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手痛腳痛 除了長個兒 還要警惕骨癌!

2020-12-06 浙江在線

2019-04-16 14:34 |起航號「浙大二院」

手術前,浴室裡水汽瀰漫

李亦文平靜地說:

「媽媽,最後幫我和我的右手合個影吧!」

14歲的亦文剛念初二,那天上完補習課已是晚上九點,她背著書包緩緩往家走,漫不經心地對來接她的媽媽說:

「我最近怎麼覺得右手臂一陣一陣刺刺的?」

媽媽一向緊張亦文,一聽到此話馬上說:「有傷著了嗎?要不要去醫院看看?」亦文反倒噗呲一笑,笑話媽媽小題大做,她覺得自己是最近長得太快生長痛了。

之後的一個月,李亦文繼續鑽進書堆。初二的孩子學業已經很重了,除了每天固定的上課,她還得見縫插針地上補習班,晚上、周末,從不落下。有時她停下寫作業的手,按摩按摩隱隱作痛的手臂。她意識到這隻手臂發生了變化,從針刺感到隱隱作痛,似乎厲害起來了。亦文搖搖頭,不再想這件事,下周就要月考了,她還沒完全做好準備呢。

2018年11月,李亦文參加了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去鄉下體驗生活,並且有軍訓環節。不怕苦,不怕累,每個人都在高強度的訓練中堅持著。其中有伏地挺身比賽,亦文趴在地面上,雙手支撐著,右手臂的疼痛似乎更厲害了,豆大的汗水從額頭滾落,同學們的加油聲此起彼伏,亦文咬著牙,拼命堅持,短短的一分鐘就好像一個世紀那麼漫長。

軍訓結束,亦文回到家躺在床上,連晚飯也不想吃,她說:

「媽媽,我好像伏地挺身做太多了,右手臂疼得厲害!」

媽媽嚇了一條,忙打算著看醫生,亦文還是拒絕了,她想著第二天還需上課。

那天,2018年12月12日,全家吃好早飯,李媽媽正在廚房洗碗,聽得亦文痛苦地驚叫一聲:

「媽媽,快來呀,我書包背不上了!」

原來,她的手臂已腫了一圈,靜脈都鼓了起來,痛得直掉眼淚。李媽媽終於覺得事情大大不妙,全家人連忙一起到了醫院。當醫生指著x片上渾濁的陰影,說懷疑骨肉瘤,還是去浙二看看吧!李媽媽覺得五雷轟頂,又不可置信,當天便趕到杭州,找到了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

「現在可以確診為骨肉瘤,也就是俗稱的骨癌!」葉招明主任在看過磁共振及病理切片報告後遺憾地說。他已經面對了無數這樣的病人,每次的宣布,都顯得那麼殘忍。

骨肉瘤也叫成骨肉瘤,是最常見的原發惡性骨腫瘤,多發生於20歲以下的青少年或兒童,其第二個發病高峰時40歲以後。它的突出症狀是腫瘤部位的疼痛,由腫瘤組織浸蝕和溶解骨皮質所致。且腫瘤部位距軀幹越近,病死率越高。

和李亦文同時住院的還有張清、劉同。

張清,11歲,家住安徽。父母均在寧波工作,年幼的他從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去年的9月,張清騎車摔傷了腿。之後他便一直覺得腿疼,奶奶也帶去鎮上的醫院看,醫生結合他的摔傷史,覺得可能是骨膜損傷,便開出一些相應的藥物。但是,疼痛並沒有好轉。奶奶用雲南白藥噴,還給他做了大骨湯,買了壯骨的保健品。張清的爸爸媽媽屢次打來電話,想接兒子去寧波檢查。奶奶覺得孫子馬上便會好轉,再說兒子兒媳工作太忙,不想他們太憂心。張清是個不愛說話的孩子,從小和奶奶在一起生活的他養成了吃苦耐勞的性格。就算腿疼得厲害,他也能忍住不說。於是,就這樣過了兩個月。張清的父母終於得空回家,當他媽媽看到腫得厲害的腿,又因痛得吃不下飯瘦了將近20斤的兒子,痛苦流涕,馬上帶到寧波檢查。就像和李亦文的過程一樣,張清就這樣來到浙大二院住院治療。

劉同,15歲,正讀初三,他的經歷和李亦文基本相似。去年10月25日,他第一次出現腳痛,父母即帶他去醫院檢查,拍片並沒有顯示異常。之後疼痛慢慢加劇,但劉同覺得可能和每天跑一千米有關(中考有體育考試項目)。到了元旦假期,家人看他痛得越發厲害,便再次拍片檢查。這次拍片能明顯看到骨質破壞。最終也輾轉到浙大二院住院。

