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

2021-01-09 楚欣聊教育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早期智力的發展水平體現於手指尖上。

哈佛大學做過一項調查,10年針對每年的新生進行調研,結果發現每一個考入哈佛的學生除了自身的天賦外,父母的教育成為關鍵因素。沒有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但是真正能夠考取名校的孩子非常少,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家長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都會帶著孩子去算算智商,想著提升孩子的能力。

但其實哈佛大學告誡: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手上動作或許能看出來

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

一個人智商的高低代表了什麼?或許每個人都有答案,最直接的就是學習成績高,孩子在學生階段能夠考取更加優質的名校,對孩子一輩子的成長都會有重大幫助,甚至到了工作智商的高低也會直接影響效率。

如果問什麼地方的人智商最高?哈佛大學絕對算是其中一個,作為世界有名的頂尖學府,哈佛大學在其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出現了美國總統,諾貝爾文學獎,菲爾茲獎得主(世界第一)、圖靈獎得主(世界第四),以及數以千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

有人說能夠考上哈佛的就是高智商的人,雖然沒有那麼肯定但是從發展來看,哈佛的學生都能找到自己喜好的工作,很大原因就是智商的關係。

可以說哈佛大學是接觸智商高最多的環境之一,這些精英在實現人生價值的同時更多的還在哈佛大學留下了「成功訣竅」,為了充分了解到這麼多大佬的智慧,威廉·貝納德選取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總結而成《哈佛家訓》,其中裡面就講述了「孩子聰不聰明,用不著等長大,智商高低就藏在手上。

1、手指的靈活程度

人需要好奇心,不管是什麼日後從事領域如果缺乏了好奇心,那麼生活就失去了探求的欲望,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都索然無味,對孩子來說外界的繽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探知上,其中孩子因為交流分享的困難很難會溝通清楚,所以他們就會依賴手指的擺動抓握來感受。

父母如果發現孩子對新事物都有好奇,不經意見用手去各種觸碰,那麼這類孩子求知慾就會非常高,所以父母不妨帶著孩子去嘗試,多接觸外界的事物,用感受去獲取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導方向。

2、喜歡拆卸物件

有一些「熊」孩子會喜歡拆家裡的玩具,甚至是電器家具都想要拆一拆,如果自家的孩子有這種習慣,那麼這說明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要強的多,《哈佛家訓》講到其中一點,動手能力強的孩子思維能力都要比其他人高出一截,他們的空間想像能力都要豐富的多。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喜歡拆卸物件,那麼不妨多帶孩子去參加手工課,買些積木等等,讓孩子懂得合適的場合發揮自己的動手能力,這樣也能養成孩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喜歡不停的塗鴉畫畫

孩子喜歡畫畫是好事,但如果孩子不停的畫畫很多父母都要著急了,甚至孩子畫出來一些父母看不懂的內容,父母覺得是浪費錢,但其實關於創作這點父母可不要忽視!孩子喜歡畫畫是大腦發育良好的特徵,孩子把心中看到的想到的都畫出來,本身就是良性循環的過程,如果一味的制止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會形成「強迫式」的教育,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或許變得靦腆內斂不敢表露自己的喜好。

教育孩子有門路,需要講究尺度,需要方法

哈佛大學的成功,除了高等學府給予學子的教育,而且更多是一種為人處世價值觀的培養,特別是在人生道理,生存生活的答疑解惑方面,而威廉·貝納德便是把幾百年的智慧和經驗最後都被濃縮進了《哈佛家訓》

《哈佛家訓》是一套系統全面的家教經典,它不但給我們的孩子指引了正確的生活方向,而且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改變命運的智慧經典。

這本書好在哪裡?

這是一本匯集了以哈佛大學為代表的美國名校近400年教育思想的精華,精心選取他們百年積澱、代代相傳、並讓美國人引以為豪的核心教程——人生哲學,將之與精彩的人生故事相結合,生動活潑地向廣大家長們深入、全面地展示哈佛等美國名校的育人哲理!

