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筆記-畢生發展(3)青春期

2021-01-18 金碧輝煌姚小六

回想一下對你而言是什麼事情讓你第一次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為一個青少年了?這件事也許與性成熟有關,比如女孩的初潮或者男孩的第一次夢遺;也許與文化有關,比如割禮或者畢業舞會。無論什麼樣的成人禮,它都標誌著兒童期的結束和青春期的開始。這一時期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起自我同一性,即在複雜的世界中明確自我的身份和思考自我的發展。青少年從這一時期開始關注自身,並努力弄清楚「我是誰」,「我想成為怎樣的人」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本章我們將從生理變化,認知變化和社會情緒變化這三個方面來探討青春期的發展任務。

1 生理變化

青春期最首要的標誌之一就是進入發育期,也稱為性成熟。這個時期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變得更加注重自己的外表。他們以苛刻的標準審視著自己的外表並認為他人也是用這樣的標準l來看待自己的。這種現象我們稱之為青少年對自己體像的關注。受發育期的影響,這個時期青少年的外形會發生很大的改變,一般來說早熟的男孩具有更積極的體像而早熟的女孩則相反,她們對自己的體像持更消極的態度。女孩更容易對自己的體重和體型感到不滿。儘管大多數青春期女性的體重都處在正常範圍,但是一半以上的女孩會覺得自己需要減肥。無論男女,青少年在這一時期需要完成的任務都是通過對自己外形形成客觀真實的知覺來接受自己的體像。

另外性取向的發展也同樣始於青春期。大多數異性戀的青少年都會探索並很快接受自己的性取向。而處於社會習俗與壓力下的同性戀青少年則直到二十多歲甚至更晚才能實現對自己性身份的自我接納。

2. 認知變化

2.1 大腦的發育 理性VS感性

不同於早期的認知,大腦進入青春期後並沒有完成發育任務。大腦尤其是額葉的發育會貫穿整個青春期並一直持續到成年早期。進入青春期後,個體的杏仁核已經完全發育,而額葉,特別是眶額皮層還在持續的發育之中。這種發育的不平衡導致青少年比成人(杏仁核和額葉均發育完全)或兒童(杏仁核和額葉均未發育完全)更加的情緒化。青少年的額葉層無法有效的加工杏仁核傳遞的神經衝動,同時青春期雌性激素和睪酮水平的增加也會進一步加劇青少年追求感官刺激和冒險行為的傾向。因此少年總是熱血的,衝動的,義無反顧的。

這種不平衡的發育模式會促使青少年從家庭系統中獨立出來,大膽的去嘗試新事物探索新環境。同時高水平的情緒反應也有利於他們迅速的感知危險,促進個體的生存和成功。這種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非常有利於個體自我同一性的建立。

2.2 突觸修剪

在之前的章節我們提到,個體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會經歷一次突觸修剪。在修剪的過程中,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的腦區功能開始退化,個體學習新事物的能力開始下降。相對的功能更強大的腦區得以提高發育水平。個體之間的差異開始顯現。

在突觸修剪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個體在早期形成的行為模式會得到顯著加強。所以改變不良的習慣或是行為,這將是最後一次機會。無論是已經形成的穩定特質或者運動,語言等方面的能力,都可以通過幹預得以改變。另外如果修剪過程產生差錯,修剪掉了重要的神經聯結,就會導致心理障礙的發生。

2.3 形式運算階段

根據皮亞傑的發展階段理論,青春期迎來了最後一個認知發展階段,形式運算階段。個體開始學會自我反省和處理假設的問題。同時抽象思維和複雜思維的能力也開始形成。不過最新的研究證明形式運算思維取決於教育和經驗,並不是所有成年人都具備這些能力。

2.4 道德發展

道德發展又稱為判斷對錯的能力的發展。基於皮亞傑認知發展觀點,科爾伯格提出個體會在不同階段依據不同的道德標準進行道德判斷。個體的道德判斷標準會經歷以下六個發展階段:

