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人類來說,長生不老一直都是人類的終極目標之一,不過,卻無法與大自然中的生存法則相抗衡,即使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生物,我們也仍然存在著很多的弱點,比方說我們的壽命區區百年,宇宙又太大了,我們很難有機會飛出太陽系,去銀河系,甚至更遠的地方去看一看。
世界最長壽的男性去世
根據《新華社》5月29日的報導,在英國當地時間28日,世界上最長壽的男性鮑勃·威頓在家中去世了,而在他生前,他雖然身患癌症但是卻一直非常的樂觀,在他分享的長壽秘訣中,鮑勃·威頓也表示,自己之所以可以長命百歲,很大一部分原因和自己陽光的心態、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有關。
此前,曾經有科學家表示,人類的壽命極限大約是120歲,鮑勃·威頓去世時年齡是112歲,顯然他已經很接近科學家預測的人類壽命極限了,那麼,人類的壽命長度真的僅此而已嗎?我們真的沒有辦法實現「永生」嗎?
人類如何實現「永生」?
在2012年2月,俄羅斯曾經舉辦過一次對於全球未來發展的國際研討會,在這場會議上,俄羅斯的一名媒體大亨曾經表示,未來或許可以通過將人類的意識轉移到機器之中,讓人類以「意識體」的方式存在,從而來實現永生。
有很多科學家都認同這個觀點,並且還取名為「阿凡達計劃」,認為如果未來人類真的實現了意識體的形式永生,那麼人類將不再受到氧氣、高溫、高壓等環境的束縛,即使是生活在真空環境之中,我們也可以自由來去。
不過,雖然看起來好像很完美,但人類如果真的拋棄了肉體,人類還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永生」嗎?同時,讓機器人或者是電子人來代替人類生活,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也是有悖倫理的,人類也失去了生存的意義。
如何從生物學角度實現永生?
在尋找人類長壽密碼的道路上,科學家們在染色體的頂端,發現了一種叫「端粒」的物質,它們看起來就好像是扣在染色體頂端的「帽子」,不過卻對人類的壽命長短,有著關鍵的意義,因為伴隨著人體的細胞分裂,端粒也會相應地縮短,當端粒無法繼續縮短的時候,人體也就迎來了死亡。
那麼,端粒可以縮短分裂多少次呢?科學家認為,極限是100次,這也意味著,如果人類未來可以將端粒不再縮短,自然人類的壽命也就可以無限地延長,甚至有科學家提議,人類未來或許可以進行端粒移植手術,來為自己安裝一個年輕的端粒。
雖然看起來很美好,不過人類真的應該想辦法去實現永生嗎?當人類社會再也沒有了死亡,伴隨著人口的快速膨脹,地球的生態環境顯然也會隨之惡化,人類的生活水平也會越來越差,如果真的需要以犧牲地球生態為代價換取永生,這麼做又是否值得呢?
參考消息:
《新華社》5月29日文章《全球最長壽男性英國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