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美國時老移民對我說,在美國只要有阿Q精神就能活得好,但真想...

2021-01-10 中國僑網

在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工作的日子,美國華裔脫口秀演員黃西專注於寫一本介紹幽默技巧的書。儘管閉門在家創作,他在社交媒體上一直很活躍,發布的動態許多都關乎一個主題:呼籲人們正視當前愈演愈烈的種族歧視。

來源:黃西社交媒體截圖

「我叫黃西,黃瓜的黃,西瓜的西。」從赴美求學的生物學博士到脫口秀演員,黃西以獨特的幽默風格受到觀眾歡迎。

10年前,他成為首個在美國《萊特曼秀》表演單口相聲的亞洲人並一炮而紅。他還曾受邀到白宮的美國記者年會上領銜表演,妙語迭出的段子讓現場2400位政界和新聞界人士起立鼓掌。

圖片來源:美國《世界日報》

舞臺上,黃西是把觀眾逗笑的脫口秀演員。在社交媒體上,黃西近段時間頻繁轉發、呼籲及評論的內容卻嚴肅、現實,讓人笑不出來——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美國亞裔群體正遭受越來越多的敵意和偏見。

「美國最初沒把新冠肺炎當回事,認為這只是亞洲人的疾病,疫情暴發後應對不力。許多美國媒體只要提到新冠病毒,便在版面上放一張亞洲人的臉。」黃西認為,一些美國政客、媒體等頻繁用「中國病毒」等明顯具有種族主義傾向的稱謂,激化了美國社會對亞裔的敵意,並造成了深刻的傷害。「種族分子看到亞洲人的膚色,吐唾沫、罵髒話甚至暴力襲擊這些就隨之都來了。」

5月12日,紐約市曼哈頓唐人街,一名「全副武裝」的女子正在過馬路。中新社記者 馬德林 攝

在黃西看來,這次疫情把美國亞裔群體遭受的歧視擺到了檯面上來,但僅在疫情框架下討論歧視遠遠不夠。長期以來,亞裔移民一直遭遇著各類顯性、隱性歧視,種族偏見充斥在美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來源:黃西社交媒體截圖

從赴美求學到工作,黃西在美國生活了20年,對亞裔遭受的種族偏見感同身受。他回憶,赴美留學之初,有大學教授戲稱「中國科技落後是因為漢字難寫,大家把時間花在寫漢字上」,有老師告訴亞洲學生「slow take offence」(不要急著生氣)。

步入職場後,黃西工作勤懇認真,一段時間內是公司唯一拿到專利的員工。但即便如此,白人員工一畢業就被提拔到更高的職位。而每逢裁員,約70%比例都是亞裔。進入演藝界後,即便作品廣受好評,黃西仍因亞裔身份遭受過不友好對待。

即便是在美國出生的亞裔,也並未免於偏見困擾。黃西舉例,很多亞裔從小被稱呼侮辱性外號,上大學受「種族配額」制影響,亞裔必須比其他族裔分數高出許多才有機會進入同一所大學。

中新網記者 張龍雲 攝

表面上看,種族歧視被美國社會所禁止。但黃西認為,以往對於亞裔遭受種族歧視的個案討論多是揚湯止沸,美國主流社會始終未曾正視和反思這一問題。

據他的觀察,美國媒體有時會發布由亞裔撰寫的文章,講述自己在美國成長的心酸歷程,可這樣的文章「雖然文筆好、有感染力,但也止步於此」,並未有更深刻的反思。他在接受主流媒體訪問時曾多次主動提及亞裔遭受的種族偏見,但「這部分內容從未被發表」。

黃西認為,亞裔遭受歧視很大程度上源於美國社會對亞裔群體缺乏了解。「在學校裡,老師會講述白人歷史、講述馬丁·路德·金的故事,但鮮有人講述亞裔的歷史,少有人知道亞裔為美國社會做出的貢獻。」

他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舉例:「我兒子六七歲的時候學習美國歷史,有一天對我說,爸,我特別同情黑人,我很慶幸我是白人」。黃西提醒兒子:「No,你不是白人,你是黃種人」。

中新網記者 張龍雲 攝

這次對話讓黃西意識到,亞裔根本沒有被寫進美國的主流歷史,在集體意識裡幾乎不存在,以致於小孩子根本找不到和自己對應的歷史群體,甚至還以為自己就是白人。

「如果我們自己不發聲,便不會有人關心亞裔的遭遇。」正因於此,黃西時常把亞裔移民的經歷融入脫口秀表演中,也會在表演中適時講述亞裔歷史,「我希望把亞裔移民的故事講出來,讓觀眾在笑過之後有一些思考」。

美國《世界日報》/王若然 攝

對抗種族歧視亦需要不同族裔團結起來。黃西說:「只有當非亞裔人士因為歧視亞裔的言論感到憤怒的時候,這個問題才可能真正得到解決。」

小僑想請大家花3秒幫忙做一件事:

點擊頂部藍字「中國僑網」

感謝您的支持!

