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狀況和中國語言生活狀況,發布年度《中國語言文字事業發展報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上海語言生活狀況報告》《中國語言服務發展報告》。
發布會有哪些亮點內容?跟川川一起看看吧↓↓↓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累計用戶近65萬
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在介紹2019年中國語言生活總體狀況時表示,「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截至5月底,累計用戶64.7萬人,覆蓋152個國家和地區。
語言傳播能力是國家語言能力的重要構成。田立新介紹,2019年我國召開首屆國際中文教育大會。成立由首批21家發起單位組成的全球中文學習聯盟,「全球中文學習平臺」正式上線,充分利用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手段,匯聚各類中文學習資源,打造能夠隨時隨地、自主學習中文的網絡學習環境。
「全球中文學習平臺」聚焦海外中文學習者,完成國際版手機移動端APP研發並於今年4月正式上線,可支持中、英、日、韓、俄、泰六種語言,今後還將不斷增加語種。
田立新表示下一步,平臺將聚焦重點領域,不斷完善產品功能。
例如,面向港澳臺地區進一步豐富和完善平臺的版塊功能,開展粵方言與普通話的轉換系統研發。
其次,服務脫貧攻堅,加強平臺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版塊及「暢言普通話APP」在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宣傳推廣。
未來全球中文學習平臺將與線上教學、網課推進、慕課大會、網上孔院形成「五位一體」架構,為共同打造中國教育雲作貢獻。
中國普通話水平測試人次已超8829萬
「截止2019年底,我國境內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人次累計達到8829.23萬人次。」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徐曉萍會上指出。
在大力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方面,徐曉萍介紹,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我國語言事業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2019年,我們繼續深入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一是全面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二是開展第22屆全國推普周系列活動;三是開展了2019年全國普通話普及情況調查;四是教育部、國家語委評審認定了北京大學等首批60家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我們還組織了50家高校基地,對口52個未摘帽貧困縣的5200名少數民族教師、農村教師,開展為期3個月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在線示範培訓。」
推廣普通話和使用傳承方言並不矛盾
會上,有記者提問,近年檔案部門有項工作是建立方言檔案,希望將方言傳承下來,請問如何處理普通話推廣和漢語方言文化傳承問題?
徐曉萍回應,推廣普通話是憲法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的明確規定。在推廣過程中,一方面強調國家機關、學校、新聞媒體和公共服務行業等重點領域應該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增強全社會規範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意識。另一方面,積極倡導社會大眾學習使用普通話,以便於克服交際困難,促進不同地區、不同人群之間的溝通交流,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徐曉萍補充,需要說明的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範的是公共領域的用詞用語,對個人在非公共領域使用語言文字沒有做任何的限制,並且即使在公共領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對使用方言也留有了空間,例如在執行公務、播音、戲曲影視等藝術形式出版教學研究等,確需使用方言的時候是可以使用方言的。
因此,徐曉萍也指出,推廣普通話和使用傳承方言並不矛盾。而且方言承載著地方的文化,也是我國語言多樣性的一個具體的體現,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和使用價值。
徐曉萍表示,2015年,教育部、國家語委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全國範圍開展包括方言在內的語言資源的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很大的成績,引起了海內外的關注。因此,推廣普通話和方言的保護傳承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內容。
藍皮書:語言教育研究聚焦大學外語專業教育、高考語文改革等問題
據介紹,《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20)》(藍皮書)主要介紹2019年國內語言政策研究情況,包括「專題綜述」「論點摘編」「學術動態」和「附錄」四個部分。
語言教育是語言規劃的關鍵路徑。2019年,相關研究聚焦「大學外語專業教育」「高考語文改革」「國際中文教育」等問題,梳理總結70年來我國語言教育成就經驗,深入分析研判全球化和智能化對語言教育提出的新需求、新挑戰,從育人理念、培養模式、評價體系等方面就當前語言教育提出思考建議。
綠皮書:村民掌握普通話對經濟收入、家庭教育有直接影響
《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綠皮書)主要介紹2019年我國語言生活中的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實態數據。
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推普助力脫貧攻堅關鍵之年。近年來,在教育部黨組和國家語委的統一部署下,語言文字系統積極作為,大力實施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行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作出積極努力。
該綠皮書顯示,對地處「三區三州」的雲南怒江州的個案調查表明,村民掌握普通話對經濟收入、家庭教育有直接影響。
黃皮書 關注各國語言生活熱詞
《世界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20)》(黃皮書)主要介紹2017-2018年的世界語言生活狀況,重點關注世界範圍內的語言重大事件、熱點問題和對中國有參考借鑑意義的話題。報告共分六部分,包括「政策篇」「動態篇」「事件篇」「報告篇」「語詞篇」和「附錄」。
其中「語詞篇」通過年度熱詞評選活動,觀察不同國家社會生態和社會心理。
韓國2018年度網絡熱詞包括:「冷場王」「圈內人」「太多的信息」「英美!英美!(類似國民妹妹)」「可茲(感嘆詞)」「堅持」「我那時候呢」「自省時間」「真好吃」「文化瘸子」。
日本2018年度新詞、流行語包括:「是欸」「電競」「大迫真不簡單(大迫指日本足球運動員大迫勇也)」「大叔的愛」「米飯辯論法」「災害級酷暑」「超級志願者」「奈良判定」「不要糊裡糊塗地活著!」「我也是」。
俄羅斯2018年度詞語包括:「諾維喬克(蘇聯時期研製的一種神經性毒劑)」「有毒的」「退休金/退休人員」「華格納私人軍事公司」「騷擾」「獨立教會」「俄羅斯軍隊」「世界盃足球賽」「制裁」「轉發、轉帖」。
奧地利2018年度熱門詞包括:「沉默總理」「禁菸倡議」「我也是」。
德國2018年度熱詞包括:「炎熱期」「信號盲區共和國」「臨時安置中心」「我們是多數」「懲罰性嘉獎」「護理機器人」「柴油車輛禁行令」「貿易戰」「英國『脫歐』亂局」「所有問題的母親」。
法國2018年熱詞榜單包括:「仁慈、好意」「氣候」「虛假信息」「民粹主義」「社群」「回憶」「多樣」「離線」「包容」「領地」。
西班牙2018年度熱詞是「塑料微粒」。
英國2018年度詞語包括「高光時刻」「武器化」「阿片類藥物」「朝鮮核武器」「覺醒」「家庭分離」「貿易戰」「假新聞」「平昌冬奧會」「代表」。
由於黃皮書的編寫出發點是「中國立場、世界眼光」,在觀察世界的同時更要思考中國問題,因此本年度報告也特別關注了三個重要的語言話題。
第一,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現實需求,關注有關國家建構語言服務體系的實踐,可為我國應急語言服務提供參考借鑑。
第二,關於推普助力脫貧攻堅計劃,考察了部分國家在扶持語言弱勢群體方面的政策措施。
第三,關於全球化時代的多語能力培養。
2019年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新鮮出爐
國家語委指導開展「漢語盤點2019」活動,指導編寫《網絡語言藍皮書》,加快《信息技術產品語言文字使用管理規定》立法進程,加強微語言治理,積極引導社會語言應用。
年度字詞、新詞語、流行語、網絡用語等映刻時代印跡,折射家國情懷。
根據報告,「穩」和「我和我的祖國」當選年度國內字、詞,「難」和「貿易摩擦」當選年度國際字、詞。
報告還公布了2019年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十大網絡用語:
編輯 | 阿 黃 阿之(實習) 校對 | 李曉平 審核 | 關 關
來源 | 教育部官網、微言教育
往
期
精
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