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久咳不愈,古代宮廷御醫推薦的6種治療食補方案

2020-12-03 日常健康大講堂

現在的孩子普遍抵抗力弱,動不動就感冒,而且感冒後咳嗽經久不愈,去醫院打針也是治標不治本,筆者跟隨社區老中醫經驗,總結許久,認為小兒咳不過以下幾種,辯證去治療會有很快的療效。文中提到的藥物請在醫生辯證下使用,畢竟每個人的身體適應程度不同。

1.陰虛咳嗽,主要症狀:陰虛咳嗽舌紅少苔,咳嗽較久,咽喉不爽,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不易咳出;喉癢聲嘶,面頰紅赤,午後潮熱,盜汗,咽幹口渴,舌紅少苔,脈細數。參考中成藥:槐杞黃顆粒,養陰清肺口服液(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食療方案:①川貝燉梨(燥咳)梨1個,冰糖2-3粒,川貝粉3-6g;把梨切開,挖去核,放入冰糖,川貝,上鍋蒸30分鐘。②鴨梨百合粥,鴨梨3個,新鮮百合30g,粳米150g;將梨榨汁,與煮爛的百合粳米調勻即可,每日服3-5次,連服1-2個月。

2,風寒咳嗽,主要症狀:風寒咳嗽舌苔薄白,咳嗽頻作,咽癢聲重,痰白清稀,鼻塞流清涕,惡寒發熱,無汗或少汗,頭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參考中成藥:寶咳寧顆粒、三拗片,通宣理肺丸,風寒咳嗽顆粒,小青龍合劑(顆粒)(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食療方案:①薑汁可樂,可樂300ml,生薑3片(拍爛),放在一起煮,剛煮開後馬上關火盛出即可。②蘿蔔蔥白湯,蘿蔔1根,蔥白6根,生薑15g,用水三碗先將蘿蔔煮熟,再放蔥白,姜煮成一碗湯,一天喝2-3次。

3,痰溼咳嗽,症狀:苔白膩,有厚白和薄白二種,咳聲重濁,痰多壅盛,色白而稀,胸悶納差,脈濡。參考中成藥:吐痰較多可選用二陳丸、蘇子降氣丸,不易咳出可選用橘紅片、橘紅痰咳液 (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痰溼咳嗽食療:①桔紅茶,桔紅1片,綠茶4-5g一起放入杯中,用沸水衝泡,可以經常飲用。②薏米杏仁粥,薏米50g,杏仁10g,薏米洗淨後煮到半熟,放入杏仁,粥成後加入少許白糖,隔日服1次。

4,風熱咳嗽,主要症狀:風熱咳嗽舌質紅,苔薄黃;咽喉不爽,痰略黃,口渴,咽痛,鼻流濁涕,伴有發熱惡風,微汗出,脈浮數。參考中成藥:桑菊感冒片,麻杏止咳糖漿,止咳平喘糖漿、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金蓮清熱泡騰片、百咳寧顆粒、小兒清肺止咳片,小兒解表止咳口服液。(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食療方案:①桑菊杏仁茶,桑葉9g,菊花9g,薄荷3g,桑葉和菊花一起入鍋煎水10分鐘,待快好時把薄荷放入再煎2分鐘,取汁即可。②鮮蘆根粥,鮮蘆根60g,鮮茅根60g,竹茹20g,板藍根20g,粳米120g,生薑2片,將茅,蘆根洗淨切碎同竹茹,板藍根同煎取汁,與粳米同煮成粥,快熟的時候加入生薑片,稍煮即可。

5,痰熱咳嗽,主要症狀:感冒咳嗽日久,或發熱,或熱已退,咳聲深沉,痰黃質稠,或結塊,面紅,唇紅,口苦,口渴,心煩,煩躁不寧,尿少色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參考中成藥:兒童清熱口服液,兒童咳液,小兒清熱止咳丸,肺力咳合劑、清咳平喘顆粒(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食療方案①川貝燉香蕉(喉口有痰)香蕉1根,川貝粉3-6g,川貝粉放小碗加點水40ml,少許冰糖,然後上鍋蒸30分鐘,待融化後加入切成小塊的香蕉,上鍋再熱半分鐘,然後香蕉裹著川貝汁吃。②鮮藕蘿蔔汁,白蘿蔔250g,帶節鮮藕200g,冰糖適量,將蘿蔔,藕榨汁過濾,加冰糖適量調勻即可服用,每日2-3次,每次50ml。

