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個工作日,一起來看看海洋前沿

2021-01-11 國家海洋預報臺官方

2021

01.04

Happy New Year

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全球海洋界的前沿發現吧。

1.科學家發現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熱帶珊瑚魚

科學家們在西澳大利亞海岸發現的一條81歲的子夜笛鯛改寫了有記錄以來最「長壽」的熱帶珊瑚魚記錄。科學家們一直在試圖了解熱帶珊瑚礁魚類「長壽」的秘密,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4個地點和印度洋中部的查戈斯群島附近抽樣調查了熱帶魚的生長情況,共發現11條年齡超過60歲的魚。

在西澳大利亞州西北部一處名為羅利沙洲的珊瑚礁海域,研究人員發現了這條年齡高達81歲的子夜笛鯛和一條79歲的紅鱸魚。確定一條魚的年齡就像計算一棵樹的年齡。魚的耳骨(耳石)有生長帶,科學家可以通過魚類的耳骨鑑定其準確的年齡。

一條魚能在珊瑚礁上生活80年,實在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領銜這項研究的Taylor表示,當地對海洋資源的保護和限制捕撈是這些魚能夠長壽的原因之一。希望這項研究可以有助於氣候變化下的魚類管理決策。

2.地球最初的生命如何應對最大的威脅——水

全球變暖途徑日益清晰

圖/Science科學

生命依賴於水,但水也能分解DNA和其他關鍵分子。那麼,最早的細胞如何解決這一悖論?2021年2月18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將有一艘飛船進入火星的大氣層,它將啟動著陸系統和空中吊裝機動結構,將名為「毅力號」的六輪漫遊車降落到火星表面。如果一切順利,這臺火星車將著陸在耶澤羅撞擊坑,這是一個靠近火星赤道、寬45千米的隕石坑,可能曾經是一個液態水湖泊。

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者約翰·薩瑟蘭特別關注毅力號的進展。他之所以對這個隕石坑感興趣,是因為它很契合他關於火星和地球上生命起源的觀點。儘管長期以來,許多科學家都推測最早的生物細胞來自海洋,但最近的研究表明,生命的關鍵分子及其核心轉變過程,只能發生在像耶澤羅撞擊坑這樣的地方,即一個由溪流構成的相對較淺的水體。

若干研究表明,生命的基礎化學物質需要太陽光的紫外線輻射才能形成,其所處的水環境有時必須高度濃縮,甚至完全乾燥。在室內實驗中,薩瑟蘭和其他科學家通過溫和加熱簡單的碳基化學物質,使它們經受紫外線輻射並時不時加以乾燥,製造出了DNA、蛋白質和細胞的其他關鍵成分。化學家還從未在模擬海水的條件下合成如此多樣的生物分子。

新出現的證據使許多研究人員放棄了生命出現於海洋的觀點,轉而關注陸地環境,主要是那些乾濕交替的地方。當然,並不是所有科學家都改變了看法,但是支持陸地起源觀點的科學家表示,該觀點為一個長期以來的悖論——儘管水是生命的必要條件,但它也會破壞生命的核心組成部分提供了解決方案。

3.《Nature》公布2020年十大科學發現之南極上空臭氧層的修復使高速氣流停止漂移

圖/Science科學

20世紀80年代中期,科學家在南極上空發現了春季大氣臭氧層空洞,這揭示了人類製造的臭氧消耗物質對大氣層的威脅。位於海拔10到20千米處的南極臭氧層空洞也影響了南半球大氣環流,進而影響地表的氣候。最明顯的一個趨勢是,夏季的高速氣流開始向極地移動。高速氣流是行星尺度的大氣環流現象,地球上有數條環繞的高速氣流帶。

1987年的《蒙特婁議定書》及其隨後的修正案禁止了臭氧消耗物質的生產和使用。因此,大氣中臭氧消耗物質濃度正在下降,臭氧層已經出現初步的恢復跡象。Banerjee等人的研究指出,自臭氧層開始恢復以來,空洞相關的環流效應已經停止。以前曾有人注意到這種環流效應停止的趨勢,但Banerjee等人首次正式將其歸因於《蒙特婁議定書》的影響。

