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1月1日開始,北京市東城區、西城區和通州區率先全面實施道路停車改革並實現電子收費,北京市民在道路白實線停車位停車,可以通過「北京交通」APP、微信公眾號、微信城市服務、支付寶城市服務等四種渠道獲知停放時間和費用,並在線繳費。
「北京交通」雖然不是停車專用APP,但它具備了停車繳費功能。它出現之前,在手機應用市場已經有超過200款停車APP出現過。如果把這些APP全部安裝,手機將異常飽和。
北京晚報記者在上周實測了四款比較典型的停車APP——ETCP、停簡單、PP停車、淘車位停車,發現有很多功能名過其實,實時監測車位數水平參差不齊,預約車位服務基本無法實現。記者就此採訪了停車問題專家、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靜態交通所所長王婕,她表示,由於停車場的權屬多樣,所以實現統一整合目前比較困難。而停車APP上的許多智慧功能,沒法完全實現,除了技術障礙還有意願問題。
考慮到現在多數停車場都可以實現手機微信或支付寶掃碼支付,APP電子支付,應該是停車APP的基礎功能。
在朝陽區慈雲寺橋附近的一處與ETCP合作的停車場,記者體驗了使用APP電子支付停車費。只需要在APP上綁定車牌,進場時,手機會收到提醒。離場前,使用APP支付,離場時,車場會自動抬杆。如果開通了APP上的自動支付功能,甚至無需提前支付,而在離場時自動扣除停車費、抬杆放行。這家停車場的管理人員告訴記者,目前,使用APP支付停車費約佔總停車量的1/4,另有1/4使用現金支付,剩下的1/2使用微信或支付寶在收費處掃碼支付。
在朝陽區東大橋附近一處與停簡單合作的停車場,記者也使用了APP電子支付,過程與ETCP停車場類似。
目前,ETCP和停簡單是北京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兩款停車APP,也是合作停車場數量最多的,其中,ETCP在北京的合作停車場已近2500家。一旦APP與停車場沒有合作關係,通過APP快捷支付就無法實現。
PP停車,也有電子支付選項,但點擊後實際是掃碼支付功能。
淘車位停車,乾脆沒有電子支付功能。
監測車位數,是市民出行時對停車APP的高級要求,如果APP能提供目標停車場準確的車位數量,對出行者來說,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記者以藍島大廈東區地面停車場為例,用四款APP同時監測車位數。
ETCP顯示,總車位共有90個,當前車位充足。停簡單也顯示總車位共90個,當前車位充足。PP停車顯示,總車位80個,當前空車位19個,空車位數據由熱心網友提供。淘車位停車顯示,總車位78個,當前車位充足。
此停車場公示牌顯示總車位是90個,記者實測當時的空車位約為31個。
記者又來到東四環外朝陽路上的城市廣場北停車場。ETCP顯示,車位共有26個,當前車位緊張,而且由於該停車場是ETCP合作停車場,ETCP還給出車位數量預測,下一時段車位將變充足。
停簡單沒有該停車場車位監測信息。
PP停車將此處稱為西單商場十裡堡店地上停車場,共有車位50個,空車位16個,而西單商場十裡堡店實際早已停業。
淘車位停車最匪夷所思,當記者搜索此處停車場時,APP顯示「每天可搜索或加載9個目的地」,由於記者此時已搜索超過9個目的地,所以APP便不再提供搜索和加載服務。
記者詢問該處停車管理員,得到的回覆是車位一共約20多個,實際當前空位只有1個。
在到達目的地前,就能通過APP預約並保證有預約車位等候,應該算是市民出行對停車APP的高階要求了。記者實測發現,這個功能距離實用,還有相當長的距離。
