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聊一聊他的改變過程,《貓和老鼠》是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憶,那麼還有多少朋友記得片頭的獅子吼呢。
米高梅電影公司的獅子吼是在1916年被設計出來的,獅子的創意是來自哥倫比亞大學的吉祥物。一共有七隻獅子怒吼過,獅子slats其實是一個攝影師和錄音師錄製的,貨真價實,當時一點特效也沒有。
從1924年開始,米高梅就用獅子頭做logo,由howard dietz設計,而首位獅子演員是當時只是拍攝默劇片,所以slats只是呆呆地望著鏡頭,完全沒有吼叫。
因為當時的電影沒有背景音,最著名的獅子吼來自於獅子jackie這是米高梅的第二隻吉祥物,出生於1915年,它才是「第一嗓」,聲音是錄音麥克風錄製在留聲機唱片上的,採用了單獨錄製的方式。以便之後嫁接到jackie的畫面上沒錯。就是黑色背景上的那個圈。
米高梅第一次使用這個logo,是在他們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白鯊》的片頭,看到這麼多個第一,應該也是能看出其中的重要意義了吧。之後還被用於《綠野仙蹤》《泰山》等多部影片。
作為米高梅「活生生」的logo,jackie大概在100部電影中露過臉,直到1924年米高梅開拍有聲電影《南海白影》,slats終於可以退役了,換上了另外一頭獅子叫jackie,而且會發出吼叫聲,在這裡開始,其logo才開始出現了獅子咆哮的聲音。
jackie之後,另一頭獅子telly已在悄悄開工,原來是拍攝彩色電影的logo。
直到1932年再換上另一頭獅子叫coffee。
而1934年的獅子tanner被米高梅採用了足足22年的時間。
之後是只服務了兩年的george,但卻有頭部擺動不同方向的兩個版本。
一直到1957年開始登場的leo,該版本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也有吼叫兩聲和三聲的不同版本,由於米高梅本人非常喜歡Leo這個名字,所以米高梅所有的獅子都被叫做獅子Leo,其中米高梅電影片頭的獅子吼聲的意義是不同的。
獅子吼叫一聲表示是米高梅只負責發行,兩聲表示是米高梅與其他公司聯合製作並發行的電影,三聲表示是由米高梅投資,製作並且發行的年度巨作。
不過也有例外,像是在電影《賓虛》就因為導演覺得片頭長度太長,影響電影氣氛於是縮短了獅吼的時間,只吼了一聲,大家還記得哪些獅子的作品,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