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女人從懷孕到生子,經歷的這整整十個月,不僅在肉體上受盡折磨,心理上從女人、妻子到媽媽的轉變也是難以言喻的。何況,小兒難養,真正要將一個孩子平安帶大需要付出多少心力。
30歲的小雯今年3月在醫院誕下了一個可愛的男寶。由於是新手媽媽沒有帶孩子的經驗,小雯請了月嫂。在月子裡,小雯發現寶寶的小手經常握著拳頭,掰都掰不開,就非常著急。
月嫂告訴她,在月子裡,寶寶這樣的情況很正常的。聽到有經驗的月嫂這麼說,小雯就放心了,之後也沒太在意這事。
月嫂走後,小雯開始獨自一個人照顧寶寶。餵奶、換尿不溼、家務等等一系列的活幹下來,小雯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孩子5個月的時候,小雯堅持不住了,她希望有人能幫她分擔一下,於是和老公商量了一下,把婆婆從老家喊了過來。
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婆婆發現孫子的拳頭一直緊攥著不鬆手,她覺得這事有點不正常,希望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一下。小雯開始覺得沒有什麼,但最終拗不過婆婆,還是去了醫院。
意外不期而至,結果令人痛心。醫院的檢查結果顯示小雯的寶寶竟然患了「腦癱」。因為發現的有些晚,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給寶寶帶來了終身殘疾,這讓他們一家人無法淡定,尤其是小雯崩潰痛哭。
有人疑惑了,寶寶握拳是正常的呀?怎麼會成了「腦癱」呢?在這裡我們來科普一下,其實寶寶握拳的情況分為幾種。
1.新生兒握拳
新生兒握拳是正常的表現,因為新生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是以握拳的姿勢生存的。剛生下來的寶寶由於神經系統發育還不夠完善,就會延續握拳的姿勢,所以手掌打不開很正常。
現在網絡發達,信息魚龍混雜,很多媽媽都會接觸到很多信息,怕寶寶握拳不松是不正常的表現,所以經常嘗試去掰開寶寶的手掌,這其實是不對的。這樣強制掰寶寶的手掌,可能會用力過猛,讓寶寶受傷。
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明星在寶寶出生之後掰開寶寶的手掌,做出各種造型和寶寶拍照,這樣做其實對寶寶手指的傷害是很大的,大家不要效仿。
2.四個月之後寶寶的手掌不打開,要警惕「腦癱」風險
隨著小寶寶慢慢長大,大約到四五個月的時候寶寶就會自己張開小手掌了。這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神經功能發育在慢慢完善,手指的控制能力開始增強。
寶寶也到了用手和嘴去感知周邊事物的階段,所以寶寶玩耍的時候會學會使用小手,同時,睡覺的時候手掌都會呈半張開的狀態。
如果到了四個月之後,寶寶的小拳頭依然握得緊緊的,你用手根本掰不開,遇到這樣的情況媽媽就要注意了,儘早去醫院檢查,避免孩子「腦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