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病例:一例罕見的肝臟肉芽腫

2020-11-29 醫脈通

作者:北京協和醫院 吳東 李超 陳嘉林 

       【導語】此病例為一例不明原因發熱合併肝臟肉芽腫的患者,長期發熱而又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對結核和淋巴瘤均有支持之處。通過作者詳盡的診療過程,一步步的分析,最終將該疾病診斷明確,並給予積極有效的治療,對臨床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病史

       主訴:患者男性,32歲,因「發熱伴納差、消瘦4個月」於2009年4月8日收入北京協和醫院普通內科。

       現病史:2008年12月,患者無誘因出現發熱,體溫最高42℃,多於夜間出現,伴畏寒、腰痛、乏力,納差明顯。無盜汗、咳痰、腹痛、腹瀉、尿急、關節腫痛。


       外院查白細胞(WBC)21.59×10^9/L,中性粒細胞0.82,血紅蛋白(Hb)132 g/L,血小板(PLT)267×10^9/L;血塗片示白細胞增多,核左移,可見中毒顆粒;骨髓塗片及活檢示骨髓增生活躍,餘未見明顯異常。

       外院查體捫及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活檢病理示反應性增生。多次查血培養均陰性,先後應用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效。

       起病以來體重下降約10 kg。既往史及個人史無特殊。

分析 

       青年男性,不明原因發熱(FUO),有全身消耗症狀。FUO病因主要分為感染、自身免疫病和惡性腫瘤三類。據北京協和醫院資料,上述三類疾病分別佔FUO病因構成的49.0%,16.9%和14.3%。就單病種而言,以結核最為常見(21.6%),而在惡性腫瘤中,淋巴瘤(5.4%)佔有重要地位。


       本患者持續高熱,食慾減退,體重明顯下降,一般情況惡化,須警惕惡性腫瘤引起的發熱。由於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外周淋巴結受累可呈「跳躍性」改變,故一次淋巴結活檢為「反應性增生」不能排除該病。白細胞顯著升高,且有中毒顆粒,可以是惡性腫瘤所致反應性改變(類白血病反應),也可見於重症感染。但本患者病程已有4個月,反覆查血培養陰性,多種抗生素治療無效,普通細菌和一般的病毒感染可能性小,須考慮特殊病原體如結核菌感染。

       本患者發熱特點與大多數自身免疫病不符合,但成人Still病也可表現為長期發熱,該病多見於青年男性,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大,血白細胞明顯升高,但本例無皮疹和關節炎,且成人Still病為除外性診斷,目前暫緩考慮。

體格檢查 

       慢性病容,一般情況較差。體溫39.8℃,心率115次/分,呼吸24次/分,血壓115/75 mmHg。左側腹股溝區可捫及多發腫大淋巴結,最大直徑3 cm,質韌,無壓痛,活動可,餘淺表淋巴結未及。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乾濕公式音,心律齊,未聞及雜音。腹軟,肝肋下3 cm,脾肋下2 cm,質韌,肝脾有觸痛,肝區叩痛陽性。移動性濁音(-),雙下肢無水腫。

分析 

       淋巴瘤所致淋巴結腫大通常質韌有彈性,觸之如橡膠,而感染所致者通常質地軟,可資鑑別。活檢部位也有講究,一般來說,腹股溝淋巴結腫大缺乏特異性,甚至可見於部分正常人群,對FUO的診斷價值相對較小,本患者腹股溝淋巴結首次活檢也未能提供有價值的線索。但本患者淺表淋巴結僅此處腫大,且體積較大,質偏韌,在診斷不明的情況下尚不能輕易放棄這一線索,必要時可考慮再次活檢。肝脾腫大除淋巴瘤和結核外,尚可見於其他多種感染和腫瘤。但如前所述,本患者無局灶感染證據,為除外惡性腫瘤,應完善相關影像學檢查。