在記者實測當天,ETCP提供有限的幾個停車場的預約服務,記者也成功預約了廣渠路31號院的車位。但當記者前往該停車場時,管理員說無證車輛禁止入內,且不知道有預約存在。記者在本周再次查看ETCP時,發現已經找不到預約功能。
通過停簡單,記者成功預約了東大橋東裡小區的停車位。車輛抵達時,停車場自動抬杆。不過,停車管理員表示他不知情:「預約應該是反映到公司了吧,你沒必要預約,有車位就讓進。」至於自動抬杆,管理員說跟預約無關:「是我摁的開關。」
PP停車沒有預約車位服務。
淘車位停車的預訂體驗「驚喜連連」。醫院車位預定是這款APP的一大特色,也是很有針對性地解決醫院停車難的燃眉之急。記者在出門前查看APP,發現醫院列表裡有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醫院的名字,果斷支付2元預付金,這2元將在離場時抵扣停車費。預約成功後發現,實際預約醫院是北京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產醫院,兩者相去甚遠,這是第一重「驚喜」。
通過導航抵達停車場,記者發現這裡是婦產醫院(東區)南門正對著的團結公寓。門前保安攔住車輛,問是否是業主,記者回答不是業主但有預約,保安將信將疑之下,將記者車輛放入公寓內停車場。記者接著詢問停車管理員,是否接到淘車位停車的預定信息,管理員低聲與身邊人交流:「姓淘的,有嗎?」在一通解釋之後,管理員表示「隨便停吧」,並且「免費」。這是第二重驚喜。
離開車場時,記者發現,這裡張貼了幾張《重要公告》,管理員解釋,由於一些糾紛,此處停車場暫時不對外開放。因為實際沒有停車費產生,所以記者致電淘車位停車APP客服,詢問預付金是否可以返還。客服回答稱,可以取消訂單,但是預付金就沒法退了。這是第三重驚喜。
早在2017年,王婕就做過統計,當時手機應用市場裡的停車APP已經超過200個。作為停車問題專家,多年來王婕一直在關注停車APP及智慧停車問題。
「停車APP有其便利性,所以出現這麼多APP,說明市場有需求。」王婕說,停車APP大約有三層架構,分別面對政府層面、企業層面和市民層面。
對政府來說,一款能監測全市停車位的停車APP,可以幫助政府掌握全市停車位的供需情況。「通過APP,可以監測到城市的哪些地方、哪些時段存在停車位的結構性缺失。這樣,政府就知道在什麼地方建造什麼樣規模的停車場。我了解,這件事北京市也一直在做,但暫時還沒有實現。」而且,由於停車場背後的權屬多種多樣,實現整合也比較困難。
對運營企業來說,停車APP可以公示出停車位的價格多少、緊張與否。這樣市民就可以自行判斷是選擇開車出行還是公共運輸出行。「這就達到了靜態交通調解動態交通的目的。」除此之外,停車APP還可以提供海量的數據。什麼樣的人經常到哪裡的停車場,消費習慣是什麼,然後根據這些大數據實現精準推送。
對市民來說,可以通過停車APP在出行前了解停車情況,連通導航,精準抵達停車場,離場時實現快速繳費。
至於監測和預約這樣的高級服務,王婕認為,現在實現起來有難度。
「監測需要設備支持,現在有超聲波、有紅外線、有攝像頭,但是精準度有待提高。我經常觀察,有些車位明明停了車,車位上方那個指示燈還是綠的。還有就是,停車場願不願意把這些數據公開。」
預約服務的實現難度更大。「有些地方是比較適合預約的。比如醫院,跟掛號掛鈎起來。比如劇院,給票務掛鈎起來。這就是在特殊時段服務特殊人群。」問題也隨之而來,預約後從何時開始計費,是從預訂成功開始,還是從進場停車開始?還有,如果停車場早早就有排隊車輛,此時預約車輛還沒到達,怎麼平衡排隊車輛和預約車輛的關係?如果對排隊車輛和預約車輛區別對待,是否要準備預約專用通道,停車場是否有這個條件?
「預約這個問題非常複雜,除了這些技術環節,依然有意願問題,就是停車場運營方願不願意拿出車位來接受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