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嶽陽8月28日電 (記者 林洛頫) 28日上午,湖南省嶽陽市召開「嶽陽巨變30年」新聞發布會,嶽陽市市長盛榮華從經濟、社會、民主法治等6個方面回顧了嶽陽建市30年來取得的豐碩成果,並表示將規劃建設南湖交通「三圈」,把嶽陽打造成湖南最宜居的城市,讓全體市民享受發展帶來的實惠。
1983年2月,國務院批准嶽陽升格為省轄市,從此拉開了嶽陽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篇章。經過30年的發展,今天的嶽陽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當前作為嶽陽發展的最好時機,嶽陽市已提出建設宜居、宜遊的小康社會新目標。
「數據最具有代表性,能直觀的體現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嶽陽市市長盛榮華介紹,2012年嶽陽市實現生產總值2199.9億元,是1983年的90.1倍;固定資產投資1168.1億元,是1983年的572.6倍;財政總收入230.7億元,是1983年的145.5倍,經濟總量由湖南省第5位上升至第2位。
同時,嶽陽建市30年來穩步推進國有企業改制、所有制結構改革、商貿流通體制改革,目前該市非公經濟已佔GDP比重達60.1%;中心城區建成面積也由不足4平方公裡拓展到86.5平方公裡,基本形成內外暢通、水陸聯網、縱深便捷的綜合交通網絡體系。
2012年嶽陽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22110元、8326元,分別是1987年的17.7倍和1983年的27.4倍;城鄉居民存款達到746.3億元,是1983年的452倍。目前,嶽陽已被商務部評為「中國最佳投資城市」。
面對嶽陽建市30年來取得的各種成就,盛榮華表示:「始終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始終堅持科學發展思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創新;始終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始終堅持加強隊伍建設是嶽陽建市30年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也是今後發展可供借鑑的寶貴經驗。」
嶽陽臨江畔湖,地理區位優勢明顯。近年來,嶽陽持續加大水利建設投入,加強水資源治理和保護,著力建設人水相親的城市。下一步嶽陽發展的戰略構想將圍繞「四帶一樞紐」即現代產業集聚帶、新型城鎮拓展帶、生態文明示範帶、開放合作引領帶和長江中遊綜合交通運輸樞紐的目標定位,加快建設以交通網、產業鏈、城鎮帶、生態區為主要內容的長江經濟帶。
「嶽陽建市30年來取得重大成就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了讓市民享受發展帶來的實惠,嶽陽正在規劃建設環南湖新區、南湖交通『三圈』、洞庭新城等多個惠民工程;其中南湖交通『三圈』就是打造環南湖步行遊玩圈、32公裡環湖自行車圈、環湖機動車圈,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宜居。」盛榮華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