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生存在現代的史前生物,有兩種在中國被人搬上餐桌

2021-01-10 喵探自然界

仙女蝦,學名稱作「枝額蟲」,小型水生動物,在兩億多年前就已經存在,經過數次物種滅絕事件頑強生存至現代。在1949年被人於國內首次發現到,如今幾乎是遍布我國野外地區的史前生物。

土豚,又被稱作土豬、蟻熊,是生存在非洲地區奇特的食蟻生物。屬於管齒目動物的一種,這類生物在60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土豚的外型十分奇特,長有兔子的耳朵與豬一般的鼻部,它們飯量十分之大,一夜之間能吃下約五萬隻白蟻。

七鰓鰻,生存至現代的原始生物,是無脊椎動物進化成魚類的一個中間點,外貌醜陋難看,因身體兩側長有七個鰓孔而得名,嘴部形狀猶如吸盤一般。但七鰓鰻的肉質鮮嫩美味,在國內常被人當做高昂的菜餚搬上餐桌。

墨西哥蜜蟻,關於螞蟻一類的生物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上億年時間,而墨西哥蜜蟻則大約在4500萬年前就已經存在。如今多分布在北美沙漠之中,以自身的軀體作為食物儲存其,將甜蜜存入其中。

螳螂蝦,史前蝦類生物的一種,至今仍大量生存在地球上,是人們餐桌上的常客。但螳螂蝦也有不為人知的一面,被人譽為「水中拳王」,它們具備強壯有力的前肢,身形較大的個體在水中能夠打出將近60公斤重的衝擊力。

鱷雀鱔,原產於北美洲的雀鱔魚類,屬於史前魚類的一種,在地球上存在超過一億年時間。由於其生性兇悍,且成年個體身形巨大,長達3米以上,在多個國家地區都是橫極一時的入侵生物之一。

