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
最近,我發現和人生更像的,是盲盒。
抽盲盒,是當下不少年輕人的新愛好。
點擊播放 GIF 2.4M
西單大悅城某款盲盒限量發售時的盛況
在Z時代的年輕人中風靡的盲盒究竟是什麼?
盲盒,其實是用來包裝潮玩或者手辦的盒子,但盒體並沒有關於內容物的提示,所以永遠無法預知自己會抽中什麼款式。
盲盒一般會按照系列售賣,除了已經公布樣貌的普通款,還有抽中概率達1/144的隱藏款。
為了抽中自己的心頭好或者隱藏款,不少人會選擇持續性地購入盲盒,直到抽中想要的款式為止。
或許有人會覺得盲盒不過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小玩偶,怎麼就會產生如此令人慾罷不能的效果?
對此,我只能說不是大夥意志薄弱,而是商家手段太高超,想躲都躲不過。
不論你是喜歡可愛蘿莉還是奇幻萌獸,抑或是古風人偶和迪士尼大IP,這些形象都被盲盒收入囊中,很難做到不被它們吸引。
點擊播放 GIF 0.2M
盲盒的前身,是明治末期的福袋。
據說當時百貨公司為了進行促銷,會將促銷商品一起打包放入購物袋內,在購買前消費者都不會知道自己所購買的究竟是什麼。在好奇心的趨勢下,顧客總是會對這些價格並不高的福袋充滿熱情。有些商家甚至一次性推出了幾十萬隻福袋,賺得盆滿缽滿。
八十年代初,日本又出現了類似玩法的扭蛋,成功打入模型手辦愛好者的市場。
在國內,扭蛋機市場一直不算火熱,盲盒的出現大大地彌補了這一空缺,甚至吸引了許多曾經不熱愛手辦的路人們。
相比放在機器內摸不到的扭蛋和只有付款才知道內容物的福袋,盲盒提供了更新鮮有趣的玩法。線下門店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在買單前盡情挑選盲盒,通過多種方式來判斷自己所購買的到底是哪只玩偶。
初級盲盒玩家會先用手稱重,通過重量來進行區分;中級玩家會通過搖盒來感受玩偶晃動時的空隙,以此判斷內容物的特徵;高級玩家則會看盒體的連接線,據他們說隱藏款的盒體和普通款的之間有相當微小的差別。
點擊播放 GIF 1.2M
一隻盲盒的價格一般在39元到69元之間,這並不算是一個高到令人難以接受的價格,不少人抱著「抽著玩玩」的心態入了坑,結果便開始一發不可收拾。
當擁有了第一隻,就想擁有整個系列,什麼隱藏限定款通通都要拿到手。
因此,「這是我最後一次抽盲盒」也成了當下年輕人最不可信的flag之一。
優衣庫的聯名款,星巴克的限量款,盲盒的隱藏款都是年輕人最愛的潮流單品。
今年8月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清單》中顯示,當代年輕人的燒錢愛好中手辦高居第一名。
有超過20萬盲盒玩家一年花費2萬元來收集盲盒,最讓人感嘆的是,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在盲盒上花費了百萬元。
為愛好揮灑金錢,已經成為當代年輕人的消費常態。
據報導,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4個月在盲盒上的消費高達20萬元。「盲盒一面牆,北京一套房」,所言非虛。
畢竟在興趣面前,錢往往是最不值得一提的東西。
閒魚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已經有30萬的盲盒玩家在閒魚上進行過交易,每月盲盒的發布量較前一年增長320%。
其中有一款盲盒的隱藏款更是溢價39倍,價格高達2350元。
這款價格超高的隱藏款正是來自於如今國內盲盒界的巨頭,泡泡瑪特。
在尚未介入盲盒市場前,泡泡瑪特只是一家類似名創優品的潮流百貨公司。在對公司現有產品進行分析後,他們發現只有玩具類的利潤一直在高速增長,其餘品類則停滯不前。
自此,泡泡瑪特的重心全部轉向潮流玩具。
