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消費者報導》分析整理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所公布的約330萬批次食品(含保健食品和食品添加劑)樣品監督抽檢結果,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7.6%,我國食品大環境相對安全,消費者不必過度恐慌。
34類產品中嬰幼兒配方食品合格率較高,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9.8%,而方便食品及蔬菜製品合格率相對較低,但抽檢合格率仍高於90%以上。
乳製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大腸菌群,「仁生堂」等品牌上榜。
乳製品主要不合格的產品為酸奶,主要不合格指標為大腸菌群、酵母、蛋白質等。
註:不合格指標發現率=不合格指標提及數/該類產品不合格總批次,下同。
從品牌來看,乳製品類主要不合格品牌有夏巴尼、友隆、仁生堂及阿寶。
調味品:「河南花果山」、「銘人居」等品牌多次上榜。
調味品不合格類別主要為醋、醬油、雞精、辣醬、食鹽、料酒等。
醋:主要不合格指標為總酸、菌落總數及苯甲酸及其鈉鹽。不合格品牌為河南花果山、嫂子福、恆泉、國華等9個品牌。
醬油: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胺基酸態氮(以氮計)、菌落總數及苯甲酸及其鈉鹽,不合格的主要品牌為紅旗渠、銘人居、丸島牌、公泰、何老大和亮廚。
辣醬:主要不合格指標為防腐劑混合使用時各自用量佔其最大使用量的比例之和、鉛(以Pb計)等,不合格品牌主要為裕盛、酸辣婆、巢老頭等,其分別被通報了2次。
料酒: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苯甲酸及其鈉鹽(以苯甲酸計)、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不合格品牌為五洋等。
鹽:主要不合格指標為「碘」,不合格發現率93.75%,不合格品牌為「川晶」等。
蜂產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鑫聖蜂」等品牌上榜。
蜂產品的主要不合格產品為蜂蜜,其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氯黴素及果糖和葡萄糖,主要不合格品牌為鑫聖蜂、奧峰達、追花等。
保健食品:「紅牆」、「康富麗」等品牌上榜。
保健食品主要不合格產品類別為補鈣產品、胺基酸口服液、降糖等產品,主要不合格品牌有紅牆、康富麗、超迪德、齊靈、佛拉理斯和科力斯等,其被通報的次數均為2次。
特殊膳食食品:「今福貝健」等品牌上榜。
特殊膳食食品主要不合格為嬰幼兒營養米粉及嬰幼兒穀類輔助食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鈉,主要不合格品牌為金福貝健、每伴、太平谷、美力優、貝兜、安吉蘭德和谷佳艾。其中,金福貝健被通報的次數多達4次,其餘6個品牌均為2次。
肉製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林道斯」等品牌上榜。
肉製品的不合格產品包含肉脯、香腸、泡椒鳳爪、雞肉製品、鴨肉製品等。其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山梨酸及其鉀鹽(以山梨酸計)及胭脂紅等。
主要不合格品牌為林道斯、食神、青松、優配等18個品牌。
薯類及膨化食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欣榮榮」等品牌上榜。
薯類及膨化食品的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及酸價(以脂肪計)等,主要不合格品牌為欣榮榮、諸葛夫人、可必客等26個品牌。
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苯並[a]芘,「時名天下」等品牌上榜。
食用油、油脂及其製品的主要不合格指標為苯並[a]芘、酸值及過氧化值等,主要不合格品牌為時名天下、太行山、彭香源、晏子湖等21個品牌。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主要不合格指標為過氧化值、「傻大哥」等品牌上榜。
炒貨食品及堅果製品的主要不合格產品包括花生、瓜子、開心果、巴旦木等,其主要不合格指標為過氧化值(以脂肪計)、黴菌及酸價(以脂肪計)等,主要不合格品牌為傻大哥、伊達、正林、阿里山等27個品牌。
數據來源:全國各地市場監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