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近日,最強寒潮來襲,不少地方普遍降溫降雪,江蘇、江西、安徽等地將會降溫到零下幾度甚至十幾度,0度線將壓至華南,就連南方廣州也要降溫到1度,大家秋衣秋褲快備好。
21日,浙江電力部門工作人員冒雪巡線,清理電力線路。
寒潮自北向南「襲擊」我國大部分地區,中央氣象臺21日連續發布寒潮黃色預警、暴雪黃色預警和海上大風黃色預警。
中央氣象臺預計,受強冷空氣影響,21日夜間至25日,我國中東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後有強降溫和大風天氣,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6至10攝氏度,局地降溫可達12至14攝氏度;長江中下遊地區的最低氣溫將下降至零下10攝氏度左右,0度線將南壓至華南中部一帶。安徽中南部、浙江西北部、福建西北部、廣東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最低氣溫可能逼近或突破歷史極值。長江以北地區最低氣溫出現時間為23日或24日凌晨,長江以南地區最低氣溫出現時間為24日或25日凌晨。我國中東部地區日最低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6至8攝氏度,局地超過10攝氏度。
在雨雪方面,預計21日20時至22日20時,浙江大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等地有大到暴雪,積雪深度有3至12釐米,其中浙江西部局地有大暴雪(20至25毫米),積雪深度10至20釐米、局地可達20至30釐米。貴州中部和湖南西南部部分地區有凍雨。
中央氣象臺還發布了海上大風黃色預警。22日夜間至23日白天,受強冷空氣影響,我國部分海域陣風最大可達11級。
連結
寒潮防禦科普提示一:寒潮天氣如何防病保健康?
寒潮是來自北方的強冷空氣,是一種嚴重的災害性天氣過程。由寒潮帶來的嚴寒、大風、霜凍等惡劣天氣,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影響,以下我們就針對寒潮對容易對人體引發的疾病做介紹。
(一)寒潮對感冒的影響
寒潮對人體健康有很大影響,是誘發感冒流行的重要因素。寒潮到來時,感冒病人大增,慢性氣管炎、哮喘病患者都也往往病情復發或加重。
寒潮為什麼能誘發感冒呢?一是寒潮所致的暴冷氣候使空氣的溫度顯著降低,鼻咽部的局部黏膜變得乾燥,以致發生細小的破裂,感冒病毒便乘虛而入。同時,由於氣溫下降,鼻咽部的局部溫度降至32攝氏度左右。這樣的溫度正適合黏膜裂口內的病毒生長繁殖。再加上呼吸道受強冷空氣刺激,局部血管收縮,使黏膜分泌的免疫球蛋白相應減少,為感冒病毒的入侵和增殖提供了有利條件。二是由於寒潮襲擊前後的2-3天內,平均氣溫和最低氣溫驟然下降,人的體溫調節功能對這種突如其來的寒冷刺激難以適應,如果未能及時添加衣服,就特別容易受涼,引起機體抵抗力下降,給不同類型的感冒病毒入侵以可乘之機。
(二)寒潮天氣猛降溫易誘發關節痛
關節痛是典型的氣象病。每當季節發生變化或氣象要素劇烈變化之時,患者往往會感到異常疼痛。急性發作時關節局部紅腫,有痛、熱、無力、運動障礙等感覺。研究表明,大氣中的三大基本矛盾,即幹與溼、冷與熱、氣壓高與低和關節痛發作的關係最明顯。當日變溫在3度以上、逐日氣壓變化在10百帕以上、逐日相對溼度變化大於10%時,關節痛病人就會多起來。
(三)「寒潮」易誘發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患者對寒潮最為敏感。美國海洋和大氣局發布的《天氣和健康》就曾指出,每當寒潮來臨,在氣溫由高變低、風力由小變大的轉換期內,心臟疾病發作頻繁,危重病人常常在悽風苦雨中與世長辭。我國醫務工作者在醫療實踐中也發現,約77%的心肌梗塞患者和54%的冠心病患者在寒潮天氣下病情加重。這是由於寒冷的刺激,使人體血管突然收縮,動脈平均壓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數也相應增高,心肌缺氧現象加重,心血管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便明顯升高。
為了預防和減輕寒潮對心血管病的不利影響,患者平時要注意加強耐寒鍛鍊,增強體質,改善心臟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同時也要時時掌握氣象信息,當有寒潮天氣出現時,要及時增加衣被,避免受涼。
寒潮對交通的影響及防禦
寒潮防禦提示二:寒潮對交通的影響及防禦
寒潮伴隨的大風、雨雪和降溫天氣會造成大風、低能見度、地面結冰和路面積雪等現象,對公路、鐵路交通和海上作業安全帶來較大的威脅,嚴重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如2003年12月7日,受一股強冷空氣的影響,北京下了一場小雪,隨後造成路面結冰,當晚北京整個城區交通癱瘓,機動車完全擁堵在車道上,寸步難行,眾多乘客誤了飛機和火車。
