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詩欣賞之夏&秋

2021-01-16 積得點滴成涓涓

立夏(宋 趙友直)

四時天氣促相催,一夜薰風帶暑來。

隴畝日長蒸翠麥,園林雨過熟黃梅。

鶯啼春去愁千縷,蝶戀花殘恨幾回。

睡起南窗情思倦,閒看槐蔭滿亭臺。

立夏(宋 薛澄)

漸覺風光燠,徐看樹色稠。

蠶新教織綺,貂敝豈辭裘。

酷有煙波好,將圖荷芰遊。

田間讀書處,新筍萬竿抽。

《小滿》(宋 歐陽修)

夜鶯啼綠柳,皓月醒長空。

最愛壟頭麥,迎風笑落紅。

《小滿》(元 元淮)

子規聲裡雨如煙,潤逼紅綃透客氈。

映水黃梅多半老,鄰家蠶熟麥秋天。

《觀刈麥》(唐 白居易)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飢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詠廿四氣詩·芒種五月節》(唐 元稹)

芒種看今日,螳螂應節生。

彤雲高下影,鴳鳥往來聲。

淥沼蓮花放,炎風暑雨情。

相逢問蠶麥,幸得稱人情。

《夏至後初暑登連天觀》(宋楊萬裡)

登臺長早下臺遲,

移遍胡床無處移。

不是清涼罷揮扇,

自緣手倦歇些時。

夏至 (宋 範成大)

石鼎聲中朝暮,紙窗影下寒溫。

踰年不與廟祭,敢雲孝子慈孫。

《小暑六月節》(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安禪逢小暑》唐·李頻  

卻接良宵坐,明河幾轉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靜室聞玄理,深山可白頭。

朝朝獻林果,亦欲學獼猴。

《六月十七日大暑殆不可過然去伏盡秋初皆不過》(宋 陸遊)

赫日炎威豈易摧,火雲壓屋正崔嵬。嗜眠但喜蘄州簟,畏酒不禁河朔杯。

人望息肩亭午過,天方悔禍素秋來。細思殘暑能多少,夜夜常佔鬥柄回。

《六月十八日夜大暑》(宋 司馬光)

