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閒來無事,把《港囧》又翻出來看了一遍,其中有很多懷舊金曲,這首《偏偏喜歡你》我就循環了幾十遍。
這是一首怎麼聽都不會膩的歌,讓我想起小時候,陽光透過紗窗灑滿屋子,屋角的那臺老式收音機,就放著這種悠揚的歌,仿佛整個時光都慢了起來。
陳百強,是一位非常令人尊敬的優秀音樂人。
他的歌非常有味道,比如《眼淚為你流》、《偏偏喜歡你》、《一生何求》……
儘管之後張學友、陳奕迅等人都翻唱過他的歌,但那味道好像總是不太對……
《一生何求》改自王傑的《惦記著一些》。
據說是陳百強在計程車上聽見了這首歌,便被深深吸引,但從演繹技巧上來看,Danny確實要勝過王傑一籌。
熟知香港電影新浪潮的人,必然知道蔡繼光有部片子叫《喝彩》,三個主演分別是陳百強、張國榮、鍾保羅,人稱「三劍客」。
彼時,張國榮還沒有在歌壇上全線飆紅,陳百強也只是新星出爐,鍾保羅還是電臺的DJ。
總之,那部片子後,三人都火了。
Danny Chan貼吧裡有位吧友說:「真的好喜歡Danny唱的喝彩,這麼溫暖的聲音,融化了我的心,還是忍不住留下眼淚,給我帶來很大的勇氣!」
三人後來合作的《失業生》,三個角色:孔家輝求學海外,孔家樂固守樂壇,林志榮慘遭橫禍....這似乎是預兆。
後來,鍾保羅英年自殺(1989年),陳百強服藥辭世(1993年),張國榮跳樓身亡(2003年)。
有人說,他是一顆紫水晶,高貴,單純,不食人間煙火。記憶裡陳百強有兩種樣子。
一種是初出道時候的高貴美少年,家境優越,1977年參加「香港流行歌曲創作邀請賽」奪得季軍,被無線電視籤約為歌手,演藝生涯順暢得不可思議。
他什麼都不用擔心。據說第一張專輯《First Love》大賣,但是得到的報酬也只夠買他父親表店裡的一塊表。不用為衣食工作,但求名利和自己。
據說,陳百強去世幾年,張國榮復出歌壇,跑車上始終只有幾張舊碟,陳百強的今宵多珍重,永遠都躺在哥哥的車裡。
第二種就是,Danny的才華橫溢,創作出很多好聽歌曲,還有一把好聲音。
當然還有那麼好的品位,那麼的儒雅,那麼斯文,那麼有型,還孝順,還帥氣,那麼完美的一個音樂天才。
只有純淨如斯的人,才會有如此清澈的聲音吧。
很多人都過早的遺忘了他剎那的光輝。但我相信他的光輝雖然可能很短暫,但留給我們的卻很多。我們還是依然不會忘掉他的。
1983年,一曲《偏偏喜歡你》,比他的生命更長久。
而此時香港樂壇已進入「譚張爭霸」時代,而始終有點放不開的陳百強,面臨著殘酷的壓力,他的光芒、他的單純內向,敏感,不擅與媒體打交道都限制了他的發展。
美少年不可能永遠美下去。不知何時Danny開始抑鬱了。
於是出現了另一個記憶中陳百強的樣子,憂鬱的準中年,唱苦痛的歌,流言纏身,不得將息。
1993年,陳百強永遠離開了我們。
那一年,很多90後才剛出生。
正如《一生何求》中透露的悲傷:
「一生何求,常判決放棄與擁有。耗盡我這一生,觸不到已跑開。一生何求,迷惘裡永遠看不透,沒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有人說,他一生時髦好品位,連得的病(抑鬱症)都很前衛,如今也只有在旋律裡再感受,再聆聽永遠的Danny Chan。
最後藉由香港著名詞作家小美紀念小文:
這個世界無論有多美有多醜,慶幸曾經出現過陳百強,一個善良率真,傾心追求完美的小王子,令人在疲憊乏力的橡皮人社會中,能感受到一個心懷是零汙染的歌手,用最純樸的心,唱出動人的心曲,經得起年月的考驗,在大家心中泛起大大小小的漣漪。唯有陳百強。
一生35歲,寫了35首歌。
有人說,這一切都是宿命,難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