4.深海冷泉有機碳來源的新機制

冷泉通常指富含甲烷等碳氫化合物的流體從海底沉積物界面下滲漏或噴湧的區域,被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微生物、貽貝等生物以冷泉噴發物作為能量來源大量繁殖。由甲烷厭氧氧化古菌(ANME)和硫酸鹽還原細菌(SRB)介導的甲烷厭氧氧化過程(AOM)是支撐整個冷泉生態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也是目前已知能夠維持生命的低能量極限反應過程之一。

甲烷厭氧氧化過程每年消耗約4億噸甲烷,屏蔽了海底約90%的甲烷釋放,深刻影響了深海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在傳統的認知中,甲烷厭氧氧化過程將甲烷轉化為無機碳,以此作為深海冷泉生態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然而,冷泉生態系統存在大量的異養微生物,其生長所需要的有機碳來源一直是未解之謎。

針對這一科學難題,上海交通大學張宇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文章,提出了冷泉碳循環的新模型:ANME古菌將甲烷厭氧氧化為無機碳的同時產生有機碳,為生態系統中的異養微生物提供碳源。ANME古菌消耗的甲烷中有3~25%沒有被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是轉化為乙酸或者其他的有機物。在深海冷泉環境中,由於高的甲烷分壓,甲烷轉化為有機碳不再是一個耗能反應,使得這一生物過程可持續。這一新發現的有機碳的產生過程對準確評估深海的碳儲庫、解析冷泉生態系統的形成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

5.珊瑚與共生藻類的關係變化幫助白化珊瑚恢復

2015-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期間珊瑚群落的變化(健康-白化-恢復)

圖/Nature自然科研

氣候變化造成的海洋熱浪越來越頻繁,對世界上的珊瑚礁構成了嚴重威脅。氣候變暖導致珊瑚將生活在其組織內提供營養的共生藻類排出,這將導致珊瑚白化,使珊瑚更容易受到飢餓、疾病和死亡的影響。雖然有些藻類跟共生藻類相比能讓珊瑚更耐高溫,但以前的研究表明,白化珊瑚需要水溫恢復正常,才能重新獲得藻類並恢復。

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Julia Baum及其同事在2015年至2016年熱帶海洋熱浪期間研究了太平洋基裡蒂馬蒂環礁的珊瑚。該環礁一端是村莊和基礎設施,另一端則幾乎沒有人類幹擾。

熱浪來臨前,環礁「受幹擾」一端的珊瑚寄居著耐高溫的藻類,而受幹擾較少地區的珊瑚則含有對熱敏感的共生體。熱浪持續兩個月後,以耐熱藻類為主的珊瑚,如預期的那樣,白化的可能性較小。一些包含對熱敏感藻類的珊瑚雖然白化,但在海水溫暖的時候又意外地恢復了。

這種效果以前從未有過記錄,而且只在沒有強烈本地幹擾的地區觀察到,這似乎是因為珊瑚將熱敏藻類排出,以更耐高溫的物種取而代之。該研究表明,珊瑚可能有多種途徑在長期熱浪中生存下來,它們有可能能夠抵禦白化或從白化中恢復過來,而這些途徑受其共生關係的影響。這有助於我們在未來的長期熱浪中更好地管理珊瑚礁。

6.科學家在海洋環境中發現首個馴化另一種動物的動物

人們認為,大約在15000年前,人類首先馴化了狼以此來幫助捕獵。而在接下來的幾千年裡,人類又增加了山羊、豬、綿羊和牛作為食物和材料。而人類所吃的幾乎每一種植物都跟它們原來的野生同類完全不同,植物在人類手中經過數千年的磨練變得更大、更耐寒、更美味、更有營養或更容易種植、收穫和食用。

截止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種能馴化其他物種的生物是昆蟲,例如螞蟻飼養蚜蟲以保護它們免受捕食者的傷害,但這種行為從未在其他脊椎動物中被看到過。然而,在貝里斯的珊瑚礁考察中,由格裡菲斯大學和迪肯大學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小組發現,長鰭雀鯛似乎已經馴化了糠蝦。

