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燈塔水母(長生不老的生物)
燈塔水母是一種小型的水母,它們成體的直徑也只有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到紅色的消化系統,多生活在熱帶海域;燈塔水母可以從水螅體無性繁殖,是唯一已知的能夠從性成熟階段恢復到幼蟲階段的生物,在20°C的水溫中達到性成熟階段需要25-30天,其特徵是性成熟的個體能夠重新回到水螅型;普通的水母在有性生殖之後就會死亡,但是燈塔水母卻能夠再次回到幼年的水螅型,也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的返老還童,這種能力被稱作轉分化,所謂的轉分化就是指生物體內的一種已分化細胞,轉變成另一種分化細胞,理論上來講,燈塔水母可以進行無限次的轉分化,這就使得燈塔水母成為了能夠永生的生物。
第二:南極玻璃海綿(1.5萬年)
這種生物科學家們推測最多能活1.5萬年,它們生活在南極海底的淺表層,它們的骨架主要是由矽構成,而矽也是玻璃的主要成分,所以南極玻璃海綿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來;在南極的深海海底中,它們可以使自己的增長酶減緩甚至幾乎停滯,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深度休眠,所以它們的新陳代謝的速度很低,這也是它們能夠活到驚人的1.5萬年的原因。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馬刪除
第三:黑珊瑚(4265歲)
黑珊瑚俗稱海鐵樹,美國科學家在夏威夷深海中發現一種奇特的珊瑚,科學家們通過放射性研究發現,這裡的深海黑珊瑚已經生活了大約4265年,這新的研究表明:深海黑珊瑚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珊瑚,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群落;它們的生長速度也是非常緩慢,研究人員發現在珊瑚骨骼最外層只有僅僅10微米的薄層(1微米相當於1米的一百萬分之一),這表明在過去的50年歲月裡,黑珊瑚可能只生長了10微米,這緩慢的生長速度就是黑珊瑚長壽的秘訣。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馬刪除
第四:北極蛤(507歲)
北極蛤又名冰島鳥蛤,生活於北冰洋及附近的海域,這種生物在白堊紀晚期就已經出現了,也就是1.46億年前,跟恐龍生存在一個年代的生物;北極蛤屬於海洋雙殼類軟體動物,生長速度比普通的蛤類要慢很多,平均需要5-8年才能達到性成熟,而普通的蛤類只要一年左右便可以步入成年,科學家研究發現北極蛤殼上的生命線就像樹的年輪一樣代表了它的年齡,據記載活的最久的一隻北極蛤,是一隻名叫「明」的北極蛤(它是一隻從中國明朝活到現代),這隻北極蛤在前幾年才去世,最後研究表明,這隻北極蛤享年507歲,是目前已知最長壽的多細胞個體動物。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馬刪除
第五:格陵蘭鯊(400歲)
格陵蘭鯊最大的體長可達7米,體長可以跟大白鯊媲美,它們以緩慢的動作著稱,躋身於世界上最大的鯊魚之列,是太平洋睡鯊的近親,雖然遊泳速度最慢,但同大白鯊一樣兇猛,是頂尖的捕食高手;這種生物的生長速度非常的慢,大約每年只長1釐米,雄性格陵蘭鯊要到100年左右才能達到性成熟,雌性需要更久,至少需要156年才成年,研究人員發現,深海裡的冷水能夠幫助格陵蘭鯊減緩生長速度和生物的化學活動,從而延長壽命,它們的壽命可能達到400歲,是地球上已知最長壽命的脊椎動物。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立馬刪除
~~關注我,帶你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