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查獲瀕危物種土撥鼠皮300張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呼和浩特12月8日電(記者王靖)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二連浩特邊防檢查站6日在對一輛外籍入境車輛進行檢查時,查獲瀕危物種土撥鼠皮25包,共計300張。這是中蒙最大陸路口岸二連浩特口岸今年查獲的最大一起走私珍稀動物製品案件。

  6日上午,執勤官兵在對一輛蒙古國入境班車進行邊防檢查時,發現班車內部藏有暗格,且司機神色緊張。官兵使用工具對車體進行進一步檢查,最終在暗格內查獲走私土撥鼠皮25包。

  土撥鼠,又名旱獺,主要分布於蒙古國與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目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土撥鼠的毛皮細軟、保暖效果好,可用於製作大衣、帽子、手套等,經濟價值高。冬天是土撥鼠皮走私活動集中的時期,二連浩特邊防檢查站加大出入境車輛的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口岸走私違法犯罪活動。

  土撥鼠極易感染鼠疫桿菌,是鼠疫病菌的主要傳染源和宿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規定,國家禁止「動植物病原體(包括菌種、毒種等)、害蟲及其他有害生物」進境。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止攜帶、郵寄進境的動植物及其產品名錄》將「油脂類,皮張、毛類,蹄、骨、角類及其製品」列入禁止進境類別。攜帶、郵寄土撥鼠及其皮毛進境均屬違法行為。