6,咳嗽日久導致虛咳,主要症狀:舌質淡嫩,咳嗽日久,咳嗽無力,痰白清稀,氣短懶言,語生低微,畏寒肢冷,動則汗出,脈細無力。中成藥推薦:童康片。食療方案:黃芪粥,黃芪20g粳米50g,黃芪加水500ml,煮到200ml,去滓。入淘淨粳米,加水煮至粥成,溫熱頓服。

掌握了以上咳嗽區分方法,加以飲食注意,適當增減衣物,相信孩子的咳嗽很快就會消失,畢竟小孩子新陳代謝快,體質易於恢復。是藥三分毒,希望廣大家長多多研究日常飲食,儘量靠食療調節孩子的小毛病。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的御醫,將宮廷藥方無償上交國家,如今104歲仍在行醫
    但事實上,在階級秩序井然的古代,最優秀的那些醫生,都是在為少數貴族服務。 由於在古代人們能夠接受的教育很有限,所以懂得藥理知識的人並不多。在西周之前,幾乎所有懂得醫學知識的人都在為皇室貴族服務。一直到春秋後期,在民間才開始有類似醫生這種職業,他們常常也被稱為「大夫」或者「郎中」。
  • 久咳不愈 當心變異成哮喘
    □廣東省名中醫張忠德32歲的小黃是一家外企員工,3年前開始反覆出現咳嗽,一咳起來連續性乾咳,總覺得喉嚨痒痒的,每到換季時便會加重,還怕風怕冷、胃口差、大便稀等。小黃的這種久咳屬於中醫「風咳」,因受風而咳。風邪為百病之長,是外邪致病的先導,往往陽氣不足時,風邪易從人體肌膚皮毛而入,風邪侵襲肺,氣道痙攣而致咳嗽。其主要表現以慢性咳嗽為主,無氣喘、氣促等典型哮喘症狀,主要因吸入油煙等刺激性氣味、冷空氣,接觸過敏原及劇烈運動後發作。
  • 中國僅存的一位宮廷御醫,曾無償分享醫術秘方,如今已103歲高齡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應該就是歷代御醫啦。 不僅僅就古代醫術在社會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言,尤其是皇室對壽命和健康的極端重視,也讓御醫群體在皇室尤其是皇帝的身邊熠熠生輝
  • 治咳嗽要分類型 6種咳嗽類型的用藥推薦
    原標題:治咳嗽要分類型 6種咳嗽類型的用藥推薦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雖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長期咳嗽卻會對健康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咳嗽藥怎麼越吃越咳呢?」徐小姐表示不解。  其實,徐小姐問題在於服用止咳藥時犯了一個最常見的「低級錯誤」,就是選藥不當。  按中醫理論,咳嗽大致可分外感與內傷咳嗽,具體為熱咳、寒咳、燥邪咳嗽、肺虛咳嗽、痰溼咳嗽和久咳傷陰等六種情況。中藥止咳糖漿所含藥物藥性不同,有寒、熱、溫、涼之分,選用須對症。如選服藥物不當,病邪不得疏解,病情加重,會出現咳嗽藥「越吃越咳」現象。
  • 清廷御用御醫,身受溥儀牽連入獄28年,出獄後捐出祖傳300年秘方
    出生於御醫世家 最後一位宮廷御醫,就是愛新覺羅·鸚烈鵬,鸚烈鵬的人生可以說和他侍奉的皇帝溥儀一樣充滿了傳奇色彩。 也許是受先天優秀的遺傳基因影響,鸚烈鵬出生以後,聰明過人,相較於同年孩子,有著不一樣的天賦,尤其是在學習中醫方面。11歲左右時,鸚烈鵬考入當時的瀋陽滿族圍城中學,一邊學習著現代的學科內容,一邊和祖父學習中醫。
  • 久咳不愈,反覆發熱,這個病常常被誤診!醫生總結的經驗教訓值得分享!
    一、久咳不愈,呼吸困難伴發熱 患者是一位46歲男性,病程長達4年餘,建築工人。 主訴:咳嗽、咳痰4+年,加重3+月,呼吸困難伴發熱6天。
  • 他是清朝最後的「御醫」,104歲仍不退休,曾主動上交秘方給國家