A.只考慮獎勵和懲罰

B.個體能夠意識到其他人的觀點,即通過滿足另一個人的利益來為自己謀取私利。表現為如果你幫我,我也會幫你

C.追求社會認可,決策基於人際關係而不是原則

D.維持社會秩序

E.強調規則與制度是靈活的,法理不外乎人情

F.個人決策基於良心原則

科爾伯格理論的批判者則認為個體的道德推理和實際行為間並不存在緊密聯繫,大部分的道德推理只是個體進行直覺決策後的結果。因此道德推理可能只是對情緒決策的理性辯護。

3. 青春期的社會情緒壓力

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社交範圍開始擴大。他們逐漸脫離父母,開始和自己的同齡人建立起社交關係。在於同伴的相處過程中逐漸定義自己的社會身份。隨著社交圈的擴大,青少年需要面對不同群體扮演不同角色,這很容易使他們的同一性產生混亂。對每一個青少年來說,這都是充滿壓力的一次挑戰。如果能夠順利解決同一性的危機,他們會發展出一個一致的自我,他們的自我概念將會擁有一個穩定的核心支撐。

參考書目:津巴多普通心理學,伯克畢生發展心理學

圖片來源:tpgimages

相關焦點

  • 青春期的特點與變化
    一、青春期生理變化①身高、體du重迅猛增長。身高突然增長是青春期到來的重要標誌。②身體各器官功能趨向成熟。③第二性徵開始出現。月經第一次來潮稱為初潮,是女性青春期開始的標誌。第二性徵的發育,男性則表現為喉結突出,肌肉發達、鬍鬚生長和聲崐音變粗。
  • 06年北大《環境心理學》筆記筆記(一)
    3、 生態心理學:  ★★M-生態心理學:是環境心理學的前身之一。強調物理情景在整合人類行為中的作用,興趣集中在物理環境對生活在這一環境中的人的影響。巴克,懷特建立了「中西部人類行為現場觀測站」。  4、 環境心理學:  環境心理學是關注人與環境相互作用和相互關係的學科;  環境心理學這一名詞到20世紀60年代初才出現。
  • 心理學專業:北大「工程心理學」聽課筆記(第1章)
    第1章 概論  一、填空  1.工程心理學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後期開始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學科。它以人-機系統為對 象,主要研究人的工作效能,人在系統中的行為特點,以及人機間的合理配合等。受環境因素的影響,因而有人把人機系統概念擴大為人-機-環境系統。
  • 心理學考研:普通心理學之心理學概論
    4.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   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人的心理現象是非常複雜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但概括起來主要研究的問題是:   (1)心理過程;(2)心理結構;(3)心理的腦機制;(4)心理現象的發生與發展;(5)心理與環境。   5.心理學的研究類型?
  • 「親子筆記」與青春期的對話:和兒子聊寫作文
    #青春期的孩子#舒心老師:「親子筆記記錄了我和兒子間的生活瑣碎,平淡且真實,這是一位母親用心陪伴的寫實與呈現。也是一位母親送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晚上,兒子和我聊起作文。他說:「老媽,我覺得我的作文寫得還不算好。」「你好像不太滿意自己寫的作文?」「嗯,有那麼一點。」「想知道媽媽的評價嗎?
  • 北大"環境心理學"聽課筆記(1)
    §1.3環境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1.英國經濟學家馬爾薩斯提出:「人口增長的趨勢永遠快於生產的增長。如果不加控制,人口總是按幾何級數增長,而生活資料只能按照算數級增長,人口擴張到生活資料僅能夠維持生存的極限時,就會出現飢餓、戰爭和疾病。」
  • 魏坤琳:心理學為什麼有意思?
    因此,人的自主意識這個哲學問題變成了一個生物的問題,變成了一個心理學問題。我們再來看看另外一個心理學學科——發展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是研究人的心理的畢生的發展,例如先天能力和後天能力的發展和交互,對未來的心理發展預知等。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情緒能力、認知能力,我們的世界觀、我們的知識,都有一個連續變化的過程。
  • 2019年4月成人自考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真題及答案解析
    全國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試題課程代碼:00466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塗、寫在答題紙上。1.以下關於孔子的教育心理學思想中,體現其學習方法的觀點是A.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B.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教無類2.問卷法是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的常用方法,以下關於問卷法實施的要求中,不正確的是A.問卷中的題目數量不應過多
  • 聚焦心理學分析,心理學專業是什麼...
    比如臨床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和教育心理學這幾類,那麼它們分別研究的是什麼呢? 1 認知心理學 是心理學研究的主流,也是比較偏向於理科的心理學分支之一。一般研究內容包括記憶和注意力等等,研究內容比較基礎。