相關焦點

  • 倖存在中國的5大史前動物,一種被當成寵物,一種被搬上餐桌
    這種史前動物在中生代的侏羅紀時期就已經出現了,經過上億年的漫長演化,身形幾乎都沒有發生改變。狼鰻,一種長相醜陋的史前魚類,早在距今約九千多年前,狼鰻魚就已經被古老的印第安民族搬上餐桌了,直到現在,狼鰻仍然是太平洋漁業中重要的捕撈對象之一。真鱷龜,是所有龜類動物中最兇悍的一種,因外表有幾分相似鱷魚而得名。
  • 遠古時期存活至今的史前動物,其中有兩種生存在我國
    皺鰓鯊,現存於深海領域中的史前魚類,也是迄今為止人類所發現的最為原始的鯊魚物種,被科學家稱之為「活化石」動物。皺鰓鯊在距今三億年前就已經繁衍延續開來,經過了多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仍然倖存到現在。新疆大頭魚,為中國境內珍貴的裂腹魚類,也是古魚類的活化石動物之一,它們的生存歷史已經有著長達三億多年。目前僅少量分布在我國新疆塔裡木水系中,由於連年的水汙染新疆大頭魚野生資源逐步下降,面臨著滅絕的威脅。
  • 6種強悍的史前生物,第4種曾存在於35萬年前的北京
    梅爾維爾鯨,史前鯨類物種中身形最為龐大的一種,在中新世時期曾經與巨齒鯊同為頂尖的掠食者。據現代已挖掘出的骨骼化石中發現,梅爾維爾鯨的體長在17米左右。2013年還有人曾經發現過一枚長達半米左右的焦形鯨齒。
  • 史前十大恐怖生物(幸好滅絕)
    在地球上曾經生活中巨大的史前生物,它們兇猛恐怖,比恐龍還要巨大與兇惡。
  • 6種面目醜陋的史前動物,僅有一種繁衍至今,長有三隻眼
    麝足獸,生存在距今2.5億年前的南非地區,長有如現代家牛般的面孔,擁有圓滾粗壯的軀體,頭部的骨骼較為厚重,在當代種群中頭彼此對撞來互相競爭地位與配偶,滅絕於第三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中。水龍獸,三疊紀時期植食性的哺乳動物,其身形類似於現代的河馬,但面目醜陋奇特,臉部向下彎曲生長。
  • 已滅絕的10種史前生物史前,食人魚是現代水虎魚的祖先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許多的奇異的已滅絕的魚類、鳥類、恐龍以及其他的生物,通過地殼的運動,侵蝕、風化任然還是保留了許多有價值殘骸。科學家們通過了藝術手段展現了這些奇異的史前生物的本來面貌。與此同時,加利福尼亞州有數百隻巨型魷魚被衝上岸。另一個魷魚新種被錄製下來。這是揭開生物之謎的典型一年,「大腳怪」的粉絲們舉行了會議,科學家稱,在加拿大發現巨大湖怪。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最大的硬骨魚類是利茲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據估算體長可達27米,體重達40噸,這兩種魚都已經滅絕了。
  • 為什麼史前動物長得都很巨大,而現代動物大多都縮水了?
    為了更直觀了解史前動物的體型,我們先來了解一些史前動物的大小:魚類,在古生物中比較大的軟骨魚是巨齒鯊,據推測長18米,體重可達40-70噸,是生活在2800萬-150萬年最大的掠食者之一。最大的硬骨魚類是利茲魚,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魚,據估算體長可達27米,體重達40噸,這兩種魚都已經滅絕了。
  • 史前繁衍至今的5種古生物,在中國就有3種,圖3被人當做寵物
    褐馬雞,是中國特有的古老鳥類,在四川一帶,科學家曾經挖掘出長達兩百多年的褐馬雞股骨化石。而在歷史上褐馬雞曾遍布我國大江南北,但由於地勢變遷以及人為捕獵等因素,現在已經瀕臨滅絕。狼鰻,一種長相醜陋難看的古怪魚類,在過去曾被人視為「大海怪」。
  • 6種未完全滅絕的史前生物,有一半如今被養作寵物
    七鰓鰻,這一類生物屬於史前物種,是距今約3.8億年前就存在的一種生物,而今未完全滅絕倖存了下來,其身上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特徵,身軀看起來像一般的鰻魚,但卻擁有一個長滿牙齒的圓口嘴巴。中國小鯢,這種小鯢科生物是一類史前就存在的物種,如今尚未滅絕,是所謂是「活化石」生物,是極為瀕危的一種生物,甚至有人把這一稀有的物種養作寵物。巨骨舌魚,是一種體型較大的淡水魚類,有時候也被稱為海象魚,屬於殘存的古生淡水魚類,是仍未滅絕的史前生物,推測最早出現於一億年前,原產於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 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
    當我們提到史前動物,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就是恐龍,而提及現代的動物,第一反應是想到身邊的寵物貓和狗。有人就會發出疑問:為什麼像恐龍這樣的史前動物體型巨大,而現代的動物好像都不是很大?史前最大的兩棲動物是生活於2.7億年的普氏鋸齒螈,長達9米,重達3噸。據報導,在1987年的南美洲曾發現一根阿根廷龍脊椎骨,長2米,寬1.5米,重達1噸,這是歷史上第一次發現阿根廷龍的骨骼化石,根據化石,科學家預估,這隻阿根廷龍長至少有三四十米,體重可達80噸。
