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機械大師譚偉明:手握銼刀,在堅守的路上...

2021-01-09 中國經濟網

  譚偉明負責創辦的江西省譚偉明技能大師工作室就在生產車間裡面,他認為車間就是最好的學習實踐的課堂,讓生產和研發零距離。

  「攻克一個難題,可能目前的方案已經可以了,但我始終認為還有更好的解決辦法。」說這話的是一名幹了25年的鉗工,他叫譚偉明,江西傑克工具機有限公司高級技工。 「要做有科技含量的產品,就是要大膽提出不同的想法,用獨特的思維嘗試去突破技術難關。」譚偉明談起產品創新來滔滔不絕,頗有心得。

  圓柱靜壓導軌砂輪架進給系統是高精度高動態響應隨動數控凸輪軸磨床的核心部件,靜壓導軌是一種精度極高而製造難度極大的部件,目前在國內及國際上僅有少數企業能夠生產。該系統設計要求和技術指標都非常嚴格,要求所有零件裝配完後整體承載剛性達3噸重,只用20N的力就能驅動靈活自如,無阻滯現象,重複定位精度0.001毫米,這對各個零部件的加工精度,裝配綜合精度極具挑戰性。

  該系統從研發到試製第一臺套花了一年半之久進展不順,每次技術指標測試和要求相差甚遠,譚偉明和公司攻堅組的成員一直攻克不了這個難關,後來他回湖南老家休假找靈感,放鬆下來的他靈感迸發,想到把兩個精密軸承座間由管路供油連接方式改為整體式油路板連接供油方式,減輕了別的零件重量,把多個零件組合變為一個零件,完全沒有了加工誤差和裝配組合誤差。這一方案實施後經過測試各項指標均符合設計要求,困擾著此部件一年多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

  譚偉明在設計研發時「鬼點子」很多,但最讓記者印象深的卻是他紮實的基本功及學習實踐能力。譚偉明向記者介紹道:「我工作25年,一直幹這個,我覺得自己沒什麼驚天創舉,手中的這把銼刀是我堅實的伴侶,我知道只有練好手上的功夫,才端得住這個飯碗!」 譚偉明在平板上反覆磨練,手磨破了皮,纏上膠布接著練,這些對他來說都是習以為常的小事。

  「為什麼幹了這麼多年,你還堅持埋頭苦練基本功?」記者有些好奇。譚偉明談到了一個人,叫方文墨,他幹機械的同行。一個80後的年輕小夥子。正常情況下,鉗工一年會換10多把銼刀,方文墨一年卻換了200多把,有幾次居然生生把銼刀給練斷了。教科書上,人的手工銼削精度極限是千分之十毫米。而方文墨通過後來不懈地歷練,加工精度竟然達到了千分之三毫米,相當於頭髮絲的二十五分之一,這是數控工具機都很難達到的精度。中航工業因此將這一精度命名為——「文墨精度」。而造潛水艇、飛機、動車等大國重器正需要這樣的精度,能為國家機械製造貢獻力量,這也是支撐譚偉明苦練技藝的動力所在。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憑藉紮實基本功和創新的主動性,譚偉明近幾年來成績斐然。他主導編制的鉗工裝配工藝,成功應用有高速隨動凸輪軸磨床等高端數控工具機領域,功能部件替代進口產品,服務於軍工,為行業的技術進步和裝備提升作了積極的努力和貢獻。

  譚偉明還先後開發了磨床用超高速液體靜動壓軸承內置式電主軸、磨床用超高速液體靜動壓軸承主軸單元和液壓自定心中心架等十餘項成果,完成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技計劃10餘項,其主要研製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國際先進水平,替代進口,申請專利7項。他本人還獲得了江西省首席技師、吉安市高技能人才等榮譽。譚偉明負責創辦的江西省譚偉明技能大師工作室就在生產車間裡面,他認為車間就是最好的學習實踐的課堂,讓生產和研發零距離。工作室現已通過了省級評定,並在籌備國家大師工作室。

  現如今,譚偉明又帶領工作室成員,正積極投身到「電控共軌柴油噴射系統」的關鍵裝備攻關當中,我國目前在該領域還未完全掌握智慧財產權,擺在譚偉明面前的,又是一個重大攻堅項目。「只要用心專注,一切皆有可能」這是他經常說的一句話。「攻克一個難關,就像邁過人生的一道坎,而人生的坎遲早會邁過去的」,譚偉明為此信心滿滿。在打鐵風火爐裡,當鐵器經過無數次捶打,就會淬火成形。而譚偉明就像這個鐵器,歷經千錘百鍊,然後鳳凰涅槃,正因為此,他獲得了江西省首席大師的稱號。(記者:張洋)

(責任編輯:符仲明)

