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發展—英語的歷史

2021-01-09 風雪夜歸天

相信大家都學過英語,從小學、初中再到大學,甚至工作、深造,有十幾年的時間都在與英語打交道。對於中國人來說,學英語總是那麼難,正如外國人學漢語那麼難。今天就帶你詳細地深入了解一下英語的歷史。

英語由26個字母組成,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而英文字母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又源於希臘字母,希臘字母則是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所以,英語的歷史相當之久,現在是世界上使用較廣泛的語言,也是國際通用語言。

英語的發展時期可分為古英語時期、中古英語時期、現代英語時期。

早期日耳曼人移民到英格蘭,統治了凱爾特語民族,英語從他們的語言中繼承變化而來。日耳曼人佔據了大不列顛的英格蘭王國,部分凱爾特人存活下來,而凱爾特語族的語言也在愛爾蘭、威爾斯等地留存了。13世紀後,英格蘭王國正式與講凱爾特語族的王國結成了聯盟關係,即現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雛形。值得一提的是,法國曾徵服過英格蘭王國,史稱諾曼徵服,那時英國貴族也換成了法國人,君主及貴族都使用法語,古英語卻淪為了平民及奴隸的語言,古英語的地位比較低,缺乏了文法的規範束縛,發展成了中古英語。直到1500年左右,元音大推移將中古英語變為了近代英語。後來隨著大不列顛對世界的殖民和佔領,英語就流傳開來。

美式英語的出現應該是近代英語發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吧,它是受北美文化、環境創新而成的一種變體。英式和美式在音標、語法、詞彙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美式較英式來講更口語化。美式英語可以追溯到伊莉莎白時期,其起源和美國的移民史有關。一些殖民者橫越大西洋,到達北美,建立殖民地,同時還有一批清教徒,他們將那時的英語帶到了北美。這也是美式英語的起源,但這時英式和美式沒有太大不同。獨立戰爭勝利後,革命者們試圖在各個領域脫離英國統治。其中詞彙學家諾亞韋伯斯特在1828年出版了《美語詞典》,系統地把美語的用法、意義、形成固定下來,美國規範化的語言也自此形成。

所以,英語的發展歷史也是比較曲折的,它還是一種多中心語言。上面所講的美式英語只是一個變體,事實上,英語的使用範圍極為廣泛,就出現了各種地區性語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都有自己地區性的語言,有著不一樣的特點。

那從中國來看,漢語的形成其實也經歷了很長時間。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隸書、楷書,才有了現在的漢語。漢語現在使用人數是非常多的,也是一種國際語言。

語言是一個民族的特色文化,是民族文化、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一個民族生存、生活的過程。世界上的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語言的存在是為了方便交流,本身沒有高下之分,只是使用人的多或少。對於不同的語言,每個人都應做到理解和學習,不管是中國人學英語,還是外國人學習漢語,這都反映出語言的學習不局限於國界。正如英語在世界上傳播,它也將英國的文化、精神一併在世界發揚,希望有一天漢語也能成為遍布全世界的通用語言。