眾所周知,雀鯛會養殖藻類作為食物。現在看起來它們似乎還會利用糠蝦的糞便作為肥料來幫助這些植物的生長。作為回報,這些蝦也會得到一個安全的生存場所,雀鯛會趕走任何遊得太近的糠蝦捕食者。

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實地測試和實驗室測試證實了這一想法。他們發現,事實上,這些蝦是被雀鯛的氣味吸引而來,同時,這也在幫助它們積極地避開捕食者的氣味。

為了測試這些魚是否起到了保護小蝦的積極作用,研究人員把這些蝦放在一個透明的袋子裡,然後把袋子放在養殖場內部或外部。不出所料,養殖場外面的其他魚都想吃掉這些小蝦,但養殖場內部任何靠近的捕食者都被「養殖魚」給趕走了。這一實驗不僅證實了科學家的想法,同時他們還發現,跟沒有蝦的養殖場相比,有蝦的養殖場,無論是藻類質量還是魚的健康狀況都有所改善。

來源:海洋世界傳播(《海洋世界》整理)

未來兩天近海預報

預計明天,

渤海、黃海北部有0.8到1.5米的輕浪到中浪;

黃海中部、南部、東海北部有1.5到2.3米的中浪區;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南海、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有2到3.5米的中浪到大浪區;

北部灣有1.3到1.8米的中浪。

預計後天,

渤海將生成新的大浪區,浪高2到3米;

黃海、東海北部將生成新的大浪區,浪高3到5米;

東海南部、釣魚島附近海域、臺灣海峽、南海、巴士海峽、臺灣以東洋面的大浪區維持,浪高2到3.8米。

2021年1月4~8日西北太平洋海浪數值預報圖

明日濱海出行提示

01

沿岸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大連海域有輕浪,天津海域有中浪,受海面氣溫偏低影響,平潭海域有中浪,受海面風力偏大影響,都不適宜濱海休閒觀光活動;

我國其他沿岸海域海況都比較理想,適宜開展濱海休閒活動。

我國主要沿岸海域包含:

Ⅰ大連;Ⅱ天津;Ⅲ青島;Ⅳ連雲港;Ⅴ上海;Ⅵ舟山;Ⅶ平潭;Ⅷ廈門;Ⅸ深圳;Ⅹ北海;Ⅺ海口;Ⅻ三亞。

02

主要航線海況

預計明天,

三亞至西沙北礁航線海面有大浪,上海至普陀山航線海面是中浪,乘船舒適度都是三級,出行要注意預防暈船;

大連至煙臺、廈門至金門、深圳至珠海、海口至海安航線有中浪,乘船舒適度為二級,較適宜乘船出行;

海口至北海航線有輕浪,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我國主要旅行航線包含:

①大連-煙臺;②上海-普陀山;③海口-北海;④廈門-金門;⑤深圳-珠海;⑥海口-海安;⑦三亞-西沙北礁航線。

乘船舒適度分為五級:

一級:海面狀況極佳,非常適宜乘船旅行;

二級:海面狀況優良,適宜乘船旅行;

三級:海面狀況良好,較適宜乘船旅行;

四級:海面狀況較差,基本適宜乘船旅行;

五級:湧浪偏大,不適宜乘船旅行。

03

美麗海島海域海況

預計明天,

釣魚島、永興島附近海域有3.2~3.3米的大浪,黃巖島附近海域有2.9米的大浪,永暑礁附近海域有2.6米的大浪,嵊泗列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南澳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附近海域有2.1~2.4米的中浪,以上海島都不適宜乘船出行;

岱山島、玉環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附近海域有1.6~1.8米的中浪,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連島、海陵島、東海島附近海域有1.3~1.4米的中浪,這些海島較適宜乘船出行和遊玩;

我國其他各美麗海島附近海域都是輕浪,海況不錯,非常適宜乘船出行和海島遊玩。

美麗海島是指以下的35個海島:

覺華島、長山群島、菩提島、長島、劉公島、靈山島、秦山島、連島、崇明島、嵊泗列島、岱山島、東極島、普陀山、大陳島、玉環島、洞頭島、南麂島、嵛山島、三都島、平潭島、湄洲島、東山島、釣魚島、南澳島、萬山群島、川山群島、海陵島、南三島、東海島、潿洲島、分界洲島、蜈支洲島、永興島、黃巖島、永暑礁。