相關焦點

  • 內蒙古額爾古納發現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圖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 張淵 攝中新網呼倫貝爾12月2日電 (李愛平 秦緒偉 秦亞傑)2日晚間,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政府獲悉,該市發現一隻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沙狐。張淵 攝據介紹,最早發現這隻沙狐蹤跡的是該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張淵,他在當地黑山頭鎮草原上近距離拍攝到沙狐的照片。圖為出現在額爾古納地區的沙狐。 張淵 攝「照片中的沙狐憨態可掬,十分招人喜愛。」張淵介紹說,「沙狐非常難拍攝,他已經跟蹤拍攝10餘次,由於不斷給沙狐餵食,所以能夠在一米左右的近距離拍攝到它的活動。」
  • 內蒙古查獲野生馬鹿角、黃羊角「罕見」走私案
    中新網錫林郭勒10月14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公安邊防總隊珠恩嘎達布其邊檢站14日對外發布消息稱,13日該邊檢站在珠恩嘎達布其口岸一天內連續查獲走私野生動物製品罕見大案,共計查獲野生馬鹿角44支,野生黃羊角1032支。  馬鹿是僅次於駝鹿的大型鹿類,共有24個亞種。生活於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區,分布於亞洲、歐洲、北美洲和北非。
  • 廣州海關查獲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的二胡
    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廣州海關在空港進境快件監管渠道查獲一把特殊的樂器——由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琴面的二胡。目前該二胡已被暫扣並將移交海關緝私部門處置。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獲的蟒蛇皮製品 6月24日上午,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驗關員在對一票自墨西哥進口、申報品名為「二胡 1把」的快件開箱查驗時,發現這把二胡琴面部分紋理質地疑似蟒蛇皮製品,隨即將該快件暫扣,並送至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進行鑑定。
  • 北京查獲箭毒蛙:劇毒瀕危物種 卻受某些人追捧
    近日,北京查獲箭毒蛙引起人們關注。上個月浙江也曾查貨一批箭毒蛙。這種色彩斑斕的蛙類看上去很漂亮,但毒性也很大,號稱發一次毒液能殺10個成人。而金色箭毒蛙和三色箭毒蛙被列為瀕危物種,紅帶箭毒蛙被列為極危物種。北京查獲箭毒蛙是一隻黃帶箭毒蛙,目前北京國檢局已經對收件人發出截留通知書,並將其列入黑名單。
  •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雪地覓食憨態可掬
    瀕危物種沙狐現身內蒙古,雪地覓食憨態可掬 12月2日,內蒙古額爾古納。
  • 拱北口岸查獲瀕危物種蘇卡達陸龜
    9月26日晚,拱北海關隸屬閘口海關關員在一入境澳門旅客行李中查獲一隻重約3000克,體長約40釐米的大型活體陸龜。28日,經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鑑定為瀕危物種蘇卡達陸龜。由於該旅客無法提供相關證書,海關關員將該陸龜進行截留,並移交相關部門作進一步處理。
  • 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的二胡?廣東海關查獲!
    據廣州海關7月23日消息,廣州海關日前在空港進境快件監管渠道查獲一把特殊的樂器——由 瀕危物種蟒蛇皮製成琴面的二胡 。目前該二胡已被暫扣並將移交海關緝私部門處置。廣州海關所屬廣州白雲機場海關查驗關員日前在對一票自墨西哥進口、申報品名為「二胡1把」的快件開箱查驗時,發現這把二胡琴面部分紋理質地疑似蟒蛇皮製品,隨即將該快件暫扣,並送至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進行鑑定。
  • 南京祿口機場海關首次查獲疑似瀕危物種大鳳螺
    揚子晚報網9月10日訊 (通訊員 劉潔 記者 薛玲)9月10日上午,一名中國籍男性旅客搭乘法蘭克福至南京的航班進境,行李在經過x光機時顯示異常,海關旅檢關員在開箱查驗時發現,該旅客行李箱內裝有一件特殊形狀的「貝殼」,根據花紋及形態,初步判定為瀕危物種大鳳螺,重量約1.309千克。
  • 廣州海關在郵遞渠道查獲瀕危物種紅珊瑚製品百餘顆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通訊員 關悅):記者近日從廣州海關獲悉,近日該關在郵遞渠道查獲一宗違規寄遞紅珊瑚製品入境案,查獲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紅珊瑚製品122顆,共計87.5克。
  • 深圳查獲走私瀕危物種蘇卡達龜24隻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黃祖健 通訊員/彭超 李昂)9月17日,廣東海警一支隊在深圳查獲涉嫌非法走私珍貴動物貨物一批經檢查,這批貨物為24隻蘇卡達龜,該物種在201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16日,廣東海警一支隊偵查發現在深圳西鄉海域有走私活動。接報後支隊立即派遣海警4404H摩託艇與偵查隊員在海上、陸地同時行動。17日凌晨5時45分,海警4404H摩託艇在寶安區西鄉一處岸邊發現一艘可疑快艇。偵查人員立即表明身份要求該快艇停船接受檢查,快艇反而加速往三圍碼頭方向逃竄。
  • 廈門海關首次查獲走私瀕危物種 閉殼龜藏身鱉群
    日前,廈門海關隸屬的高崎機場海關在對一票來自菲律賓、申報品名為「中華鱉」的貨物進行查驗時,發現其中夾藏185隻瀕危野生動物閉殼龜。這也是近年來廈門海關首次在空港貨運渠道查獲走私瀕危物種進境案。  事情發生在前不久的一天。
  • 象牙手串、犀牛角 鄭州海關前三季度共查獲象牙等瀕危物種走私物品...
    映象網快訊(記者 阮海峰 文/圖)11月1日,映象網記者從鄭州海關獲悉,今年以來,鄭州海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強化監管今年前三季度,共查獲象牙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285件,包括象牙手串、擺件,硨磲飾品、犀牛角及犀牛角製品等多種類型。據鄭州海關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為進一步提升查緝效能,鄭州海關持續推進「智慧監管」,積極推廣旅客託運行李「先期機檢」試點,加大力度推動郵遞物品監管信息化改革,利用CT機、X光機對高風險郵件、快件進行查緝布控,突出重點、實現精準打擊。
  • 2019年上半年天津海關查獲瀕危物種及製品2438件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記者從天津海關獲悉,今年上半年,天津海關各類監管現場共查獲瀕危物種及其製品112起、2438件,總重352.87千克,天津海關緝私部門共立案偵辦走私瀕危物種犯罪案件3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
  • 斬斷瀕危物種非法貿易鏈
    上海海關查獲的走私瀕危動植物及其製品。經濟日報 記者 顧陽 攝上海海關查獲的象牙工藝品。經濟日報 記者 顧陽 攝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走私是海關義不容辭的職責,但要真正根除走私瀕危物種犯罪,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和努力。
  • 廣西偵破瀕危物種走私大要案10起 案值達20億元
    人民網南寧8月22日電廣西壯族自治區公安廳21日披露,廣西打擊瀕危物種走私專項行動取得階段性成果。從今年1月1日起至8月5日,全區公安機關共偵破瀕危物種走私大要案10起,案值達20億元人民幣,打掉瀕危物種走私團夥10個。  當天,廣西公安機關打擊整治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專項工作新聞發布會召開。
  • 廣州海關查獲34隻瀕危動物黃喉擬水龜
    據廣州海關5月13日消息,5月7日,廣州海關所屬大鏟海關在一艘進境來往中國港澳地區小型船舶上查獲涉嫌走私入境黃喉擬水龜34隻。這是今年廣州海關開展打擊野生動物及其產品走私違法活動專項行動以來,在中途監管環節查獲的首宗涉嫌走私瀕危動物案件。
  • 皇崗海關查獲疑似唐冠螺、石珊瑚等瀕危動物製品
    深圳海關2月22日通報,該關日前在皇崗口岸查獲1起旅客違規攜帶瀕危動物製品入境情事,經華南野生動物物種鑑定中心鑑定為石珊瑚、唐冠螺。據了解,深圳海關隸屬皇崗海關現場關員通過CT機圖像,發現一名經皇崗口岸入境的男性旅客行李內攜帶有疑似珊瑚狀、螺狀物品,後開箱查獲疑似珊瑚1株、唐冠螺1個。
  • 海關總署通報瀕危物種緝私十大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4月15日電(記者王雨蕭、劉紅霞)海關總署15日對外發布打擊象牙等瀕危物種及其製品走私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特別通報了近期偵辦的「1·17」特大象牙走私案,現場查獲7.48噸象牙。這是海關緝私部門近年來自主偵查一次性查獲象牙數量最大的案件。
  • 廣州海關查獲涉嫌走私的34隻瀕危動物黃喉擬水龜
    廣州海關所屬大鏟海關查獲34隻活體「石金錢龜」 曠野攝中新網廣州5月13日電 (唐貴江 關悅)據廣州海關13日消息,5月7日,廣州海關所屬大鏟海關在一艘進境來往港澳小型船舶上查獲涉嫌走私入境黃喉擬水龜34隻。
  • 【皮革進口】深圳海關今年已查獲兩起非法進口瀕危動物皮 涉滑鼠蛇、蟒科、巨蜥、雙領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