相關焦點

  • 再訪:西方文明起源與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
    翟桂鋆:「西方文明起源於中國,英語英人起源於中國」採訪錄發表後,真的想不到會引起中國乃至世界之反響如此之大。這可以算得上是2019年中國的一件文化大事件吧。也可以說是自1919年新文化運動一百年來一次顛覆性的重大文化事件。如若繼續發酵擴大影響,很有可能會發展成為一場波及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範圍的一場新文化運動。
  • 德國牧羊犬的發展歷史與起源
    德國牧羊犬的發展歷史與起源 德國牧羊犬,簡稱德牧,別名狼犬或德國黑背,歷史可追溯至一個世紀之前,現代德牧的歷史與馬克斯·馮·斯特芬尼斯(生於1864,卒於1936)緊密相連。他是一位犬類繁育專家,一生的理想就是能繁殖、培育出一種適用的理想的多用途工作犬,德牧也在他的培育名單。
  • 潘悟雲談漢藏語的歷史起源研究
    所以,很多學者關心語言的起源問題。關心語言起源,就意味著關注人類的起源、文明的起源。這些問題,不管什麼學科,都會共同關注。既然如此,想請您簡單介紹一下,學者是如何針對語言起源問題展開研究的。潘悟云:關於這個問題,最開始大家都是猜測,提出各種假說。有人說是遊戲產生的,有人說是勞動產生的。
  • 《英語發展史》紀錄片
    英語最初的發展無非是說英語的人徵服了其他語言的人,所以當時的語言版圖跟政治版圖是吻合的,但這個基本上是指口語的發展。書面英語替代拉丁文卻是因為當時的統治者Alfred發現懂拉丁文的宗教人士太少,於是決定把拉丁文教義全部翻譯成普通大眾能夠讀懂的英文,這才促進了書面英語的推廣。後來諾曼人的統治導致英文成了次於拉丁文和法語的第三語言。
  • 《大熊貓的起源》: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歷史
    近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大熊貓的起源》一書將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回到800萬年前的史前地球,從始熊貓、小種熊貓、巴氏熊貓等熊貓的祖先們開始,精彩再現熊貓家族興衰演化的歷史
  • 好書發現:推薦給所有喜歡歐洲並對歐洲歷史感興趣的朋友
    今天小編推薦五部關於歐洲國家歷史的書非常有代表性,現在的歐洲社會,其傳統與基礎是羅馬帝國;整個歐洲社會的變遷多是以羅馬帝國為基礎的;希臘則是西方文明的源頭,藝術與審美對西方世界有著很大的影響;英國曾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英語的起源。
  • 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起源,詳解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
    這就是天地起源的故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故事當中講述了天地的起源,「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則將人類的來源娓娓道來。但是相對於科學的論證,人們更加的喜歡神話故事,因為在神話故事中我們的思想維度可以無限的拓展和延伸,所以,一談起歷史起源,人們常常會從「盤古開天地」和「女媧造人」兩個神話故事說起。這說明了距離我們非常遙遠的古代人,有著豐富多彩的想像力。而且,我們從這兩段神話故事中可以看古代人類那種要徵服自然的偉大氣概。
  • 科普:貓的起源與發展
    這就是中國貓和貓字的起源。事實上貓的最早記錄是古埃及,早在前,古埃及就有飼養家貓的傳統,尼羅河畔寺廟的壁畫中就有記載。捉貓捉老鼠已被載入史冊,隨著歷史的發展,他逐漸被神化,貓已成為古埃及人的神,受到當地人的崇拜。據說古埃及女神貝斯特是獅子頭人體(也稱貓頭人體),在夜晚之前,她將成為一隻貓,以非凡的力量和速度。因此古埃及法老喜歡自稱「貝斯特之子」,這表明貓在古埃及心中的地位有多高。
  • 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古人沐浴而朝,齋戒沐浴而禮拜神靈,代表著中國自古以來對沐浴文化的重視,但在漫長的歲月裡,百姓用水大多依靠肩膀擔水度日,多為不便,後來出現了水車、風車進行灌溉,生活用水則用容器進行存儲,直到近代公共供水系統和水龍頭普及,才從本質上改變了人們的用水習慣,下面讓小寧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水龍頭的發展歷史和文化。
  • 素食文化的起源與發展同人類文明相生相伴
    其實中國的素食起源並不是佛教。遠古時期的人類茹毛飲血,對吃素和吃肉沒有明確的概念。隨著物質的豐富和人類文明的發展,人們對肉食和素食有了不同的認識。古代人在先秦時期就已提倡素食,在重大祭祀活動前數日要沐浴齋戒,清淨身心。後來發展到在其它重大活動時也食素不食葷。
