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24年,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諾姆市的一座小城鎮,天寒地凍,一次偶然病毒「白喉」(一種呼吸道傳染病)侵襲了這座小城,這便是《多哥》中的開場,而它的主角是一群哈士奇,最為出名的一隻便是領頭犬,名叫多哥。
這裡唯一的運輸通道是一條郵路,在冬天沒有任何車輛可以通行,只有雪橇犬可以暢通無阻地前行。男主賽帕拉是普通的居民,而因為他的多哥實在太過出色,每次有重要任務就連市長都會來找他。
這一次其實是考驗雪橇犬真正膽量和體力的時刻,衛生局動用了20個雪橇手和150隻雪橇犬進行一次血清的愛心救援,距離長達1085公裡,如果一旦血清無法送達,則孩子們的生命危在旦夕。
這裡常年低溫,平均溫度在零下30度左右。如果說是在平常條件下還可以理解,但是最危險的路段溫度達到了零下65度,而且風力達到了七級的強風,在薄如蟬翼的冰面上行進聽聽都有些聳人聽聞。
可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多哥為首領的雪橇犬們絲毫沒有畏難情緒,甚至在賽帕拉意外的領錯路之後面臨生命的生死考驗,差點墜入懸崖,而他們在懸崖勒馬之後第一反應竟然是回來舔男主的臉龐,賽帕拉的感動在於它們不但沒有怪他,反而仍然堅定地相信他,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從小養到大的結果。
多哥是真實存在的,在2011年曾被《時代雜誌》評為有史以來最勇敢的動物,這種勇敢不僅在於對於困難的無所畏懼,還在於他的一生都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
1929年,16歲的多哥去世了,以一歲相當於人類六年的大致估算,多哥已經算是一位百歲老人,但是他並不是斯帕拉血清運送隊伍中最晚去世的雪橇犬,另一隻名叫弗裡茨的狗在18歲才去世,可能這和他們一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足的營養和冰冷的環境有莫大關係。
多哥名字來源於日本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如果說日本的「忠犬八公」感動之處在于堅守,那麼多哥感動之處除了堅守還在于堅持,而在《南極大冒險》中,同樣的雪橇犬卻由於人類的放棄而失去了性命,所以有時候並不是雪橇犬背棄了我們,而是人類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善待他們。
可惜的是,影片並沒有將後續的故事講完,最終送來的30隻血清數量並不夠,於是2月8日又進行了一次愛心接力,這次耗時36個小時,可以說他們從來沒有過抱怨,在極端條件下表現出了比人類更加頑強的鬥志和精神。
在豆瓣,這部電影的評分達到了8.8分,這是一個極高的評價,表達出人們對於多哥精神的一種讚賞,如果沒有這些可愛的雪橇犬,人類很難在一次次自然災害中獨善其身,更不可能去對抗這種百年一遇的自然災害。
還有一點沒有展現出的情節就是其實當時的領頭犬是兩隻,另一隻同樣優秀,名叫福氣,一個很有中國特色的名字,和多哥是同父異母的兄弟,同樣的血脈在他們身上流淌,證明了血統純正是何等的重要。
以往,在我們的印象中,哈士奇是呆萌可愛的代表,但是多哥的眼神猶如狼一樣機敏,他能時刻感受到主人對他的召喚,這種本領是天生的,也是經過世世代代遺傳而來的。
影片中跨越雪山、冰層的場景狀況遼闊,再一次讓我們感受到屬於哈士奇的威武雄壯,下一次再見到哈士奇時,應該多陪陪他們,有可能他們就會成為下一個多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