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民晚報「上海時刻」出品
【新民晚報·新民網】山明水淨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雖然立冬已過,但氣候並未一下變冷,這個時節,樹葉開始變色,秋菊芳華猶在,城市明豔得像調色盤。
葉子是四季交替最忠實的信使,秋冬季節,色彩斑斕的葉,最惹人愛。在上海,秋色葉觀賞季從10月底一直延續到12月,五十多天的時間裡,一波又一波的色葉樹種,為街頭帶來了層層遞進的秋色——
11月上旬,櫸樹、梧桐、衛矛、「火焰」衛矛、柿子樹、爬山虎、七葉樹等悄悄「變臉」。隨後,銀杏、雞爪槭、紅楓、烏桕、黃連木、鹽膚木、無患子、楓香等接過了「染色」的接力棒。而到了12月中下旬,水杉、池杉和落羽杉由綠轉紅,為賞葉季畫上休止符。
綠化部門表示,上海種植最多的秋色葉植物,要數雞爪槭和銀杏。雞爪槭的秋葉為紅色,樹姿婆娑優美。如果在溼度相對高的環境下,葉片變色會較均勻,葉色也會更純,故很多園藝造景師會將雞爪槭設計成林緣下或臨水而立。
銀杏則有「活化石」之稱,生長速度慢,但生命力頑強,很適應上海的自然條件。近年來,銀杏被當做行道樹栽種於很多道路,包括四平路、天中路、伊犁路、黃金城道、元江路、莘凌路、安汾路、慈雲街等。這幾天,部分銀杏葉片已變黃,部分則要到12月才變色。當色葉全盛時,「滿地黃金葉」的美景,總令人慨嘆秋色靚如許。
魔都靚麗的秋色,不僅有自然的饋贈,還有人為的設計。上周,上海41條道路開啟了今年的「落葉不掃」,以銀杏、懸鈴木、鵝掌楸、無患子、合歡、柳樹、黃山欒樹、黃連木、楓楊樹等為行道樹,風格各有千秋。年底之前,大家能在不同路段找到自己所愛的「落葉美景」,在充滿詩意的落葉街景中捕捉瞬間的美麗。
雖說是「落葉滿階紅不掃」,但在這些路段,環衛工人仍在認真地用火鉗撿拾樹葉底下的垃圾,工作難度反而變大了。甚至,他們還得思考保留哪些葉型優美的樹葉,掃去哪些被踩碎的雜葉枯枝,才能讓景觀道保持靚麗如初。
無怪乎有人說,落葉不掃的韻味之美,體現著城市的溫度,也是人文之城的最好體現之一。或許,滿地黃葉中的這一抹藍色身影,正是最靚的秋色吧。
(新民晚報記者 金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