什麼是好書!這本書就是好書,能夠幫助我們掌握正確的教子方法,糾正家教中的錯誤,激發孩子對成功的渴望、提升年輕人立足社會的能力,可以說這是一本提升個人實力的「實用書」。

為什麼還要看書?看書有啥用?

人們常說「富有詩書氣自華」,喜歡看書能養成看書習慣的人,不管是知識面還是生活做事方面都要高於其他人!

這本書內容涉及夢想、創意、勇氣、習慣、責任、專注、行動等方方面面。每則故事後最後總結的內容,不管是大人看還是小孩看都能得到感悟,學習到的是貨真價實的乾貨 。有時候轉變一個態度,抓住新的做事思路,或許對你來說就是一次契機!

我們常說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成功者企業家之所以能夠成才成功,離不開自身的天賦和不斷的學習!

如果你是涉世未深的年輕人,那麼不妨嘗試閱讀,了解為人處世的技巧和道理;如果你是為人父母,那麼不妨把這本書當成是孩子最好的禮物,不僅可以教授我們如何培養孩子,還能讓孩子懂得如何成長,更加積極陽光的成長;如果你是中年人,面對生活的迷茫和無助不妨閱讀哈佛百年積累的 「成功經驗」,從意志、胸懷、品德等不同方面找到新的解決對策!

這是一部教子課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開本適中,適合隨身閱讀,放在床頭,平時有空翻一翻,就能給我們帶來為人處世等多角度的思考。

