願大家在新的一年裡:畫卷新開凌雲筆,鯤鵬直上萬裡風!
黨委書記 芮鴻巖 校長 喬 旭
來源:南京工業大學 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 編輯|岑德美 責任編輯|岑德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