記者、編輯:冉文娟

相關焦點

  • 淺談阿Q精神
    魯迅寫《阿q正傳》中的阿q精神,暴露了國民的弱點,顯現出了一個時代的國人的靈魂,也表現出一個時代的悲哀。但更深一層的來說,阿q精神不僅對當時的社會起作用,而且對現代的社會發揮著其獨特的作用,較以前有了深入的發展與內涵。關於阿q精神,學術界有很多權威論述過。
  • 喜鵲:還能移民美國嗎?
    川普移民改革案還包括切斷「鏈式移民」、結束綠卡抽籤政策等等。先說一下夢想生,在歐巴馬時期實施了一項「童年入境美國暫緩遣返項目」,也就是讓幾十萬童年時期就進入美國的非法移民可以在18歲後避免被遣返,並可以在美國上學和就業,這些人到了川普時代,被稱為「夢想生」。
  • 阿Q精神,可憐之人的悲劇人生
    是一種自我安慰和自我陶醉的精神。他是一個可憐又可恨的人,無家無業無女人,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讓我們來分析一下他的性格以及藝術色彩。阿Q的Q字可能是作者看這形象像一個小辮子吧,阿q說自己其實和趙老太爺家是本家,但是由於自己窮酸潦倒,所以阿Q也不敢說自己姓趙了。阿Q看到趙老太爺還得要遠遠地躲閃,臉上笑臉不能變,這種笑臉比面具更可靠。
  • 美國第一位華裔部長:出生在中國8歲移民,老布希親自打電話相邀
    她從一個弱女子到大將軍,中間所經歷的事情可以說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從花木蘭替父從軍,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得出,女子在很多領域其實並沒有比男子要遜色多少。今天我們要說的美國首位華裔部長,在中國出生,8歲的時候移民到美國,成年之後老不布希親自打電話邀請其工作。遠渡重洋,移民美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內似乎掀起了一股移民潮。
  • 都說美國是移民國家,這些移民都是從哪裡來的?
    美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移民國家。更確切地說是由移民群體組成的國家。從現有人口構成來看,美國國內有絕對數量的非拉美裔白人,相對數量的拉美裔、非洲裔,以及少量的亞裔和混血兒。而一般認為的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只有總人口的1%多點。
  • 外聯出國:沒錢、沒親戚、沒成就如何移民美國?
    這年頭,人人都在說移民。怎麼移、往哪兒移就成了大家普遍考慮的問題。  包容性強、社會福利好、教育水平高、生活成本低,這些都是世界人民給美國貼上的標籤。而作為自由國度代表的美國,也一直都是中國人移民的首選。  說到移民美國,外聯出國美國移民專家表示其實有不少可行的方法,但主要取決於你有哪些能力、有哪些資源。
  • 全球移民輸出國印度第一,中國第三!中國人最愛移民美國?!
    美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國家,每年都有來自全球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通過不同的項目申請移民美國,其中也包括了來自中國的申請人。在移民目的國這一選擇問題上,《胡潤中國投資移民白皮書》2015年曾經公布過一份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美國和加拿大是中國高淨值人群最想去的北美國家,移民指數排名第一和第三。其中,美國又是全世界移民意向者的首選之地。
  • 為什麼日本人不願意移民美國?
    各種膚色、各種信仰、各種語言的移民共同構成一個偉大的國家———美國。自由、平等的美國精神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國家。每個人,無論什麼種族,來自什麼國家背景,都能在這裡實現夢想。日裔是美國最小的一個少數民族。日本人這個民族是全世界最愛自己國家的民族之一。
  • 寫書、拍電影甚至給寵物美容…他們都輕鬆移民美國了
    ——蕭伯納01導演的美國夢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我在圈子裡只能算小有名氣,但不是什麼『大導演』。我希望能去美國學習先進的電影技術,但是一直以來,我都覺得移民這條路離我太遠了。」只是C先生一直覺得,自己的知名度不太高,特別是在國際上影響力不夠,跟人們印象中憑「名字」就能叩開美國大門的「著名導演」相比,他無論是作品還是財力都有差距。