一本好書,裡面蘊含的道理足以成為我們一輩子的指導!而且不僅是我們可以學習,孩子們也可以學習,實在是非常划算的教育投資,何樂不為呢?。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正品包郵到家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坦言: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手「就能看出來,何必等長大
    很多觀眾認為他們是通過後天的辛苦實踐發展出這種智力的,但是根據節目組對他們的採訪,他們表達的一個共同看法是,他們從小學習就並不困難,覺得一切都很簡單,我們很多人覺得很困難的事情,其他人自然就會,換句話說,就是先天比我們聰明。很多人認為聰明與否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表現出來的事情,但其實在嬰幼兒時期就會知道了,然後在大量的指導下,你的孩子在未來一定會做得很好。
  • 哈佛大學研究:孩子一生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但並非在「初中」
    孩子聰不聰明、是不是學習那塊料,早早就註定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智商的測定包含了記憶力、注意力、邏輯推理、言語理解、圖形理解、空間理解等等。 而這些測定的因素,是可以通過後天訓練而提高的。比如記憶力的載體是海馬體,只要海馬體的神經元細胞長得更多,記憶力越好,而神經元生長連結是可以通過外界刺激、訓練增強的!
  • 孩子聰不聰明,從他的眼神就能看出來,你家孩子也是這樣嗎?
    其實一個孩子聰不聰明,從他們的眼神中也能看出來,你可能認為那些聰明孩子,會說話、有能力,但這樣判斷一個孩子聰不聰明有些片面,畢竟這些都可以通過訓練加強,並不是天生的聰明。所以有人說,孩子聰不聰明,也可以通過眼神看出來,如果你關注孩子的眼神,就會發現聰明的孩子,眼神裡都有這3個特點。
  • 李玫瑾直言:孩子聰不聰明,從睡覺時就能看出來,家長要好好培養
    孩子是否聰明,是廣大家長都很關心的一個問題。為了能生一個聰明的寶寶,各位準媽媽們往往是從懷孕起,就開始吃各種營養品、做胎教。等孩子生下來,更是時時小心,事事注意。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固然重要,不過「睡」也和孩子的智商發育息息相關哦~中國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就認為:孩子聰不聰明,從睡覺時就能看出來,不用等長大。
  • 最新研究發現: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手」就知道,不用等到長大
    「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根據研究發現:手是孩子的第二個大腦,因為手對人的大腦神經影響非常大,而且手上布滿了很多的神經纖維,相對於動物來說,手部對人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它能提供這麼多的便利,就是因為神經纖維的發育強大有關。所以,孩子的智慧在手上就有體現,「手是思維的鏡子,是意識的培育者,是智慧的創造者」。
  • 孩子聰不聰明,看他的眼睛就知道了,你家孩子中了嗎?
    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聰明,他們也在尋找各種各樣的判斷方法。其實眼睛是心靈的窗口,通過眼睛可以有效判斷孩子的聰明程度。那麼如何通過眼睛來判斷孩子聰不聰明呢?主要看以下幾點。第一個特徵:眼睛有神。其實一個人的心思、情感,很多時候能夠從眼睛反映出來。如果其頭腦靈活,思維敏捷,感情豐富,那麼他的眼神同樣炯炯動人。另一方面從中醫的角度來講,眼睛有神代表一個人腎氣足,說明身體機能好,而身體好,一個人才能夠更加聰明。第二個特徵:眼睛看東西很專注。如果一個孩子看東西很專注,那麼也說明他很聰明。因為一個人聰不聰明,主要看他接受事物的能力。
  • 寶寶聰明不聰明,從手上就能看出,你家寶寶中了幾個?
    一個孩子聰不聰明「看手」就知道,手上有這幾個特徵,暗示智商很高。自然握拳但有碰觸反射在寶寶出生後的4個月內,家長們會發現他們的小手是握拳狀的,即便父母們費力打開,最後小傢伙們還是會自然地蜷縮起來。不過,如果父母把手指放到寶寶手邊,小傢伙會很自然地緊握。這其實是寶寶碰觸反射的一種,說明寶寶對於環境刺激有一定的感知力。
  • 看孩子聰不聰明不用等長大,手上有這三個特徵,孩子未來都笨不了
    的確,動手能力強和大腦更發達對於孩子來說不一定是必要聯繫的,但是從整體上講,大腦發育程度和動手能力卻緊密相關。同時家長也應該知道大腦發育程度和世俗意義上的聰明也是兩回事,家長認為動手能力強的孩子不聰明,並不一定就是孩子的大腦發育真的不行。
  • 家長別不相信,你的孩子聰不聰明,「4個」方面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而且中午吃飯的時候我發現,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吃飯了,雖然有一些笨拙,但是小傢伙吃得很認真,朋友也不打算幹涉,看著朋友帶這樣的孩子,實在是太省心了。其實,孩子聰不聰明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的,家長別不相信。
  • 寶寶聰不聰明,從他的小手就能看出來,智商的潛力都在手上
    寶寶逐漸長大,小手也在成長之中,寶寶的小手剛生下來能力非常有限,時光荏苒,寶寶的小手會逐漸越來越有能力,寶寶的小手可以掌握的能力,也可以反映出寶寶是不是很聰明。 那麼聰明寶寶的小手應該有哪些表現呢?
  • 孩子聰不聰明,看面相就知道了,有這幾個特徵的,長大智商不會低