三個孩子,都是首先發現肢體疼,也都是同樣地誤以為是青春期長身體、鍛鍊過度或者外傷,因為這樣的誤以為,錯過了早期診斷的時間,等到肢體腫脹、疼痛嚴重才來就診。

葉招明主任表示,導致骨肉瘤的病因目前仍未明確,可能與基因有關,也有可能是青少年在長身體時,成骨細胞在增殖過程中發生一些不正常的變化導致了骨肉瘤。目前相關研究表明,骨肉瘤較常見的突變基因是Tp53基因和Rb基因。但這兩個基因在各種腫瘤中都很常見,不見得它對骨肉瘤有特別的意義。

在治療方面,葉主任介紹,在80年代以前以截肢為主,隨著新輔助化療(術前化療)以及手術方式發展,90%的病人有望達到保肢。但如果腫瘤包繞重要神經或血管,截肢可能是最好的選擇。當採取保肢治療時,手術中將病變部位徹底切除,再置換上替代骨骼的假體。假體是用鈦合金製作,有時候還會採用3D列印的定製假體,符合病人將要移除的骨骼大小。

在腫瘤切除後,原部位復發幾乎很少見,但骨肉瘤發生肺轉移的風險很高,且有20%左右的病例在剛確診骨肉瘤時即已出現肺轉移。一旦發生肺轉移,最理想的狀態就是通過化療或一些靶向藥物縮小病灶,從而達到可手術狀態。對於骨肉瘤為什麼引起肺轉移,其關鍵因素是什麼,葉招明主任團隊正在進行深入的科學研究。

目前,國際上的骨肉瘤5年生存率數據為60~70%,而在浙大二院骨科,葉招明主任團隊在經過前輩楊迪生、嚴世貴主任團隊的基礎上努力發展,其5年生存率可達70%。

2019年3月,李亦文經過三個月的化療,腫瘤已明顯縮小,達到可手術狀態。葉招明主任召集骨腫瘤及放射科專家進行研究探討,通過對其磁共振影像的仔細辨認,發現亦文右臂腫瘤並未包裹重要神經和血管,反而是將神經血管擠向一邊,中間還有一點距離。這一大發現極大地鼓勵了葉主任團隊,他決定初步定為保肢手術方案。但也向亦文父母表明,如果手術中發現腫瘤侵犯重要神經血管,可能還是會選擇截肢。

於是便出現了開頭那一段,亦文一家忐忑地等待手術。

上帝還是厚愛這個年輕的像花兒一樣的女孩,手術很成功,亦文的右上肢保住了,她重新擁有了完整的身體。

現在的亦文、張清、劉同,均已手術完畢,他們依然擁有健全的四肢。但最終能否戰勝病魔、笑到最後,這依然是一段艱苦卓絕的旅程。

套用亦文母親日記裡的一段話:「手術和化療,化療就是上坡,爬上去的時候很累,但是到了最高點就代表可以手術了,手術完就可以很開心地滑下來。然後繼續化療,繼續爬坡,繼續戰鬥。希望下次爬到最高峰,可以是個勝利結束的旅程。」

(文中李亦文、張清、劉同均為化名)

青少年手痛腳痛,千萬要重視!

【浙江新聞+】

葉招明

葉招明,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浙江大學骨科研究所所長,浙醫二院骨科主任。擔任浙江省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委,浙江省抗癌協會骨與軟組織分會主委,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骨腫瘤學組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肉瘤專業委員會骨轉移瘤學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骨腫瘤協會四肢工作委員會副組長,浙江省骨科醫師協會副會長兼總幹事,《中華骨科雜誌》編委,《JBJS (中文版)》編委,《實用腫瘤雜誌》常務編委,《中國骨腫瘤骨病雜誌》通訊編委。

研究方向: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臨床診療和基礎研究。臨床診療,具體包括骨與軟組織腫瘤的保肢治療,尤其關注骨盆腫瘤和脊柱與骶骨腫瘤的切除與生物學重建;骨與軟組織腫瘤的射頻消融、液氮冷凍、3D列印等技術。基礎研究,主要包括骨與軟組織腫瘤的綜合治療,尤其關注骨肉瘤的免疫治療、信號通路和分子機制、分子靶向和表觀遺傳學等方面;骨與軟組織腫瘤的影像組學;骨科內植物抗菌材料塗層等。

