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金湖小龍蝦池塘科學養殖關鍵技術
_唐玉華
小龍蝦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市場需求與日俱增,已成為水產養殖品中火爆大江南北的美味食品。
1.池塘條件
主要考慮水源水質和塘口改造建設。
(1)水源水質 養殖池塘應靠近水源,水量充足,水質清新,無工業、農業和生活廢水汙染。
(2)池塘選擇 養殖小龍蝦池塘面積一般以10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左右為宜,形狀以長條形為佳。長條形塘口池塘坡度較長,可增加小龍蝦爬行坡面面積,為小龍蝦提供適宜的生長和繁殖環境。
(3)塘口建造 一般可將小型塘口開挖成池深1.5~2.0米 , 四 周 建 成 平臺(淺 水區),臺面高30~40釐米,水深0.7~1.2米;中間開挖6~8米水溝(深水區),溝深1.0~1.5米,水溝坡比1∶2.5~3.0。
面積較大的塘口應根據實際大小、形狀制訂改造方案,可開挖平行水溝或「日、回、井、田」型水溝。對寬度較大的塘口,可在池塘中間構建平臺,平臺上可堆設幾個露出水面的泥土堆。
2.防逃設施
小龍蝦具有晝伏夜出習性,攀爬和挖洞能力較強,通常選擇夜晚或雨天「潛逃」。因此,養殖期間必須設置多種防逃設施。
(1)水上防逃網 可採用1米高的尼龍網片在池坡四周水位線處製作圍欄形成水上防逃網,以防小龍蝦挖洞逃逸,這種防逃網還可起到提高小龍蝦起捕率和保護池堤的作用。設制時可將網片下緣埋入土下40~50釐米,在網片上緣縫製一條寬30釐米的硬質塑料薄膜形成內側倒掛,圍欄外側用木(竹)樁固定,樁間距為2米左右。
(2)岸上防逃牆 可採用60釐米高的硬質鈣塑板包圍池埂四周形成岸上防逃牆(四角做成圓弧形,防止小龍蝦沿夾角處攀爬出池)。設制時可將鈣塑板下端埋入池埂土下15釐米左右,在鈣塑板的外側用木(竹)樁固定,樁間距為1.0~1.5米。
3.生態環境
小龍蝦生性活潑,生長快速,人工養殖一定要注意養殖池塘的生態環境建設。
(1)清塘曬塘 每次養殖周期結束後排乾池水,清理池邊雜草,以殺滅草籽和蟲卵。挖除池底過多淤泥,保留淤泥10~20釐米。然後曬塘20~30天,使池底呈龜裂狀,增加透氣性,以加速底泥有機質的氧化,減少有害有毒物的積累和養殖病害的發生。
(2)滅菌殺野 一般酸性底質塘口可用生石灰,鹼性底質塘口可用30%漂白粉,幹法滅菌殺野,使用量分別為75千克/畝和13千克/畝,要求全池潑灑,不留死角,以殺滅病原菌、寄生蟲(卵)和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野雜魚較多的塘口可使用茶粕帶水滅菌殺野(茶粕對野雜魚的毒性較大,對蝦苗則比較安全),用量為35~45 千克/畝。使用時可先將茶粕用水浸泡,同時加入 2%食鹽和0.1%碳酸鈉,浸泡2天後用浸出液加水稀釋後全池潑灑。滅菌殺野後需過水(進水、排水)1~2次,以減少藥殘危害,提高放養成活率。
(3)水草栽種 水草的主要作用:一是調節水體環境,淨化水質,防止水體富營養化。二是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水體中的溶氧量。三是小龍蝦喜食水草,可補充餌料不足。另外,水草可招引和隱蔽昆蟲及小雜魚,為小龍蝦提供天然動物餌料源。四是水草可為小龍蝦蛻殼和交配提供隱蔽場所,減少相互殘殺。五是高溫季節小龍蝦可藉助水草遮陽降溫,冬季可保暖成為天然「草穴」,有利於小龍蝦產量和品質的提高。據生產實踐,在小龍蝦養殖池中栽種的水草應以沉水和漂浮植物為主,以挺水植物為輔。沉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伊樂藻、輪葉黑藻、苦草、菹草、金魚藻等;漂浮植物的主要品種有水葫蘆、水花生、水浮蓮、浮萍等;挺水植物的主要品種有蘆圍、茭白、茨菇、香蒲等。一般可選擇栽種複合型水草,即在淺坡處栽種伊樂藻搭配輪葉黑藻,深水處栽種苦草適當搭配水花生。池 中 水 草 的 覆 蓋 面 積應達50%~60%。水草過多時應人工割除,不足時則以水浮蓮、浮萍作補充。
