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指示牌高高地掛在路邊上。青年報記者吳愷實習生張開理攝
「自然博物館早閉館了,路牌你這是要帶我去哪兒?」今年5月12日,開館58年的上海自然博物館老館正式謝幕。閉館至今兩月有餘,但位於西藏中路延安東路路口碩大的指示牌依然高掛,讓知情的上海人很茫然,更害得特地而來的外地遊客「吃藥」跑空。指示牌誤導,不僅給城市交通添堵,也給人們的心情添亂!過期的老路牌不「下崗」,究竟該誰來監管?青年報記者陳軼珺
憤怒
過期指示牌誤導遊客
原本開開心心的上海之行,卻因為一段小插曲,令從南通遠道而來的劉女士一家至今耿耿於懷。
「延安東路上的上海自然博物館到底還對外營業嗎?為什麼有指示牌,我們到了門口卻被告知,現已不營業。如果真不營業了,路上的指示牌就該被拆除或更改,別再誤導了其他遊客了。不然我們外地人傷不起啊。」上周,劉女士帶著兒子自駕遊到上海,逛完了上海博物館,沿著延安東路途經西藏中路時,兒子看見一塊「上海自然博物館」的指示牌後,吵著要去玩。「兒子從小喜歡逛博物館,只要路過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不管展出的是啥內容,他都要去看看。」
可惜天公不作美,當天偏遇雷暴雨。劉女士雖心中不願,但看到指示牌上寫著距離自然博物館只剩800米。「800米就一腳油門的事」,劉女士便隨了兒子的心願,特地涉水而去。結果她繞著延安東路苦苦轉了半天,才找到了高架下方的自然博物館。「原本下雨天視野就不佳,再加上博物館在高架北面,而我的車在南面行駛,視線完全被高架擋住了。」
折騰了半個小時,母子倆都被淋溼了,心中本已不快。走到自然博物館門口,更看到了讓她暴跳如雷的一幕。「博物館大門緊閉,售票處貼著告示,說博物館已從5月12日起閉館。」
劉女士歇斯底裡地對著門口咆哮:「門關掉了,為啥路牌不拆。辛辛苦苦被你們『騙』來,結果跑空,太坑人了。」
探訪
老館外空跑遊客不少
前天,青年報記者特地前往自然博物館舊館進行調查,驅車沿著延安路一路向東行駛,車一駛過西藏中路,就能瞧見右側懸掛的指示牌。這塊指示牌在延安路高架外灘方向的南側,體積龐大,在周圍的其他指示牌中獨樹一幟,很搶眼。
青年報記者初步估算至少有長有2.5米,寬接近1.5米。咖啡色底白字寫著「上海自然博物館800米」,並用向前箭頭指示了自然博物館的方向。此外,為了凸顯自然博物館特色,指示牌中還特地畫了一隻博物館鎮館之寶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的卡通形象。
根據「指示」向前走了800米左右後來到了自然博物館老館,這裡如今只留有一名值班人員,對於博物館閉館兩月,為何指示牌還高懸的原因,值班人員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每天跑空的遊客不少,現在暑假更是多。」不過值班人員也很無奈:「我們早已向電視臺、廣播臺等媒體發布公告,通知整體搬遷的消息。」但跑空的遊客的確源源不斷。當天的最高氣溫超過了35℃,記者在自然博物館門口僅僅站了一個半小時左右,居然先後遇到了6批乘興而來敗興而去的遊客,個個大汗淋漓,吐槽不斷,其中主要以遠道而來的外地遊客為主。
「看完上海博物館,就想來看看這裡,這本書上完全沒有提到自然博物館閉館搬遷的事。」一位帶著兩個孩子的香港遊客拿著《上海旅遊指南》說。「我們是照著書上的地圖一路找來,在前面的路口,我還看到一塊巨大的指示牌,更肯定了我沒走錯,到了門口才發現上當了。」
跑空的遊客怨聲載道,既然指示牌的內容已經過期,就應該立即下崗。「這麼熱的天,延安東路上又沒有軌道交通,出行不便,跑空的遊客真心傷不起。這牌子還這樣立著,陸陸續續還會有人『受騙上當』。」
周邊
部分網頁也未更新
道路上的指示牌滯後,主要是受制於審批流程的滯後。而青年報記者發現,部分旅遊網站的「指示牌」沒有同步更新,是很多遊客空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在百度地圖中輸入上海自然博物館,網站會自動導航至延安東路260號老館的地址。百度旅遊中關於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介紹也沒更新,除了個別網友的留言提醒外,網頁上沒有任何自然博物館老館閉館的信息。國內最大的搜尋引擎尚且如此慢半拍,更何況一些小型的商業網站。
當然,也有網站已長心眼,在丁丁地圖中關於上海自然博物館的介紹中特別用括號註明「2014年5月12日起閉館」,大眾點評則將自然博物館分成新老兩館單獨介紹,在老館的介紹頁面中特別註明其已暫停營業。靜安新館的介紹則強調尚未營業。
回應
景區沒打報告一周內更換內容
指示牌竟成誤導牌,究竟誰該為坑爹的指示牌負責?