門診時間:周四上午濱江院區,周四下午解放路院區名醫館

(原標題《青少年手痛腳痛,除了長個兒,還要警惕骨癌!》。編輯 梁亮)

1555396475000

相關焦點

  • 出現不明原因手痛腳痛,怎麼了?
    日常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在活動中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手痛腳痛,有的無緣無故的突然疼痛,有的走著走著就感覺小腿痛了,
  • 孩子喊腳痛又能自愈咋回事?關於「生長痛」,家長要了解的二三事
    在醫生的檢查之後,兒子腳痛確屬於「生長痛」,但卻不像保育老師說的是因為長個子關係。醫生表示,截止目前,醫學還無法解釋生長痛的確切原因。雖然叫生長痛,但卻與孩子骨骼生長沒有關係,臨床也沒有可靠證據說明正常的骨骼生長會導致疼痛。既然如此,孩子為什麼會感覺腳痛呢?如果真要尋找原因,恐怕是跟孩子白天運動量大,長時間做奔跑、跳躍等劇烈動作有關,由此造成肌肉疲勞。
  • 12歲少女常喊腳痛 檢查竟是惡性骨肉瘤
    華龍網訊 石柱縣12歲少女娟娟(化名)經常喊左腿痛,以為她生長痛,家長沒引起重視,延誤了診治時間,結果被診斷為惡性骨肉瘤(即骨癌)。昨日,重醫附屬兒童醫院腫瘤主任王珊教授提醒家長,娃娃腳痛不一定是生長痛,很可能是疾病所致。今年1月,娟娟感覺左腿有點痛,以為是生長痛,家長沒在意。直到今年3月,娟娟左腿腫脹,被當地醫院診斷為惡性骨肉瘤。
  • 腳痛卻被確診是肺癌?這些身體症狀你有嗎,快看一下吧!
    骨癌最常見的就是轉移在膝關節上,最早的症狀是膝關節感覺到疼痛。在此之外還有膝關節附近的肉瘤也是很容易就牽連膝關節的。常見的還有一些腰椎腫瘤,嚴重時會壓迫到腰部神經疼痛難忍。 癌症不及時發現的話,就是給癌細胞轉移提供了時間,也就大大提升了治療的難度。
  • 突髮腳痛是骨癌的早期症狀
    骨癌的早期症狀往往無明顯的症狀,即使有輕微的症狀也容易被忽略。隨著疾病的發展,可以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其中尤以局部的症狀和體徵更為突出。具體的臨床表現因疾病的性質、部位以及發病的階段不同而有較大的差異。
  • 老人腳痛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幾大「禍根」,現在就揪出來
    「醫生,為什麼我總是腳痛?「經常有一些上了年紀的患者問這個問題。其實腳痛這件事,在人們的眼中可大可小,有時候穿的鞋子不合腳、走路時間太長、或者崴腳都可能會引起腳痛,當然了疾病的因素也可能會引起腳痛的現象,從專業的角度分析,老年人腳痛可能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孩子無緣無故說腳痛,小心是患上「老人病」!
    最近聽一位媽媽說起,家裡的寶貝無緣無故說自己腳痛。一開始媽媽認為只是簡單的生長痛,並未放在心上。可是,孩子痛得越來越嚴重,看著孩子痛苦的樣子,媽媽趕忙把孩子送去了醫院。原來,孩子經常說的腳痛,並非是常見的生長痛,而是痛風。
  • 狗狗患骨癌的症狀、原因和治療
    骨癌對狗來說通常是致命的,手術切除有時是可能會影響骨頭,但是可以挽救狗狗的生命。狗的骨癌症狀,狗患骨癌的症狀會很微妙,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骨肉瘤通常發生在前腿的長骨中,但後腿、頜骨、面骨、肋骨和脊椎骨也會受到影響。症狀可能因受影響的骨骼而異。
  • 沒跑步也感覺腳痛? 或是這9個原因所致
    網易體育12月18日報導:當跑者感到自己的腳痛時
  • 飲食+睡眠+運動,助力孩子長個兒
    3歲內和青春期,家長應把握好孩子長個兒兩大關鍵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的馬軍教授曾調查1985~2005年間7~18歲中國學生身高發現,1985~1995年的10年間,7~18歲城男、鄉男、城女、鄉女第50百分位身高平均增幅分別為3.1、3.5、2.2和2.8cm,1995~2005年的10年間分別為2.0、2.3、1.3和 1.7cm。
  • 警惕!新型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