  • 2012全國各地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心理學複習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1、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教育情景中學與教的基本心理規律的科學。2、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簡答)(1)學習與教學的要素1.學生 2.教師 3.教學內容 4.教學媒體 5.教學環境學生這一要素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影響學與教的過程。一是群體差異,二是個體差異。
  • 心理學筆記七:選擇傷害還是幫助?社會心理學中的攻擊與助人行為
    2 攻擊行為的3種理論(1)生物本能論認為,人類的攻擊性具有生物遺傳性。(2)社會學習理論認為,攻擊性的榜樣,對於攻擊行為的習得具有重要的影響。攻擊可以習得,也可以通過學習消除。(3)挫折-攻擊理論認為,挫折有導致攻擊的可能性,但是否會導致攻擊行為,還取決於認知過程和情境因素,與攻擊有關的刺激更可能增強攻擊行為,如人們看到武器會增強攻擊行為,即武器效應。3 影響攻擊行為的7個因素:大腦額葉區功能缺陷、低智力水平、血液中的化學成分、神經遞質、情緒喚起水平、群體與大眾媒體的影響、道德發展水平和自我控制能力。
  • 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
    青春期是每個兒童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的話題,大部分不知道怎麼應對?今天我和大家聊聊。什麼是青春期呢?青春期也叫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
  • 如何調整青春期孩子的認知偏差?
    孩子進入青春期了,你做好了戰鬥了嗎?(開玩笑的)。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他的身體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個頭一下子竄高了,體重也不知覺地超過了他爸爸,聲音也變了,同時你看到一些不良習慣也出現了,房間亂七八糟不收拾,頭髮像雞窩也不去理。同時你可能沒注意的是孩子的心理也在發生著遠比童年期的更大的變化。
  • 全國2002年10月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真題
    全國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真題課程代碼:00466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 專家為您解碼青春期親子關係秘籍
    擺脫青春期孩子的各種雞飛狗跳,從這篇乾貨滿滿的文章開始。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  青春期孩子的情緒本身波動性比較強的,一高一低,有時開心,有時苦惱。比如說遇到開心的事情,見到喜歡的明星,或者考試考得特別好,他們會特別的興奮。但是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馬上情緒就來,翻臉就是這麼快!這就是他們的波動性。  青春期的孩子,男生情緒狀態明顯好於女生。
  • 青春期對我們做了什麼?
    究竟什麼是青春期?我們都知道,它是我們青少年必經的時期。如果你還處在青春期,那就好好享受它吧,一開始會很糟糕,但後來就會變好,提及青春期的時候,有幾個影響因素。有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大多數人的青春期始於11到16歲之間,但目前有越來越提前的趨勢。青春期開始的時候通常會有蛛絲馬跡。
  • 創客筆記|未來的方向在哪裡?
    筆記撰寫者:上海花小二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合伙人 宋謙「《人類簡史》跨考古學、歷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以極其寬闊的視野來看待人類的發展進程,其中不少觀點引起了不少爭議,但其全新的視角還是讓人眼前一亮。
  • 青春期孩子叛逆、頂嘴?父母無計可施,你需要了解孩子的神奇大腦
    三位作家對神經心理學都有著專業的興趣,並且在著名醫院和大學學院工作過。他們有著專業學術背景和20多年的兒童、青少年和家庭工作經驗,在《不可思議的青少年大腦》書中,作者將向我們展示科學界正在興起的對青少年大腦更加積極的看法,並進一步展示面對出現在你生命中的青少年,以及要如何徹底你對他們的認識和與之互動的方式。青少年,顧名思義就是指一個人從13歲到19歲年齡段的少年和青年。
  • 《流放之路》3.8獵魔筆記用哪個野獸好 3.8獵魔筆記野獸推薦
    導 讀 流放之路3.8獵魔筆記用什麼野獸好?有哪些可以用的野獸性價比比較高呢?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流放之路3.8獵魔筆記野獸推薦,一起來看看吧。
  • 科學家用一群老鼠做實驗,解開了人類青春期叛逆之迷
    伊莉莎白⋅科爾布(Elizabeth Kolbert)發表在 《紐約客》上的一篇文章通過腦神經科學家近期的一些研究向人們解釋,青春期人群的行事作風之所以那麼不著邊際,可能確實是腦子的問題。為了解開青春期叛逆之迷,美國天普大學的研究者們在一群老鼠身上做了一項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