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自古人傑地靈,歷代名人輩出,神醫扁鵲、名將秦瓊、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棄疾,都是濟南人。
山有風骨,水有靈性,城市才更有韻味。
從護城河坐船穿過煙波橋,感受到「楊柳春風萬方極樂,芙蕖秋月一片大明」的意境,另一番美景正在迎接我們的到來。
大明湖,位於濟南老舊城區北部,由濟南眾多泉水匯流而成,集水域風光、古園林景觀、古道觀、紀念性建築為一體。
湖面面積58公頃,公園面積103.4公頃,四大泉群泉水匯流到大明湖,水質清冽,天光雲影,遊魚可見。大明湖水源充足,排水便利,故有「恆雨不漲,久旱不涸」的長處,常年水位恆定。
水深平均兩米左右,最深處約四米。「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大明湖風景的最好寫照。是繁華都市中一處難得的天然湖泊,也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素有「泉城明珠」的美譽。
歷史上還有明湖十六景讓人流連忘返,分別是:
稼軒悠韻、明昌晨鐘、秋柳含煙、七橋風月、曾堤縈水、超然致遠、鳥啼綠蔭、竹港清風、
鵲華煙雨、丹坊耀日、歷下秋風、匯波晚照、明湖秋月、佛山倒影、滄浪荷韻、明湖泛舟。
關於大明湖最早的記述見於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到了金代,詩人元好問在《濟南行記》中,始稱大明湖,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清代詩人王允榛有「千條楊柳數聲鷗,一片玻璃一葉舟。閒看魚兒遊鏡裡,不知人在鏡中遊。」的七絕,生動描繪了大明湖的美景。
歡迎大家常來大明湖做客,有心長做濟南人。
大明湖有兩怪:蛇不見,蛙不鳴。
大家聽說過嗎?這裡面有不同版本的傳說故事呢!
一種說法是:當年乾隆皇帝東巡路過濟南,住在大明湖中的歷下亭,蛇出來跳舞、青蛙歌唱,影響了他的遊興,就說:「蛇回洞,蛙不準鳴」。
從此大明湖的蛇和青蛙就再也不敢出來了,直至今日還不敢違抗聖旨。這是一個有趣的傳說,但是至今沒有確切的科學依據,是四大生態謎之一。
還有一種傳說是:古時候,濟南北園附近住著一戶人家。這家有母子三人,靠撈魚捕蟹艱難度日。
某日,母親突發疾病,妹妹心中焦急,獨自到城北的寺廟許願。沒想遇到了當地地痞,被囚禁起來。哥哥不見妹妹回來,去尋找時也遭遇惡霸,雖然奮勇戰鬥,可是對方人多勢眾,他反被誣陷,送入官府定罪。
官府又與惡霸私通,哥哥怒氣衝天,雙膝跪地,仰面朝天,呼喚天理。忽然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隨著驚天動地的一個霹靂,天塌地陷,惡霸和他的幫兇頃刻間沉入地下。
隨即,從坑陷處湧出一股清水,越來越大,形成了一個很大的湖,這就是現在的大明湖。妹妹和其他被誣陷的百姓都安全上了岸。沉入湖底的惡霸們有的變成蛤蟆,只能生氣鼓肚,叫不出聲,有的變成蛇溜走了。
所以,大明湖就有「蛇不見,蛙不鳴」之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