相關焦點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設備神醫」黃孟虎:「注重細節」成就大國...
    編前語:「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大型主題宣傳活動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開展,中央新聞網站、地方重點新聞網站及主要商業網站共同參與。活動旨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通過採訪報導基層工匠典型,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網全社會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黃孟虎介紹「勞模創新工作室」。
  • 稻花香斬獲中國酒業大國工匠、工匠之星多項榮譽
    11月3日,2020中國酒業工匠論壇暨工匠之星頒獎盛典在陝西省西安市舉行,會上公布首批評選出的中國酒業大國工匠及工匠之星名單,稻花香集團技術顧問兼總工程師謝永文獲評「中國酒業大國工匠」,稻花香酒業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質技部部長陳小林、稻花香酒業公司副總工程師兼質技部酒體研究中心主任馬紅獲評「中國酒業工匠之星」,由稻花香酒業公司選送的馫香型
  • 匠星薈萃,技能逐夢!15人入選杭州工匠學院第二批工匠名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陳素萍 通訊員 喬渝 陳李惠哪裡可以學習高技能,成長為一位擁有絕技絕活的「大國工匠」?去杭州工匠學院啊!那裡有技能大師、世界冠軍做老師,更有「名城工匠」的培育平臺。吹毛求疵只為了做好電線電纜「守門員」的葉金龍,與「馬達」結緣一輩子的吳玉泉,以精湛技能完美詮釋「鉗工」意義的趙水林,40多年厚積薄發打造高品質汽輪機的吳國林,茶道永無涯的倪曉英,打造中國美發夢之隊的吉正龍……他們是國家級技能大師,他們還都入選了杭州工匠學院第一批工匠名錄。
  • 用銼刀銼出0.002毫米精度
    本報記者 許琴攝    一把銼刀、一隻千分表,手工做出來一個小零件,能精確到0.002毫米……這是41歲傅祥的手藝。傅祥是南京熊貓漢達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鉗工,高級技師,曾獲全國技術能手、江蘇省企業首席技師、南京工匠等多項榮譽。近日,傅祥入選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聯合組織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篇」 大型主題宣傳活動代表。
  • 王元成:水晶玻璃製造的「大國工匠」
    技術工人隊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近日,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人選出爐,浦江縣水晶工藝美術大師王元成成為第二屆輕工「大國工匠」。這次輕工「大國工匠」評選,全國日用玻璃行業共有兩位大師入選「大國工匠」,王元成是其中之一。王元成也是全國水晶玻璃行業第一位「大國工匠」,浙江省唯一一位日用玻璃行業「大國工匠」。走進王元成的工作室,穿著粗布衣服的王元成正在畫水墨畫,牆上掛滿了一幅幅君子蘭、牡丹等畫作。一旁的桌子上,則擺滿了一個個水晶工藝品。
  • 何保偉:走務實務本之路 鑄大國工匠之魂
    務實務本的「工匠之心」是我們建築業者絕不能改變的立場和原則。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著勤奮拼搏的勞動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就拿建築業來說,前有魯班,後有世世代代前赴後繼的無名工匠。他們用聰明和勤奮,智慧和專注,忍耐和堅守創造了無數令世界嘆為觀止的建築傑作。
  • 先進事跡材料範文:工匠精神事跡材料(個人)三篇
    【篇一】**,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359廠4分廠車工組特級技師。**年,入選中央電視臺《大國工匠》人物專訪欄目。曾獲全國技術能手、中國質量協會QC成果優秀獎、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青年崗位能手、六院職工技術比武第一名、「黨員崗位無事故無差錯」先進個人、六院「十佳青年」等榮譽稱號。
  • 洪海濤:傳承「工匠精神」 激發創造活力
    原標題:內蒙古日報數字報-洪海濤: 傳承「工匠精神」 激發創造活力 採訪洪海濤時,給記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作為「大國工匠」的他,時刻洋溢著蓬勃朝氣和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無限熱愛。 洪海濤,是中國航天科工六院紅崗公司特級技師,是型號生產線骨幹人員,至今已在航天戰線上奮鬥了20多個春秋。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海南舉辦
    王子謙 攝中新網海口12月27日電 (記者 王子謙)「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27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辦,展示多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技藝的風採。圖為展出的海南黃花梨家具。 王子謙 攝該珍品展為期五天,以「互鑑交流、創新發展、共享未來」為主題,圍繞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和技藝傳承展兩大展區進行布展。
  •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金牌師傅盧興福 專利發明小達人