老柳蜩螗噪,荒庭熠燿流。

人情正苦暑,物怎已驚秋。

月下濯寒水,風前梳白頭。

如何夜半客,束帶謁公侯。

相關焦點

  • 最美的二十四節氣簡筆畫,中國孩子應該知道
    用簡筆畫詮釋二十四節氣,表達古人無窮智慧總結。二十四節氣是大自然的節奏,給孩子們以完整的滋養。願我們在二十四節氣的周而復始和生生不息中,看明月松間朗照,清泉石上流淌。在自在飛花,無邊絲雨裡,感受每一個樸素日子的優雅美好。獲得更多來自大地的力量。千千願用簡單的畫,感受美好的世界!今天,千千就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二十四節氣,趕緊叫上孩子一起來看看吧!
  • 二十四節氣 丨 冬至
    2020年冬至具體時間:12月21日18時02分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第22個節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拜冬等,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二十四節氣:從天時到日用之時
    利用節氣制度,統治者先把天時變成王官之時,然後再變成老百姓遵循的日用之時。
  • 著名書法家邊保華創作七律組詩《詠二十四節氣》行書立軸巨篇
    著名書法家邊保華創作七律組詩《詠二十四節氣》行書立軸巨篇(《未懂書館》提供文字)它,依據太陽的變化而建立;它,把一年365天分出四季。它被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它是我國的第39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的結晶,它,就是二十四節氣。農曆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二十四節氣即:立春、 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古詩詞
    為何二十四節氣當中,有春分和秋分,卻沒有夏分和冬分?為何節氣中有冬至和夏至,卻沒有春至、秋至?要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分清楚「分」和「至」的區別。分,其實就是平分的意思。到了春分的這一天,白天和晚上一樣長。而且,剛好是距離立春45天,也就是說春天過了一半了。然後呢,太陽和地球又開始「分開旅行」。
  • 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
    二十四節氣是指幹支曆法(或農曆)中表示季節變遷的24個特定節令,在國際氣象界,它們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這裡就為大家介紹一下二十四節氣的名稱、由來、日期及含義。一、二十四節氣的名稱是什麼?二、二十四節氣的由來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是以這一帶的氣候、物候為依據建立起來的。遠在春秋時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到戰國後期成書的《呂氏春秋》「十二月紀」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個節氣名稱。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 【愛上簡筆畫】二十四節氣 · 小寒
    冷空氣來襲, 小寒節氣到來。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2個節氣, 小寒標誌著嚴冬的來臨。 今天,和愛上簡筆畫一起, 認識小寒節氣,繪畫小寒手抄報。
  • 珍藏版丨中國二十四節氣手機壁紙,絕美!
    四年前的11月30日,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入選世界非遺名錄。在國際氣象界,這一時間認知體系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二十四節氣,是國人驕傲,是先民智慧,是時令指南,亦是生活美學。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 一首《芒種》在抖音大火,你可曾聽過音闕詩聽其它節氣為題的歌曲
    《芒種》這首歌最近在抖音上可謂神曲,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音闕詩聽創作的關於節氣的歌曲。音闕詩聽是中國的原創音樂團隊,由殤小謹與李俊羽2016年組織成立,其團隊聚集了全國各地對傳統和流行音樂志同道合的朋友。
  • 二十四節氣·霜降: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今日霜降每年10月23日或24日,太陽黃經達到210°時,霜降節氣便到了,霜降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也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意味著霜降之後,秋天結束,凜冬將至。《月令七十二候解》中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天氣漸冷,我國的部分地區開始降霜,霜降節氣最直觀的氣候表現。隨著氣候的變化,植物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杜牧寫「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天地間開始變得嚴峻肅殺,火紅的楓葉為這個季節增添了一抹亮色。
  • 小雪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陰陽相離桐葉殘 風醃臘肉曬魚乾三葉草青大蒜綠 花椒披拂訴天寒二〇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部分注釋1.陰陽相離:也稱陰陽不交,小雪節氣開始白話譯文小雪節氣開始,陽氣向上升騰,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梧桐樹葉殘敗凋零。人們開始醃製臘肉,掛起來風乾,有的地方晾曬魚乾,以防禦冬寒。三葉草青青,不怕寒冷的大蒜綠意正濃,它們依然生機勃勃。
  • 小寒其二·邱承彬邱木兮二十四節氣詩
    飛落的柳葉臘梅山脊察哈爾右翼前旗冰封大地小寒簡介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冬季的第5個節氣,幹支歷子月的結束與丑月的起始。鬥指子;太陽黃經為285°;於每年公曆1月5-7日交節。
  • 打打鬧鬧的童年融入節氣 「二十四節氣」漫畫走紅
    小寒時,男孩和貓一起滑雪;立春時,小鴨拖車玩具裡長出了青蔥花草,小貓玩伴也變得歡脫起來;清明時節,男孩也挖坑埋掉了一些自己不玩的舊玩具;夏至時分,摘西瓜、捕蜻蜓……網友「木殼人」畫的「二十四節氣漫畫
  • 二十四節氣之——小寒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於本節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這是因為在上一個節令冬至時,地表得到太陽光、熱最少,但還有土壤深層的熱量補充,所以還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
  • 周末書香|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
    二十四節氣,是永遠醒著的時鐘蔣勳作為知名的美學大家,在他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圖:封面設計圖翻拍跟蔣勳一起悅讀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中,有我們生活的瑣屑,也有我們的精神密碼,還有我們文明的創建,以及哲學的思考,它是永遠庇護我們的家園和傳統。《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配合蔣勳的感知,將全書按四季分別印刷四個顏色,二十四個節氣組成的目錄,都有核心詞的貼心提醒。
  • 二十四節氣之——霜降
    鬥指戌,為霜降,氣肅露凝結而為霜矣。      《千金方》曰:「是月內於戌地開坎,深二三尺,埋炭五斤,土覆。戌為火之墓地,以禳火災。炭多可加。」《真誥》曰:「十六日宜拔白,永不生。」《雲笈七簽》曰:「季秋節約生冷以防痢疾。勿食新薑,食之成痼疾。勿食小蒜,傷神損壽,魂魄不安。勿食蓼子。勿以豬肝同飴食,冬成嗽病,經年不瘥。勿食雉肉,損人神氣。勿多食雞,令人魂魄不安。九日勿起動床蓆,當修延算齋。」《月忌》曰:「勿食犬肉,傷人神氣。勿食霜下瓜,冬發翻胃。勿食葵菜,令食不消化。」《雲笈七簽》曰:「是月十八日忌遠行。」
  • 分類詞彙:二十四節氣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分類詞彙>正文分類詞彙:二十四節氣 2011-09-20 18:16 來源:網絡 作者:
  • 物換星移幾度秋
    因為古時七月為孟秋,八月為仲秋,九月為季秋,故有三秋之說。整個秋季為90天,共分九旬,故秋天又有「九秋」之稱。張協《七命》詩:「唏三春之溢露,溯九秋之鳴飈。」陸暢《催妝五首》之一:「聞道禁中時節異,九秋香滿鏡臺前。」  秋天,莊稼收畢,天高雲淡,田野空曠深遠,空氣清新宜人,故秋天有「清秋」一稱。李賀《馬詩二十三首》:「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 精靈之約節氣「植」說│上海植物園:上海的二十四節氣花園小寒
    小寒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3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5個節氣。今年的小寒自2021年1月5日正式開始。節氣來由俗話說,冷氣積久而寒。從小寒開始,天氣越來越寒冷,但寒冷的程度還未到達極點,所以稱為小寒。古代人對這一規律總結得很透徹,《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小寒:「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
  • 人文時間下的詩意勞作——《跟著節氣過日子》讀後
    長安初雪時分,空氣格外新鮮,偶有機緣讀到《跟著節氣過日子》一書,遂想到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節氣正式入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遺名錄這樁事兒。想成著或許因此而起,其中的意義與價值真有好多可說道的。而打開一看,卻見別開生面,不是科普二十四節氣知識與原理的鉤沉考釋,也不是大概念運演的高臺講章,而是以二十四節氣來籠罩與框束總體格局,以摯友對坐隨意敘談的口吻,舉重若輕,娓娓道來,敘述著在過去不怎麼起眼的小群體——手作匠人對中國傳統手工技藝的痴迷與追求。這就新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