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瑩瑩
「在開闊的空間裡,生活著一隻看似渺小的犀金龜科動物,它體長35到60毫米,呈長橢圓形,雄壯有力的一隻獨角,則是它的最大特色。人們通常叫它獨角仙。
在獨角仙的旁邊,還有一隻高壽的蘇卡達陸龜,悠閒地曬著太陽。蘇卡達陸龜本是一種生長在南非的爬行動物,如今卻來到了北半球。」
以上的這幅場景,可不是趙忠祥的《動物世界》。它是我們身邊許多朋友家的場景。飼養貓兒、狗兒,在如今已變成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一些平日裡只能在動物園看到的動物,正漸漸成為都市人寵物名單上的「新貴」。獨角仙、鱷魚、蜥蜴、陸龜、變色龍、蠑螈……被年輕人帶回家中。有人是因為喜愛,有人是因為個性。
面積約10平方米的單間內,連排擺著一組三層貨架,貨架上是大大小小的白色塑料盒,粗略數來,至少有300個,並不起眼。打開盒子,卻像走入了昆蟲世界,別有洞天:高大威武的獨角仙、兇猛暴躁的南洋大兜、色彩斑斕的鹿角金龜、力大無窮的長戟大兜……
「龐大甲蟲家族的三大科——花金龜科、鍬甲科、犀金龜科,這兒都有。」馬嘯堃隨意指了指,就像一個統領江山的國王,而他的疆土,就是這間「瑪阿特昆蟲工作室」。瑪阿特,是古埃及神話中頭戴鴕鳥羽毛的女神,真理和正義的化身。
出生於80後的北京男孩馬嘯堃,個頭不高,皮膚白淨,微笑時一張圓臉透著股可愛勁兒,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斯文沉穩」。但在北京養甲蟲的圈子裡,他絕對算得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甲蟲達人。
「認識『羽毛』,玩甲蟲的人,你至少能認識七八成。」一位甲蟲迷說。羽毛,是馬嘯堃的網名,取意瑪阿特戴著的鴕鳥羽毛。
按照馬嘯堃自己的說法,他對昆蟲的興趣,打小就有。小時候,他曾在景山的北京青少年宮,跟隨一位老教授學習了近十年的植物分類,「玩得最瘋時,郊區公園的蝴蝶,被我抓了個遍。」
高中後因為學業的壓力,馬嘯堃一度中斷了對蟲子的愛好,直到2011年的一次雲南旅行,他從當地採集了十隻甲蟲帶回北京,開啟了「養蟲之旅」。獨角仙,就是他飼養的第一批「寵物」。
甲蟲戰士「獨角仙」
從玩家到專業養蟲人
獨角仙,學名雙叉犀金龜,屬於犀金龜科,因為頭上長有一隻雄壯有力的犄角而得名,也常被用作中藥藥材。「獨角仙有著『甲蟲戰士』的外號。養蟲子的人,幾乎開始都是拿獨角仙練手。」馬嘯堃介紹,在龐大的甲蟲家族中,獨角仙是完全不「挑食」的「乖孩子」,食性寬,隨便一種普通木屑都吃;對溫度的適應性又強,0攝氏度時體液會自行結晶抗寒。飼養容易、成本又低,所以最受新手的青睞。
兩年前,飼養甲蟲在國外已經很流行,比如日本,許多家庭的孩子都把獨角仙作為寵物,每年還會舉辦獨角仙節。可在北京,養蟲子還是一件新鮮事,賣木屑的人都很難找到。「當時,只有一個臺灣人在北京賣木屑,質量次,價還高,所以想把甲蟲養好並不容易。但我就喜歡這些美麗奇妙的小生物,喜歡和它們打交道。」
從玩家到專業養蟲人
一年後,馬嘯堃的「甲蟲大軍」壯大到了1000隻,種類也從獨角仙擴大到南洋大兜、鹿角金龜、長戟大兜、竹節蟲……包含了甲蟲的三大科目。他還記得,養到頂峰時,家中的三層櫃架被寵物盒堆得滿滿的,晚上下班回家後,光照顧寵物,就能忙活到半夜12點。
2012年4月,馬嘯堃從單位辭職,開了如今的「瑪阿特昆蟲工作室」。說起緣由,他總結為蟲子養得太多,家中已擺放不下,而他又捨不得扔掉它們,乾脆單獨租了一間工作室,當起了專業養蟲人,既和圈裡的蟲友們以蟲易蟲,也會拿出一部分蟲子賣給感興趣的人。