(4)施肥培藻 小龍蝦養殖池塘需要施肥以培育有益藻類,通過藻類生長繁殖以維持水體溶氧和控制富營養化,保持池水水質的「肥、活、嫩、爽、穩」。一般於放苗前7~10天可向池內投施生物肥水王
(主要成分:海洋生物提取液、複合因子、多糖及藻類促進因子),用量為0.8~1.0千克/畝·米,以有效促進單胞藻的生長繁殖,定向培育優質藻類(硅藻和綠藻),使之迅速繁殖為優勢種群。以後每隔10~15天追施1次富藻素(主要成分:有機質、益生素、多糖 、 氨 基 酸 及 N、 P、 Ca、Mn、Fe等微量元素),用量為1千克/畝·米左右,以增加水體中藻類、枝角類、輪蟲等基礎餌料生物的繁殖速度和密度,促進小龍蝦健康生長。
(5)投放「調水魚類」小龍蝦養殖池內還可通過投放適量鰱、鱅魚種或細鱗斜頜鯝魚種來調節水質。利用鰱魚和鱅魚攝食浮遊生物的特性,充分施展水體「清道夫」的技能,有效控制池水肥度,改良水質。鰱、鱅魚種的投放規格為 100~200 克∕尾,投放量為50~80尾/畝。利用細鱗斜頜鯝魚種攝食池中的固著藻類、植物碎屑、腐渣腐泥等特性,讓其司職「環保員」,改良水質和改善底質,營造良好的養殖環境。細鱗斜頜鯝魚種的放養規格為 7~8 釐米,密度為100尾/畝左右。
4.苗种放養
小龍蝦苗种放養至關重要,放養成功相當於整個養殖成功了一半。
(1)春季放養蝦苗 可於春季(2—3月)直接放養體質健壯,體色亮麗,肢體完整,活動力強,無傷無病的優質苗種。一般蝦苗的放養規格為3~4 釐 米 , 密 度 為 8 000~10 000尾/畝。蝦苗通常應一次放足,也可視具體情況選擇分期投放,分期投放每期放苗間隔時間為15~20天。養殖過程中可實行輪捕輪放。即不斷起捕達 30 克以上的大蝦上市銷售,將規格較小的小蝦留在池內繼續養殖並及時補放蝦苗,以獲得更高的養殖產量和效益。
(2)秋季放養蝦種可於秋季(8—10 月)放養體質健壯,個大肉實,雌雄來自不同水域(避免近親交配),規格為 30~40 克/尾 的 種 蝦 ( 親蝦)進行自繁自養。自繁蝦苗無需裝車運輸,放養成活率較高。8—9月放養蝦種的雌雄比例可按2~3∶1進行配比,投放量為 40~50 千克/畝。10 月可放養抱籽蝦,放養量為30~35 千克/畝。蝦种放養前,放開水上防逃網,在池塘常年水位線以下20~30釐米範圍內,用直徑3~4釐米的木棍向下呈傾斜 45 度角打造輔助人工洞穴,深度為30釐米左右,密度為 5~8 個/米。洞穴打好後,再將蝦种放入池內,經過1~2月的精心培育,池中就可見到育成的蝦苗,若密度過高可進行分池養殖。待翌年4—5月用蝦籠或地籠網將蝦種捕出銷售,留下蝦苗繼續成蝦養殖。
上述蝦苗、蝦种放養前需用3%~5%食鹽水溶液藥浴消毒10~15分鐘,以殺滅體表病原菌及寄生蟲。
5.養殖管理
養殖管理是小龍蝦池塘養殖成敗的關鍵,重點是做好投餵、水質、防病等管理工作。
(1) 投餵管理 水溫達10℃以上時小龍蝦即可攝食。2—3 月為仔蝦和幼蝦生長階段,小龍蝦以攝食池中的腐殖質、有機碎屑、藻類、浮遊生物、水生昆蟲幼體等天然餌料為主,輔餵部分蛋白含量為40%以上的破碎配合料。配合料每天傍晚投餵1次,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2%左右。4月為小龍蝦快速生長期,以投餵配合飼料為主,配合飼料的蛋白含量應達36%~38%,每日投餵2次,分別於上午(8:00)和 下 午 (17: 00)各投 餵 1次,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3%~4%。