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貓咪研究室
作者:錢叄胖
VX:qiansanpang
大家好,我是叄胖,前陣子我的一隻母貓早產了一隻小貓,麻煩的是由於早產,貓媽媽還沒有奶,只能由我來人工餵奶,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這個案例。
沒有貓媽媽,或者貓媽媽不管,或者生病時不吃飯的貓都通用。
目錄:
一、起因
二、工具包
三、胃管
四、重點:胃管的使用
五、把尿把屎
六、奶的餵量
七、體重增長的規律
八、保暖
九、奶的選擇
十、發炎的治療
十一、人生無常,世事難料
十二、懸念
十三、短腿貓
發現有一隻小貓早產,並且發現貓媽媽也沒有奶水的時候已經是當天晚上8點。
由於之前我的母貓們產崽過於順利,導致此時家裡沒有任何照顧小貓的工具。
而此時各大寵物醫院也已將近下班時間,無法從醫院得到緊急的幫助。
此時我的朋友百萬粉絲的抖音大V@憨仔如花幫了我大忙,由於抖音大V家裡繁育的是短腿貓,短腿小貓相對體弱,常常遇到照顧幼崽的情況,有著豐富的實操經驗。
所以以下操作大部分是抖音大V告訴我的,我實操了一遍。
當天晚上我開車2個多小時從抖音大V家裡得到了一個急救包。
以下是累計使用過的工具材料:
包括:胃管、奶粉、注射器、烘焙稱、羊奶、奶瓶、葡萄糖、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
以上這些不一定用上,接下去會分別介紹。
幼貓最大的問題是連吸奶都不會。
如果是一隻能自己吸奶的小貓,可以輕鬆很多。
一般來說,特別小的幼貓只認貓媽媽的奶頭,對於奶瓶是無感的。
能自己用奶瓶吸奶的小貓,一般至少已經幾周大了。
所以,此時就需要使用到胃管:
這種胃管很常用,常常有人問叄胖家裡的貓生病了不吃飯怎麼辦?
解決辦法都是用使用胃管,插入到胃部,然後直接將食物導入到胃中。
所以請大家認真學習接下去的實操,對於體弱的病貓也適用。
上面的胃管是成人用的,最常見,但是有點大。
由於我的小貓是早產,太小,所以抖音大V又給我準備了這種細的胃管:
這2類胃管的區別是:
成人用:直徑大、硬質。
嬰兒用:直徑細、軟質。
一般來說,無論多大的貓,直徑最大到2.0mm就夠用了。
但是剛剛出生的小貓需要更細的胃管。
所以,按照胃管的一般規格,建議大家把直徑1.2mm、1.7mm、2.0mm這3類都買了。
由於一直有盆友問怎麼買,於是掛上購物連結,沒恰飯。。
規格千萬別買錯。
~~~~嬰兒胃管,軟、細,請買1.2mm和1.7mm~~~~
廣告屏蔽
~~~~嬰兒胃管,軟、細,請買1.2mm和1.7mm~~~~
~~~~成人胃管,硬、粗,請買2.0mm~~~~
廣告屏蔽
~~~~成人胃管,硬、粗,請買2.0mm~~~~
胃管的選擇還要補充幾個要點:
1、一般一包是10根,雖然寫著一次性,但清洗乾淨反覆用也沒問題。
2、一根不夠。因為會有損耗,小貓常常咬爛胃管,越大的小貓越容易咬爛胃管,尤其是長出了牙齒以後。
3、隨著小貓的長大,可以提高奶粉的濃度增加營養,所以到了後期,奶可能不再是水裝,而是流體裝,此時太細的胃管可能就不好用了,但是2.0mm的一般沒問題。
如果是給大的病貓用,可以嘗試導入泡成流體裝的貓糧,所以請再買大一點,建議把4.6mm以下的都買過來嘗試一下。