  • 我為什麼選擇「移民」到泰國
    所以每當有朋友問我你怎麼移民到泰國啦?我知道他想問我為什麼移民去了一個第三世界的貧窮小國,但實際上他可能不知道,我連這個小國都移民不了。而且他有誤區,以為越是小的國家,落後的國家越是容易移民,實際上卻完全不是這樣的,反而是很多發達的、包容性強的國家對移民敞開大門,亞非拉國家移民難度相當大。
  • 一文帶你看清移民本質:這樣的人才適合移美國
    有很多:比如民主、獨立、自由、家庭第一、人人平等、尊重別人隱私……價值觀重要嗎?當然重要,而且是最重要的。他是一個人立足於一個社會的基石。想移民美國,必須與她的主流價值觀達到一致。可是沒辦法,在美國,這就是違法。美國人對兒童的保護是無限的,甚至有「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個」的精神。另一起類似事件,也是華人:一名單身的華裔父親獨自撫養著女兒,從小將女兒拉扯大的父親含辛茹苦地為女兒做著一切,而從小幫助女兒洗澡的父親,即使在女兒長大到10歲時也依舊如此。
  • 在紐約與美國說再見
    一路上,我和他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他在美國的生活,他說:「咱們中國人在美國生活,就是兩個字,無聊!大家每天一到晚上五六點鐘,天一黑,就各回各家,上床睡覺了,哪裡像中國,可以出門逛大商場,吃夜宵。在美國,除了掙錢多一點,生活真是無聊極了。」  雖然伊先生對美國的生活作出了這樣的描述,但他仍然很享受。
  • 川普任美國總統 羅玉鳳:美國卡車司機告訴我美國的現實是什麼
    自9日大選結果公布以來,從網絡大V到普通網民都在討論:為什麼是川普?目前有幾種比較普遍的看法:民調不準、失去了勞工階級、政治正確的破產、精英階級的沒落、強人政治的蔓延、民粹主義的沉渣泛起……就在很多中國「精英」與美國媒體、知識界共同反思希拉蕊敗選原因以及共同尋找下屆對策時,生活在美國的勞工階層鳳姐發出了自己聲音。
  • 美國移民基金盤點美國移民入境不能帶的物品清單
    上次,美國移民基金為大家盤點了在入境美國時哪些東西是能帶的,為確保入境者遵守美國法律,邊防人員及海關會對入境者進行抽查面試。下面美國移民基金就來總結一下美國移民入境不能帶的物品清單。美國是無外匯管制國家。金子以前是有限制的,現在沒有了,各種金幣、金條都可以,沒有數量限制。
  • 15歲移民美國,28歲開創美式中餐,這位華人憑什麼成功逆襲?
    「移民美國以後,我能靠什麼謀生?」這是很多80後客戶經常問到的一個問題。人到中年,雖然很多人都家庭美滿,但是談到職業發展,又免不了一聲嘆息。網際網路資訊時代放大了現實世界裡的諸多大事小事,近年來,各種網絡流行語橫空出世,「打工人」、「凡爾賽」的熱度還沒退去,「年輕人不講武德」又開始刷屏社交網絡。
  • 命中注定:川普會成為總統|美國是如何走向「精神錯亂」的?
    所以,美國精神裡肯定還有另外一面,一個可以強大到與理性、科學抗衡,甚至更有力量的另一面,這一面就是:愛好幻想、盲目輕信、思想封閉,甚至是完全忽視事實的真相。理性與幻想是硬幣的兩面,共同組成了美國人的精神世界。與理性相比,幻想的形式、幻想的力量,更能反映大部分美國人的心理狀態。
  • 美國移民律師:遇警察盤查搜包 移民有權拒絕
    美國移民律師:遇警察盤查搜包 移民有權拒絕 2017-04-26《世界日報》報導,美國移民律師當地時間24日提醒,若遇警察盤問身份或搜查包內物品,民眾有權拒絕配合。
  • 我真懷疑,美國一半的奇葩都在佛羅裡達
    畢竟佛州人真沒怕過誰。「有錢花800萬買小島,這個富豪卻在超市裡偷300元家用品被捕……」「一佛州男子因為突發奇想想要用微波爐加熱到另外一個微波爐導致爆炸而被炸死了……」在這裡,說不好哪天就會遭遇來自佛羅裡達莫名其妙的攻擊神器。
  • 美國共和黨國會議員把移民比作狗犯眾怒挨批
    >   中新網5月24日電 據美國中文網報導,美國愛荷華州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斯蒂夫·金(Steve King)聲稱讓移民進入美國就像選擇優種狗一樣,他的說法星期二(22日)繼續遭受批評,進步團體說他的比喻「侮辱人,也不必要。」
  • 美國的人口普查:種族、移民與驢象之爭
    二、美國普查中的挑戰議題美國人口普查的調查時點為當年的4月1日。2010年的人口普查,除普查員外還發動了25萬個地方團體組織參與動員和登記,3月初通過郵寄問卷的方式郵寄到戶,但約1/3的住戶未返回普查表。4月1日之後,普查員需要花費幾個月的時間來嘗試找到那些沒有返回普查表的住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