青年報記者了解到,根據《上海市道路指示牌管理規定》市建設交通委負責對本市道路指示牌工作的監督管理和綜合協調。由於組織結構的調整,上海市建交委目前已經一拆為二,分為了建管委和交通委。記者率先致電建管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道路指示牌主要由市路政局負責管理。
隨後,記者又致電市路政局諮詢指示牌的拆除流程。相關處室的工作人員在聽清記者的提問後,立即詢問指示牌的顏色,得知指示牌為咖啡色底白字,對方便表示愛莫能助。因為咖啡色底白字的指示牌屬於景區指示牌,由市旅遊局批准設置,也由他們負責監管。
根據路政局的說法,記者隨後找到了市旅遊局。
市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說,「根據相關規定,只有三級以上景點才有權設置景區指示牌。申請流程是由景區向所在區縣旅遊局申請,區縣上報市旅遊局。由市旅遊局與交警和分家後成立的市交通委共同設置。如要拆除,也是得走這個流程。先由景區向區裡申請,區裡上報市局,再由市局去協調其他職能部門。」
由於未接到自然博物館方面的拆除申請,這塊讓人吃藥的指示牌才會至今「屹立不倒」。「因為旅遊局方面無法判斷景點的歇業是短期的整頓行為,還是永久關閉。」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將派人進行調查核實,這塊指示牌今後是否還會派上用處。
自然博物館方面則在青年報記者致電後才恍然大悟,原來拆除一塊指示牌需要如此大費周章。對於指示牌造成的誤會,相關負責人首先表示了歉意。「老館閉館後,我們曾經向市地名辦申請過博物館地名的變更,並保留原自然博物館的館名。當時以為這塊指示牌也會由相應的部門去調整,沒想到居然還需經過如此流程。」相關負責人納悶,「自然博物館是上海科技館的分館,科技館住所地在浦東新區,自然博物館老館在黃浦區,未來新館又在靜安區,如要向旅遊局申請,那究竟該向哪個區的旅遊局申請?」
不過前天下午,市旅遊局給青年報記者打來電話:「經過黃浦區旅遊局的核實,這塊指示牌的確已經失去了其指示的作用,但考慮到設置時的不易。旅遊局方面決定不予拆除,而是對其指示內容進行相應調整。調整工作將於一周內完成。」
記者手記
一塊過期的指示牌,兩月未拆,誤導多少遊客?
指示牌的主管單位旅遊局將責任歸咎於景區未打申請報告,似乎很合情合理。但上海自然博物館老館閉館,時間不短,動靜不小。閉館前日,上海市民送別老館更被媒體爭相報導,作為自然博物館的主管單位之一旅遊局方面不會不知情。指示牌嚴重「過期」,顯然不是旅遊局「不知」,而是沒放心上。上了心了,做事就會主動。沒當回事,必然坐等景區申報。歸根結底,相關部門還是缺了服務意識。按部就班,不願積極主動作為。
上海的城市面貌在變,城市形象在提升,城市整體面貌煥然一新時,城市管理中的小細節更能體現出管理水平的高低。馬路乾淨了,但「絆馬樁」還在;盲道有了,但被佔據等這些小事依然隨處可見。並非吹毛求疵,小事背後,折射的是市民對精細化城市管理的期待,折射的是以人為本城市管理思路的體現。小事天大,關乎市民日常生活,關乎市民幸福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