    我們知道,在宮廷之中,也有醫生這一身份存在,因為他們與皇帝搭邊,所以具有一個聽起來十分高尚的專用名——「御醫」。 春秋時期,扁鵲曾為蔡桓公治病,但蔡桓公不聽扁鵲的勸告,小病不治,耽誤病情最終因病去世。此時的扁鵲害怕不已,於是連夜逃到了秦國。 在許多人的眼中,「御醫」只是出現在影視劇和書本之中,他們醫術高明,甚至能夠使得病人起死回生,但這終歸太過浮誇了。真實的「御醫」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 兒童「冬咳」已到高峰,咳嗽不只是肺的事,也別全怪感冒|養生主
    很多家長一聽到孩子咳嗽,就會認為是感冒引起的咳嗽,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孩子此時並沒有感冒特徵性變化——「咽痛」,這就是季節性咳嗽。引起「冬咳」的原因有很多,更多發生在過敏體質孩子的身上。部分孩子血常規中「嗜酸粒細胞「會升高,代表近期過敏,說明對抗過敏藥物或霧化治療更有效;胸片如果提示」兩肺紋理增多「,並非代表氣管炎,使用抗生素也不一定見效。加上很多孩子剛入幼兒園,本身體質較弱,免疫功能不成熟,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感染,流鼻涕、鼻塞、打噴嚏有時很難與鼻炎進行區別。感冒+冬咳疊加,會把問題變得更為複雜。久咳不愈,中醫稱之「內傷咳嗽」。
  • 中國最後一位御醫,現104歲,他的宮廷秘方仍在造福很多國人
    正因為御醫如此的特殊性,所以每個朝代在為自己選擇「御醫」的時候,往往會深思熟慮,選一些對自己特別忠誠的人嗎,以免有人在醫治皇帝或者其他大人物的過程當中,在要裡面下毒,導致朝廷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隨著封建王朝的被推翻,御醫這個封建王朝的伴生群體也逐漸走向了滅亡。到如今為止,基本上已經很難看到御醫的身影了。
  • 中國最後一位御醫,照顧溥儀被關28年,後捐贈300年清廷秘方
    不過,與現在的醫生相比,古代醫者的身份卻各有不同。一般給普通百姓治病的醫者稱為「先生」或「大夫」,而給皇宮內的皇帝、嬪妃等人看病的則被稱為「御醫」。因其服務對象的特殊性,御醫直接聽命於皇帝,間接聽命於後宮嬪妃或皇子等人。御醫的官階並不高,但若能治癒皇宮貴族的病,得到他們的信任,便可以一輩子享受榮華富貴。
  • 咳嗽當外感治療痊癒不了,3個方對應3種症狀
    但如果發現孩子的咳嗽遲遲不好,止咳藥只能暫時緩解壓制,一停藥就復咳,甚至咳嗽已經變成了長期習慣,個把月、小半年都不好……這種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儘早就醫,儘早治療。  但是,帶孩子看醫生,不代表可以把孩子託付給醫生就「三不管」了。
  • 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御醫——愛新覺羅鸚烈鵬
    本文章由山頂上的小木屋原創獨家發布,歡迎眾多讀者前來領略~看過宮廷劇的人都知道,御醫是宮廷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人物,在古代,御醫是對醫師的職稱,是專門為皇帝以及皇室貴族親屬治病的宮廷醫師。在古代懂得藥理知識的人並不多,西周之前,幾乎所有的醫師都是為皇室貴族服務的,直到春秋之後,民間開始產生了醫師,他們也被稱之為「郎中」。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有名的御醫,那麼大家知道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御醫是誰嗎?愛新覺羅鸚烈鵬是溥儀的專用御醫,大家都知道溥儀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任皇帝,愛新覺羅鸚烈鵬也沒趕上好時候,偏偏跟從了一位傀儡皇帝。
  • 健康伴侶 咳…咳…咳……這該死的咳嗽怎麼防?
    A~U~V,咳得頭都疼了對不對?眼睛都凸了對不對?嗓子都說不出話了對不對?抗忙背鼻,跟著躍萊健康小管家一起來了解一下這該死的「咳嗽」該怎麼防!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雖然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劇烈長期咳嗽可導致呼吸道出血。正確區分一般咳嗽和咳嗽變異性哮喘,防止誤診。治療咳嗽應區分咳嗽類型,西藥、中藥皆可,但以食療為最佳。
