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肥東縣包公鎮大許社區扶貧產業園,看到這裡遍布著數十個整齊的鋼架大棚,走進其中一個大棚,幾個清澈的水池映入眼帘,一隻只通體紅豔的小龍蝦在水中嬉戲吃食。
「和傳統的龍蝦養殖方式相比,大棚蝦產量更高,肉質更好,市場不愁銷路。今年以來,已銷售一萬多斤。」大棚負責人許克倫高興地說。許克倫曾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因患高血壓、心臟病,幹不了重體力活,又無法外出打工。去年5月,許克倫在外地學習大棚養蝦技術後,來到村裡扶貧產業園養龍蝦。
據社區第一書記徐磊介紹,近年來,大許社區積極爭取財政扶貧資金,建起了這個扶貧產業園,養殖龍蝦、種植蔬菜等。為支持扶貧產業園發展壯大,帶動群眾就業增收,有關部門還為產業園建泵站、安裝節水管網,修通了水泥路,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對承包戶減免租金。政府部門的幫扶,讓許克倫消除了後顧之憂。「大棚內溫度高,龍蝦不存在冬眠,所以即使是冬季,龍蝦依然肉質肥厚。現在,我一年四季都可以養蝦、賣蝦,一個棚一季可收穫200公斤蝦。縣商務局還幫我們與電商企業安徽惠之園食品有限公司對接,通過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方式銷售『大棚蝦』。」侃侃而談的許克倫,由昔日的貧困戶變成了今日遠近聞名的「養蝦能手」。
目前,該扶貧產業園已帶動12戶農戶在此務工,產業園為他們脫貧增收提供了保障。
(文章來源:安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