在玩蟲子的人眼中,相比於貓狗,甲蟲是一種最好餵養的寵物。簡單的一個塑料餐盒就能當做寵物箱;幼蟲時每兩個月餵一次木屑,成蟲後也只需要一周餵一次甲蟲果凍,花費精力少;飼養成本也低,二三十元就能買回一隻獨角仙幼蟲。
「飼養甲蟲的樂趣就在,你能看著它一天天從幼蟲羽化成威武的成蟲,一些大個頭的兜蟲,幼蟲期長達5年。而且,看兩隻成蟲打架,也是男孩子最喜愛的遊戲。」馬嘯堃告訴記者。
另類寵物小百科
獨角仙
學名稱雙叉犀金龜,又稱兜蟲,以雄壯有力一隻獨角而著稱。獨角仙體大而威武,不包括頭上的犄角,其體長就達35至60毫米,體寬18至38毫米,呈長橢圓形,脊面十分隆拱。
獨角仙廣布於中國的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等省,幼蟲以朽木、腐爛植物質為食,所以多棲居於樹木的朽心、鋸末木屑堆、肥料堆和垃圾堆,乃至草房的屋頂間。經蛹期羽化為成蟲,成蟲通常在每年6至8月出現,多為夜出晝伏。
獨角仙除可做觀賞外,還可入藥療疾。中藥名獨角螂蟲,有鎮驚、破瘀止痛、攻毒及通便等功能。
願每個孩子都愛上甲蟲
「兩年前,北京養蟲子的人少,我在網上尋找願意收養的蟲友都很難。也就是近一年,養甲蟲漸漸變成一種流行,越來越多的90後加入養蟲人行列,有男孩有女孩,成為年輕人追求時尚和酷的象徵。」馬嘯堃笑著提起,港劇《潛行狙擊》熱播的一陣,就有不少年輕人找到工作室,尋找電視劇裡名為「囂士」的彩虹鍬。雖然僅僅是一陣風,也讓不少人了解了甲蟲。
粗略估算,如今北京養甲蟲的人已經超過千名,而「發燒級」的玩家有100人,其中又以大學生和30歲上下的職場白領為主。從幼蟲出售、食材出售、甲蟲交換到成蟲轉讓,也形成了一條基礎的產業鏈。只不過,甲蟲交易市場還不完善,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的賣家不在少數。
「在我童年時,有清澈的天空、碧綠的草地、夏天的蟬鳴,以及嘰嘰喳喳的昆蟲。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可新世紀出生的這一代,幾乎和自然隔絕,更很少見到昆蟲。這是一種悲哀。」偶爾,馬嘯堃會去給小學生講授昆蟲的知識。他的理想是,未來的某一天,孩子們都知道自然界裡存在這些生物,都能喜愛上美麗微妙的生命,都能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蘇卡達陸龜
亦稱蘇卡達象龜,是一種活動性十分強的陸龜,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蘇卡達陸龜體長83釐米,體重105千克,是世界中第三大龜,主要分布於非洲的衣索比亞、蘇丹、塞內加爾、馬裡、查德等國。蘇卡達龜是純素食性的動物,主要依賴高纖維的植物、青草、仙人掌、萵苣等為食。其外形的主要特徵,是後大腿兩側上有2至3個粗大的角質結節,頭部及四肢呈象牙色至棕色不等,前腳布有粗大的鱗片。
墨西哥鈍口螈
(英文名稱:Axolotl)
又名美西螈,俗稱六角恐龍,是水棲的兩棲類,是墨西哥的特有種,因其獨特的外貌及幼體性成熟而著名。也就是說,即使在性成熟後也不會經歷適應陸地的變態,仍保持它的水棲幼體形態。
墨西哥鈍口螈體長約25至30釐米,深棕色帶黑色斑點,白化體、白色突變體以及其他顏色的突變體均常見。鈍口螈最吸引人的特性是它的復原能力,它受傷後不會以結疤的形式自愈,而是會在幾個月內長出新的肢體,雖然在全球有作為寵物而被飼養(特別是北美等地),但墨西哥鈍口螈的原棲地已被大量開發,可生活面積不多於10平方公裡。在IUCN紅色名錄內被評為極危物種。文並攝 J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