  • 細數史前5大頂尖掠食生物,圖3連霸王龍也不放在眼裡
    因其骨骼化石大多在洞穴之中被人所發現而聞名,據現代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史前洞熊的體型要比現代最大的棕熊還要大上35%,頭部骨骼就長達半米以上。古巨豬,為史前巨豬家族的一員,在三千五百多萬年前古巨豬是北美洲地區的頂尖掠食生物,就連世界的亞洲、歐洲等地也有它們的身影,除了長有如同現代犀牛般的身軀之外,古巨豬的頭部佔據身軀的三分之一,其中具備驚人的咬合力,在當代可以如同推土機一般獵食獵物。
  • 生存至今的5大史前古生物,這些傢伙居然比恐龍還要古老
    皺鰓鯊,亦稱作擬鰻鮫,是生存至今最為原始的史前鯊魚,有著長達3.6億多年的生存歷史。由於擬鰻鮫常年生存在深海之中,人類難以抵達,迄今為止所捕獲到的記錄屈指可數。最近一次捕獲記錄是在2015年。扁吻魚,僅存於中國新疆地區的史前古魚類,其生存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三億多年前,它們見證了恐龍的出現和滅絕,並且幸運地生存至今。在現代,具有非凡的經濟價值和學術價值,與國寶大熊貓同屬於一個保護級別。鰉魚,原產於中國黑龍江水域的史前魚類,起源於白堊紀時期,被現代人譽為「活化石」。據史上記載,鰉魚的名字由來還是乾隆所命名的,直到現代鰉魚還是人們餐桌上極為珍貴的美味佳餚。
  •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它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
    存活至今的6種史前生物,有一種曾以恐龍為食,大熊貓是其中一個!地球上生命體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順利的,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地球環境的變化導致很多的生物從地球上滅絕。在6500萬年前一場全球性災難的到來,讓統治了地球1.6億年的恐龍滅絕,一直到450萬年前才出現了人類。
  • 8種有著鳥類特徵的史前生物,圖6被認為是鳥類始祖,卻最不像鳥
    在史前時代,生存著很多形態各異的史前生物,它們有著各種令人費解的形態結構,也正是因為怪異和不解,吸引了很多考古學家和古生物學家堅持不懈的研究它們,期望揭開大自然生命進化的秘訣,今天咱們介紹幾種鮮為人知的史前生物,這些史前生物多多少少都有些鳥類的特徵,最起碼都會飛行或滑行。
  • 25種最迷人史前生物
    氣腔龍可能生活在距今8500萬年前,圖中,紅色代表肺,其他顏色則代表氣囊。根據對氣腔龍化石的最新分析,這頭體型龐大的食肉恐龍的呼吸系統與當今的鳥類有諸多類似之處,進一步強化了恐龍和現代鳥類在進化上存在聯繫的理論。
  • 盤點6種相貌醜陋的史前動物,僅有一種存活至現代,被人當成寵物
    三葉蟲,出現在5.6億年前寒武紀時期的遠古動物,外形醜陋難看但卻有這極強的生命力,先後在地球上生存了長達3.2億年,直到距今2.4億年前的二疊紀時期才完全消失。旋齒鯊,充滿神秘色彩而又相貌醜陋的史前鯊魚,在人們發現旋齒鯊初期,僅僅只挖掘出其螺旋狀排列的牙齒,還未曾發現出完整的旋齒鯊骨骼化石。房角石,古生代時期最巨大的生物之一,外型醜陋難看,體長達到9米左右。在當時屬於頂尖的掠食生物之一。在其臉部中心,藏著一個巨大而鋒利鸚鵡喙一般的觸角,用以刺穿當代海洋生物的硬殼。
  • 史前五大頂尖掠食者,其中一種曾生存在35萬年前的中國
    巨鬣狗,史前大型犬科物種,是現代鬣狗的四倍之大。大約在距今五百多萬年前活躍於我國西北部地區,有著令當代生物都望而生畏的上下顎,其中能夠產生粉碎獵物頭骨的咬合力。楊氏虎,曾經生存在三十五萬年前的中國地區,屬於當時頂尖掠食者之一,雖然被現代人稱之為「虎」但其實楊氏虎是進入亞洲地區的原始獅所演化而來的,在某種意義上楊氏虎又屬於獅子的一種。
  • 曾經生存在我國的五大史前動物,其中一種至今仍未滅絕
    楊氏虎,是史前進入亞洲地區的原始獅,踏入我國領土之後演化成頂尖掠食者,被現代學者稱之為楊氏虎,但實際上楊氏虎屬於獅子的一種,大約在距今三十五萬年前仍然生存在中國。蒙古安氏中獸,曾經出現過最大的陸生哺乳食肉動物,它們的體型如同現代的亞洲象一般,頭顱長達兩米,體重達到兩噸,在當代大陸上幾乎沒有天敵。古巨豬,史前巨豬家族的一員,古巨豬身形如同現代犀牛一般,曾經生存在三千五百多萬年前的美洲及亞洲地區,它們的食譜非常廣泛,幾乎涵蓋當代大陸的任何生物。
  • 史前動物大都高大威猛,為何現代生物,體型卻變小了呢?
    史前動物大都高大威猛,為何現代生物,體型卻變小了呢?史前與現代生物體型對比我們先來盤點一下一些體型比較巨大的史前生物吧。娃娃魚是現在體型最大的兩棲類動物,曾經有一條娃娃魚體長達到2.1米,重達150千克。在我們看來,這樣的生物就已經非常巨大了,然而在一些史前兩棲動物面前,娃娃魚簡直就是一個乖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