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溫高,人體丟失的水分比其他季節要多,必須及時補充。蔬菜中的水分,是經過多層生物膜過濾的天然、潔淨、營養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水,是飲用水所無法比擬的。
夏季正是瓜類蔬菜上市旺季,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含水量都在90%以上。冬瓜含水量居眾菜之冠,高達96%,其次是黃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西瓜等。這就是說,吃了500克的瓜菜就等於喝了450毫升高質量的水。另外,所有瓜類蔬菜都具有高鉀低鈉的特點,有降低血壓、保護血管的作用。
多吃涼性蔬菜夏季對人體影響最重要的因素是暑溼之毒。暑溼侵入人體後會導致毛孔張開,過多出汗,造成氣虛,還會引起脾胃功能失調,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近年來,肉類等動物性食物消費量增加,體質呈酸性,多內熱。吃些涼性蔬菜,有利於生津止渴、除煩解暑、清熱瀉火、排毒通便。在夏季上市的蔬菜中,哪些是涼性的呢?瓜類蔬菜除南瓜、金瓜屬溫性外,其餘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屬於涼性蔬菜。番茄、茄子、芹菜、菊花腦、落葵紫角葉、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也屬於涼性蔬菜。這些蔬菜正值旺產期,不妨經常食用。
多吃「殺菌」蔬菜夏季氣溫高,病原菌滋生蔓延快,是人類疾病尤其是腸道傳染病多發季節。這時多吃些「殺菌」蔬菜,可預防疾病。這類蔬菜包括:大蒜、洋蔥、韭菜、大蔥、香蔥、青蒜、蒜苗等。這些蔥蒜類蔬菜中含有豐富的植物廣譜殺菌素,對各種球菌、桿菌、真菌、病毒有殺滅和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最突出的是大蒜。近年研究查明,大蒜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蒜素。由於大蒜中的蒜酶遇熱會失去活性,為了充分發揮大蒜的殺菌防病功能,最好生食。上述蔥蒜類蔬菜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殺菌抑菌作用,經常吃是有益的。
連結韭菜這會兒少吃點兒作者 裘影萍
在眾多蔬菜中,韭菜有著「春菜第一美食」之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云:「斷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其意是在春寒料峭之時,有鮮嫩清香的韭菜作為早春時節的盤中餐。
韭菜,又名起陽草、草鍾乳、扁菜、生長韭等,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莖葉。韭菜營養豐富,500克韭菜含蛋白質5~10克、糖5~30克、維生素A20毫克、維生素C89毫克、胡蘿蔔素16毫克、鈣263毫克、磷212毫克以及揮髮油等。它且有調味、殺菌的功效。
韭菜還是一味天然良藥。初春時節,冷暖不一,需要保養陽氣。而食用韭菜,對於保養陽氣有很大的作用。明代大醫學家李時珍云:「韭乃肝之菜也。」所謂肝之菜,是指吃韭菜對肝功能有益。傳統醫學認為,韭菜性溫,能溫腎助陽,益脾健胃,行氣理血。多吃韭菜,可養肝,增強脾胃之氣。
對於韭菜的藥用功能,古醫籍多有記載。《名醫別錄》認為韭菜能「安五臟,除胃中熱」。《本草拾遺》認為韭菜有「溫中、下氣、補虛、調和五臟」的功效。《食療本草》認為韭菜能「治胸膈」。
值得一提的是,韭菜含有豐富的粗纖維,其含量比菠菜高1~2倍。粗纖維不但能促進腸蠕動,有通便作用,可治療便秘,還能與腸內的膽固醇結合而排出體外,因此又具有降低血膽固醇,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韭菜中含有的揮發性精油、硫化合物,既是韭菜香氣的來源,也是降血脂及擴張血脈的重要物質,適用於治療高血脂及冠心病。
但是,吃韭菜的時令很有講究。隨著春季逝去,夏季來臨,最好少吃或者別吃韭菜。民間有韭菜「春食則香,夏食則臭」之說。醫學專家也認為,初春時節的韭菜品質最佳,晚秋的次之,夏季最差。尤其是夏季的韭菜受農藥汙染較嚴重,因為韭菜屬於「多蟲蔬菜」,菜青蟲、地蛆等害蟲抗藥性較強,普通殺蟲劑難以殺死害蟲,因此此時會加大農藥用量,所以容易存在安全隱患。相對而言,春季上市的韭菜,在全年農藥殘留最少。冬春季節氣溫較低,蟲害發生機會一般很小,所以冬春季露地生產的韭菜農藥也少。
來源:北京晚報 北晚新視覺網