  • 中國最後的御醫,為溥儀服務被關28年,今成一代名醫,至今健在
    而由於醫生的重要,因此在古代,不論中外,君主們都會專門設立御醫部門,負責照顧皇族的健康。而中國歷史上,最後的御醫,卻曾經有過二十八年的牢獄歷史。尷尬時代的御醫這位「末代御醫」名字叫愛新覺羅鸚烈鵬,出生於1916年,這一年,清朝宣統帝已經遜位整整五年了。
  •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御醫,入獄28年出獄後行醫治病,秘方無償上交給國家
    生是一個救死扶傷的神聖職業,俗話說,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既然生病了就要去看醫生,醫生在人們的生活中擔任了不可磨滅的角色,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從古至今一直是這樣。 中國古代對醫生都有特定的叫法,在民間叫做大夫或者郎中,但在皇家可不是這樣叫,他們都習慣在稱呼都加上一個「御」字,來顯示皇家的特殊地位。
  • 中國最後一位御醫,現104歲,出獄將300年皇家養生秘方上交祖國
    正是這些書籍的影響,他的醫學知識也是非常的紮實,這也為他以後從事御醫職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理論支持。自幼飽讀醫書的他,隨著年齡的增長醫術也是逐漸高明,後來經過引薦,他開始走向宮廷御醫的道路。 和大部分御醫不同,他的服務對象是以傅儀皇帝為主,我們都知道在古代的清朝宮廷中,給皇帝和後宮之類的人看病也是非常的困難,是人們的思想還是比較的封建,對於皇帝有著一種敬畏心理,甚至很多人都不敢直視龍顏,因為覺得這樣會冒犯到天之驕子。
  • 女士久咳不愈辣椒殼嵌入氣管壁 醫院用"冷凍法"取出異物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劉 蓉 通訊員練 俊 圖/廈門市第五醫院提供)市民張女士反覆咳嗽半年,輾轉多家醫療機構治療不見好轉,近日到廈門市第五醫院(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翔安院區)就診。該院呼吸內科洪苓苓博士採用支氣管內鏡檢查發現,有異物嵌在了氣管壁。經充分準備,醫生利用內鏡下「冷凍」新技術將一截幾乎鈣化的2釐米辣椒殼取出。恢復健康的張女士連連對五院團隊的高超技術表示感謝。
  • 中國最後一位健在御醫,入獄28年後行醫濟世,出來後無償捐出秘方!
    中國古代一般將皇室專用的物品和服侍人員冠以「御」字,比如御座、御膳、御醫等。 新中國成立後,和溥儀相關的人員都要接受調查,鸚烈鵬也不例外。
  • 中國最後一位健在御醫,關押28年後行醫濟世,為國家無償上交秘方
    古代皇帝地位尊崇,所以飲食起居都有專人照顧。人吃五穀雜糧,所以生病是常見的事情,皇帝也不例外。為了確保皇帝身體康健,皇宮內會有專門的御醫來為他們調理身體。御醫不僅需要出身高貴,而且還應當醫術精湛。
  • 清朝最後一位御醫,因成為溥儀醫生入獄28年,現狀如何?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曆朝歷代中,皇室家族若生病了,都會傳喚御醫來看病。御醫就是古代一種對醫師的職稱,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或指定的娘娘、大臣等。相比較起民間的大夫來說,御醫大都是世襲的,因其傳承了上一輩的經驗和學術知識,其醫術自然不容小覷。不過,在皇帝身邊的御醫,其風險也較大。畢竟,若因一時失誤,極有可能因此掉了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