輔助檢查 

       血常規
:WBC 17.51×10^9/L,中性粒細胞0.87,Hb 152 g/L,PLT 325×10^9/L。 

       尿常規、
便常規及潛血(-)。

       肝腎功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 29 U/L,總膽紅素(Tbil) 17.7 μmol/L,穀氨醯轉移酶(GGT) 113 U/L,鹼性磷酸酶(ALP) 125 U/L,白蛋白(ALB) 34 g/L,乳酸脫氫酶(LDH) 241 U/L,肌酐(Cr) 70 μmol/L。血沉(ESR) 85 mm/第1h;C反應蛋白(CRP)143 mg/L;鐵蛋白1637.7 ng/ml。血培養3次均為陰性。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ds-DNA)抗體、抗可提取核抗原(ENA)及抗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均陰性。

       超聲
:肝脾大,腹膜後多發淋巴結腫大。

       CT(圖1、2):縱隔淋巴結腫大,肝脾大,腹盆腔內、腹膜後、左側腹股溝多發淋巴結腫大。左腎盂、近段輸尿管擴張,多發椎體局灶密度不均。

圖1 腹部CT(示肝脾腫大)

圖2 腹部CT(示腹膜後淋巴結腫大及左腎盂擴張)


分析 


       本患者白細胞和鐵蛋白明顯升高,提示炎性反應較劇烈。自身免疫病抗體均陰性,這類疾病可能性進一步減小。

       入院檢查中重要的陽性發現為淺表和深部多發淋巴結腫大、肝脾大、多發椎體密度不均,這些可見於淋巴瘤等惡性腫瘤,也可見於結核血行播散。腎盂輸尿管擴張可能系腹膜後腫大淋巴結壓迫所致,也可能是結核累及泌尿系統的表現。當然,診斷結核最大的困難在於雙肺實質未見明顯異常,難以通過痰檢等簡單辦法取得結核病原學證據;而淋巴瘤也缺乏確鑿的病理學證據。

       至此,淋巴瘤和結核是本例重點懷疑的對象,下一步應進行針對性檢查,尤其是活檢獲取組織病理學證據。

診療經過1:淋巴瘤 or 結核

       入院後患者仍高熱,腰痛加重,並出現肝脾區疼痛,一般情況進行性惡化。查體發現患者肝臟增大明顯,在一周內由入院時的肋下3 cm增至5 cm。複查WBC 32.51×10^9/L,中性粒細胞0.92,Hb 92 g/L,PLT 125×10^9/L。ALP 285 U/L,ALB 29 g/L,LDH 647 U/L。

分析 

       因診斷不明,患者病情持續進展,肝臟進行性增大,ALP及LDH動態升高,提示肝臟浸潤性病變。故肝臟可能是診斷的突破口。

       在與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並徵得同意的前提下,我們決定進行肝臟穿刺檢查,並擬將標本同時送病理和微生物學檢查。
考慮到病理診斷費時較多,而患者病情已不容延誤,故同時再次行腹股溝淋巴結活檢。


診療經過2:肝穿刺發現上皮樣肉芽腫,結核?

       入院一周後於CT引導下行肝穿刺活檢,病理示,肝組織內散在上皮樣細胞肉芽腫結節(圖3),標本革蘭染色、六胺銀染色及抗酸染色(-),細菌培養(-)。

圖3 肝臟穿刺病理(HE染色,150倍)

 

分析 

       肝肉芽腫性病變見於多種疾病,可分為五類:① 感染:最常見於肝結核,尤其是急性粟粒性結核,病理上肉芽腫多分布於匯管區,可不出現乾酪樣壞死,抗酸染色陽性率不高。其他還有鳥分枝桿菌感染、隱球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血吸蟲病、麻風病、布氏桿菌病及Q熱。② 腫瘤:尤其易見於淋巴瘤和腎癌。③ 自身免疫病:多見於結節病和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韋格納肉芽腫和風溼性多肌痛亦可見。④ 藥物:包括別嘌呤醇、磺胺、氯磺丙脲、奎尼丁等。⑤ 特發性。

       本例不支持自身免疫病,病史中無相關用藥史。從臨床表現看,不能排除結核,因病情較重,請相關科室會診後開始診斷性抗結核治療(異煙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吡嗪醯胺750 mg/d,乙胺丁醇750 mg/d),觀察療效同時等待淋巴結活檢病理回報。


診療經過3:淋巴結活檢確診NHL,如何解釋肝臟肉芽腫?