  • 每天都在學,但你知道英語的起源嗎?
    大家每天都在學英語,但你了解英語的發展歷史嗎?這個視頻向我們講解了當今的international language是如何發展來的。 雖然使用現代英語的人可能覺得古英語聽起來像另一種語言,但如果留心看、仔細聽,你能從中辨認出很多詞。比如,這裡有一份用古英語寫的主禱文,乍一看可能覺得很陌生,但稍微更新一下拼寫,你就能發現很多常見的英文單詞。
  • 英特爾起初是被連鎖酒店註冊的,回顧它的起源和早期發展歷史!
    最近英特爾好像有點頹勢啊,說說牙膏廠的起源和它早起的歷史吧!英特爾於1968年在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成立,由化學家Gordon E. Moore和集成電路的物理學家和共同發明人Robert Noyce創立。亞瑟·洛克(投資者和風險資本家)幫助他們尋找投資者,而馬克斯·帕雷夫斯基則從早期開始就參與其中。
  • 探索社會保險之養老保險的起源和發展
    一、養老保險的起源 作為一種社會制度,養老保險並非自古就有,傳統社會制度中養老保險只是作為一種道德標準成為人人奉行的準則。近代社會以來,隨著工業化程度日益加深,對於工人勞動者的保障成為國家和統治者的統治工具,是為了防止工人罷工,維護統治者利益的社會制度。
  • 中原圖騰文化的起源,歷史與傳說
    龍,作為漢民族的共同圖騰,陪伴著我們這個偉大的民族走過了800年的歷史。它恰似炎黃子孫的一張文化身份證,深深地嵌進每位兒女的靈魂。無論走到哪裡,「龍的子孫」、「龍的傳人」這些稱謂都令我們從內心深處湧起一種血脈相連的情憤,自尊和自油然而生。
  • 人類圖區分的科學(1)人類圖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任何一件事物的發生,必然有其特有的因存在,宏觀到宇宙,微觀到個體,所以就有了「宇宙歷史」,「地球歷史」與「人類歷史」。      138億年前,宇宙大爆炸(Big Bang),出現了銀河系,有了地球。有了天地雨石,水裡出現了生物(魚),生命的進化由此開始。
  • 以漢朝為例,了解一下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漢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黃金時期,可以算得上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漢王朝繼承了秦朝舊制,並在此基礎之上又經歷了「文景之治」、「漢武盛世」等一系列的發展,在這四百餘年裡,經濟、文化政治各方面快速發展。因此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佔據一定地位。由於漢朝處於一個先秦文化與漢文化大交融的時期,因此呈現出一種文化多元統一的特點。
  • 英語降為選修,提升物理與歷史地位,對我國會有何影響?
    大力發展英語的歷史背景 非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在英語教育方面可分為三種 英語被當作主科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在我國恢復高考後,為了急於發展經濟,學習先進經驗,不得不學習西方的一些先進的技術,只有通過學習英語才能查詢相關文獻,與外國人交流。 事實也證明這個政策非常的正確,確實引起了公眾對英語的重視,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
  • 春節話民俗之《年》的起源和歷史傳說
    春節是全世界華人的節日,現在春節的影響到了世界多個國家,一年一度的春節又要到來了,今天給大家分享關於《過年》以及《年》起源和典故。「年」這個字大家在熟悉不過的一個字,每年都要給自己一年的工作以總結、給未來日子新的規劃,但是這個年到底是什麼意思出現於何時,年字到底該作何解釋呢?
  • 數感,數字,數碼化: 人類數量觀念的起源與發展
    數感,數字,數碼化: 人類數量觀念的起源與發展   [ 「數位化」行為的根基,無非是對一切進行0和1的二進位編碼化轉換;世界的終極運作,是將一切「實在」用0和1編碼為「虛擬實境」,將其從時間和空間的束縛中解脫出來,然後在任意的時空裡,以「數碼列印」之類技術,將其還原為一個「實在」。
  • 人類數量觀念的起源與發展:數感、數字、數碼化
    時髦的「人工智慧」,究其實質,無非是想盡一切辦法,儘可能把人的意識、思維、行動模式編碼化,讓其能夠脫離一具具受限(無論時間-壽命還是空間-活動範圍)的個體肉身,從而可以無限制地加以運用和發展。不過,有些弔詭的是,數碼化時代儘管大大縮減了常用數字的範圍,卻有可能用一種很辯證的方式,把我們帶回到數、數量和數字在人類歷史上的起源,或許可以幫助我們釐清所有這些經常相互混淆的事物之間的區別與關聯。數與數感首先,究竟什麼是「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