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3點左右,「石化」了一周的微博熱搜終於「甦醒」。
在微博熱搜「面壁思過」的日子裡,楊冪的「水亮大眼睛」在首頁「被迫營業7天」,整個世界仿佛為她停止了轉動。
所幸手機裡其餘App的熱點推送,讓人們並沒有錯過太多精彩。但總感覺少了一點氛圍,讓追星、吃瓜、看熱點的人們,少了一個可以「圍觀群high、發洩過剩精力」的公共廣場。
沒有熱搜之後,微博也實在「沒內味兒」了。
停更消息出來伊始,微博股價應聲下跌3%。有微博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在最近這個熱點事件不斷的一周,熱搜的缺位讓微博的損失為數不小。而依附在微博熱搜產業鏈上的營銷號、水軍和「熱搜供應商」,也因出口堵塞,「腸梗阻」了一周。
話題「熱搜回來了」衝進熱搜前五
這個創造和引領了無數話題的榜單,不是第一次停更。但就在每一次「短暫離開」的時候,人們也才會意識到它「原來頗具存在感的存在」。
然後又一次激發人們的窺探欲——這麼多人都「想上或想撤」的熱搜背後,到底是什麼讓它如此命運激蕩?
內部有人,「做熱搜」能少花1個0
「微博上全是誇她臉多白、腿多長、多會穿,準是團隊買熱搜了。」
伴隨熱搜成長起來的一代吃瓜群眾,面對「喬裝打扮」的各路信息,早已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但這並不能阻擋啥。
買熱搜已經成為了營銷活動中的標配。一位負責熱搜相關工作的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上熱搜可以大大提升品牌的曝光量、社會討論量,是很大的流量來源,「有條件做的肯定都想上。」
但熱搜怎麼買,裡面道行很多。
首先,微博「買熱搜」的價格並不固定。一位參與過「買熱搜」的某公司前市場負責人透露,他們曾想在某個時段在微博上做一個熱搜,一開始收到的報價高達上百萬。但找到了微博裡的「熟人」之後,價格優惠了一個0。
其次,相比「買熱搜」,「做熱搜」更為普遍。而「做熱搜」的學問可就大了。
有的網站專門收錄熱搜歷史、統計熱搜詞彙等,圖源:雲合數據
目前,微博上除了標註有藍色「薦」字的商業化熱搜可以直接買之外,品牌方想要上熱搜,往往要藉助運營和策劃來實現。不論是明星、影視綜藝,還是快消品、化妝品等廣告主,概莫能外,並不像淘寶網購那樣簡單直接。
在網絡上,教人們如何藉助關鍵詞「上熱搜」的收費培訓課琳琅滿目,但和熱搜接觸最多的還是各類網際網路廣告公司。他們在業務中對接了最多的上熱搜需求,也掌握了一套上熱搜的「規律」。
比如,首先要確定好一個「熱搜話題」。這個話題要麼以明星為噱頭,直接吸粉圍觀。要麼以能讓吃瓜群眾high起的公共議題為招牌,用戶進入之後,才發現是個廣告,達到品牌觸達目的。
其次,確定大V營銷號矩陣。作為內容策略的供應商,廣告公司在制定傳播方案時,就會向甲方給出渠道傳播規劃,諸如請哪些大號,請多少號,花多少預算之類。方案確定之後,廣告公司會讓這些帳號提前準備好具體內容,比如話術。
到了「衝榜」的時候,事先聯絡好的各色大V和大量金V,就會「帶話題」發布相關內容,提高話題的熱度,形成「洗榜」的效果。
但這只是最理想情況,也不是所有熱點話題都能上熱搜。
有廣告公司員工向刺蝟公社總結,有些故事性很強的微信10萬加文章,在微博上未必能成為熱點話題。做熱搜最關鍵的一點,還是要引發用戶的討論。反常識、搞事情、蹭熱度的話題,最容易被「做」上熱搜。
不過,這些關於熱搜的「方法論」,也只是廣告公司在長期「鬥爭」中總結出的經驗之談。到底用什麼樣的操作才能在熱搜榜上來去自如,恐怕只有微博內部運營者知道答案。
一小時一千塊,請不動微博員工講「內幕」
微博一直將熱搜的「算法」和運營套路視作核心機密。任何關於這方面的打探,往往會被微博員工以不可商量的語態乾脆拒絕。
「有人開出一小時一千塊塊的價碼請我聊,我都沒幹。」微博的一位前員工向刺蝟公社表示。
由於涉及到太多需要保密的細節,他們不願冒著觸碰公司高壓線乃至承擔法律責任的風險,違規向外界透露關於熱搜的秘密。
算法保密,它的秘密只好「旁敲側擊」。
騰訊新聞旗下的《貴圈》專欄在一篇關於微博熱搜的文章中寫道,「無數水軍號稱是微博出去的程式設計師。」這些人往往通過技術而非運營的手段,通過大批量普通帳號頻繁刷某個關鍵詞「來做熱搜」,其報價一般只有幾萬元,比微博官方渠道和廣告公司正規的「做熱搜」報價低得多。
但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很難繞過微博的檢測,「十次有九次」刷不上去。
某購物網站微博熱搜衝榜報價,圖源:豆瓣
