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水稻未插秧大米已賣百萬斤

2021-01-16 哈爾濱新聞網

  大米只是傳統農產品,但進入網際網路眾籌定製銷售渠道後,立即吸引全國大批高端粉絲。眼下,水稻秧苗尚未開插,五常市二河鄉新莊合作社的3600畝有機水稻,已被全國各地的高端客戶在網上訂走,售價每斤從14元到20元不等,銷量合計超過百萬斤。名嘴韓喬生、女子跳水冠軍汪皓等都成為其會員。

  新莊農村合作社是國內最早從事有機稻種植的合作社之一,通過9年栽培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有機水稻種植模式。合作社的水稻不僅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還通過瑞士SGS機構241項糧穀類無農殘檢測,現已形成每年3萬畝水稻種植規模。

  去年底,新莊合作社與上海網際網路眾籌公司合作,推出向善莊園有機大米網際網路在線眾籌項目。該項目將新莊有機水稻種植基地稻田以半畝為單位在網際網路上推出,消費者可在線一次性認購每單位1年期、3年期及5年期水稻產出(每年大米產量約240斤)。認購後即擁有屬於自己的半畝農田,並成為該地塊莊主。

  向善莊園向每一位莊主提供訂製管家服務:每年將農田裡產的240斤有機大米分6次,按指定日期為消費者免費配送。其中從田間地頭到加工包裝車間,到配送路途實施全程監控,實現產品可追溯。莊主可親赴五常新莊享受村民禮遇,三天兩晚見證有機農業科技,體驗原始有機農耕樂趣,赴基地期間落地後吃住費用全免。

  據新莊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網絡眾籌項目打破以往層層銷售渠道,直接面向有機大米的終端消費者,在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當下,這種全程「有保障」的有機農產品成為稀缺資源。雖然成為這半畝地大米不同年期的莊主,認籌款從5000元到1.69萬元,但項目上線後依然吸引到全國不少高端客戶,不到半年時間已售出3600畝有機水稻。