       在患者接受抗結核治療2天後,左側腹股溝淋巴結活檢病理回報(圖4):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HHL)診斷,為T細胞性;免疫組化:CD3(+),CD20(-),CD15(-),CD30(+),Bcl-2(+),Ki-67 index 50%,CD10(-),Bcl-6(-),CD5(-),CD56(-),EBER(-)。

       骨掃描:
多發椎體攝取增高,惡性腫瘤可能性大。
 

圖4A 腹股溝淋巴結活檢病理(HE染色,150倍)

圖4B 腹股溝淋巴結活檢病理(CD3免疫組化,150倍)

 

分析

       腹股溝淋巴結活檢明確診斷為NHL,骨掃描的影像表現也支持腫瘤,新的問題又產生了:患者究竟是一個病還是兩個病?肝臟的肉芽腫性病變是用肝結核來解釋,還是用NHL來解釋?


       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雖然NHL引起肝臟如此病理改變並不為臨床所熟知,但屢屢見諸文獻報導,在某些國家甚至僅居於結核和結節病之後,位於肝臟肉芽腫性病變病因的第三位,因此並不罕見。從一元論的角度來看,既然NHL完全可以造成肝臟肉芽腫性病變,而本患者並無結核的其他明確證據,還是用一個原發病,即NHL來解釋病情全貌更為妥當。


診療經過4:按淋巴瘤治療收效


       患者停用抗結核治療,轉至血液科。經過兩療程CHOEP方案化療後,患者體溫降至正常,腰骶部和肝脾區疼痛明顯減輕,左側腹股溝腫大淋巴結明顯減小,肝脾回縮至肋下及邊。目前,患者仍在血液科接受規律化療。

分析 

       本例患者診治難點在於,長期發熱而又病情進展迅速,臨床表現對結核和淋巴瘤均有支持之處。對於肝肉芽腫性病變,臨床醫生容易將其與肝結核劃上等號,但究其根本,肉芽腫性病變僅僅是一種病理改變,見於多種疾病,缺乏診斷特異性。