    針對LW6-110系列斷路器頻發故障,他放棄節假日,走現場、查資料、找癥結、做方案,找到簡易方法解決故障,為企業節約20萬元;針對LW11-252斷路器CQ機構延時分閘問題,他在現場反覆拆裝研究,查閱機械原理等資料,發現是兩種材料製成元件的配合存在問題並解決,消除設備存在的隱患。
  • 鱷行天下三十載,以工匠精神打造民族品牌「中國夢」
    我國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從「中國製造」逐步走向「中國創造」是習總書記提倡的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重要內容之一。如今我們闊步走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道上,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中國製造」中去也成了重中之重。
  • 機械鉗工老師傅如何用一把銼刀手工完成零件修復——銼削技巧
    在許多的機械加工和工具機製造企業的裝配、維修部門,有一些鉗工老師傅的技能等級特別高,其中最主要的一項技能就是銼削技能。一把銼刀可以將工件加工到高精度要求,完全靠手工技巧將金屬鐵的平面、外圓面、內圓面、圓弧面等進行修光。下面為大家分享一下高級鉗工師傅使用銼刀的技巧和方法。
  • 創新開放綠色發展教育理念 培養「有色新業態」大國工匠
    因此,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湖南有色行業十三五規劃以及行業企業發展現狀,有色職院將辦學定位調整為為「有色新業態」培養大國工匠。那麼,什麼是「有色新業態」?一是採用先進新工藝、新設備,推動有色產業從傳統的「採選冶加」向「精深加工」轉變。譬如柿竹園創新出鉍礦漿電解溼法冶煉,又研製出鉍粒製造設備,並多次對反射爐改造,鉍年生產能力實現了翻番。
  • 大國工匠:80後制繩技師創下中國繩纜界四個第一
    ­  大國工匠80後制繩高手徐連龍:填補國內製繩領域多項空白­  央廣網青島7月19日消息(記者 王晶)「研發新型繩纜時,曾在車間待過2天零一夜沒有出去,有時累了就直接抱著纜繩睡過去了」。7月19日中午,青島天氣燥熱難忍,海麗雅集團80後制繩技師徐連龍帶領記者徑直走向制繩車間,車間內噪音高達80分貝,聽清旁人說話都很費力甚至有些刺耳,但卻是徐連龍過去8年來一直堅守的研發「陣地」。
  • 【中國夢·大國工匠】網絡安全衛士張琳:「挖漏洞」要腦洞大開 像...
    【中國夢·大國工匠】網絡安全衛士張琳:「挖漏洞」要腦洞大開 像打怪升級一樣會上癮 央視網報來源:央視網 2017年04月28日 16:42 A-A+   作為中國電信安徽網絡監控維護中心網絡安全團隊總監,張琳的任務就是堵住這類險境。上班對張琳來說,就像「戰場」,他很難看見「敵人」,但在一次次過招時會感受到對方的存在。
  • 紅木雕刻大師:人才是紅木產業最大瓶頸
    今年52歲的紅木大師陳正民指出。12月14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與第一屆全國技能大賽執委會共同主辦的「大國工匠灣區行」活動走進中山市大湧鎮,這個全球最大的紅木家具生產基地。  通過走訪厲國陽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陳正民紅木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紅木家居學院,記者觀察到,面對紅木產業遭遇的危機,當地正嘗試走出一條 「手藝+產業」的模式,培養高技能人才,推動紅木雕刻技藝的發揚和傳承。  傳承之難:年輕人不願入行  「很精緻!我們在學校裡主要使用的是機器,追求的是效率,看到大師手工操作很震撼,手工比機械錶達出來的東西更有靈魂。」
  • 東成紅木董事長榮獲中山市十大「傑出工匠企業家」稱號
    中國傳統工藝大師、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東成紅木董事長張錫復受邀出席本次頒獎活動,並榮獲「傑出工匠企業家」稱號。  、極具工匠精神的企業家,張錫復以幾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專注於紅木技藝的傳承和創新,將傳統技藝與現代高新科技有機融合,加速了中國紅木家具產業的蓬勃發展,對推動中國家具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及為紅木行業樹立全新的標杆作用做出了積極貢獻。
  • 堅守41年 石龍白鐵工匠洪逸民希望將手藝傳承下去
    叮噹,叮噹…… 他堅守了41年  石龍白鐵工匠洪逸民希望將手藝傳承下去  白鐵工匠洪逸民在叮噹聲中堅守了40餘載。然而,儘管在打白鐵被視為夕陽行業的當下,古鎮石龍依然有人堅守著這傳統的老行當,讓這老手藝的工匠精神傳承下去。  街頭難覓的「老行當」  在石龍中山西路騎樓街的南面,有一間經營多年的白鐵店。還未走近,便聽到店裡時不時傳出「叮叮噹噹、叮叮噹噹」的敲打聲。
  • 全國勞動模範王一君:以工匠精神把傳統工藝往前推一把
    「陶瓷是中國文化的符號,是我夢開始的地方。哪怕最難的時候,我也沒有放棄逐夢陶瓷的念頭,內心深處的眷戀一直激勵我前行。」他深情地回憶說。 正是基於這種經歷和情感,如今的王一君精心呵護著年輕人的夢想。王一君有入門弟子21名,其中中國陶瓷藝術大師2人,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工藝美術名人12人。
  • 致敬「四有」好教師 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胡玉娟:蛻變 堅守 傳承
    蛻變·堅守·傳承胡玉娟,平凡而普通的專業教師。從教29年,她始終以教書育人為己任,為培養合格的技能人才而不斷探索改進、發展提高,用「執著、堅守、求真」彰顯了職業教育人的使命擔當。胡玉娟(上海市楊浦職業技術學校高級教師)精益求精,磨礪匠心大學剛畢業時的胡玉娟是物理教師,兩年後因學校轉制,又轉崗為烹飪專業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