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許多宗教都會對德行幾乎完美的信徒授予特殊身份,天主教將他們稱為聖徒。目前,被天主教追封為聖徒的大約有3000人,有些聖徒不是被官方追封的。以前教皇沒有權利授予信徒聖徒身份,所以,在之前的幾百年裡,聖徒大多是人們選出來的。大約在公元10世紀,教皇若望十五世才制定了官方的聖徒追封程序,不過,該程序在近幾百年內也經常變來變去。總之,一旦候選人被追封為聖徒,他就會受到全天主教信徒的崇拜。
10月13日,周日,在查爾斯王子的見證下,教皇方濟各追封英國紅衣主教約翰·亨利·紐曼(1801-1890)為聖徒,並高度讚揚這位19世紀的聖公會皈依者,他成為英國基督教聖公會和天主教教會中有影響力、團結一致的人物。
在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前的聖伯多祿廣場上,教皇方濟各引用了紐曼的最著名的讚美詩——《友善之光》——開始主持周日彌撒,然後,向5萬信徒宣布,正式追封紐曼和四位女性為聖徒。
當時在場的名人中有英國王位繼承人——查爾斯王子,查爾斯為紐曼寫了一首特別的頌歌,並發表在梵蒂岡的《羅馬觀察家報》上。威爾斯親王的母親——伊莉莎白二世——是英國國教聖公會的最高領袖,查爾斯王子稱讚紐曼當初彌合了英國分歧,表現出堅持他自己的信念的勇氣。
紐曼是神學家和詩人,天主教教徒和英國聖公會教徒都敬佩他,因為他以個人的巨大代價追隨自己的信仰。1845年,他從英國國教會叛逃到天主教會,失去了朋友、工作甚至家人,因為紅衣主教紐曼相信,他所追尋的真理只能在天主教信仰中找到。
天主教第266現任教皇方濟各在其布道過程中回憶稱,基督徒的「信仰之旅」有時是一場艱難而令人不安的戰鬥,就像紐曼經歷的那樣。教皇方濟各說道:「信仰需要旅行,需要我們自己『走出去』,如果我們放棄我們舒適的確定性,如果我們離開的安全港和舒適的巢穴,才可能會創造奇蹟。信念因付出而增長,信念因冒險而增長。」
在布道結束時,教皇方濟各再次引用了紐曼的《友善之光》,這首讚美詩是這位神學家在旅行時生病時寫的,當時,紐曼顯然渴望家庭和信仰的確定性。教皇方濟各呼籲:「讓我們向上帝祈禱,讓友善之光照亮我們的黑暗。」
英國國教聖公會於1534年和羅馬教廷決裂,當時,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要求教宗教皇他與阿拉貢的凱薩琳的婚姻無效,但教皇拒絕這樣做,因此,亨利八世便頒布《至尊法》,宣布英國國王是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自此,聖公會成為基督新教的一個單獨教派。在隨後的幾個世紀裡,英國的天主教徒因為他們的信仰而被罰款、歧視和殺害。
在梵蒂岡的《羅馬觀察家報》上,查爾斯王子發表的文章指出,紐曼的這種無所畏懼,誠實的榜樣,正是今天以分歧和不寬容為特徵的時代所需要的,「因為在他最好的情況下,他可以倡導而不會受到指責,他可以不受不尊重地提出不同意見,而且,也許最重要的是 ,可以將差異視為相通而不是排斥的地方。」
查爾斯王子還附和教皇方濟各的話說,所有基督徒都應該感謝紐曼的榜樣和友誼。查爾斯王子寫道:「紐曼雄辯地以神聖和諧的形象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我們可以看到,最終,當我們以真誠和勇氣遵循良心召喚我們的不同道路時,我們所有的分歧會都可以導致加深理解,我們所有的方式都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家。」
紐曼是19世紀30年代所謂的英國基督教聖公會內部的牛津運動的創始人之一,該運動試圖通過回顧最早的基督教會的傳統,在英國國教聖公會內,試圖復興某些羅馬天主教教義。但是,在1845年,紅衣主教紐曼放棄了在牛津大學和大學教堂的講臺上的輝煌學術生涯,轉而皈依天主教。作為一名天主教徒,紐曼成為那個時代最有影響力的神學家之一,將英國國教聖公會的積極元素帶入了他的新信仰傳統。
對於聖公會信徒和天主教信徒來說,紐曼的遺產都是複雜的:自由主義者喜歡他對良心的重視,而保守主義者則欣賞他對權威的服從和對獨善其身的虔誠。然而,一些同性戀活動人士稱他是自己的一員,因為紐曼與安布羅斯·聖約翰牧師葬在同一個墳墓裡,後者是紐曼30多年的靈魂伴侶。
來自英吉利海峽對岸的朝聖者們參加了這位聖徒的冊封儀式,其中許多人還參加了在羅馬舉行的為期一天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有關紐曼生平和審判的會議、徒步旅行和展覽。來到梵蒂岡參加這個活動的英國慈善家克萊夫·理查茲說道:「他是窮人心中最偉大的牧師,他照顧的是伯明罕市中心的窮人,在他的葬禮上,他們主動排成長隊為他送行。」
在紅衣主教紐曼被追封為聖徒的前夕,梵蒂岡最會說英語的官員之一,加拿大紅衣主教馬克·奧爾萊特宣布,紐曼應該成為教會的博士,以紀念他的著作對基督教教義的發展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在談及關於紐曼在彌合聖公會和天主教傳統之間的神學鴻溝中所扮演的角色時,奧爾萊特激動地哽咽了。
紐曼和四位女性一起被追封為聖徒,其中包括來自19世紀和20世紀的三位修女——義大利的朱塞平娜·瓦尼尼修女、印度的瑪瑪麗亞姆·特裡西亞·希拉梅爾·曼基迪揚修女和巴西的杜爾斯·洛佩斯·龐特斯修女——以及瑞士的教會門外漢瑪格麗塔·貝斯。
1914年,出生於巴西一個富裕家庭的龐特斯,致力於幫助巴西的窮人,並建立了幾個慈善組織。與此同時,出生於羅馬的瓦尼尼7歲時成了孤兒,但後來卻建立了一個致力於照顧病人的宗教秩序。曼基迪揚是一位印度修女,據說,她遭受了基督教的恥辱之痛,她還成立了一個教會,負責照顧窮人和流浪者。貝斯是一名女裁縫,也遭受了這種恥辱感。
在查爾斯王子的見證下,教皇方濟各梵蒂岡追封紅衣主教紐曼為聖徒。在談到這五位新聖徒時,教皇方濟各表示:「他們信主行事,現在,我們請求他們代為祈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