    警惕!新型毒品對青少年的危害近幾年,新型毒品層出不窮,新型毒品外包裝比較有迷惑性,成癮性也非常高,一直在威脅著人們的健康。各類毒品都偽裝成食品飲料的樣子,讓人防不勝防,具有以下幾種特徵:1、新型毒的偽裝性。
  • 青少年體育培訓「痛點」還是「缺人」
    青少年體育培訓「痛點」還是「缺人」瞄準了體育各項目普遍存在「選材難」的痛點,體育人張楠選擇了美式橄欖球這項小眾運動,開始了青少年體育培訓的創業路。「學員中超過70%是7歲以下的小朋友。」看到機會,但風險極大——張楠在近日於上海舉辦的2018中國青年少體育發展交流會上表達的困惑,代表了一批社會力量參與青少年體育從業者當前的心態。但他們同樣注意到,面向青少年的體育事業,「剛需」的面貌正加速清晰。
  • 肅寧少年不幸患骨癌,窩北鎮愛心善款兩萬元讓患童重回康復之路
    少年不幸患骨癌 大愛武垣救助他窩北鎮愛心善款兩萬元讓患童重回康復之路11月4日,窩北鎮大愛武垣愛心協會的眾多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紛紛慷慨解囊,獻出愛心,湊集善款2萬餘元,幫助東宋家莊一位截肢少年得以繼續治療,走上康復之路,重回久違的校園。
  • 警惕!抑鬱症「魔爪」伸向青少年
    2017年8月,「渡過」的第一個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家長微信群成立。三年多過去,「渡過」的家長群達到了20個,且每個都是500人的大群。張進說,雖然這些家長顯著地來自北上廣等城市中產階層,作為研究樣本並不全面,但一葉知秋,「從患者家長群體的快速增長也能看出青少年抑鬱症患者增長得很快」。「低齡化趨勢肉眼可察。」
  • 【警惕】這種痛不能忍!14歲少年一忍再忍悲劇了……手術前父母崩潰...
    還有個特別點:輕輕抬舉睪丸疼痛加劇,這是睪丸扭轉的特徵性表現,叫「抬舉痛」。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動態,如有不明原因的大哭大鬧,且睪丸處有紅腫等異常表現,一定要警惕。睪丸非常脆弱,一旦發生扭轉,病變程度與扭轉程度、扭轉時間密切相關。且持續扭轉程度越高,發生壞死時間越短。
  • 總是肚子痛?可能是患上了胃病,出現這3個徵兆,你需要警惕
    一、總是肚子痛?可能是患上了胃病,出現這3個徵兆,你需要警惕1、經常肚子痛如果你經常發現自己的肚子莫名其妙地覺得自己的肚子疼的話,那就可能是你的胃生病了。平時胃部出現問題,可能是因為吃多了導致食物過多的堆積無法消化,竟然出現腹部疼痛的問題。
  • 除了腸道症狀,還要警惕這7大腸外症狀
    炎症性腸病主要包括潰瘍性結腸炎和克羅恩病,患者除了腹痛腹瀉以及粘液膿血便等腸道表現,還會出現一些腸外表現,主要影響皮膚、骨骼、肌肉、口腔、肝膽以及血液等多種系統,會給患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為了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當出現腸外表現時應該及時治療。
  • 5歲男童患骨癌,背後「元兇」大人孩子都愛吃,家長別心大!
    最近,5歲的東東感到骨頭有點疼痛,而且感覺到骨頭有個硬硬的東西。因為是和奶奶一起住,想到奶奶年紀大了,一開始東東也沒有告訴奶奶,但是最近晚上更是疼的睡不著覺,沒辦法東東只好讓奶奶帶自己去醫院,沒想到一檢查竟然是骨癌早期,奶奶趕緊把遠在外地的東東的爸爸媽媽叫回來。
  • 使用鐵鍋要警惕 掉黑渣兒的鐵鍋需要趕緊更換
    使用鐵鍋要警惕 掉黑渣兒的鐵鍋需要趕緊更換 2012年12月05日15: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白堊紀就有了,人們在恐龍化石中發現了骨癌
    現在,一段恐龍腓骨化石證明,癌症的存在,至少已經超過7500萬年,因為古生物學家在這段骨骼化石中發現了晚期骨癌,這段恐龍腓骨化石是人類發現的首個恐龍癌症證據。人類發現的首例恐龍癌症在詳細檢查後,克勞瑟說:「毫無疑問,我們在7600萬年前的恐龍中發現了晚期骨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