(上圖中的照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2021前沿海洋高品質牡蠣論壇在青島舉辦
    2021年1月10日,由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協辦的2021前沿海洋高品質牡蠣論壇在青島舉辦。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國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王崇明,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胡建廷,海南大學教授王愛民,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李莉,寧波大學研究員徐繼林,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張濤,國內水產養殖領域企業界、科技界和金融界知名專家等300餘人參加論壇。青島前沿海洋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高級工程師郭希瑞致辭並主持會議。
  • 2018年2月有幾個工作日?2月共15個工作日13個休息日
    2018年的春節剛好在2月份,而春節有7天的假期,所以2月份的工作時間相對比較少,那麼2018年2月工作日天數多少天?2018年2月休息幾天?一起來看下吧。  問:2018年2月有幾個工作日?  答:2018年2月有15個工作日。  問:2018年2月休息幾天?  答:2018年2月有13個休息日。
  • 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了解下?
    元旦假期結束迎來了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起床時是否為新一年的自己加油打氣也許今天上班的你是這樣的也許是這樣的或者是這樣的而現實中我們的網友是這樣的雖然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但是對於一幫人來說他們的第一個工作日早就開始了
  • 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你滴滴上下班了嗎?滴滴發布年度出行數據
    今天是2021年的第一個工作日,打工人們都調整好狀態了嗎?過去一年你都是怎麼上下班的呢?自己開車or公交地鐵,還是選擇打車?近日,滴滴官方發布了滴滴平臺2020年出行數據,其中有一些有意思的內容,一起來看一下。
  • 2021年元旦第1天朋友圈早安說說 2021年第一天祝福語
    2021年元旦第1天朋友圈早安說說 2021年第一天祝福語  再見2021,你好2021!2021元旦快樂,一起和閩南網小編來看看可以發什麼朋友圈說說吧~  你好2021  2021 全糖去冰  送你一朵小紅花 今年多喜樂  善良勇敢優秀決不妥協祝你也祝我  希望2021的日子,三餐四季,溫柔有趣  2021
  • 2021年1月陰陽師神秘圖案怎麼畫 陰陽師神秘符咒圖案2021年1月畫法
    2021年1月陰陽師神秘圖案怎麼畫 陰陽師神秘符咒圖案2021年1月畫法時間:2021-01-01 22:5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1年1月陰陽師神秘圖案怎麼畫 陰陽師神秘符咒圖案2021年1月畫法 2021年1月陰陽師神秘圖案怎麼畫?
  • 廣東海洋大學2021年寒假放假時間出爐,有變動!
    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本學期教學工作安排(一)教學周程調整安排1.本科2017、2018級以及二、三年級研究生,各學院須將原安排在第19-20周的教學任務提前2周完成。2.本科2019、2020級以及一年級研究生,各學院須將原安排在第20周的教學任務提前1周完成。
  • 《海洋科學前沿》:雌性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
    《海洋科學前沿》:雌性鯨鯊是海洋中最大的魚類(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鯨鯊身體龐大,通常體長為8或9米。但近十年來,鯨鯊的「性別之戰」依然存在:雄性和雌性誰更大?根據周三發表在《海洋科學前沿》上的一項新研究,一項長達十年的分析證實,雌性鯊魚作為海中最大的魚類獨佔鰲頭--體長超過雄性鯊魚,平均體長達到14米。澳大利亞海洋科學研究所的魚類生物學家、該論文的第一作者Mark Meekan指出,一些鯨鯊體長甚至已經達到了18米。「這絕對是巨大的--大約相當於城市街道上一輛大型公共汽車的大小,」他說。「但即使它們很大,它們的生長速度也非常非常緩慢。
  • 2021廣西科學院招聘廣西近海海洋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人公告