相比廣告公司發動大V、金V甚至部分藍V帶話題衝榜,靠著水軍刷榜的成功率十分有限。所謂的「微博內部員工操盤」,大概率是水軍打著微博員工旗號以騙取客戶信任,失敗了就甩鍋給微博審核機制,成功了則歸入自己的功勞。從水軍渠道刷熱搜,被騙的情況比比皆是,並且難以維權。
不管怎麼樣,從微博對熱搜運營機制的「嚴格保護」中,也不難看出熱搜之於微博的意義:熱搜是微博一個龐大的流量池,也是商業化上的搖錢樹。
據《中國經營報》在2018年2月的報導,當時微博廣告服務商給出的熱搜刊例價,就達到了「上榜」4小時65萬、12小時100萬的頗高門檻。如果真想達成合作,可以在刊例價基礎上打6折。2018年第一季度,微博的廣告營收約為3億美元,從熱搜榜對微博廣告收入的貢獻來看,它堪稱一個高效率的賺錢機器。
「微博熱搜承載了信息聚焦,熱點傳播等功能,在大量活躍用戶的加持下,可以算是用戶的唯一選擇。」一位微博員工這樣評價微博熱搜榜的地位。
其實,瞄準微博熱搜這塊肥肉的競爭對手不可謂不少。抖音、快手、B站、知乎甚至微信,都在最近一年左右的時間裡推出了熱榜功能。不過,不少產品的MAU雖然高於微博,但其熱榜的存在感和影響力,卻遠遠不如微博熱搜。
究其原因,一方面,這是由於「昂貴的時間沉澱」,人們已經習慣了在微博吃瓜、看戲,也習慣了被微博熱搜的「議程設置」所左右,習慣一經形成再做遷移就很難;另一方面,目前的國民級社交產品中,只有微博擁有最自由的轉發、評論機制,熱搜的參與感、討論度也最強。
目前,微博熱搜仍是一個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動態榜單,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將如此。
無可替代的熱搜,充滿焦慮的微博
熱搜之於微博,仍然是無可替代的拳頭產品,且人氣仍在。但創業10年來的微博整體卻在變得越來越「平」:營收增長逐漸放緩,內容生態平平淡淡。
微博的營收規模也在下降
這種變化直接體現在微博中的營收增速上。它從2018年Q1的64%,一路下跌到2020年Q1的-19%。
微博的用戶活躍度其實依然強勁,但和同類社交產品一比,微博主要輸在商業化的效率上。
第一財經旗下的數據分析品牌DT財經比較了微博、推特和Facebook的商業化效率後發現,雖然他們的廣告營收都佔據了收入的絕大部分,但微博廣告ARPU排名墊底,僅為推特的四分之一,Facebook的十三分之一左右。
微博的廣告體驗也相對較差。當你在微博信息流中刷到一口爛牙的種植牙廣告、頂著地中海髮型的植髮廣告時,是不是馬上就不想刷下去了?
為了提高廣告投放的精準度,微博也在很多地方努力改進。在一些職場社交軟體上,最近常有來自微博HR的「四面出擊」,向各個大公司的算法工程師發去加盟邀請。但這種努力能收到多大成效,微博能否優雅地「恰」廣告,還等待時間的檢驗。
此外,焦慮中的微博,還嘗試了在內容和產品上的突圍。2019年8月,模仿Ins的綠洲橫空出世。微博試圖在主產品之外,建立一個更加年輕化和時尚感的獨立短內容社區。
但到目前,綠洲還需要成長,還沒有成為微博為內容生態解渴的「綠洲」。
App Store中對綠洲的評價,明星相關的很多
除了一些明星仍在綠洲堅持營業,粉圈之外的普通人沒怎麼玩這個主打「清新社交」的產品。
在七麥數據目前統計的App排名中,它位居300名開外。
還有一個「最讓吃瓜群眾品頭論足」的現象是 ,你有多久沒發現微博孵化出爆款KOL了?
近幾年火起來的KOL、網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B站、抖音、快手這類短視頻平臺上火起來的,接著才到微博上開設帳號,之後再不斷衝進熱搜榜實現「破圈」。
對於正值風口的短視頻和直播,微博欠缺的並不是行動力。早在2016年千播大戰時,微博就戰略投資了一直播;2017年,微博上線了可以發送短視頻的功能微博故事,比起抖音來也沒落後太多。
不過現在,當初什麼都有的微博,卻沒有在短視頻和直播時代捧出任何一個頭部網紅,目前微博的主流,仍是明星們的家長裡短,雞毛蒜皮。
好在明星網紅們仍然沒有放棄微博,特別是熱搜。
不論朱一旦還是李佳琦,他們都會在微博上頻繁發聲,藉助社交關係的傳播,網紅們的聲音也能被更多人聽見;各大網際網路內容平臺也很看重微博,在他們給到廣告公司的傳播Brief中,往往會有明確的「衝榜」要求。
不難想像的是,熱搜榜又一次恢復更新之後,圍繞這個每分鐘更新一次的榜單,明星、粉絲、品牌方、公關廣告公司,又再次為了吆喝精彩而習慣性地「動起來」。
只是接下來,微博和熱搜,該如何在保證言論合規的前提下,既能遵從商業規則,也能注重社會和商業倫理,講出好故事,不斷開發爆款產品,依舊挑戰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