    說到面相,也許有人會覺得封建迷信,但是俗話說得好,知人知面不知心,有時候面相也的的確確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至於孩子的聰明還是愚鈍,其實也是可以一探究竟的,以下請寶媽們能夠一起來探索。什麼樣的面相才被稱為是"聰明相"?
  • 孩子聰不聰明,看這三個特徵就知道
    在學校裡,性格開朗的孩子很容易擔任班幹部,因為性格開朗的孩子不太斤斤計較,又能和同學處好關係,自然也會贏得老師的讚賞。 不僅和老師同學的關係處的好,而且做起事也不馬虎,遇見不懂的問題也有很多同學願意過來幫忙,所謂朋友廣,辦事不難。 不過,性格開朗的孩子大多數都有些調皮,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想法,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多費些時間。 在孩子小時候的多加以引導,長大後父母就會少費點心。
  • 孩子聰不聰明,其實從他的眼睛裡就能看出來?眼睛是心靈的窗戶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聰明一些,但是其實孩子聰不聰明,能夠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來,我們也常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往往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眼神就能夠看出他一些內心的想法,或者是說他的性格那麼如何,從他的眼睛裡看出來寶寶聰不聰明呢?今天就來跟大家一起討論一下。
  • 想知道寶寶聰不聰明?看這三個方面很關鍵!一歲就可看出來
    導語:如果真有一項關於父母和孩子的調查,肯定絕大多數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又健康,但是我們也都非常清楚,雖然孩子的智商水平都差不多,但是真正入學之後學習成績確實有好壞。所以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智力發育,因為每個人都希望自家孩子聰明伶俐。不過有時候孩子到底聰不聰明,通過一些小事就能夠看出來。
  • 寶寶聰不聰明,從小時候4個小舉動就能看出來,3歲前就顯而易見了
    寶寶在家長們的呵護中,慢慢成長,那麼此時營養上的補充就變成了重中之重,這也對寶寶在早期的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其實在寶寶嬰幼兒時期就已經能看出來寶寶的智商是在哪個水平。結合現代醫學以及心理學表明,寶寶是否聰明,取決於寶寶的神經元是否豐富,以及寶寶的心理記憶彈性等這都是關鍵的地方。
  • 揭秘初生寶寶聰明的六大表現,看你家寶寶有多聰明
    原標題:揭秘初生寶寶聰明的六大表現,看你家寶寶有多聰明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過人,不比別人家的孩子差。但是很多媽媽覺得要檢驗孩子聰不聰明,至少要等到孩子能自主表達自己的意思或者上學之後才能體現出來。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睡姿」就可以看出來,你家孩子中了嗎
    大人睡不好,白天沒有精神,身體也感覺不舒服,做事情效率就會比較低,人也比較容易煩躁。孩子也是如此的,如果晚上睡得不好,不僅會如同大人般,第二天各種事情比較多,對於他們的成長也是不太好的。畢竟孩子的分泌激素在夜間大量分泌,睡得好,對大腦對長高,都是有好處。仔細觀察一下,孩子們的睡姿,其實是比較多樣的,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傾向於側著睡的。
  • 不喜歡寵物的朋友們看過來,哈佛大學說的養寵物的好處與注意事項
    hello~不喜歡寵物的大家為了讓不喜歡寵物的大家更多的了解與寵物相處的好處與危險,我找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2篇文章一篇叫做養寵物的人能得到的好處和風險一篇叫做寵物能幫助人們獲得友誼和社會幫助如果我找一些其他寵物網站上寫的,大家肯定覺得不權威,而且我本身就是養貓狗的,我說的大家也不信對吧,但是大家應該比較相信哈佛大學醫學院的說法吧,連結在後面,大家也可以複製去原網站看,沒有第三篇參考文章是因為看太多了要收費
  • 11年前,湖南小夥從中科大畢業後,獲得了哈佛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雖然如今很多人質疑「寒門出貴子」的理論,覺得他們的格局和背景不足以扭轉乾坤,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人的經歷往往能帶來不一樣的精神力量,支撐他們勇往直前。求知路上,只要不斷努力,苦心鑽研,總會創造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2009年,湖南有一位少年,他出身貧寒,沒有優越的家庭背景,卻從眾人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走出農村,考進中科大深造。
  • 成功人士的童年有相似之處,如何培養孩子,哈佛大學告訴你
    哥斯大黎加兒童教育學和心理學家加夫列拉指出,運動、玩耍是兒童學會觀察、認識、理解、說話和活動最佳的工具,能促進兒童的大腦智力發育。科學實踐證明,2歲到5歲的孩子中,愛玩孩子的大腦比不愛玩孩子至少大30%,在運動和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要掌握平衡、協調心裡、處理問題等十幾種與大腦和思維活動有關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