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雁鵝,即我們小時候常看到的大雁,也是富有詩意的大草原吟唱的鴻雁。在古詩作裡,它常與秋景相連,謂之「秋雁」,如李白的「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範仲淹的「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可惜現在故鄉已難見大雁的蹤跡。而雁鵝在加拿大多倫多,則幾乎是四季與人類朝夕相伴的動物。即使是冰天雪地, 也不時能見到群雁的身影。
加拿大雁鵝是一種多數時溫柔卻偶爾露兇殘,讓人們既愛又恨的動物。它們全身色澤黑白灰褐,看上去有幾分優雅高貴,對愛情和家庭忠貞不二,只要互相認定了終身膩歪在一起,對後代更是呵護有加。但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和後代,有時會毫不猶豫地追著人類攻擊,每年均有如此圖文報導。當然多數情況下還是與人類和諧共存。
行車自動停下給雁鵝讓路
清晨,當第一抹霞光燃亮東方天際,便聞成群結隊的雁鵝划過屋頂的歡鳴。日間抬眼望去,就可見一字或人字型的雁鵝群,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飛翔,有的經過一夜休息仍在池塘、湖泊、河渚上遊弋、休憩。星羅棋布的大小公園如茵的草地上,和廣袤的城郊田野裡,常見雁鵝群覓食的身影,有時它們吃飽了還要散步消食:一群雁鵝大搖大擺、旁若無人地橫穿馬路,此時司機們都會停下車,耐心地等待它們步履跚跚,逍遙而過。到了傍晚,雁鵝們又排著整齊的隊形飛往棲息地,間中,能聽見形單影隻的掉隊雁鵝,焦急追尋同伴的哀鳴。
雁鵝一般都夜宿在湖塘河渚邊,清晨多結群飛往草地或田野覓食,夜幕降臨則由頭雁領著回歸湖塘蘆葦間棲息。觀望雁鵝群從草地起飛往家,到棲息地的降落歸巢,可謂妙趣橫生:
隨著絢麗多彩的晚霞逐漸暗淡,草地逐漸變成墨綠色,原本嬉戲、覓食的雁鵝紛紛安靜下來,散布草地的雁鵝開始悄悄聚攏,併到處東張西望,似乎都在等待著頭雁的指令。不時也有單只雁鵝伸伸脖子,展展翅膀,就像人類運動前的預備動作。當頭雁引頸發出一聲沉悶的嘶叫,隨之騰空而起,但聽呼啦啦一片,群鵝們掙翅直衝上天,隨即在空中盤旋一圈,列好隊形,在太陽餘暉的映照下,飛往它們的住所。
當最後一抹晚霞即將消失殆盡,暮靄降臨,也即雁群歸巢之時。一群群雁鵝歡鳴著飛向各自棲息的湖塘河渚。無風時,雁群降落可從不同的方向,但如果有風,則一定是逆風而降。曾見過風速四十多公裡時歸巢的雁鵝群,頂風奮力扇動翅膀,扭曲著身體艱難地迫降,那倔強的身姿深深鑲嵌在我的腦海裡。
在高空時,雁群都是排著或一字或人字的整齊隊形,降落時則完全呈另一番景象。在離降落水面約20至30米時,雁鵝們全部採取滑翔姿勢:展翅伸腿,姿態優美,就像一群滑翔機掠過。有時突遇氣流,優美的滑行姿勢遭到衝擊,立即翅忙腳亂掙扎著取得新的平衡,恰似冰上芭蕾演員偶遇誤差時的瞬間慌亂。快降到水面時,雁鵝開始放下兩腳,像極了飛機降落時放下機輪,然後頭部上揚,腳部前伸,猛力扇動著翅膀,在腳入水的一剎那,掠起一片水花。
隨著一大群雁鵝同時或漸次著落,一時間風生水起,似突降大雨,如天女散花,間雜著雁群的扇翅聲和歡叫聲,歸家的喜悅躍動在如畫般的水面。
整個傍晚到入夜,從華燈初上到燈火闌珊,只見水邊蘆花影影綽綽,雁鵝們在蘆蕩間輕快地嬉戲玩耍,波光粼粼的水面,浮動的滿是雁鵝的剪影,那是大自然呈現的人類與鳥類和諧共存的美麗畫卷……只聽此起彼伏的雁鵝嘶鳴、鬧騰和歡笑之聲,那是大自然回饋人類的小夜曲、交響樂……
賦詩讚曰:
群雁歸巢鄉,
飛花映霞光。
掌撥碎漣漪,
聲喧鄰四方。
薄暮迎初月,
馨蘆送夕陽。
採薇趣禽伴,
慰我安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