(一)大風對交通影響
大風可使火車出軌以至顛覆。我國大風吹翻列車的事,在新疆多處發生。蘭新鐵路在哈密附近要通過「百裡風區」,在天山達坂城一帶要通過「三十裡風區」。自1961年至1982年,大風吹翻列車達10次之多。每逢大風季節,列車常不能正點運行。
大風對民航的影響也十分顯著,寒潮冷空氣所到之處,平均風速一般在15m/s以上,陣風25m/s以上,並且持續時間長,大風使起飛和著陸的飛機易發生輪胎破裂和起落架折斷等事故。
(二)雨凇對航空影響
雨凇也會威脅飛機的飛行安全,飛機在有過冷水滴的雲層中飛行時,機翼、螺旋槳會積水,影響飛機空氣動力性能造成失事。
因此,為了冬季飛行安全,現代飛機基本都安裝有除冰設備。當路面上形成雨凇時,公路交通因地面結冰而受阻,交通事故也因此增多,山區公路上地面積冰也是十分危險的,往往易使汽車滑向懸崖。
(三)雨雪冰凍對交通影響
寒潮來襲,不但會造成大風降溫天氣,而且在冷暖空氣交界之處會導致雨雪天氣,雨雪天氣本身就會對公路、鐵路及人們出行造成很大的影響,加之寒潮的到來帶來的降溫使氣溫較低,不利於積雪融化,部分地區仍將出現冰凍現象,對交通運輸將造成不利影響。
因此提醒廣大市民外出要採取保暖防滑措施,當心路滑跌倒;司機要採取防滑措施,注意路況,聽從指揮,慢速駕駛;船舶應到避風場所避風,高空、水上等戶外作業人員應停止作業;如被暴風雪圍困,儘快撥打求救電話。
交通部門也對應對寒潮危害提出了具體要求:一要加強監管和預警。各單位要加強應急值守,加強監管和預警,充分利用現有的監控手段,加強對寒潮大風影響水域船舶的監控,及時提醒有關涉水單位、施工企業做好防抗準備。二要重點部署、周密安排。各級海事部門尤其要對「四客一危」船舶、運砂船、無動力船舶、施工作業船舶和錨泊船進行重點排查,嚴把適航關,要提醒海上漁船、養殖漁排進港避風;救助局、飛行隊要合理重點安排動態待命船舶,加強在重點航道、事故多發區、受風嚴重水域的值班待命工作;航道部門要加強對航道的安全管理,保證航標燈等航道設施實時適用性;港口管理部門要督促港口企業合理安排港口作業,避免大風、降溫可能引發的大型設備毀壞事故、高空構築物墜落和室外作業人員凍傷事故的發生。三要注意應急聯動。不僅要發揮交通運輸系統各單位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又要聯合相關氣象、海洋、漁業部門共同做好防禦工作,形成防抗寒潮大風的合力。
寒潮對農業的影響及防禦
寒潮防禦提示三:寒潮對農業的影響及防禦
1、由於冷空氣來時風力較大,棚架設施應注意加固,防棚架倒塌或大風掀開棚膜加重凍害,並做好溫溼調控。
2、油菜、綠肥及低洼地段的柑橘園等應注意清溝排漬,防積水結冰加重凍害;葉菜類蔬菜可用稻草覆蓋,減輕冰凍危害。
3、蔬菜或花卉大棚加蓋草墊、雙層薄膜等保溫材料,提高棚內溫度。
4、家禽家畜等養殖戶做好禽畜棚舍的防寒保溫工作,家禽養殖棚內還應該增加光照時間,以增加產蛋率;水產養殖池注水調溫,並適當減少投餌量。
寒潮對電力的影響及防禦
寒潮防禦提示四:寒潮對電力的影響及防禦
一般在初冬或冬末初春季節,寒潮降溫天氣產生的雲中過冷卻液態降水碰到地面物體後會直接凍結成冰,形成雨凇。冬春季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電線、樹枝上被一層晶瑩的冰雪包裹或懸掛,這就是雨凇。有人將雨凇等同於凍雨,其實雨凇和凍雨形成的物理機制和結果確實是相同的,但仍有一定區別。凍雨是一種天氣現象,而雨凇是凍雨的結果,是一種災害或景觀。
寒潮引發的凍雨天氣會造成使電線上積滿雨凇,雨凇最大的危害是使供電線路中斷,高壓線高高的鋼塔在下雪天時,可以會承受2-3倍的重量,但是如果有雨凇的話,可能會承受10-20倍的電線重量,電線或樹枝上出現雨凇時,電線結冰後,遇冷收縮,加上風吹引起的震蕩和雨凇重量的影響,能使電線和電話線不勝重荷而被壓斷,幾公裡以致幾十公裡的電線桿成排傾倒,造成輸電、通訊中斷,嚴重影響當地的工農業生產。歷史上許多城市出現過高壓線路因為雨凇而成排倒塌的情況。
其次對電力設備影響還有寒潮帶來的大風天氣,在大風天氣來臨時,應防止「風閃」和「汙閃」造成的電線短路,建築工地和高架作業區的人們適當調整工期保證安全是電力和建築行業面臨冷空氣考驗必須採取的應對措施。
另外寒潮來襲,還會加重電力部門的負荷,根據電力部門常年的經驗,天越冷,電網負荷就會越大,並且增長幅度每年遞增。因此,為安全、穩定地提供電力服務,北京市電力公司早在冬季到來之前,就針對全市供暖相關單位的辦公地點、各供熱點、鍋爐房等場所的電器設備和供電線路進行了專項檢查,並與用電客戶建立了應急聯繫機制,確保不因電力供應影響供暖供電。此外,針對電採暖居民對供電安全性、可靠性的較高要求,電力部門將減少設備計劃性停電次數與時段,積極採取帶電作業等技術措施,盡最大可能不安排電採暖地區設備停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