    根據《關於廣西科學院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廳發﹝2020﹞46號)《廣西科學院招聘工作人員暫行規定(桂科院人字﹝2016﹞35號》精神,為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結合本院發展需要,決定公開招聘廣西近海海洋環境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1名。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一、招聘原則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貫徹公開、公平、公正、競爭、擇優的原則。
  • TV動畫《悠哉日常大王》第3季確認將於2021年1月放送
    根據官推公開的消息,TV動畫《悠哉日常大王》第3季確認將於2021年1月放送,目前官方還公開了一張視覺圖,一起來了解一下此此次官方公開的相關細節。 官推截圖:
  • 2021年1月4日-2021年4月4日北京限行尾號規定
    2021年1月4日起,北京市機動車新一輪限行尾號輪換開始啦,開車出行的市民朋友不要忘了。  2021年1月4日—2021年4月4日限行尾號  北京元旦期間限行規定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202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國辦發〔2020〕27號),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工作日尖峰時段區域限行交通管理措施的通告》(
  • 「透明海洋」被列入聯合國未來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2021—2030)路線圖
    當前全球海洋科技革命的時代潮流湧動,海洋信息「透明化」正在成為國際海洋科技發展的前沿,而實現海洋信息的「透明化」需要融合海洋觀測、探測、認知、預測以及數據開放共享方可實現。海洋科學的發展趨勢要求海洋觀測向系統化、綜合化和全球化方向發展,這對觀測的精度、範圍和連續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主要海洋強國均將海洋觀測能力提升作為海洋科技創新的重點。
  • 陰陽師2021年1月神秘圖案怎麼畫 神秘圖案畫法攻略
    導 讀 新的一年到來了,然而陰陽師想知道新年一月份的神秘符咒似乎出現一點問題,問題就是陰陽師2021年1月神秘圖案怎麼畫?
  • 2021年法定節假日安排時間表出爐 放假2021年安排時間表
    導語:根據我國法定節假日規定,每年一共有七個節日為法定節假日,即元旦、春節、清明、五一、端午、中秋、國慶。在這七個節日的放假期間,如果要求加班,就要付三倍或雙倍工資。每年放假多有不同,那麼,放假2021年安排時間表是怎麼樣的呢?一起來看看2021年法定節假日安排時間表出爐情況。
  • 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時間應不少於( )個工作日。
    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掛牌時間應不少於( )個工作日。  2021年房地產估價師新課上線 備考即刻起航 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
  • 暢玩48個景點 2021年南京旅遊年卡開始發售
    據南京文旅集團1月15日發布,2021年南京旅遊年卡已經正式發售了。此次年卡共有48個景點(博物館),其中,南京市博物館(朝天宮)又回歸到旅遊年卡遊園範圍。   據悉,2021年南京旅遊年卡價格260元,滿60至69周歲的老人125元。
  • 泗陽縣人民法院執行懸賞公告(2021年第1期)
    泗陽縣人民法院執行懸賞公告(2021年第1期) 2021-01-08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前沿進展|全球海洋科技發展動態2019年第九期
    最新一期「前沿進展」來了,趕快來了解下全球海洋科技領域的最新動態吧!新型水下機器人首次海試 科學家受北極熊毛髮微觀結構啟發設計出新型隔熱材料 前沿進展已改版,每條消息請滾動閱讀 海洋動力過程與氣候變化 1.深海複雜地形亞中尺度
  • 阿卡麗的神秘商店 2021年神秘商店開啟時間
    阿卡麗的神秘商店,很多 玩家都想知道阿卡麗的神秘商店會在什麼什麼時候開啟,此次2021年的阿卡麗的神秘商店活動又會在什麼時候開啟呢和會上架什麼皮膚呢?具體詳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QS亞洲大學2021排行榜發布:清華第2,北大第7
    倫敦時間2020年11月25日,著名教育機構QS發布了2021亞洲大學排行榜(QS University Rankings Asia 2021)。2021年亞洲大學排名中,一共有650所大學上榜,而數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國大學,其中共有177所中國高校上榜,中國內地124所,香港8所,臺灣43所,澳門2所。這次亞洲大學排名也是QS有史以來對亞洲地區高等教育系統最大規模的比較評估研究成果。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中國內地高校在亞洲排名如何呢?而印度上榜高校有107所、日本105所和韓國88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