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魚看起來就像是一個大布丁,它們奇特的外形在過去幾年中不斷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很多人甚至認為水滴魚是世界上最為醜陋的動物之一。不過,柔軟的外形對水滴魚在深海的生存至關重要。
它們生活的區域靠近海底,那裡的水壓極高,使得水滴魚皮膚的密度與水相差無幾。或許有人會認為沒有肌肉組織是一個劣勢,但實際並非如此。在覓食的時候,水滴魚只需把嘴張開,浮在海床上方。水滴魚的密度較低,意味著它們攝食的時候基本不用耗費什麼能量。
水滴魚生活在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沿岸600~1200米的海底當中, 水壓比海平面高數十倍,人類很難達到其水滴魚棲息地,所以很少被發現。
在水滴魚生活的地方, 魚膘(幫助魚類保持浮力)很難有效的工作。為了保持浮力,水滴魚渾身由密度比水略小的凝膠狀物質構成,密度比水稍小,這幫助它輕鬆地從海底浮起。
缺乏肌肉對於水滴魚來說也不是什麼大問題,因為它主要靠吞食麵前的可食用物質為生。
科學家警告稱,由於深海捕撈作業,水滴魚正遭受滅絕 。由於捕魚活動大肆增加, 水滴魚被同其他魚類一起捕撈上來。雖然水滴魚本身肉質不適於食用,不過因為生活在與更為美味的海洋生物(如蟹和 龍蝦)一樣的海洋深度,也連帶著成為犧牲品。
「澳大利亞和 紐西蘭深海捕魚船是世界上最活躍的船隊之一,所以,即便是水滴魚,海底也不再是它們理想的棲息之地。大片的深海區域正面臨海底拖網的威脅。海底 拖網是最具破壞力的捕魚方式。南部海洋也設立了一定的深海保護區,但這只是在保護珊瑚而非水滴魚。現在,深達200米的海洋也遭受過度捕撈,而且,捕撈作業已開始離開那些 大陸架,轉入兩千米深的深海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