       通過該病例的診治過程,加深了我們對不明原因發熱和肝肉芽腫性病變的認識,拓寬了診斷思路,對臨床工作具有一定借鑑意義。


       本例的診治過程提示我們,對於診斷不明的疑難病例,抓住有利時機獲取組織學資料,臨床與病理保持互動溝通,密切合作,對於疾病的快速準確診斷是不可或缺的


病例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2012.3.29

相關焦點

  • 散粒腫已長出肉芽圖片
    核心提示:霰粒腫是因瞼板腺排出管道阻塞和分泌物瀦留的基礎上而形成的瞼板腺慢性炎性肉芽腫。又稱瞼板腺囊腫。是一種常見病,兒童和成人均可患此病。該病進展緩慢,可反覆發生。可在眼瞼上可觸及堅硬腫塊,但無疼痛,表麵皮膚隆起。
  • 【病例分享】一例貓皮膚黃瘤病的成功診療經驗
    病·例·分·享 一例貓皮膚黃瘤病的成功診療經驗 本病例分享來自Dr.
  • [每周一例]南美白對蝦肝腸胞蟲(EHP)和肝胰腺細小病毒(HPV)混合感染
    [每周一例]南美白對蝦肝腸胞蟲(EHP)和肝胰腺細小病毒(HPV)混合感染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 水產養殖網 2019-11-14 15:48:00 [病例527]廣東省中山市阜沙鎮一南美白對蝦養殖池塘(圖1),面積11畝,水深1.6米,2019年7月28日放南美白對蝦蝦苗34萬尾,放草魚20餘尾。
  •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
    類立克次氏體和諾卡氏菌混合感染引起雜交鱧慢性死亡一例出處:利洋水產 作者:雷燕等 水產養殖網 2015-10-29 09:51:00解剖病魚鰓無明顯病變(見圖4),肝臟和脾臟有大量乳白色結節(見圖5、圖6),腎臟呈現巨大的「肉瘤」&nbsp狀乳白色結節(見圖7)。從病魚的肝臟和腎臟中接種TSA培養基進行細菌分離,並取肝臟、脾臟、腎臟分別用95%酒精和波恩氏固定液固定,帶回實驗室進行病原檢測和組織病理切片觀察。
  • 狗狗一直不停舔腳,舔到破皮都不肯停,這是舔舐性肉芽腫
    你聽說過狗狗的舔舐性肉芽腫嗎?如果狗狗已經患病,治療起來是很麻煩的。如果你以前從未聽說過這種病,為了防止狗狗患病,你需要知道:什麼是舔舐性肉芽腫?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應該怎麼治療?有什麼辦法可以預防?一些被認為開始舔舐性肉芽腫循環的因素包括:食物環境因素或其它因素引起的過敏、刮傷、蜜蜂蜇傷導致狗狗不舒服、關節疼痛或甲狀腺功能衰退等。這類問題最容易發生在狗狗過於無聊或有分離焦慮症,一般都是心理問題。剛開始,也許只是恰巧有前腿的地方很癢,但是時間一久,狗狗發現重複舔著自己的腳會刺激腦中腦內啡的釋放(快樂的感覺),就好像吸食毒品一樣。
  • 貓抓病肉芽腫性炎
    病理變化是由組織細胞演變的上皮樣細胞形成肉芽腫,肉芽腫中央可見中性粒細胞浸潤,形成化膿性肉芽腫,有較多B淋巴細胞浸潤。淋巴結的典型病變及有貓等寵物抓傷史和病原體檢查陽性者,可以確定診斷。大多數患者淋巴結腫大在2~4個月後自行消退。首先我們來看一道考題:1.【單選題】貓抓病:( )。A.肉芽腫性炎 B.漿細胞性腫瘤C.
  • 病例報告:顯微性多血管炎腎損傷一例
    入院查體:    T 37.6℃,P 85 次/分,R 18次/分,BP170/80mmHg,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自主體位,雙眼瞼不腫,鞏膜無黃染,雙瞳孔等圓,對光反射存在,耳鼻無分泌物,口唇無紫紺。頸軟,氣管居中,雙肺呼吸音粗,左肺背部中下肺中小水泡音。心率85次/分,律整,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雜音。腹部(-)。
  • 【臨床解謎】一例長期眼病貓的診斷和治療之路
    臨·床·解·謎 一例長期眼病貓的診斷和治療之路 前面我們分享過好幾期圍繞問題的臨床診療思路,今天我們再分享一隻眼睛疼痛的貓的臨床診療之路。
  • 一例肺部病變的誤診教訓
    文章來源:熊貓放射 先看病例:男,74歲,咳嗽4月餘,間斷髮熱20餘天。 小結 首診(左圖):容易只診斷為麴黴菌感染,空洞內移動的黴菌球的表現很搶眼,但容易忽略洞壁局部增厚並與胸膜關係密切(大箭),左下肺門可見增大淋巴結(小箭); 四個月後複查(右圖):空洞增大,洞壁明顯不規則增厚,左下肺門淋巴結明顯腫大;已經足以證明這是一例左下肺肺癌並麴黴菌感染,發生在癌性空洞內的寄生型肺麴黴病
  • 狗狗下巴腫個大包,可能是這個疾病引起的哦!
    導語:唾液腺黏液囊腫是指由唾液腺或管道損傷引起洩露的唾液聚集在一起而被肉芽組織包圍形成囊性物。
  • 貓皮膚腫瘤病例細胞學檢查解析
    計算機斷層掃描(CT)發現貓右頸上方區域有一小塊非離散型病變。細針抽吸腫塊然後做細胞學檢查。 結合下面的細胞學圖片,思考下列問題。 最多的是巨噬細胞(圖1和圖2),更少的淋巴細胞和罕見的非退化中性粒細胞。可見中等數量的巨大多核巨噬細胞(圖3)。許多巨噬細胞,包括多核的,細胞質中擠滿了模糊的暗紫色蛋白質球體。這種材料猜測是疫苗所帶的佐劑(問題2的答案),細胞外也能看到這種無定形的球體。淋巴細胞大多是小且成熟的形態。此外還觀察到少量漿細胞和病灶部位壞死(沒圖片)。
