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在我們這個民以食為天的國家裡,飲食也跟民俗、宗教、時代等眾多因素形成了獨特的飲食文化。中國飲食文化裡有八大菜系、五味調和以及煎、燜、炒、燉、焗、烤等多種烹飪技法。看過《舌尖上的中國》大家就知道,除了烹飪技法和調味以外,中國飲食的魅力之處還在於它的選材,同樣的食材配以不同的烹飪方法也會有不同的口感,加之不同的配菜帶來的不同感官,會給品嘗者帶來不同的感受。
外國雖然也有其自身的飲食文化,但在烹飪上卻不如中國這麼精緻。在中國,即使是平民階層的人們也會注重菜品的色香味,有紅也有綠,有白就有黃。除此之外,很多在中國常見的食材,外國人似乎也並不太懂得怎麼烹飪,比如說小龍蝦、大閘蟹和老頭魚。也由於外國人的不善烹飪,這些美味的食材在外國成了泛濫成災的入侵物種,特別是歐洲。當然,對於這些物種的泛濫,我們也不能說都是因為外國人不善烹飪,這也有物種其本身的原因。
不管是大閘蟹還是小龍蝦,甚至是老頭魚,它們都是橫行霸道的水中霸主,不僅兇殘,還不挑食,在水中難有天敵出現。在上世紀出,大閘蟹就悄咪咪地潛入了開往歐洲的輪船,從中國「偷渡」到了歐洲。到了歐洲以後,這些霸王們開始在水中橫行霸道,光是喜歡打洞的大閘蟹,就給德國造成了近一億歐元的經濟損失。由於大閘蟹的數量實在太多了,德國人又不知道怎麼去處理這些八隻腳的大魔頭,只能想辦法把它們弄回中國,你們愛吃那你們就買回去吃個夠吧。
在2013年,馬雲爸爸旗下的淘寶就以聚划算的形式發起了德國大閘蟹的拼團,熱愛大閘蟹的國人自然也是熱情高漲,光是幾天的時間就買回了三十多萬隻大閘蟹回來。無獨有偶,國民美食小龍蝦也入侵了德國,並且還是在它的首都柏林。(德國內心OS:我是怎麼招你們惹你們了,三天兩頭就跑來些奇奇怪怪讓人無從下口的東西,寶寶委屈。)在經過大閘蟹風波後,大家發現好像不太對啊,自家的美食跑到了別人家去,自己還得花大價錢買回來,發展了別人的經濟。於是有生意頭腦的人們又想到了新的方法——開餐館。
因此,德國也出現了一些中國人開的餐館。果然中國人血液中的美食基因還是很強大的,在德國,人們根據當地飲食習慣,研製出了關於小龍蝦的一系列食品,其中就包括了麵包、沙拉、義大利麵、奶油湯等等。這麼一來,不僅幫德國解決了一部分生態問題,弘揚了中國的飲食文化,還讓自己的錢包也鼓鼓囊囊的。如此看來,我們中國人不僅能吃、愛吃、會吃,還很有經濟頭腦啊!各位網友,你們是不是也這樣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