首先將胃管連在注射器上,再準備好奶,奶的問題接下去詳細介紹。
這個奶瓶只是起個容器的作用,別的可以密封的容器也行。
每次準備一天的量,小貓一天30cc(約等於30ml)以內夠了。
吸2ml奶。
每天餵多少次、每次餵多少奶接下去會單獨介紹。
吸完奶後裝上胃管,然後推掉胃管中的空氣。
然後從嘴裡插進去。
這是抖音大V幫我畫的圖,得插入大概這麼深:
實際上,插入的深度在2個紅點的範圍內都是可能的:
實際操作時會發現,插到一定程度時會感覺到阻力很大,插不下去了,大概就可以了。
千萬別用蠻力硬插,從而弄傷腸道。
但是也要注意別插太淺,不然奶水容易容胃中反嗆出來,進入氣管和肺,增大肺部感染的概率。
先確定好大概的長度,捏住:
然後胃管插進去:
此時小貓會掙扎,需要點耐心和技巧。
慢慢推注射器,千萬別太快,不然就容易反嗆,比如這樣:
遇到這種情況趕緊停下來,用棉籤擦乾淨再繼續。
棉籤不僅要擦鼻子,也可以擦一下嘴巴裡面。
還有一個問題需要注意,胃管是專門設計過的,出孔不在頂部,在2側,如圖。
千萬別去剪掉頭部,胃管頭部是很圓滑的,可以避免劃傷腸道,要是去剪一刀就形成了鋒利面,就會對腸道造成損傷。
用完的胃管用清水把奶推掉。
最後有2個抖音大V的演示視頻:
五、把尿把屎
說完餵奶,再說一下排洩的問題。
小貓可能自動排洩:
但是建議每次餵奶的時候都幫助排洩一下,小貓代謝很快,2小時就可以積累一些排洩物了。
用一根棉籤:
下面墊幾張紙巾,然後這個姿勢抓住小貓:
用棉籤摩擦小貓的那2個出口,然後就出來了,非常容易:
特寫:
雖然貓媽媽沒有奶水,但是照顧小貓的本能還在,所以把尿把屎的工作也可以交給貓媽媽,能輕鬆一些。
一般來說,按照30g體重1ml奶,每隔2~3小時餵一次。
實際上可以根據情況增減,如果餵得太多,小貓的肚子會明顯變大,注意觀察,然後減少奶量就可以了。
下面是一般性的建議:
出生後1-7天:2-3小時餵一次,每次2-4ml。
出生後8-14天:3-4小時餵一次,每次5-7ml。
出生後15-21天:3-4小時餵一次,每次7-10ml。
出生後22-28天:4-5小時餵一次,每次13-16ml。
比如,這隻早產的小貓體重才67g,而一般順產的小貓再90g左右:
所以,應該是2ml一次,每3小時一次。
不過實際操作的時候發現2ml一次小貓扛不住,肚子會變大,於是減少成了1.5ml。
總之,用剛剛的標準先嘗試,然後靈活調整即可。
如果貓媽媽一點奶水都沒有,那麼得晚上起來餵奶。
真的非常累,堅持了幾天實在扛不住了,晚上的餵奶頻率被我降低到了4小時一次,這樣半夜起來一次就夠了。
放在我的床頭,踢被子的話方便伸手給蓋上。
抖音大V還建議記錄每天的體重,一般每天可以增加5g~20g。
如果體重增加變慢,甚至掉體重,就意味著吃得太少,或者有疾病的可能性。
解決辦法是增加奶的濃度;
或者吃點提高免疫力的東西,比如:乳鐵蛋白
體重記錄表,等到體重穩定增加後可以停止記錄:
用這種烘焙稱,這個碗重50g,所以此時小貓重66g。
建議在閒魚找這種烘焙稱,10幾塊就可以包郵。
注意,稱重範圍得是1g~5kg,這種比較好用。
本來小貓的體溫全靠貓媽媽維持,如果貓媽媽不管,尤其要注意小貓的保暖。
最好用電熱毯,但是對我來說當時比較突然,只好用熱水袋應付了一下。
千萬別太熱,然後用多層厚布墊一下:
如果有電熱毯,如下圖操作:
首先,在下面墊好電熱毯。
然後,其中一半的區域墊一塊厚墊子或者厚布。
於是,就形成了2個區域,墊子上面溫度低,電熱毯上溫度高。
小貓如果覺得冷,就會爬到溫度高的區域。
小貓如果覺得熱,就會爬到溫度低的區域。
關於乳糖和羊奶的問題,之前已經詳細分析過了,參考:
【澄清誤區】很多貓都可以喝牛奶
真相:羊奶也有乳糖,和牛奶沒什麼區別
總之,幼貓基本不怕乳糖,而且羊奶也有乳糖。
所以,不用刻意餵羊奶和舒化奶。
但是,最終我還是選擇了舒化奶。
原因不是0乳糖,而是因為營養密度最高。
比較一下,從左到右分別是:羊奶、舒化奶、牛奶。
顯然,營養密度排序是:舒化奶>牛奶>羊奶。
但是價格排序卻是:羊奶(4塊多)>舒化奶(4塊不到)>牛奶(2塊)。
當然,泡奶粉也是可以的。
按照抖音大V的建議,隨著小貓的長大,可以增加奶的濃度。
比如在牛奶中加點奶粉。
或者泡奶粉時少加點水。
可以將濃度提高一倍,甚至提高2倍。
但是,如果提高濃度需要注意,這可能導致2個問題:
1、小貓消化不了。
解決這個問題主要看小貓的肚子,如果在明顯增大,說明消化不了,需要降低濃度。
2、嗆住的時候更危險。
因為奶水濃度增加,黏糊糊的,所以反嗆到呼吸道和肺時會有一定危險,可能會糊住呼吸道,導致緩慢窒息而亡。
為了防止小貓感染,貼心的抖音大V還給了我一管鹽酸頭孢噻呋注射液:
這類幼貓非常脆弱,尤其是早產的,很可能因為奶水反嗆、體溫低、抵抗力低導致肺炎和腸胃炎,從而喪命。
萬一發生,最管用的辦法是注射抗生素。
具體的劑量請參考鹽酸頭孢噻呋的說明書,根據觀察,有好幾個牌子,每個牌子的劑量都不一樣。
鹽酸頭孢噻呋注射劑類似長這樣,但是有好多個牌子。
雖然我已經用心照顧了,每天半夜起來餵奶,但是小貓咪最後還是走了。。
難過,但又不甘心,想知道失誤在哪裡,吸取經驗,以後可以改進。
於是我翻遍書籍,在一本不知名的醫書中找到了這麼一句:
在58d以前出生的仔貓幾乎不能存活。
而根據體型大小,我的小貓至少早產10天左右,遠未到58天。
這句話讓我有了一些安慰。。
這是第三隻被我送走的小貓。
第一隻小貓是出生時候走的,於是得到了一條重要經驗:無論貓媽媽在哪裡生,都不要幹涉,千萬不能驚擾,哪怕生在貓砂盆,生在床上,也別去幹涉。
第二隻小貓得了不明原因的巨結腸,虛弱到無法手術,於是安樂死了,然後悲憤地寫下了此篇:
貓的安樂死
最後留一個懸念,以上只是早產小貓的照顧辦法。
那麼這隻早產的母貓該怎麼呢?
只早產了一隻小貓,很明顯貓媽媽的肚子裡還有小貓。
這種情況該怎麼做才是最佳策略?
這將是接下去更新的內容,為了處理好貓媽媽我又花了3000多塊。
最後,替抖音大V@憨仔如花家裡的短腿貓做個廣告:
公告
以後獲得此文,可以回復關鍵詞:早產 或者 胃管
已經分析過的貓糧,往下拉到目錄。或者回覆:貓糧
請勿抄襲,轉載請標明出處和作者,包括以下信息:
(公眾號:貓咪研究室。作者:錢叄胖)
「貓咪研究室」後臺已經整理了200多個關鍵詞,覆蓋95%以上養貓問題,嘗試回復關鍵詞獲得需要的內容,比如:
疫苗、便秘、驅蟲、貓糧、生骨肉、貓蘚、軟便、應激、貓飯、黑下巴、種馬尾、嘔吐、老年貓、鼻支、消毒、耳蟎、發炎、中毒、感冒。。。等等,不斷更新增加中。。。
養貓疑問諮詢,請參考:《如何向作者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