  • 加拿大確診病例達到30106例 死亡病例增至1195例
    根據加拿大各省當地時間16日陸續發布的新冠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發稿(當地時間16日19:50),加拿大已有新冠病毒感染病例30106個,死亡達到1195例,比15日分別增加1727例和185例。其中,魁北克省的感染病例和死亡病例增量均為疫情發生以來加拿大各省中的最大值,分別達到997例和143例,累計感染病例15857例,死亡病例630例。安大略省當天的檢測人數已經增加到9000以上,但是新增感染病例並未如外界猜測的那樣出現暴漲,當天新增514例,累計為8961例,死亡新增38例,增至423例。
  • 雲南西雙版納州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103例 輸入病例10例
    雲南西雙版納州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103例 輸入病例10例 2015-09-26 18:44:1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昆明9月26日電 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委宣傳部26日發布,該州於7月13日報告首例輸入性登革熱病例以來,截至9月24日,累計報告登革熱病例103例。
  • 國家衛健委:新增確診病例27例 其中本土病例15例
    2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北京28日新增7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 均在順義 12月28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7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2例(上海4例,四川3例,天津1例,內蒙古1例,福建1例,河南1例,廣東1例),本土病例15例(遼寧8例,北京7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 武漢協和醫院與14家荷蘭醫院分享抗「疫」經驗
    新華社武漢3月16日電(記者黎昌政、樂文婉)16日下午4時許,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通過視頻電話,與荷蘭14家醫院分享新冠肺炎防控與治療經驗。  歐洲報告新冠肺炎確診和死亡病例已超過中國以外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總和,世界衛生組織13日宣布歐洲成為新冠肺炎「大流行」的「震中」。
  • 狗的肝臟腫瘤通常是良性的, 實際上起源於肝臟的癌症是罕見的
    狗的肝癌:症狀,原因和治療狗的肝癌是肝臟內層的腫瘤生長,肝臟是負責清除體內毒素,幫助消化和幫助凝血的器官。狗的肝臟腫瘤通常是良性的,肝臟的癌性腫瘤通常是起源於身體其他部位並擴散到肝臟的轉移性癌症的結果。
  • 心臟在右邊,肝臟在左邊……東營罕見「鏡面人」!
    文/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呂增霞 片/記者 段學虎心臟在右邊,肝臟在左邊,五臟六腑的位置與正常人相反,呈現180度反位,這就是所謂的「鏡面人」。「鏡面人」又稱「鏡子人」或「鏡像人」,其發生機率大約為百萬分之一。
  • 在粵入境16天後,一病例確診!廣東另報告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例
    廣州報告境外輸入4例 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例2020年4月2日0時至24時,廣州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例,其中境外輸入4例(美國2例、菲律賓1例、法國1例),境外輸入關聯病例1例。新增出院病例3例(境外輸入病例)。
  • 臺灣新增1例甲流死亡病例 累計32例死亡病例
    臺灣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增至32例    國際在線消息:據臺灣防疫機構最新發布的消息,臺灣新增1例甲型H1N1流感死亡病例,累計死亡病例已達32例。  新華社的報導說,新增死亡病例為臺南市一名27歲女子,11月27日被確診感染甲型H1N1流感,12月1日不治身亡。  另據臺防疫機構統計,全臺新增7例甲型H1N1流感住院病例,累計住院病例達719例。
  • 一例法鬥心絲蟲病例的診治體會
    筆者就在臺灣交流學習期間,跟診的一例犬心絲蟲病例報告如下。1 基本信息        法國鬥牛犬,2歲齡,公,未去勢,常規免疫,定期驅體內寄生蟲,以狗糧為主,經常外出草地玩耍,近期食慾減退直至無食慾,消瘦明顯,精神欠佳、易疲倦,運動不耐受,偶有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