Molly是讓泡泡瑪特翻盤的最大功臣,這個撅著嘴的小女孩很快俘獲了一大批粉絲的心。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說,Molly一年就能賣出500萬隻,可帶來近3億的營收。
Molly帶著泡泡瑪特一路高歌猛進,在2017年還曾掛牌新三板。
有的盲盒玩家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們把泡泡瑪特買上市了。」
有了泡泡瑪特的例子,盲盒市場已經成為一塊巨大的令人垂涎的蛋糕,許多人迫不及待地從中分一杯羹。
首先登場的就是黃牛,他們會跑到線下門店和店員進行交易,優先屯好上新的款式。為了抽中玩家們夢寐以求的隱藏款,他們更會大方端盒(一次買完12個),試圖買斷。
之後再將抽中的隱藏款賣給玩家,從中獲得不菲的利益。
從中獲得紅利的還有短視頻工作者,不少人通過在視頻網站發布自己的拆盲盒視頻成了新晉網紅,收穫了大批粉絲及高播放量,開啟了紅火的成名之路。
名創優品也趕來蹭這波盲盒的熱度,它們主打物美價廉。考慮到不是所有人都消費得起39-69元的盲盒,便推出了19.9元的款式,其中還有童年大IP櫻桃小丸子。
在眾多人從盲盒市場裡獲取了極大利益後,有些更清醒的聲音冒了出來,他們直擊痛點,戳穿了這個千億盲盒市場的背後,其實是一場比炒鞋更狂熱的資本狂歡。
相比潮鞋,盲盒中的玩偶實用價值更低,但可操縱空間更大。
有記者曾暗訪過製作盲盒的廠商,發現了一隻盲盒的造價大約在十幾元左右,但上市後的價格通常在39-69元之間。雖然盲盒賣的是設計,但一隻盲盒可賺取的利潤還是不少的。
去年的雙十一,泡泡瑪特就曾創下一小時銷量破一千萬的記錄,並在一天之內賣出了2700多萬的盲盒。
在二手交易市場上,盲盒的隱藏款,價格被抬高數十倍都是常有的事情,而這樣的玩偶也並非有價無市。
喜愛收藏潮玩的年輕人,在國內不在少數,數量上甚至可以和收藏球鞋的年輕人比上一比。
自2017年以來,泡泡瑪特每年都會在北京和上海分別舉辦潮流玩具展。每年的潮流玩具展,都會有數萬名年輕人參加。
圖片來源:@北京國際潮流玩具展
在參會前,大家還需要先在小程序上抽取優先入場權。如果沒有抽中優先權,但又想搶限量發售的玩具,凌晨在門口排隊都是基本操作。
和限量款球鞋一樣,在展會現場有些限量發售的玩具也要按號抽籤,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抱得玩具歸,大部分人依舊是限量款的分母。
但在娃圈(盲盒圈子)還有一句話,「人人皆黃牛」。
畢竟娃娃並不會分鞋碼,人人皆宜,只要是限量或隱藏,就一定有市場。
這種「大眾黃牛」情形,也要得益於盲盒的玩法。
這種充滿了不確定性的玩具,永遠無法預知自己抽中的是否就是想要的。且盲盒很容易出現重複的情況,秉持著不浪費的原則,把娃娃通過二手平臺拍賣出去,成了大部分玩家的選擇。
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盲盒市場,就是一個價值千億、且會持續增長的市場。
小小的盲盒中,真可謂是隱藏了巨大能量。或許盲盒真的和許多媒體總結的那樣,就是一個身披可愛外套的「韭菜盒子」罷了。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本文參考文獻:
[1]機智貓.(2019). 盲盒裡的錢去哪兒了?
[2]人民日報評論.(2019). 盲盒,驚喜經濟還是成癮經濟|睡前聊一會
[3]天貓.(2019). 95後玩家剁手清單
[4]娛樂資本論.(2019.8). 盲盒的誘惑:他們怎麼把泡泡瑪特買上市的?
[5]BB姬.(2019.9). 盲盒是現實版的開箱遊戲
馬路有話說:
話說我不抽盲盒、不愛潮鞋,是不是無形中省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