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國民五舅。關注五舅的魚友們可要注意了,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關於國產觀賞魚的小知識哦。
國產熱帶觀賞魚的分類與飼養
一提到熱帶觀賞魚,大家認為只有南美洲等地區特有的。但是很多朋友不知道,其實在我國也有自己獨有的熱帶魚品種哦。我國雖然有很大一部分海洋處於熱帶氣候,但是大陸內基本都是亞熱帶、溫帶氣候,和很多其他魚種一樣,通常我們將以下各品種也成為熱帶魚。
如果是常去水族館或者花鳥市場的朋友,一定能看到不少國產熱帶魚。 可不要小瞧國產熱帶魚,它們也是品種非常多樣,姿態也不輸給那些遠渡重洋的熱帶觀賞魚哦。
一、三星魚
產自美麗的雲南西雙版納雨林的三星魚,形體小巧可人。西雙版納常年雨水豐沛,氣候適宜。三星魚體色非常美麗,特點明顯。在魚體一側有三塊黑色圓斑,分別在鰓部、魚體中央、還有魚尾,把三星魚襯託的非常出挑。所以三星魚也被稱為藍星魚。並且和現在非常受歡迎的曼龍魚是近親哦。
二、白雲山魚
1、歷史由來
白雲山魚由來已久,在我國也被稱為唐魚、金絲魚。在20世界的時候,外國人在我國的白雲山附近的水域發現的。被稱為「唐魚」。但是由於當時我國生活環境比較落後,殖民者起了一個非常有侮辱性的名字:貧民燈管魚。
2、體型特點
金絲魚形體小巧,基本維持在4cm。特色非常豔麗,魚頭尖尖的,眼睛大大的。魚腹部微微下垂。身體為褐色,但是因為魚體側部有藍色和金色的條紋貫穿前後,魚尾是紅色,也被稱為中國的紅綠燈。
3、飼養方式
金絲魚的適應能力非常強,也是屬於容易養活的觀賞魚。因為最早產於長白山地區,長白山氣溫也是相較低,所以金絲魚對於低溫耐受度高,對水質也沒有過多的要求。
對於吃食也是屬於雜食類觀賞魚,吃什麼都可以。葷餌和素餌都可以接受,金絲魚屬於鯉科魚,所以如果是對金絲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鯉科魚的飼養和繁殖方法來養殖。
三、胭脂魚
1、歷史由來
產自於我國長江、閩江水系的胭脂魚,有一個非常好聽的寓意:一帆風順。因為形體和體色的明顯特徵,也被稱為紅魚。
2、體型特點
雖然被稱為胭脂魚,聽起來非常美麗旖旎的名字。但是它可是屬於大型魚類呢,最長的體型可以達到一米。體重可以達到30kg。
胭脂魚身體高闊,背部魚鰭高聳。鰭基很長,背部呈現弧形。魚頭也是尖銳形,嘴唇比較厚,也是沒有魚須的熱帶魚。幼魚時期魚體顏色偏白,逐漸成熟以後才長成灰褐色。
3、飼養方式
在成長期和幼魚期的時候,性格十分溫順可愛。但是各位魚友千萬不要被它的名字欺騙,長大後的它可是非常兇猛的大型魚。以前整齊的黑色橫紋也變得散亂。體型也從纖細變得又高有闊。觀賞價值比價低了。
雄魚和雌魚區分比較簡單。有一條很寬的胭脂紅色的棕帶是雄魚,紫紅色縱帶的是雌魚
胭脂魚屬於雜食魚,特別喜歡吃活餌和水草。喜歡棲息在水底吃一些殘餌及有機物碎屑。食量非常大,生長也比較迅速。身體素質比較強,耐低溫。抵抗疾病能力強,非常便於飼養。
雖然胭脂魚色彩鮮豔適合觀賞,但是因為它體型比較大,而且肉質非常鮮美,遭到了人們的泛濫捕殺。到現在為止,存活數目非常少了,除了長江水系有少量分布以外,閩江水系已經非常少能見到胭脂魚了。不過所幸的是,為了拯救這些日漸減少的胭脂魚。在2010年,我國長江流域開始進項面積人工魚苗放養。
四、中國鬥魚
1、歷史由來
鬥魚還一個非常可愛的別稱,白兔魚。中國鬥魚主要分布在我國的南方河流、水渠稻田裡。
2、體型特點
中國鬥魚大致有三種顏色,一個是以白色為底,紅色花紋的魚種;二是尾巴為紅色,體色為黑紫色;三是通身藍色但是橫紋為金色,尾巴紅色的魚種。
3、飼養方式
中國鬥魚,聽命字就知道這是一種非常喜歡爭鬥的魚種。在繁殖期和發育期,雄魚經常撕咬一處不肯罷休。所以除了大型水族箱以外,雄魚一般不要養在一起。
像是中國鰟鮍這種鬥魚,體長只有7~8cm,雄魚就是呈現鮮豔的藍色,鰭尾紅色的。不要看它體型比較小巧,打鬥的時候可是非常的兇。
中國熱帶魚由來時間比較長,雖然在體色上沒有其他的熱帶觀賞魚那麼鮮豔。但是非常有特色,大部分已小型魚為主。尤其是鬥魚這類魚種更是小型魚居多,而且大部分的中國熱帶魚都很好養活。
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所以各地環境都不盡相同。這些魚種因為常年與大自然作鬥爭,物競天擇。能夠留下的,基本都是對低溫耐受度比價高,對水質要求不嚴。大部分也是雜食類,尤其是鬥魚生長在稻田之中,什麼都可以吃,不挑食,不挑剔環境。
所以以後提起熱帶魚不要認為只有那些南美洲的哦,其實我國也有很多不錯的熱帶魚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