相關焦點

  • 草原大米逆襲記_滾動新聞_中國政府網
    興安盟農牧局調研員張福君說,近年來興安盟通過品牌培育與產業化經營,「興安盟大米」已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走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東蘇嘎查的鄉間公路上,道路兩側種植的水稻像綠色的海洋。「我一直種水稻,過去賣不上好價錢,活幹得多,錢掙得少。」東蘇嘎查水稻種植戶韓江雲說,過去他將自家的20畝土地和租用的20畝土地都種了水稻,每年的收入只有3萬多元。
  • 水稻魚鴨共生長 有機農業憧憬多
    原標題:水稻魚鴨共生長 有機農業憧憬多 稻田鴨   18日,初秋的陽光照在通河縣富林鄉長興村有機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的4700多畝稻田上,微風掠過,株滿穗豐的水稻泛出淡淡金色。   合作社理事長於國柱站在稻田前,高興地告訴記者,今年水稻長勢不錯,畝產至少在1100斤左右;今年改種的上千畝水稻新品種,要比傳統水稻一株多出四五十粒,多的能有一百四五十粒。畝產有望突破1200斤。如果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入社的農戶分紅要比去年多出一大截啊。   長興村有機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2年,現有農戶47戶,大型農機具50臺套。
  • 水稻種出「新花樣」,「大米節」上的特色產品
    新華社哈爾濱10月12日電  題:水稻種出「新花樣」,「大米節」上的特色產品  黃騰  加工過程中保留胚芽提高大米營養價值,種植過程中在稻田裡養殖鴨子、螃蟹減少農藥與化肥施用,按照有機標準種植水稻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在哈爾濱舉辦的第七屆黑龍江綠色食品產業博覽會和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
  • 分析禾苗不發的原因,解決水稻種植問題,大力促進水稻生長
    導語:栽培水稻,採取措施,解決插秧後禾苗不發、水稻葉片發黃、水稻出現黑根問題,促進水稻生長如果我們在種植水稻的時候,發現插秧後禾苗不發,水稻葉片發黃、水稻出現黑根這些情況,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一、插秧後禾苗不發怎麼辦?插秧後禾苗不發叫「坐」或發僵。坐的禾苗生長遲緩,葉片僵縮,不分櫱,禾苗簇立,嚴重影響產量。
  • 延吉朝陽川鎮水稻插秧掀熱潮
    眼下正是水稻插秧種植的黃金季節。連日來,延吉市朝陽川鎮的稻農們積極搶抓氣溫回暖的有利時機,人機齊上,掀起了今年水稻插秧的熱潮。在朝陽川鎮太興村的水稻田裡,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水稻插秧機在一塊塊規劃整齊的水田裡穿梭往復,一排排蔥綠的秧苗被整齊地排列在稻田中間,不一會兒的功夫,一塊水稻田就已插滿了秧苗,為水田披上一襲綠色的新裝。太興村稻農王潔來延吉20多年,家裡共有8晌水田地,近幾日她每天早上2、3點起床起苗、卷苗、扛苗、運苗,並通過機器作業每天能種植1晌多地,目前她家的水稻插秧工作已接近尾聲。
  • 長在灘涂鹽鹼地中的水稻 每斤能賣10塊錢 吃起來是啥味兒
    在灘涂大面積種植水稻,用海水來實施灌溉,對於農技專家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如今,象山人在200畝灘涂地上種水稻,信心來源於去年收穫的海水稻。這批試種的海水稻當年全部成活,畝產稻穀最高近1000斤,平均500斤。
  • 大米是家家都存在的主食,那麼水稻種植將成為很大的問題
    在中國,第一大口糧就是大米了,因為在國內將近百分之六十的人都是以大米為主食的,從古至今,在中國人的碗裡面裝的最多的便是大米飯了。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了,機械化批量生產也開始了,農業機械也漸漸了代替農民下農田挨個插秧的做法。
  • 春耕正當時 水稻插秧忙
    春耕正當時 水稻插秧忙 2020-05-25 04: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五常大米到底多少錢一斤?
    大家千萬不要覺得,在視頻包裝上標明配料是稻花香,或者五優稻4號的就是真米,配料上標明水稻的就是假米。畢竟這些年五常大米行業造假不斷,而且水平之高,讓一些經驗豐富的業內人士都看不出來,單純用肉眼,也只能粗略看兩下而已。從國家的標準來看,五優稻的基因優良,能被稱之為五優稻系列,但從檢測來說,有些品種和品質,無論在哪一方面,都不能稱之為五常大米。
  • 五常大米行業內幕:本地米賣不上高價,外地人分不出真假!
    正在灌漿的時候趴窩,讓往年出米率是5個米(50%),十斤稻子能出五斤米,只能出3個米了。在2018年底的時候,稻花香的稻穀收購價就有些反常。由於當年收成不好,「稻花香」水稻的收購價格被進一步退稿,大量較便宜的外地水稻進入五常米廠,本地稻反而無人問津。因為這樣的現象日益猖獗,讓進入五常的外地大米提了價,本地招牌就「蒙了塵」。
  • 河北唐山:水稻插秧正當時
    小滿節氣將至,河北省唐山市水稻種植區的農民搶抓農時,全面展開灌田、插秧,田間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5月19日,唐山市灤南縣胡各莊鎮的農民在水稻育苗棚起秧苗。↑5月19日,唐山市灤南縣胡各莊鎮的農民在田間補插水稻秧(無人機照片)。
  • 「密山新聞」助力豐收年——我市榮騰水稻專業合作社鴨稻米增收紀實
    得,怎麼才能種好,米,怎麼才能賣好。在密山市榮騰水稻合作社的「田字格」裡,藍天、白雲、田埂書寫著答案:種地對準「供給側」,砍「大路貨」,增」新奇特」,用」新奇特」補市場空缺。種植鴨稻,完成了土地經營、銷售的轉向。
  •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強村富民】高田有機稻助農增收 2021-01-12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京今年129萬畝水稻插秧近尾聲 新品種為穩產增效奠定基礎
    通訊員 嚴俊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杜文雙攝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翟羽) 記者從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截至6月19日,我市水稻插秧工作已完成89%。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今年南京水稻種植面積129萬畝,較去年增加8萬多畝,並利用大機械、新品種為糧食穩產增效奠定堅實基礎。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
  • 從插秧到出米 VR體驗吸引孩子
    新文化訊(記者 趙春剛) 第十六屆長春農博會已近尾聲
  • 拔秧拋秧插秧·都市快報
    眼下正是水稻播種季,這幾天,富陽漁山糧食基地春播忙。  除了機器插秧,當地21位「泥腿子」插秧高手重回稻田,用手工插秧的方式,重現「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場景。  這個周六,漁山鄉政府要邀請快報讀者去現場,體驗拔秧、拋秧、插秧,互利糧油專業合作社為此專門開闢了一塊稻田讓大家盡情發揮。  邀請讀者插秧互動,是今年漁山稻香節的序幕之一。
  • 機插秧水稻高產栽培技術
    一是機插水稻活棵後即進入分櫱期。分櫱期是增加穗數的主要時期,機插水稻的特點就是分櫱數多而集中。由於機插秧採用中小苗移栽,插後初期吸肥能力不如手插秧,為此,分櫱肥施用應採取「少吃多餐」的原則進行,機插後為確保水稻秧苗快速緩苗返青,可以噴施1000倍「騅肥菁」,促使水稻秧苗不僵苗,快速返青生長。
  • 像賣可樂一樣賣大米 盒馬推「裝在瓶子裡的大米」
    這樣一次可以消耗完的新型大米,受到了許多年輕用戶的追捧。上市三個月以來,銷量不斷攀升,月環比增長率超過57%。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對中高端大米的消費需求增加。健康、品味、新鮮,成為當下年輕一代消費群體對於大米的消費偏好,盒馬通過數據洞察到,讓年輕人買會一瓶一次可以吃完的瓶裝大米,比賣出一袋5公斤的大米要簡單的多。
  • 機插秧省時又省力
    馬宣寨村在種植水稻方面已有30多年的歷史,而機械化普及卻很落後。一首打油詩也曾在當地廣泛流傳,「彎彎犁頭水牯牛,一把鐮刀鐵鋤頭;面朝黃土背朝天,弓背彎腰數千年」,一直以來,當地農民都是以人工耕種這種落後的生產方式,不僅費時還費力。
  • 稻花香裡說豐年 濱州高新區1500畝水稻喜獲豐收
    雖已立冬,濱州高新區友稻農業的水稻田裡依舊一片金黃,隨著嗡嗡的機器聲響起,1500畝水稻喜獲豐收。這裡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其稻米色純味香、品質優良,從而遠近聞名。連日來,村民正利用當前天氣晴好時機,陸續下田收割水稻,加快搶收步伐,確保顆粒歸倉。在友稻生態農業示範園裡,一片片金燦燦的稻田在陽光下格外耀眼,轟隆隆的收割機正忙著收割低垂的稻穗,盛滿穀粒的運輸車在田間地頭來往穿梭,田園裡呈現出一派豐收的繁忙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