另外,每天日落後可輔餵部分魚、螺、蜆、蚌肉等動物性餌料,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 6%左右。5—6 月為小龍蝦的養成期,為提高規格,增加產量,仍以投餵配合飼料為主,投餵配合飼料的蛋白含量為35%左右,每日投餵3 次,分別於上午(7:00)、下午(14:00和17:30)各投餵1次,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5%~6%。另外,每天傍晚日落後可輔餵部分魚、螺、蜆、蚌肉等動物性餌料,日投料量為池蝦總體重的 8%左右。7—8月天氣炎熱,水溫較高,可採用配合飼料、雜魚、豆餅和玉米等輪喂,以提高小龍蝦的消化酶活性,促進生長。一般採用3~4種餌料4~5天一輪迴的投餵方式,即前2~3天投餵配合飼料,之後投餵1天雜魚,再投餵1天豆餅或玉米。日投餵2次,分別於早晨和傍晚各投餵1次。投餵配合飼料的蛋白含量為30%~32%,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3%~5%。雜魚的投餵量為8%~10%、豆餅或玉米的投餵量為 4%~6%。9 月後天氣轉涼,水溫降低,小龍蝦重新進入快速生長期,此時以投餵配合飼料為主,輔餵部分魚、螺、蜆、蚌肉等動物性飼料。
投餵配合飼料的蛋白含量為35%左右,日投餵3次,上午(7:30)、下午(14:30)投餵配合飼料,投餵量為池蝦總體重的5%~6%;日落後投餵動物性飼料,投餵量為總體重的6%~8%。
養殖全程中,具體的投餵量應根據池蝦的攝食、生長、蛻殼、病害及季節、天氣、水質、水溫等情況綜合考慮,靈活掌控。一般以第2天投餵前基本吃完無剩料為宜。
(2)水質管理 每周加水1 次,每月換水 1 次。每次加水 20 釐米左右,保持池水清新;每次換水30%左右,保持池水透明度為30釐米左右。可視具體情況,適時開啟增氧機或拋撒粒粒氧、增氧靈等增氧劑,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
每半月潑灑1次微生態活水素(主要成分:枯草芽胞桿菌、光合細菌、植物乳桿菌、酵母菌、胺基酸、消化酶等),用量為200~300克/畝·米,以有效去除水中有毒有害物質,穩定pH值,改良水質。
每月潑灑1次生態修復改底(主要成分:除臭分解劑、氧化劑、吸附劑、微生物菌種、解毒解熱調節劑、有機螯合物、微量礦物元素等),用量為350~500克/畝·米,以有效吸附和分解養殖池中的氨、氮、硫化氫、亞硝酸鹽等有毒有害物質,減緩池塘老化,改善修復池塘底部生態環境。
(3)防病管理 養殖過程中,應遵循「無病先防、有病早治、以防為主、防重於治」原則,採取積極預防措施控制蝦病的發生和危害,確保小龍蝦健康生長。
每半月潑灑1次24%二溴海因,進行水體消毒,用量為130~150 克/畝·米,以殺滅水體中的有害菌、芽孢等危害,防控病原微生物滋生。
每10~15天潑灑1次60%二氯異氰尿酸鈉,進行食場消毒,藥液配製濃度為0.5克/立方米,防止食場水域細菌滋生。
每半月潑灑1次30%漂白粉或 8%溴氯海因,用量分別為 1.0~1.5 千 克/畝·米 和250~300 克/畝·米 , 預 防 細菌病。
每月投餵 1 次菌毒殺星(主要成分:黃連、黃芩、黃柏、大黃、梔子、地錦草、大青葉、金銀花、魚腥草、免疫增強劑),製成藥餌,每100千克飼料用量為400~500克,連餵3~4天,預防腸炎病。
每月潑灑1次硫酸銅和硫酸亞鐵合劑(硫酸銅和硫酸亞鐵比例為 5∶2),用量為 450克/畝·米,預防寄生蟲病。
在小龍蝦疾病防治過程中,應選用高效低毒、生態環保、價格低廉的藥品,按照藥品使用說明的要求,精確計算好用藥量,全程嚴禁使用晶體敵百蟲、敵殺死等菊酯類、有機磷類藥物,以免發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