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髖關節發育不良(canine hipdysplasia,CHD)是一種先天性的髖關節鬆弛狀態,在犬類骨科疾病中較為常見。在骨骼發育不成熟的犬中,主要表現為髖關節半脫位、關節囊拉長、軟骨侵蝕以及軟骨下骨骨折。該類疾病可以導致關節發生退行性和炎性改變,進而產生骨關節炎。臨床上通常表現為後肢步態異常,走路搖擺,起立困難,肢體疼痛,避免負重等。
目前對於犬髖關節發育不良的治療方法大致可分為手術療法和保守療法。其中手術療法主要包括恥骨吻合術 、三處骨盆切開術 、全髖關節置換術和股骨頭 / 股骨頸切除術,以及姑息性手術。
由於手術治療時間長、創傷大,並且在術後容易產生不同程度的併發症,因此對於選擇手術治療的動物,術後護理也是影響其康復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針對髖關節發育不良術後的動物選擇針灸或衝擊波治療,對於其術後加快康復、促進傷口癒合有著積極的臨床效果。
針灸療法作為一種非藥物性的治療方法,可以在術後選擇性使用,也可以作為保守療法單獨使用。不僅具有肌肉鬆弛、重建血流、減少關節壓迫以及改善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等優點,還可以減少局部組織的疼痛和炎症。針灸治療骨關節相關疾病在人類醫學中應用比較成熟,在獸醫中應用的較少。有文章表示對於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狗,使用針灸療法可以減少患犬跛行程度,並改善慢性疼痛的狀態。
四歲英國鬥牛犬,雌性已絕育,後肢步態異常約兩年。2018 年4 月通過影像學檢查確診髖關節發育不良,一直使用軟骨素及止疼藥緩解及控制病情。2019 年 3 月開始疼痛逐漸加重,後肢愈發無力,止疼藥加量後無明顯好轉。於 2019 年 5 月尋求中獸醫治療。
影像學診斷為髖臼窩變淺,股骨頸增粗,可見輕微骨膜反應、髖關節半脫位。提示髖關節發育不良繼發骨關節炎(圖 1)。
中獸醫辨證:望診該犬行走時雙後肢無力,舌紅幹、少苔;脈細弦;觸診按壓髖關節疼痛明顯,按壓腎俞穴亦敏感。故診斷為骨痺症、肝腎陰虛。
治療原則以祛風散寒、滋補肝腎、益氣養血為主,並且逐步減少止疼藥用量。
中藥選擇十全大補湯加減。
針灸選擇前三裡(LI-10)、肝俞(BL-18)、百會(Bai-Hui)、腎鵬(Shen-Peng)、居寥(GB-29)、環跳(GB-30)、委中(BL-40)、陽陵泉(GB-34)、三陰交(SP-6)、太衝(LIV-3)。電針腎俞(BL-23)、巴山(BL-54)、足三裡(ST-36)。1 次 / 周,一次 20min(圖 2)。
經過 4 次針灸治療,患犬行走自如,且完全停用止疼藥。目前 2~3 周保健針灸 1 次,無復發。
圖 2 患犬接受針灸治療
針灸療法具有無創傷、無藥物副作用、性價比高的一種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得到了較廣泛的認可,尤其是對於手術不耐受的患犬來說,能夠顯著改善患犬的生活質量,提高運動機能。
節選自 中國動物保健2020年第11期
作者|李一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